“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四个选择”的三维解读

2022-03-18 06:44王成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四史纲要马克思主义

王成云,曹 珍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1]其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我们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在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使“四史”教育与纲要课有力结合,坚持做到为国育才、为党育才的根本目的。

一、价值维度:“四史”教育融入“四个选择”的价值意义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准确把握此价值维度是推动“四史”教育融入“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一)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而帮助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2]纲要课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正确性,让学生建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深入学习中共党史,有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深入学习新中国史,有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挽救中国于危难之际的重大作用;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有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推动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巨大作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利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作用。新时代,不断加强“四史”融入纲要课教学,将为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提供最坚实的历史依据和最丰富的思想滋养,将不断推动当代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二)有利于强化永远跟党走的基本认识

“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而不断强化学生永远跟党走的基本认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时刻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时刻不忘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跨越温饱、共建小康,实现幸福美好生活,时刻不忘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应该努力确立起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基本认识,这也为纲要课“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四史”教育则为学生理解和把握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学习素材。新时代,将“四史”融入纲要课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中,就是要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让广大学生对党的历史确立起准确的认知,不断强化永远跟党走的基本认识,努力做党和人民需要的时代青年。

(三)有利于增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认识

“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进而增强其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认识。回顾历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3]鉴于时代所需,高校纲要课要积极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尤其要将“改革开放史”融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教学目标中,通过灵活运用其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伟大成就以及历史经验等的详细记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要性和社会现实性。同时,在立足真实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认识,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将个人的力量汇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道路之上。

(四)有利于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坚定学生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正如毛泽东所言,“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4]在民族危亡之际,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救国救民的必然选择。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的辉煌历史也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当下纲要课教学中积极推动“四史”教育的融合,既是时代所需,又是运用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学所需。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结合,既能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向学生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又可以用社会主义近五百年的发展历史向学生证明社会主义道路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进而不断坚定学生在新的历史方位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理论维度:“四史”教育为“四个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纲要课“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就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四史”教育则为该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具体把握“四史”教育对“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理论维度是指导具体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

(一)党史证实了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党史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时刻堪当历史大任的角度证实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一方面,中共党史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中国人民必然选择它。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共产党人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中共党史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与同时期其他党派的根本区别,也具体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求自由解放、摆脱贫困、共建小康以及创建幸福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另一方面,中共党史综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堪当历史大任的党,中国历史必然选择它。面对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及革命派等都以失败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担起了时代重任。中共党史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抵御外敌建立新中国、克服困难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国以及新时代强大中国等历史节点上所爆发出的强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说明了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如上所述,将中共党史充分融入到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必将为学生深刻把握“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目标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历史依据。

(二)新中国史证明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

新中国史记载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以及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历程,有力地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成就证明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6]新中国史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以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详细记载,以及对人民生活由贫穷困苦到富裕小康的具体展示将为学生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最形象的历史证明。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改革证明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面对改革开放前夕封闭僵化的困境,历史和人民在改革体制的基础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可以通过内在变革,在促进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持续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实力的增强。由此可见,新中国史将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来的辉煌成就和社会主义道路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向所有学生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三)改革开放史表明了选择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史从对外开放为民族谋求繁荣富强,对内改革为人民谋求富裕生活两条主线向学生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它“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3]一方面,改革开放史记录了实施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发展所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对内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革新,坚持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史展现了实施改革开放是我国人民群众的要求。改革开放史详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人民需求的基础上,相继开始了农村和城市的全面改革,激励了中国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人民生活的历史性变化。由此可见,将改革开放史融入纲要课教学,将为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提供最鲜活的例证,同时也将进一步指导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时代必要性。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指明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社会主义发展史用近五百年的历史向学生展示了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把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近五百年的伟大历史融入纲要课教学,将从两个对比中帮助学生深刻把握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第一,要在对比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后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中把握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深刻对比这一转变前后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是促进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正确性的重点。第二,要在对比坚持与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不同结果中把握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够一以贯之,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地位。与此相反,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实现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变。“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运用这两个对比,在具体对比中让学生把握好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在新的历史方位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依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

三、实践维度:“四史”教育是实现“四个选择”的现实保障

“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找准“四史”教育与纲要课的内在结合点,争取在讲好内容、抓住性质、关注整体以及立足实践的过程中为“四个选择”提供现实保障。

(一)教材为主,结合“四史”教育掌握教材基本内容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

纲要课教材是学生获得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媒介,也是推进“四史”教育融入“四个选择”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主要依据。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讲清讲透教材的现有内容,为“四个选择”奠定基本的知识基础。纲要课教材现有内容是学生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积极结合“四史”教育,通过灵活运用其中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掌握各专题的相关内容,深刻认识和把握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进而准确领悟历史和人民做出“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广泛扩展教材以外的相关内容,为“四个选择”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纲要课教材分上中下三编,所涉及的历史跨度大、内容多的缘故,细节选取方面略有不足。因此,要积极推动“四史”教育与纲要课教学的结合,从“四史”中不断获取教材以外的理论知识,例如将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纲要课教学中,将中国近现代史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逐渐加深学生对“四个选择”的认识和把握。只有将“四史”教育与教材结合起来,既深化现有知识又补充课外知识,才能引导学生深刻把握“四个选择”。

(二)性质第一,结合“四史”教育抓好课程根本性质是实现该目标的核心

“‘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都具有高度政治性”,[7]纲要课是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其中政治性是其根本性质。而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关键核心,就在于结合“四史”教育抓好纲要课的政治本性。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抓好纲要课课程属性的政治性。鉴于当下部分教师“对‘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和特点把握不准,轻视甚至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三观”塑造的现象,必须以“四史”教育为引领,改变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纲要课只是普通历史课的错误认识,根本扭转他们对纲要课课程属性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抓好纲要课总的教学目标的政治性。纲要课总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由此可见,政治性也是纲要课总的教学目标的根本性质,因此必须运用“四史”教育的政治性来引领纲要课总的教学目标的政治性,确保“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四史”教育,注重性质第一,抓好纲要课课程属性和总的教学目标的政治性是确保纲要课实现“四个选择”的核心所在。

(三)关注整体,结合“四史”教育强调“四个选择”整体性特征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四个选择”教学目标是一个内部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把握此整体性是实现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四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内部却存有许多共性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推动“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实现“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善于推动两者之间整体性的内部融合,共同引导和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强调“四个选择”教学目标整体表现的必要性。“四个选择”教学目标贯穿于纲要课全部教学内容之中,要善于运用“四史”教育使纲要课所有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在实现“四个选择”的过程中来,始终抓住“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表现。另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强调“四个选择”教学目标整体实现的必然性。“四个选择”作为纲要课教学目标是一个内部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绝不能将其割裂开来让学生孤立地去把握某一个选择,必须要在立足于整体实现的前提下进行把握和实现。结合“四史”教育,全面完整地呈现和实现相关教学目标是纲要课实现“四个选择”的关键所在。

(四)立足实践,结合“四史”教育立足“四个选择”的实践本质是实现该目标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9]“四史”教育和“四个选择”根本立足点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忠党爱国之情,使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大有所为、大有作为。为此,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理解、认同“四个选择”,使历史知识走出书本,走向学生的现实世界。纲要课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历史和人民做出“四个选择”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指导个人实践,不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要结合“四史”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行动与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起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共同体。加强“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确“四个选择”的基础上,自觉将个人行动融入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以及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个人力量。立足实践,结合“四史”教育,落实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实践本性,是真正落实“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四史纲要马克思主义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