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2022-03-18 06:44郝馨悦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目标

石 利,郝馨悦

(齐齐哈尔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一方面要强化思政课的本体功能,另一方面还要挖掘专业课的思政要素,实现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使“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因此,笔者从课程实施的视角,在明确专业课课程思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影响因素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取得如期的效果,需要明确影响其有效开展的各要素。下文中,笔者从课程实施角度来分析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认识和能力是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执行者,“是做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3]其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认识,影响其实施的态度,从而影响实施的行为和效果。教师如果能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明确课程思政对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等正确的立场和情感的作用,才能时刻把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随时随地的内化于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反之,如果教师认识不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作用,就会认为课程思政不是自己的主业,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加,即使按照学校要求适时的开展课程思政活动,也是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最终无法真正实现预期目标。所以说,要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目的,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调动其开展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保证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前提。

教师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是有效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要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还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实施能力,即课程思政的能力,表现为能根据社会要求、学科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切合实际的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要素,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反之,教师不了解课程思政,不掌握课程思政的要素和内容以及实现的路径和手段,即使再有热情,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才是实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

2.完善的课程设计是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和根本

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完善的课程设计,包括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适切的课程内容、有效的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专业课课程思政,从课程类型来说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和弥漫性,看似无形又无处不在,对于实施者来说好像无从入手。但只要我们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贴近学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能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和方式方法,能实现及时反馈、促进课程实施过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就能化无形为有形,从而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理想目标。反之,如果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开展前,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那么教师就只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随机生成目标,随机开展思政活动,没有规范可遵循,没有标准来评价,最终也只能是流于形式,不但不能实现目标,甚至影响正常的学科教学。所以说,课程思政的科学课程设计,是实现专业课思政目标的基础和根本。

3.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的动力和源泉

追溯课程改革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凡是成功的课程改革,都有一个支持改革的社会文化。专业课课程思政是一次微观的课程改革,在这个改革中,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师生间、教师间和领导与教师间的关系,学校配套的相关制度等。专业课课程思政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要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所以在感官上要让师生看到相关的课程思政要求、课程思政要素,听到课程思政的进程和实施的效果,感受到课程思政带来的变化和收获。其次,要让教师和学生产生向心力。教师能从学校领导身上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对自己生活与业务的支持和帮助,从而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遵守学校的要求,毫无怨言地克服各种困难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尊重,体会到教师对自己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和政治立场的引领,从而产生向心力,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和影响。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有关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制度。比如:课程思政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制度;课程思政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价制度;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评制度,等等。只有建立完善的有制约性的制度,才能使教师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保证专业课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当然,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做到合情全理,这样才会使专业课教师自觉地去践行课程思政的的任务。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能力

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既要有“愿教”的动力,也要有“会教”的能力。[4]为此,学校要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比如专题讲座。通过对课程思政系统的讲解,让教师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进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进行课程思政,从认识上明晰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基本路径。观摩研讨。专业课课程思政是一个新的课题,对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在保证教师对课程思政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前提下,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并结合具体案例,通过深入分析,使其更深切地感受课程思政的特点、实施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从而为其具体实施提供可行性范例。还可采取实战磨课的方式,即让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前进行实战练习,由思政专业人员和本专业教师作为评委,针对本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的重点主要是给出建议,而不是指出问题,这样气氛和谐,不但讲课教师收获多多,同时评课教师也能有所感悟和提高。

2.完善课程设计,保证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建构,要不断完善和强化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要随意性挖掘、散点式融入和碎片化分布。[3]专业课要实现预期的课程思政目标,就要进行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主要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的途径和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首先,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体系,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总体目标的有效落实。要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及其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和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系统的目标体系,从而为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内容的提炼提供指导,为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课程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标准,从而保证专业课课程思政总体目标的真正实现。这里还涉及到如何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即专业最顶层的、最概括的,同时也是最笼统的、最抽象的目标,具体化到专业的各类、各门课程中,才能找到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从而切实保证课程思政总体目标的实现。

其次,充分挖掘思政素材,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需要丰富而完善的课程内容作为载体,所以,在明确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要素,在整体设计课程思政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每门课课程思政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目标得以实现。

再次,创新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课程思政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切实可行的内容,还要有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方式和方法。因此,在实施途径方面,一方面,切实把好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规律,充分挖掘每节课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思政要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及时有效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提高学生德育认识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一广阔平台,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在专业汇演、专业技能展示等环节上,激发学生德育情感,培养学生德育意志,笃行道德行为。在实施方式和方法方面,要结合德育的特点,以激发德育情感为基础,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如: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出思政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汇中,提升德育认识,激发德育情感,为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和德育意志的培养提供可能和契机。

最后,改革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保证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规范性和长效性。专业课课程思政要实现预期的目标,还要有配套的评价体系,以发挥其导向、监督、反馈和促发展的作用。第一,评价主体要多元,除专业课教师外,实践课指导教师及一起学习的同学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第二,评价内容要多样,除了要评价道德认知,更要评价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要素,以保证评价的完整性;第三,评价方式和方法要全面,既要有结果评价的考试考查,还要有过程评估的测量、情境观察等,以促进评价的规范性;第四,评价结果要计入年终的综合成绩中,作为学生评优、入党等重要节点中的关键一环,以发挥评价的导向性。

3.创设课程思政的校园文化,促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首先,营造课程思政的物质环境。第一,在校园内设置宣传栏,宣传有关课程思政的内容,如: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优秀人物的事迹介绍、学校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等,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意识到这是与自己的未来前途息息相关的事情,从而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为专业课课程思政打下思想基础。第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有关课程思政的课外活动,如:举办介绍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演讲比赛,表演有关道德教育的小话剧,开展“我眼中的道德模范”的摄影比赛,举办唱红歌的歌咏比赛等,让学生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形而上无法实现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其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课程思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就必须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场所就要由课内走到课外,交往的内容由学习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交往的方式由单向变为双向,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果。第二,学校领导要做教师的坚强后盾。专业课课程思政是一个新课题,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学校领导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教师才会心无旁骛地去尝试、去探索、去践行,才会实现预期的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目标。

最后,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制度作为“提供了人们相互影响的框架”,对个人行为产生增力效果和约束效应。[3]为此,学校应加强制度保障,第一,建立课程思政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水平。第二,完善课程思政监管机制。不但要监管教材的选择,教师教案的设计,还要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来考查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第三,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教师科研成果的多少,要看学生思想道德政治素养是否得到提升,而且要“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1]从而调动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协同各方育人主体、整合各种育人资源才能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3]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及开展活动的能力、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及课程思政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所以,要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就要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能力,完善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创建和谐温馨的课程思政的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目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