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站街唐墓90GHM1 出土器物介绍

2022-06-18 05:11孙角云郝红星
关键词:脸颊武士器物

□孙角云 郝红星

1990 年5 月,巩县(今巩义市)站街派出所内保股侦破一起盗墓案件,在犯罪嫌疑人家里起获一批珍贵唐代文物。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文物均出自大小黄冶西岭上的一座唐墓,器物用白黏土烧成,品相良好,在早期唐墓中并不多见。 兹介绍于下。

一、出土器物

墓葬编号90GHM1(以下简称M1),共出土41件器物,质地有陶、瓷两种,分别叙述。

1.陶器 分人俑、动物俑、家用器物三种。

镇墓兽 1 件。 标本M1:1,狮首,三短角分立头顶,旁有小耳,板状鬣,隆眉如山,凸眼,高鼻,抿嘴,肩生羽翼,前腿直立,狮爪,无尾,蹲坐于方形底板上。身体正面原涂有红彩,多脱落。高30.8 厘米。 (图1)

图1 镇墓兽(M1:1)

文官俑 1 件。 标本M1:9,头戴一梁进贤冠,“国”字脸,弯眉如月,圆眼,小耳,高颧骨,鼻直口方,上着交领阔袖襦,下着大口裤,足着云头履,拱手立于地。 高53.2 厘米。 (图2)

图2 文官俑(M1:9)

武士俑 7 件。 容貌、服饰相同,尺寸略有差异。 头戴圆顶盔,肩披套领披膊,披膊有顿项,圆脸,高鼻,嘴微启,面露笑容,上身着半袖长甲,胸前两圆护,甲身饰以圆圈纹,腰束带,腹前垂蔽膝,腿着裤、靴,两手持武器贴于腰侧,立于方形底板上。 标本M1:2,盔、甲身、脸颊涂红彩。 高19.5 厘米。(图3)标本M1:3,涂彩如前,脸颊红彩脱落。高19.5 厘米。 (图4)标本M1:4,盔前沿及脸颊涂红彩。高19 厘米。(图5)标本M1:6,盔涂红彩,胸护、腰带、靴涂黑彩。 高21.5 厘米。 (图6)标本M1:5,盔、脸颊涂红彩,背红彩书写“江元及之奴”5 字。高21.3 厘米。 (图7)标本M1:7,盔涂红彩,胸护、腰带、靴涂黑彩,背红彩书写“奴万岁”三字。 高21厘米。 (图8)标本M1:8,盔、脸颊、腰带涂彩,背红彩书写“奴益富”三字。 高21.5 厘米。 (图9)

图3 武士俑(M1:2)

图4 武士俑(M1:3)

图6 武士俑(M1:6)

图7 武士俑(M1:5)

图8 武士俑(M1:7)

图9 武士俑(M1:8)

男侍俑 1 件。标本M1:10,头戴黑色幞头,脑后巾脚较长,眉檐隆起,眼略显小,鼻头很高,颧骨突出,红唇紧抿,身穿白色团领窄袖袍,腰束黑带,腹略鼓,下着裤、黑靴,拱手立于地,面似不悦。 眉下、眼涂黑,脸颊涂红。 高20 厘米。 (图10)

图10 男侍俑(M1:10)

胡帽俑 2 件。 标本M1:11,头戴黑色高顶胡帽,长脸,浓眉如山,眯眼,大鼻子宽而高,红唇微启,脸颊涂红,身穿红色团领窄袖袍,腰束黑带,下着裤、黑靴,左手握物于胸前,右手抚于左手背,欲哭还笑。 高18 厘米。 (图11)标本M1:12,服饰、容貌同前,唯袍为白色。 高18 厘米。 (图12)

图11 胡帽俑(M1:11)

图12 胡帽俑(M1:12)

半翻髻俑 3 件。标本M1:17,体形较大。头梳半翻髻,圆胖脸,脸颊涂红,肿眼泡,直鼻,小口,略上噘,上着交领半袖、交领窄袖襦,下束曳地长裙,肩披长帛,垂至膝前,足着鞋,袖手垂于腹前。 高35厘米。(图13)标本M1:15,头梳半翻髻,长圆脸,脸颊涂红,柳眉,细眼,小鼻,小口,上着交领半袖、交领窄袖襦,下束曳地长裙,右侧垂丝绦,足着鞋,双手垂于腹前,手搭巾。 半袖、襦、裙、靴均未涂彩。 高27 厘米。 (图14)标本M1:16,服饰、容貌、姿势同前。背用红彩书写“阿春”二字。高26 厘米。(图15)

图13 半翻髻俑(M1:17)

图14 半翻髻俑(M1:15)

图15 半翻髻俑(M1:16)

