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

2022-04-29 00:44于娇杨安奇任晓彤
辽宁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聚类分析

于娇 杨安奇 任晓彤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却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构建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时间线图谱等,可视化分析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收入不平等、过度教育、教育回报等是国际上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而国内研究则聚焦在教育获得、城乡收入差距、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等领域。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热点可知,人力资本回报、教育经济价值、公共教育、受教育程度等与收入差距的关联,可能将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收入差距;文献计量法;聚类分析

注:本文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317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7YJC630202)、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WQN202019)资助。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个人分配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人力资本,加强教育投入被认为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人们教育意识的增强,“知识改变命运”被普遍认同,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但是,教育回报程度因人而异,教育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尚未有定论。本研究即聚焦于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探索这一领域的研究演进历程,进一步探寻教育与收入差距新的研究趋势。

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关于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从不同维度探究该领域国内、国外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和中國知网中教育与收入相关的文献,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等,追溯国内外教育与收入领域的研究状况。第二,分别探究国际与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概况,比较分析国内与国外研究的异同,精准解读我国教育与收入领域的研究定位。第三,在深入比较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热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教育与收入研究的未来趋势。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文献数据主要来源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准确性,我们在Web of Science中选择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库作为国际期刊文献来源,在中国知网中选择CSSCI索引来源期刊作为国内文献来源。由于20世纪90年代教育和收入交叉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为了保证样本的有效性与连续性,本文选择1990年作为文献来源的起始年,研究区间选择1990年至2020年。英文文献的检索时间为2021年7月,中文文献的检索日期为2021年4月。

文献检索过程中,为了更加精准地搜寻到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我们将检索词限定在标题(TI)中。其中,Web of Science的检索规则为:普通检索,TI=education and income OR TI=education and salary OR TI=education and wage OR TI=education and revenue OR TI= education and earnings,限定文献类型为“Articles”和“Review Articles”。中国知网的检索规则为:主题=教育AND收入差距。经过初步检索,得到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分别为1254篇和1929篇,手工剔除部分相关的会议通讯等非研究文献,同时自动剔除重复记录或空记录,最终得到来自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库的英文文献622篇,来自中国知网CSSCI索引来源期刊的中文文献1425篇,形成本研究的数据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将用CiteSpace作为文献计量的主要工具。可视化探究文献分布情况、数量变化等基本特征,寻找研究的内在逻辑与热点趋势。

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是一款用于科学计量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其优势在于拥有关键词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等诸多功能,在可视化网络中建立起相关文献、作者、关键词、期刊、机构之间的逻辑关系,生成某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助力于研究者追溯某领域的研究历程,聚焦研究热点。

二、教育与收入论文数量的增长趋势

论文的发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反映出学术界以及社会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同时也能呈现出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图1表征了1990—2020年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上教育和收入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国际上,1990年已经开始关注教育与收入的交互影响,但仅处于起步阶段,论文数量较少,呈现轻微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2000年以后,教育与收入的相关论文数量开始逐渐增长,国际学术界开始重视收入差距的研究,研究成果在整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在国内,1998年以前收入差距有过扩大和缩小,学术界对收入差距问题并没有太多关注。但在1998—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比重不断加大,1998年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比值为2.51,2007年则上升到了3.23。在此期间国家为了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发展,此后我国学者开始大量关注收入差距这个领域。随后的金融危机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国家开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注重再分配公平,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一度成为热点,2013年收入差距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达到了顶峰。

之后,2015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概念,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村收入得到了整体性提高,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显著缩小。紧接着,2017年,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居民和经济收入同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同步提高的“两个同步”,在就业、社保、扶贫攻坚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积极举措,贫富差距有所改善。所以,我们发现2014—2018年间,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成果有所减少。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始进行转型,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缩小收入差距又开始受到重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又呈现新的上升趋势。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为了深入探索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我们采用关键词聚类图谱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进一步分析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与聚类

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某领域研究的主题与重点,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地呈现不同领域各主题的关系。我们通过对Web of Science中教育和收入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发现,国际上关于收入差距的关注点集中在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y)、教育(education)、过度教育(over education)、回报(return)、教育回报(returns to education),具体如图2所示。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教育(education)、收入(income)、不公平(inequality)、教育回报(returns to education)和获得(attainment)。

通过对Web of Science中教育和收入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整理、聚类,可以发现国际上关于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研究大多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研究。

1.教育与工作匹配

在探究教育对收入的影响时,很多学者发现教育与工作的匹配程度会对收入产生一定作用。Ordine和Rose(2011)指出,在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工资不平等与过度教育/教育不匹配有关,并强调将教育质量作为减少教育不匹配和工资不平等的政策工具至关重要。此后,Pearlman和Rubb(2020)分析了2012—2017年墨西哥的教育-职业匹配对收入的影响,发现当一个人在需要接受额外的教育才能得到的职位上就业时,那么额外进行的教育的回报率更高。Bhuller et al.(2017)基于生命周期研究发现,额外的教育提供了更高的终生收入,与人力资本理论的预测保持一致,即获得额外的教育十分有益。而Badillo-Amador和Vila(2013)发现技能和教育不匹配都会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技能不匹配是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教育不匹配对员工的影响较弱。Tran et al.(2019)甚至提出工作与教育不匹配对所有分位数的工资收入都有负面影响,并且对高工资组的伤害更大。因而,教育体系的设计应注重目标导向,问需于市场需求,共同培养具有相匹配技能和知识的劳动者。

