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玉器及其性质问题

2022-06-18 05:12胡继忠
关键词:玉环圆孔遗迹

□胡继忠

从新石器时代初期的遗址开始, 我国各地的遗址中已发现制作优良的礼器、装饰品玉器,对玉器的各学科研究也成为热点。而关于玉器的研究,往往偏重玉器本身的器型、材质、功能以及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却缺乏对玉器连同其周边遗迹的整体观察以及对其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归纳总结。

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于1964 年,1972 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6000 平方米,共发现仰韶文化玉器24 件,其中仰韶文化前一期(距今约6000 年)1 件, 仰韶文化第四期 (距今4700—4400 年)23 件。 这24 件玉器,材质多为透闪石类软玉,也有一部分绿泥石、石英辉绿石等似玉材质的美石,无论是从美观程度还是从稀有程度来说,都远胜于骨、蚌、陶、石器,而其出土的遗迹单位相对比较集中, 充分显示这些玉器并不是那个时期的普及性用品,而是为特定的人群所专用。对其本身及其出土遗迹、周边遗迹进行研究,对于揭示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现象有重要意义。

一、器型分类

1.刃类玉器

玉铲 1 件。 标本T38:56,上下两端均残。 黑、白花玉。扁平体,中部较厚,两侧稍薄,表面磨光。上端饰圆孔3 个,其中1 个残。 残长5.8 厘米,宽6 厘米,厚1.5 厘米。为仰韶文化前一期遗存[1]114。(图1-1)

图1 刃类玉器

玉刀 1 件。 标本T12④:11,蛇纹石大理岩。磨制。 仅残存前端,呈三角形,凹背,两面弧形刃,近背处有长条孔,残。 残长6.5 厘米,宽4 厘米,厚0.3 厘米。 为仰韶文化第四期遗存[1]373。 (图1-2)

2.类坠形玉器

标本T30⑩:1,完整,绿色,半透明。磨制,扁平体,近似椭圆形,两端各钻一圆孔,圆孔两面对钻,表面光滑,长2 厘米,宽0.9 厘米,厚0.5 厘米。 为仰韶文化第四期遗存[1]389。(图2)此件玉器,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坠形器,仍偏向片状造型,介于玉璜与坠形器之间。

图2 类坠形玉器(T30⑩:1)

3.环形器[1]387-388

玉环 10 件。 均为仰韶文化第四期遗存。 根据断面的不同,可分为二式。

Ⅰ式 7 件。 均残,磨制,表面光滑,断面呈三角形。标本T30⑨:4,汉白玉。外径7 厘米,内径5.2厘米,宽0.7 厘米。(图3-1)标本T43④:21,绿色,外径6.2 厘米,内径3.6 厘米,宽1 厘米。 (图3-2)

Ⅱ式 3 件。均残,磨制,断面呈半圆形。环径较大。 标本H185:2,外径8 厘米,内径7 厘米,宽0.35 厘米。 (图3-3)

图3 玉环

玉璜 11 件。 均为仰韶文化第四期遗存。 根据断面的不同,可分为四式。

Ⅰ式 2 件。 磨制,呈弧状,断面为半圆形,两端平齐,各有一圆孔,圆孔两面对钻。标本T30⑨:5,完整,青色玉。 弧长7.8 厘米,厚1 厘米,宽0.6 厘米。 (图4-1)

Ⅱ式 2 件。磨制,呈弧状,断面为等腰三角形。 标本H189:3,一端平整,并钻一圆孔,另一端残。 长4.3 厘米,厚0.9 厘米,宽0.5 厘米。 (图4-2)

Ⅲ式 3 件。磨制,呈弧状,断面为椭圆形。两端各钻一圆孔,圆孔两面对钻。 标本T6、T7 南扩④:14,完整,大理岩。弧长6.7 厘米,最厚1.4 厘米,宽0.6厘米。 (图4-3)

Ⅳ式 4 件。 磨制,呈弧状,扁宽,断面为长条形。两端各钻一圆孔,表面平整光滑。标本H208:4,完整,一端平整,一端呈三角形。 弧长5.5 厘米,厚1.6 厘米。 (图4-4)

图4 玉璜

二、出土遗迹及周边遗迹

仰韶文化前一期的玉器因发现数量太少,仅有1 件玉铲,不足以反映相关问题。

仰韶文化第四期的23 件玉器,出土区域情况大致如下:T6、T7 南扩发现玉璜2 件, 紧邻的T5发现玉璜1 件。 T12 第④层发现玉环、 玉刀各1件。 T30 除第⑨层出土玉环2 件、玉璜1 件,第⑩层还出土类坠形玉器1 件。T41 内的H171 发现玉璜1 件。T43 内的H185 除发现玉璜、玉环各1 件,第④层中还发现玉环1 件。T44 内的H189 发现玉璜1 件。 T48 内的H208 发现玉璜1 件。 T60 第④层中发现玉璜1 件。 T27 第⑤层发现玉璜1 件。

从这些玉器分布的地点可以看出,T5、T6、T7区,T43、T44 区和T30 区这三个区域内的玉器较为集中。

而这三个区域都出土有大的房基或联排的房基。

1.T5、T6、T7 区有联排建筑F6、F7、F8、F9

F6~F9, 位于T1 的西半部和T6、T7 的北半部,为东西向的联排建筑。它们与仰韶文化第三期的F1~F4 相连, 是大河村遗址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联排建筑。 墙壁保存状况良好,最高处有1.2 米左右。F6 平面为长方形,面积10.25 平方米。F6 与F8共用的墙壁上有门连通两房,F8 和F9 也是如此。F7 面积只有1.04 平方米, 内有长方形的烧火台,应为“厨房”[1]244-245。 (图5)