条髻俑 2 件。标本M1:18,头梳条髻,圆脸蛋,脸颊涂红,眉毛细长,眯眼,红唇略张,上着单翻领窄袖袍,袍下摆有横襕,腰系蹀躞带,腹前、左腰、左后腰各垂一蹀躞,右腰悬挂一鞶囊,下着红色间色裤,足着线鞋,双手合举于胸前,垂袖,目视前下方。背用红彩书一“奴”字。高22.5 厘米。(图16)标本M1:19,基本同前,唯腰左侧的蹀躞带被刮去,背用红彩书“奴得财”三字。 高22.5 厘米。 (图17)

图16 条髻俑(M1:18)

图17 条髻俑(M1:19)

侏儒俑 1 件。标本M1:13,头戴黑色幞头,弯眉,大眼,眼角上挑,直鼻,方嘴,上着白色团领窄袖袍,腰束黑带,下着裤、黑靴,拱手立于地,眼、嘴含笑。 高13.5 厘米。 (图18)

图18 侏儒俑(M1:13)

伏听俑 1 件。标本M1:14,头戴黑色幞头,身着团领袍,腰束黑带,袖手前伸,屈腿伏于地,头埋于臂间。 长14.5 厘米,高5 厘米。 (图19)

图19 伏听俑(M1:14)

马 1 件。 标本M1:20,勾首,扬脖,分缨,剪鬣,大眼,张嘴,平背,撅臀,束尾,四肢立地。 头模印络头,嘴旁饰镳,背置鞍鞯,鞯前模印小镫,鞍后垂五鞘,臀部模印鞦,鞦上有泡钉,并垂一跋尘。长37.4 厘米,高35.7 厘米。 (图20)

图20 陶马(M1:20)

骆驼 1 件。标本M1:21,昂首,扬脖,大眼,张嘴,小耳残,顶毛与垂胡较短,弓背,圆臀,垂短尾,四肢立于地。 双峰呈梯形,背束联珠花毯,上搭货架、橐囊、卷毡。长29.4 厘米,高36.9 厘米。 (图21)

图21 陶骆驼(M1:21)

羊 1 件。 标本M1:22,平首,扬脖,弯角,凸眼,抿嘴,弧背,低臀,无尾,四肢蜷曲于地。 未见耳,身上饰有黑斑,鼻、额上涂黑条彩。长12 厘米,高9 厘米。 (图22)

图22 陶羊(M1:22)

猪 1 件。 标本M1:23,猪拱较高,狭而长,小耳,圆眼,腮部有粗须,肩部鬃毛亦长,无尾,四肢曲卧于地。 长12.5 厘米,高4.5 厘米。 (图23)

图23 陶猪(M1:23)

狗 1 件。 标本M1:24,体瘦,头小。 小耳,大眼,无尾,身体蜷曲,四肢伏卧于地。 长11.5 厘米,高3.5 厘米。 (图24)

图24 陶狗(M1:24)

鸳鸯 2 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标本M1:25,长喙,圆首,肥身,羽毛整洁,尾略翘,柱足,缩脖作休息状。 长10 厘米,高8.5 厘米。 (图25)

图25 陶鸳鸯(M1:25)

井 1 件。 标本M1:28,近方形,直壁,井口有井栏,四角各有一铆钉。 长9 厘米,宽8.5 厘米,高3 厘米。 (图26)

图26 陶井(M1:28)

碓 1 件。标本M1:27,长方形底板,两支架较矮,柄与底板连在一起,臼隐不见,可见杵之上端。底板中后部有4 个圆孔, 应该是用来固定底板于地。 长10 厘米,宽4.5 厘米。 (图27)

图27 陶碓(M1:27)

灶 1 件。 标本M1:29,近方形,分片制作,最后黏合在一起。 前设方形灶门,上有山形挡烟墙,灶面中部一小孔(不透),以示灶眼。 长7.5 厘米,宽8.5 厘米,高7 厘米。 (图28)

图28 陶灶(M1:29)

盘 2 件。 标本M1:30,侈口,方圆唇,浅弧腹,圜平底,矮圈足。未施釉,但内底洒有白、绿、黄三色釉,系叠烧流釉所致。口径26.5 厘米,足径13 厘米,高3.9 厘米。 (图29)标本M1:31,器形完全同前,未施釉。 口径28.5 厘米,足径13 厘米,高4 厘米。

图29 陶盘(M1:30)

2.瓷器 主要有四系罐、碗、钵三种。

四系罐 2 件。 标本M1:32,敛口,方唇,短弧颈,弧肩,鼓腹,下腹弧内收,假圈足。 肩部四系残断。 内壁施白釉,外壁施釉至下腹。 口径10 厘米,腹径21 厘米,足径11 厘米,高29.5 厘米。(图30)标本M1:33,器形大致同前,唯为斜直领,青釉施至上腹部。 口径11 厘米,腹径20 厘米,足径9.5厘米,高29 厘米。 (图31)

图30 四系瓷罐(M1:32)

图31 四系瓷罐(M1:33)

束颈罐 1 件。标本M1:34,侈口,卷沿,圆唇,高束颈,弧肩,鼓腹,下腹弧内收,假圈足。 腹部钻有一孔。 内壁施白釉,外壁施釉至下腹。 沿顶面釉被刮去,见三个支烧痕。 口径11 厘米,腹径20 厘米,足径10.7 厘米,高32 厘米。 (图32)