2.教育溢价与教育回报

在既有的研究教育与收入两者关系的成果中,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工资溢价。Gajderowicz et al.(2012)使用Heckmann选择法和EAS调查数据估计了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相对工资,研究显示高等教育带来的工资溢价规模呈下降趋势。Domański(2019)使用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分析了1988年至2013年间波兰不同就业类别对不同教育水平的依赖程度的演变,发现尽管存在一些波动,但教育水平与收入之间的依赖性仍然很强,教育工资溢价相当可观。Carlsen et al.(2016)通过对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员与工资溢价的关系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的城市工资溢价在工作任期内增加,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员在公司之间转移中会获得更多收益。

此外,Wang(2013)发现在整个收入分配中,教育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Vecernik(2013)通过研究捷克共和国过去二十年的收入差距和家庭收入不平等趋势调查报告发现,教育在收入分配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教育对员工个人收入的影响日益明显,教育回报倍增。也有学者从教育扩张角度进行探索,Li et al.(2018)就發现中国的教育扩张似乎不足以缩小教育工资差距,受过教育的劳动力缺乏劳动力流动性,阻止了特定地区教育回报的下降。Yang和Gao(2018)试图通过教育分配和教育回报率来解释教育扩张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结果表明,教育扩张通过允许更广泛的个人上大学来减少收入不平等。然而,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快于供给,从而导致高等教育回报溢价不断增加。还有学者发现教育回报有性别差异,Addabbo和Favaro(2011)基于性别差异视角评估了意大利家庭中教育产生的工资差异情况,发现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工人与男性工人相比,扩大工资差距现象更明显。

3.家庭因素

个体受教育的程度一般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情况,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学业成绩和教育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大。Duncan和Murnane(2014)发现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父母培养孩子的费用差距越来越大。Acerenza和Gandelman(2017)还提出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富有,则为家庭成员教育投入的花费将更多。此外,Xu(2018)基于北京大学生面板数据,采用增长曲线模型,揭示了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四年大学教育中,非认知能力方面逐渐赶上非贫困学生,最终弥补了自身的潜在劣势。高等教育还为不同出身的学生提供了开放和公平的舞台,削弱了家庭背景影响,帮助弱势家庭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展非认知技能。Aizenman et al.(2017)利用跨国数据研究职业教育,发现工作贫困人员的收入份额、对制造业的依赖和职业教育的可获得性之间有所关联。

4.其他因素

同时,收入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Nakamura(2013)研究发现,非正规工人和正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教育费用会随着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此,非正规工人无法通过教育投资摆脱贫困。Nieto和Ramos(2013)使用来自西班牙2007年成人教育调查样本的微观数据发现,过度教育的工人比其他工人更多地参加了非正规教育,他们的工资也比没有参加非正规教育的受到过度教育的工人高。此外,Ondoa(2019)通过分析教育对喀麦隆非正规部门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发现非正规部门的工资和工资不平等都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高等教育造成的不平等最大。

(二)国内研究的关键词共现与聚类

通过可视化分析知网上教育和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内关于收入差距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教育获得、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性别差异、劳动生产率、收入不平等、经济增长等方面,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聚类整合关键词,发现我国关于教育与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收入差距

收入与教育存在着紧密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投资对个体的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影响。教育投资既包括公共教育投资,又包括家庭教育投资。肖伟等(202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受教育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未来收入水平会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县级政府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而提高。廖毅和张薇(2019)提出当公共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占比增加时,个体的收入差异将持续变小。而当大家所受公共教育水平几乎无差时,家庭教育投资可能会产生教育资源倾斜,进而出现个体受教育程度差异巨大的现象。吴强(2020)从家庭教育投入角度出发,指出受教育期望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其影响力度大于家庭收入。杨娟等(2015)则发现,贫困家庭子女受高等教育较少,主要因为这类家庭受教育成本限制,对子女早期教育投入过低,因而导致了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此外,部分学者也分析了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发现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教育不平等,但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形成(龙翠红,2011)。石大千和张哲诚(2018)则指出,教育机会不平等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教育努力不平等显著缩小了收入差距,并且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具有反向作用。

2.人力资本与教育

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和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皆会促进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速度(孙敬水和张周静,2010)。焦斌龙(2011)认为,人力资本存量对收入差距的扩张效应大于平等化效应,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一般而言,人力资本水平会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不断提高,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此前,张车伟(2006)利用抽样调查数据研究提出,必须提高穷人的人力资本才能缩小收入差距。吕炜等(2016)发现城乡教育不平等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反过来也是如此。而俞伯阳(2019)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也证实了城乡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差距的变动,会对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张刚和杨胜慧(2019)针对流动人口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引致的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愈发显著。另外,教育发展水平对行业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庆洋和杨名,2017;陈钊等,2010)。但是,张传国和晋媛媛(2020)却认为教育收益率虽然有助于缩小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但会扩大城乡和区域的收入差距。