图5 T5、T6、T7 区房基遗迹分布图

2.T30 区有F26、F27、F28

F26 四周被其他遗迹单位打破,现存已清理的范围,东西长9.6 米,南北宽3.5~4 米,面积约36平方米。虽然受其他遗迹单位影响,该房基全貌不详,但在已发掘的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发现:其一,发现了大型柱础坑;其二,在大河村遗址中首次发现了版筑;其三,第一次发现了用人奠基。 这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非常罕见[1]251-253。 F27 和F28 规模较小。 F27 平面为长方形, 南北1.6~1.9米,东西残宽1.4~2 米,面积约3 平方米[1]253-255。 F28平面呈抹角长方形。 东西长2.26 米, 南北宽1.3米,面积2.94 平方米。 房内没发现烧火台,也无任何遗物[1]241。 (图6)

图6 T30 区房基遗迹分布图

3.T43、T44 区有F36~F37、F38~F39

F36 与F37 为联排建筑,东西并列,共用一墙。 F36,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4 米,东西宽2.15米,面积9.46 平方米。 F37,平面近方形,南北长5 米,东西宽4.4 米,面积22平方米。属于同时期发现的房基中面积较大的一个。 F36 与F37 的地坪完全相同,可能为相通的前后间,在二者的墙外四周铺设有0.5 米宽的斜坡散水。 F38 与F39 为联排建筑,南北并列,紧密相连,共用一墙。 F38 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5 米,南北宽2.5~2.75 米,面积约13 平方米。F39 平面呈长方形或方形,东墙、南墙和西墙南端均被破坏, 清理发掘范围东西长5米, 南北宽3.15 米, 面积15.75 平方米。 F38 和F39 的地坪亦完全相同,可能为相通的前后间[1]255-258。 (图7)

图7 T43、T44 区房基遗迹分布图

另外,出土了1 件玉器的T60,距离房基F44仅有6 米。 (图8)

图8 T60、F44 位置示意图

三、大型房基、联排房基及玉器的阶级属性问题

大河村遗址中发现仰韶文化第三期的房基17 座,其中联排或平面组合型房基有3 组,但在其内部及周边均未发现玉器。 仰韶文化第四期发现房基27 座, 其中带大型柱础和奠基坑的只有F26 一座,联排房基有F6~F10、F36~F37、F38~F39三组,均在其周边发现有玉器。独立的房基有18 座, 未在其周边发现玉器。 这充分说明,玉器在仰韶文化第四期这一阶段与大型房基、联排房基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其中的F26,更加耐人寻味。 奠基牲,是指在奠基时在基坑底内再挖一坑,内埋动物或人(多为儿童)。用人来奠基,是F26 在同时期房基中的一大特征。 此种现象在龙山时期经常出现,在夏商时期的奴隶社会广泛存在。 F26 奠基的儿童仰身屈肢,上肢伸直,下肢弯曲,头东,足西,面向上。 性别不详。

F26 的两个柱础, 一号平面3.5 平方米左右,二号平面1.8 平方米左右,堪称巨大,足见F26 当时的建筑体量,应当是相当大的。

F26 中并未发现灶台等居住痕迹, 推测应当不是一般的居住用房,或为祭祀或部落会议场所。

但在F6~F10、F36~F37 中均发现有灶台痕迹,F36~F37 四周有散水,在同时期房基中比较少见。 F38~F39 未发现使用痕迹, 但F36~F37 叠压F38~F39,该区域玉环、玉璜等物的出现与这两组建筑中的一组有关,或与两组都有关。

而大型联排房基不同于独立的房基遗址,应当为部落上层人士的住宅。

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玉器未进行科技检测,因此不能确切知道其成分。 但据观察,大部分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状的真玉,均为多晶体材料,基本可归入透闪石玉(软玉)类。 另有少部分似玉的绿泥石或石英辉绿石。

玉璜有绿色和白色两种, 玉环多为绿色不透明的绿泥石、石英辉绿石或其他颜色类玉的岩石,也有少量褐色的蚀变岩石制作的玉环。整体来说,玉璜的材质要优于玉环。

在出土的所有玉器中,仅玉刀有使用痕迹,推测应为生产工具。 玉环、玉璜的功用,之前被视为装饰品, 但笔者根据这些玉器与房基的组合关系推测,它们或许是祭祀品或祭祀器具。如果为装饰类生活用品,不会出现在特定的房基周围,因为即使它们归房屋主人所有, 也必然随主人的活动出现在更广泛的空间,事实情况与此相反。

特殊的房基——大型房基、联排房基,与特殊的器具——玉器的特定组合关系, 印证了早在仰韶文化晚期, 此地的人类社会结构在仰韶文化第三期的基础上,已发生了更进一步的阶层分化。

猜你喜欢
玉环圆孔遗迹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张玉环的无罪之路
9778天与2234万元
聚焦张玉环冤案
头痛、卒中:竟是这个孔惹的祸
基于C语言编制长圆孔切割程序软件的设计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