图32 束颈瓷罐(M1:34)

碗 6 件。 器形基本相同。 侈口,圆唇,深弧腹,圜底,假圈足。 内壁施青白釉,外壁施釉近圈足。 标本M1:35,青白釉有细小开片。 口径11 厘米,足径5.6 厘米,高4 厘米。 (图33)标本M1:36,青白釉开片密实,均匀自然。 口径11 厘米,足径6厘米,高4 厘米。 (图34)

图33 瓷碗(M1:35)

图34 瓷碗(M1:36)

钵 1 件。标本M1:41,侈口,圆唇,深弧腹,圜平底。 内壁施青白釉,外壁施釉近底。 外壁青白釉细腻,有均匀的细开片,内壁开片疏密不均,更有韵味。口径11 厘米,底径5 厘米,高4 厘米。(图35)

图35 瓷钵(M1:41)

二、结语

1.墓葬年代。 M1 的年代较易确定,因为这批陶俑尤其是镇墓兽、武士俑、文官俑、男侍俑、胡帽俑、半翻髻俑、马、驼均与公元672 年偃师杨堂墓[1]出土的同类器物完全一样, 甚至可能是同一窑口制作的,故年代也应大体相同,在公元672 年前后,且因镇墓兽蹲于底板上,不能晚于公元676 年郑州丁彻墓[2],此墓的两个镇墓兽均蹲于低台座上。

偃师杨堂墓还出土一种人首镇墓兽及头戴盔、身穿锁子甲的大型武士俑,M1 没有发现。 实际上,1988 年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在巩县二电厂M71[3]99、M90[3]110发掘出土的陶俑与杨堂墓陶俑大致相同,也出土有这两种器物(图36、图37),故我们怀疑M1 也应该随葬有这种俑, 因盗墓等原因遗失。

图36 巩县二电厂M71出土的人首镇墓兽

图37 大型武士俑

2. 器物风格。 M1 和杨堂墓、 巩县二电厂的M71 及M90 有共同的时代风格,即器物组合比较固定,有镇墓兽、文官俑、武士俑、幞头男侍俑、胡帽俑、侏儒俑、半翻髻俑、条髻俑、伏听俑以及马、骆驼、羊、猪、狗、灶、井、碓、罐、盘、碗等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家用器皿。这些器物风格特点鲜明,墓与墓之间同类器物区别很小。如人首镇墓兽均头顶一小弯角、火焰状翼、爪足,狮首镇墓兽头顶三小角、羽翼、爪足。 大型武士俑均着锁子甲, 上无胸护; 小型武士俑均有披膊、顿项、胸护、蔽膝等。 文官俑均戴一梁进贤冠,着阔袖襦、大口裤、履。 幞头俑之巾子均较低,好像坍塌一般。 胡帽俑形象高度一致,均为胡人,大鼻头,帽前后沿折起。 伏听俑则别无二致,匍匐不见脸。 半翻髻俑均着半釉,腆腹,手搭巾。 条髻俑均双手合举于胸前,长袖下垂,腰系鞶囊。马很有特色,都是小鞍小鞯,马背低平,足下无底板。骆驼身较短,双峰矮小,几乎被货架掩住,立于地。 羊、猪、狗皆立式卧姿。 灶、井都是分制再黏合起来的,壁面比较陡直。

3.墓葬分布区域。 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这种风格的唐墓不多,2006 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巩义东区新兴家园(大黄冶西岭上)发掘一座唐墓①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内部资料。,所出器物同M1,但全为施青釉的瓷质器物,由此我们也怀疑M1 的位置当在此,而不太可能位于站街镇其他地方。 这样,黄冶西岭上就有两座这样的墓。 在巩县二电厂也有两座, 另外M89 除武士俑与高髻俑不同外, 其他也大体相同。 再往西就是杨堂墓了,洛阳至今公开发表的资料尚未见到这样的成组器物。 这6 座墓的器物虽未做过检测,但从胎质来看,它们应该是西泗河内的巩县窑生产的。

4.关于墓主。 M1 没有出土墓志,但两件条髻俑背后的红彩题字很不寻常, 第一件左背歪题一“奴”字,其他地方再无字迹残存。 第二件后背题“奴得财”三字,前两字皆歪。在巩义出土的陶俑后背多墨书,像M1 这样陶俑脸蛋皆涂红彩,背书也为红彩的极少见,目前仅此一例。 通观巩义墨书,凡含有“奴”字题名,“奴”字皆当头,像小型武士俑背书“江元及之奴”的还是第一次。这种题法,会不会表明墓主姓名为“江元及”,应当考虑这种情况,起码不能完全否定。

猜你喜欢
脸颊武士器物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浅析玉成窑器物的艺术风格
猴子和武士
刚刚好
“武士”挡道
剑龙是武士吗?
暗黑武士 六步接触雷克萨斯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