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用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2022-05-28 05:44闫小军
中外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闫小军

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济南 271104

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疾病为女性常见疾病,在产后女性群体中更为多见,其症状表现多为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1-2]。由于女性在妊娠期以及分娩期的盆底会出现解剖及生理变化,因此会对盆底功能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3-4]。现阶段,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手段类型较多,包括外科手术治疗、盆底肌功能训练以及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5]。其中运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虽然能够对盆底肌功能恢复带来积极作用,但由于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速度较长,且容易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存在不足[6-7]。而盆底肌功能训练属于目前临床中最为常用的康复训练手段,作为保守康复治疗方法之一,其应用效果依然存在局限。随着医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开始逐步受到重视,该方式可以利用生物反馈肌电图对患者盆底肌情况展开充分了解,进而应用电刺激治疗的方式使患者能够逐步掌握盆底肌正确收缩方式,最终产生积极的诊治效果[8-9]。为进一步探究其应用价值,该文随机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来院治疗的82例产后盆底肌障碍患者进行分析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随机选取82例产后盆底肌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年龄23~35岁,平均(30.15±2.0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1±0.82)周;患病类型:27例尿失禁患者、14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对比组41例,年龄24~36岁,平均(30.23±1.78)岁;孕周38~42周,平均(39.07±0.71)周;患病类型:28例尿失禁患者、13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经阴道分娩,且为足月单胎妊娠的产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盆底肌障碍性疾病患病标准的患者;妊娠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情况,且胎儿发育健康的患者;可以正常配合治疗,能够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对于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字的患者。

排除标准:有其他系统疾病,且会对康复治疗产生影响的患者;有精神障碍类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存在听力功能或视力功能障碍的患者;既往接受过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依从性不佳,或在中途放弃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开展治疗,运用凯格尔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案实施相应的康复治疗工作,首先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主要由康复治疗专家负责完成,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此项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目的、常见注意事项等。然后开始指导患者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其内容如下:在吸气过程中确保肛门可以处于收缩状态,并在此状态维持5 s,在呼吸过程中整体处于放松状态。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吸气时应当尽量规避腹部吸气的过程,且当肛门在进行收缩练习时,应当尽量规避臀部肌肉以及腿部肌肉的共同参与。每次的训练时间需要控制在15~20 min左右,3次/d。连续治疗10周。

治疗组患者基于对比组治疗方法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开展相应的康复治疗工作,其内容如下:选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强度的设定多以患者能够感受到肌肉跳动且没有疼痛感受为宜。在每次开展治疗前均需对设备参数进行恰当调整,以满足上述要求。将盆底肌力强度通过运用生物反馈系统中传感器进行转换,从而形成对应的视觉信号,依照最终显示结果为患者开展程度不同的康复训练,隔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盆底肌平均电压值、盆底肌最大电压值、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盆底肌Ⅱ类肌纤维肌力。其中前两者主要利用阴道探头获取肌电图后评定,后两者根据肌力强度不同,共计划分为5个级别,级别越高,表示患者盆底肌肌力越好。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好转以及无效,若经过治疗,患者盆底肌各项功能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则评定结果为显效;若患者盆底肌各项指标均有良好改善,但是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则评定结果为好转;若患者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或出现症状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则评定结果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精神状态、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每项内容均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获取,分值范围在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包括特别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应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填写的方式获取指标,问卷为百分制,以85分以上视为特别满意;以60~85分之间视为基本满意;以60分以下视为不满意,治疗总满意度=特别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所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更高,且治疗组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

2.4 两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97.56%)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otal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生殖道损伤、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10-11]。其致病原因类型较多,包括分娩损伤、妊娠、肥胖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为妊娠分娩[12-13]。患病后不但会对患者盆底肌Ⅰ类肌纤维收缩力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盆底肌Ⅱ类肌纤维造成损伤,进而出现盆底肌无法正常收缩的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威胁[14-15]。

现阶段患者多应用凯格尔盆底肌功能锻炼为主,该方式可以对改善盆底肌功能,强化盆底肌力带来诸多积极影响[16-18]。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开始受到重视,其中生物反馈系统主要是将患者生物信息进行有效收集,进而将其转化为视频图像,从而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反馈刺激,使其身体功能得以调控[19-20]。电刺激治疗方法通常会在盆底肌萎缩、盆底肌肉损伤等治疗中得到应用[21]。

该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盆底肌平均电压值(17.24±3.33)μV,盆底肌最大电压值(24.23±3.54)μV,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4.40±0.67)级,盆底肌Ⅱ类肌纤维肌力(3.57±1.04)级均高于对比组(13.09±2.87)μV、(17.69±2.07)μV、(2.96±0.72)级、(2.62±0.71)级(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比组78.05%(P<0.05);治疗组治疗后精神状态评分(93.58±4.14)分,生理功能评分(94.03±2.87)分,心理功能评分(93.16±4.82)分,总体健康评分(94.31±3.54)分均高于对比组(85.24±4.15)分、(85.71±2.54)分、(86.03±3.87)分、(85.65±3.33)分(P<0.05);治疗组治疗总满意度97.56%高于对比组80.49%(P<0.05)。提示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方式能够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肌肉神经兴奋性的刺激产生促进效果,使盆底肌肌肉收缩强度能够得到增强,由此也可看出,该治疗方式对于促进患者整体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中,治疗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盆底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与史红梅等[22]的相关报道一致,其报道显示,观察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肌力(4.36±0.52)级、盆底肌Ⅱ类肌纤维肌力(3.59±1.21)级高于对照组(2.93±1.18)级、(2.68±0.96)级(P<0.05)。此外治疗组盆底肌平均电压值、盆底肌最大电压值同样均高于对比组(P<0.05);由此可见,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更加有助于刺激患者盆底肌功能的恢复,使肌肉收缩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对比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总满意度相比,治疗组均显著更高(P<0.05),再次验证该治疗方法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且诊治效果更加理想。与对比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治疗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表明该治疗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对恢复盆底及功能意义重大,因而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其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有效恢复,患者整体诊疗效果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也得到良好改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因此临床可行性较强,适合深入探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microRNA-139对小鼠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肌纤维的影响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