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圈理论:促进儿童阅读预测策略提升的引擎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教学建议

2022-09-30 02:43王教新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胡萝卜老屋预测

○王教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陈先云先生指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了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语文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所选用的阅读规则、方法和技巧,更注重学生阅读中的语言表达、思维训练、方法归纳,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阅读。它的种类众多,如预测的策略、复述的策略、概括的策略、快速阅读的策略等等。根据这一教材编排原则,统编版教材增加了不少训练阅读策略的课文,同时在三至六年级增加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其中包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者以此单元教学为例,运用大卫·库伯学习圈理论,谈谈促进儿童阅读预测策略提升的教学构想及具体做法。

一、立足文本,寻求理论之源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共三篇课文,分别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这三篇课文都是优秀的童话故事。阅读童话故事,可以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启迪思维。编者在单元起始,用这样的导语开篇:“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三个语文要素: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3.尝试续编故事。

三篇童话故事虽然都适用于训练学生学习阅读预测策略,但是三篇文本各有特点。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故事比较完整,可以由扶到放,比较全面地指导学生学习预测、体验预测。第二篇和第三篇呈现的都是故事的部分内容,教学时重在预测方法的练习与应用。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习预测的角度和依据,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练习预测、及时修正想法,再到《小狗学叫》中独立预测、说明理由,最后在“交流平台”“习作:续写故事”中概括、运用学到的预测策略。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正符合大卫·库伯提出的学习圈理论。该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学习者的自我体验,学习过程呈现“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环节之间的闭合式循环。学习者从感知到领悟,从体验到应用,自主地进行内化学习(图1)。这样也为语文策略的教学工作寻求到了理论之源、实践之基。

图1 库伯学习圈原理图

学习圈理论在本单元教学中至少体现这些特点:1.学习过程清晰,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环节完成一次性循环或多次循环,方便学生学习。2.便于小组合作学习,方便交流分享。3.注重概括与应用,留给学生“带得走”的方法与技能。这一理论不仅体现在本单元课与课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在每一课的教学中,也能有效地运用到。

二、具体体验,让预测更有基础

教师在教学阅读策略的课文时,目标定位要准确,课堂上学生阅读策略的体验过程要具体、清晰。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阅读策略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个题目,谁来猜一猜这座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学生猜得兴致盎然。有的说:“老屋可能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的。”有的说:“老屋里可能住着一位勤劳的老爷爷,他经常维修老屋,所以老屋总也倒不了。”有的说:“老屋可能要帮助很多没有房子的人,所以没有倒。”接着,笔者引入第一个旁批:“像同学们这样,根据一定线索去猜测的方法,就叫预测。它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不同人的预测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加强训练。”关键时刻,巧妙地揭示了“预测”的基础概念,可谓水到渠成。当学生体验到了预测策略的重要性时,课堂学习心理就会从无意想象变为有意想象,这也为下一阶段的预测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大卫·库伯指出:知识的获取必先是缘自经验,而为了进一步学习则需要反思,经过这一过程,人们会获得理论化知识;为了学以致用,人们要在实践中证明理论的存在,若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解决问题,那么新一轮的学习又开始循环。这一学习圈反复循环的过程,正是学生课堂能力提升的过程,体现了心理学中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故事采用了反复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分别有小猫、母鸡、蜘蛛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每一次到了“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都发生了意外——没有倒下去。每一次故事的发生,学生的心理都呈现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的一次闭合循环。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孩子们不断地预测、验证、再预测、再验证,他们的预测水平得到了结构化的上升,阅读兴趣在不断地加强。在策略学习的同时,学生的情感体验也逐步得到升华。老屋因为岁数太大,一次次准备倒下,又一次次满足不同小动物的心愿。其实,老屋在助人的同时,也一定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学生们这一情感共鸣的体验,就是一次最好的立德树人教育。

三、注重过程,让预测更有方法

如何预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让课堂显得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在预测过程中,方法不断多样,思维不断提升。针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及时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形成统一、合理的预测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体现学习圈理论合作学习的特点。

真正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测,而要有一定的预测依据。在教学这三篇课文时,学生不仅要学会预测,还要及时反思,学会寻找预测依据。预测的依据大体上有: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根据文章内容预测,根据生活经验预测,观察课文插图预测等等。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师的点拨也要及时跟进:“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发展?”“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这根胡子就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变长,大胆预测一下,胡萝卜先生都会经过哪里呢?”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的预测结果层出不穷。当一些学生的预测答案和作者王一梅的故事发展不一样时,教师提醒学生及时修正预测,调整思维方向。教师要做到动态关照,既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懂得引导他们合理想象。唯有动态关照的课堂,才能真正推动学习过程进退有度、进退自如。学生在预测、验证、修正的反复过程中,能对童话故事形成深刻的理解,享受到预测的独特体验。这样的体验不仅在课堂中令人久久难忘,也为孩子们自己将来创作童话埋下奇思妙想的种子。

四、行动应用,让预测更有提升

学习圈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实践应用,这也是当今课堂改革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在策略单元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将学到的策略落实到行动应用上:可以拓展交流,围绕故事结局做不同方向的预测;可以拓展练笔,仿照文本创作风格“小试牛刀”;可以拓展阅读,从“这一篇”到“这一类”。教师只要尊重学生的合理预测和表达,学生阅读的“学习圈”就会循环往复,逐步提升。

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小狗学叫》的课后习题都对文本拓展应用提出了要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最后一个环节时,教师提出:“课文结尾有一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有什么奇遇呢?”学生分小组预测,及时汇总在学习单上。学生汇报交流时可谓异彩纷呈,有的说长胡子给小猫织毛衣,有的说长胡子给小朋友荡秋千,有的说长胡子被警察剪去抓小偷……这样的拓展交流,反映了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小狗学叫》这篇童话故事本身就具有开放性,文章末尾设计了小狗的三种结局:遇到母牛、遇到农民、遇到同类结局分别如何?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预测学习单(图2)。让学生结合文中提供的三个结局的开头,预测故事结局,展开拓展写话训练,接着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对比三个结局。一位学生交流得最为精彩:“我认为小狗找到真正的老师最好,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每天吃现成的更为重要。”

图2 预测学习单

在预测与推想的迁移训练过程中,课堂习作练习最有价值,教师在指导与评价过程中要多加重视,不能走过场。本单元最后安排了一篇习作,要求学生看图想象,续写故事:“李晓明的爸爸和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和泡泡提示的线索,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故事的发展作出合理、多元的预测推想,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预测策略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学生在一系列的口语表达、练笔训练等项目化实践应用中,让预测策略得到了有效提升。

总之,对于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教者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学生的预测兴趣,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胡萝卜老屋预测
无可预测
老屋回忆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老屋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