3.经济因素

一方面,家庭教育投入会因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而提高,投入超出一定限度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另一方面,虽然政府教育投入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长期收入不平等并不利于经济增长。李军(2019)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发现,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对经济增长和政府教育投入,均会产生负面效果。吴强等(2020)就提出纵使经济增长会提高不同层级居民的收入水平,但也进一步拉大了不同层级居民间的收入差距。钞小静和任保平(2014)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会改变城乡经济增长的全过程,进而制约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乔晗等(2020)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发现早期的研究较为关注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生产要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方面,并提出教育改革可能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综上,通过对国内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聚类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可知,在教育与收入差距领域,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多是围绕收入差距、人力资本与教育、教育与工作匹配、环境因素等方面。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工资不平等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尤为明显。教育水平不同、性别差异、家庭因素、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影响因素,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

四、研究趋势演化

(一)關键词时间线分析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某一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清晰地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程展现出来。于是,我们在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教育与收入差距领域相关研究的时间演进趋势,以探究这一领域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图4显示了国际上教育与收入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图中可以发现国际上在教育和收入研究的早期,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层面开展探索,研究内容比较宽泛。随着学术界对教育的持续关注,教育不公平、收入不平等、教育获得等关键词逐渐出现成为研究热点。随后,教育错配、教育补助和教育经济性等又成为教育与收入差距领域新的研究点。

而在国内研究中,如图5所示,收入分配较早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随后收入差距才开始步入学者与大众的研究视野。在早期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教育水平、教育收益率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持续推进,学者们开始关注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探究人力资本对不同个体间的收入差距会产生什么影响。到了2000年以后,人力资本外溢性、教育不平等、公共教育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迭代和研究的不断细化深化,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回报率、教育回报等关键词出现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国内关于教育和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既有研究主要围绕教育公平、教育投入和教育回报三个维度进行探索。从教育与收入研究的时间线图谱中,能够预判人力资本回报、教育回报、公共教育投入、受教育程度、高等教育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将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二)国际和国内研究的热点比较

综合比较国内外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不同时间段国内和国际上的关注点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国内外对于教育和收入差距研究的侧重点,详见表1。

在2000年之前,国内外关于收入差距研究的着眼点都在于收入不公平性,国际上关注不公平(inequality)、工资不平等(wage inequality),国内研究关注的也是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等。与此同时,国外学者还关注到教育(education)、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等问题,国内学者也在研究教育扩张、教育收益率、人力资本等领域。

2001—2005年,国际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教育获得(educational attainment)和教育回报(economic return),开始关注更高的教育(higher education)将会如何影响收入差距的问题。国内则更多关注人力资本积累、城乡收入差距、义务教育等问题。2006—2010年,国际上开始深入探索影响收入差距的相关因素,如教育错配(educatioanal mismatch)、教育不平等(educational equality)等,国内研究则仍然聚焦于教育、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如收入不平等、人力资本积累等。

2011—2015年,国际学者集中讨论了高等教育(college education)、变化的回报(changing return)、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等,国内的研究热点也聚焦在教育上,关注教育年限、教育扩展、教育回报率等相关问题。到了2016—2020年,国际研究开始关注过度教育(over -education)、家庭收入(family income)和教育经济性(education economics)等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国内学者则将研究视野拓展到教育回报、公共教育投入、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回报率等领域。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上关于教育和收入的研究更加注重探索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而国内研究更多聚焦在教育的各个维度,探究其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同时,我国对教育回报、人力资本回报、公共教育等话题十分重视。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预测教育经济价值、教育回报、教育获得、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回报等可能会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作为文献计量的分析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數据库和中国知网CSSCI索引来源期刊库中1990—2020年间教育和收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量发现,国外学者更早关注这一领域,而近些年由于受政策和经济等影响,国内学者也开始持续追踪教育与收入差距的问题。

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时间线图谱可以得知,在国际上,学者们更多关注教育与职业错配、教育回报、家庭因素等对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其中职业教育与过度教育备受关注。在国内,学者们将主要聚焦于人力资本、教育获得、教育收益率、公共教育、教育扩张、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教育回报等研究。换言之,国内学者更加注重教育的细分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情况,此外,国内学者也格外重视经济因素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与此同时,综合比较国内与国外教育和收入差距研究的历程,发现国内外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非常重视教育与收入差距之间的交互作用。国际研究热点由过度教育、教育获得逐步转变为教育错配、教育的经济价值等,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倾向于深入探索过度教育与教育错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国内,研究热点由教育水平、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向公共教育、受教育程度、教育回报等过度。由此可见,国内学者更注重公共教育投入、家庭教育投入、教育水平及教育回报等与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情况。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充分考虑到教育的经济性。通过将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对比,发现人力资本回报、教育经济价值、公共教育、受教育程度、教育回报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将会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作者单位:1.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聚类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新媒体用户行为模式分析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