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术期综合管理

2022-10-09 07:26李宏超张亮宋慧
关键词:围术活动度假体

李宏超,张亮,宋慧

近年来,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手段尤其是生物/靶向药物不断更新,疾病预后较前明显改善,研究显示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使RA患者关节置换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关节损害,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此时有必要进行外科干预,行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TJA),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全肩关节置换术(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TSA)、全肘关节置换术(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和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arthroplasty,TAA)等以减轻疼痛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文献报道,RA相较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术期风险增加,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疾病特点所致,RA是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累及关节,还可出现多种关节外表现;二是与治疗药物相关,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及糖皮质激素均可能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如何降低RA患者关节置换围术期不良事件是骨科和风湿科医生共同面临的挑战,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管理尤为重要。

1 RA患者关节置换主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

多项研究显示,RA患者关节置换围术期并发症增加,包括内科并发症和骨科并发症。Vakharia等纳入51 449例接受TKA的RA患者,结果显示90 d内并发症较骨关节炎增多,包括肺炎、输血、呼吸困难、术后出血所致贫血、尿路感染、血小板减少,2年内手术相关并发症也较骨关节炎增多,包括假体周围骨折、脱位、假体周围感染。骨科并发症中假体周围感染属于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RA患者TKA术后感染率为0.8%~1.9%,THA术后感染率为0.3%~1.7%,TKA 5年的感染率是骨关节炎的3倍(4.2%1.4%)。Cordtz等报道3 913例接受THA/TKA的RA患者,术后1年假体感染、死亡率较骨关节炎均增加。

RA患者关节置换围术期不良事件增加由多因素导致,可能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疾病活动度,Cordtz等研究显示高疾病活动度与假体周围感染、术后功能不良、假体无菌性松动以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二是治疗药物,一项meta分析纳入11项研究共7 991例接受骨科手术的RA患者,结果显示应用TNF抑制剂感染发生率更高,另一项meta分析也证实了该结果。但Cordtz等研究显示应用生物DMARDs假体感染率虽然增加,但与未应用生物DMARD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应用生物DMARDs的RA患者疾病活动度高,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性大,这两者也会增加感染风险,故生物DMARDs是否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但目前公认的是,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研究显示术前3个月内应用强的松>10 mg/d,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一倍。三是并发症/合并症,RA关节外表现如心肺受累均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且糖尿病、肥胖等并发疾病可导致术后感染风险增加。

2 RA患者关节置换术前评估

基于上述因素,为减少RA患者关节置换围术期并发症,风湿科医生需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疾病本身特点,如疾病活动度、并发症即关节外受累情况;合并症;治疗药物,如NSAIDs、DMARDs和糖皮质激素等。

2.1 疾病活动度

如前所述,高疾病活动度可增加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关节疼痛及功能恢复不佳,远期假体松动率增加,故术前对RA患者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等。多项指南强调RA达标治疗(treat to target,T2T)策略,以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作为治疗目标,故对于择期行关节置换的RA患者,我们建议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待达到治疗目标后再行手术为最佳策略。

2.2 术前抗风湿药物管理

多种抗风湿药物均可能增加感染概率,故需对抗风湿药物进行全程管理(表1)。201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美国髋关节和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p and knee surgeons ACR/AAHKS)合作开展,形成了针对RA患者THA/TKA围术期抗风湿药物管理方面的建议,主要针对的是DMARDs和糖皮质激素。

表1 RA关节置换术前抗风湿药物管理

NSAIDs是治疗RA的常用药物,非选择性NSAIDs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溃疡、出血及术后出血等风险。为避免前述不良反应,选择性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 2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影响血小板的正常功能,胃肠道及出血风险下降。针对计划行关节置换的RA患者,若具有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建议在术前停用非选择性NSAIDs,可选择对血小板无作用的选择性COX- 2抑制剂。但选择性COX- 2抑制剂的心血管风险不容忽视,一项纳入15,623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具有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围术期建议使用非选择性NSAID。综上,建议术前对RA患者的消化道风险、心血管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个体化选择药物。

传统DMARDs可控制RA病情和减缓疾病进展,其中甲氨蝶呤是目前公认的锚定药物。关于传统DMARDs在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2017年ACR/AAHKS推荐传统DMARDs,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和柳氮磺吡啶可继续应用,不需停用或减量。这一推荐是基于感染风险做出的,认为继续应用上述传统DMARDs不增加感染风险,且术后复发风险降低。

生物/靶向DMARDs起效快,抗炎作用强,能快速改善症状并控制病情。但考虑到该类药物可能增加感染风险,2017年ACR/AAHKS推荐术前停用所有生物/靶向DMARDs,停用时间依据药物应用周期而定。对于生物DMARDs,建议手术安排于该药物用药周期末,即生物DMARDs药效最低时,比如依那西普,每周一次,建议停用1周,在第2周安排手术;托珠单抗每4周一次,建议停用4周,第5周安排手术。托法替布是靶向DMARDs,半衰期短,但转化医学数据提供的间接证据表明机体防御反应在7d恢复正常,故2017年ACR/AAHKS推荐术前停用至少1周。停用生物/靶向DMARDs能否降低围术期感染风险以及具体停用时间目前仍存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中高疾病活动度或合并关节外表现的RA患者,但长期应用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包括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骨质疏松、免疫抑制及延迟愈合等,同时增加术后感染风险,且呈剂量依赖性。2017年ACR/AAHKS推荐强的松小于20 m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围术期可继续应用目前剂量。但后续研究显示,泼尼松>10 mg/d仍可增加围术期感染风险,建议术前尽可能将糖皮质激素减至最小有效维持剂量。关于糖皮质激素减停策略,目前尚无定论,但强调的是,糖皮质激素在RA治疗中的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若控制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尤其是在围术期,若无禁忌,尽早应用NSAIDs联合DMARDs控制疾病稳定,达标后将糖皮质激素减量甚至停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围术期不良事件。

2.3 并发症/合并症

2.3.1 颈椎:RA可出现颈椎受累,尤其是上颈椎,以寰枢椎半脱位最常见。文献报道,有TKA指征的RA患者80%有颈椎受累,其中30%为寰枢椎不稳,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严重的颈椎失稳可造成瘫痪甚至脑干受压,尤其术中麻醉插管时风险更高,故术前常规筛查非常重要。对计划关节置换的RA患者,术前应常规行过屈过伸位X线判断有无颈椎受累,必要时行MRI明确椎管压迫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需脊柱外科、麻醉科联合评估风险,必要时调整麻醉方式。

2.3.2 心血管和肺脏: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指出RA心脏疾病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建议对RA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RA心血管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及瓣膜病变、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病变等,文献报道晚期RA超过40%死于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是RA患者主要死因。一项研究纳入3,654例RA患者,结果显示骨科术后12周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故术前仔细评估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必不可少。目前广泛应用的是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推荐的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评估管理指南,其中推荐应用修正的心脏风险指数(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RCRI)作为首要评估工具,应用全美外科手术质量提高计划(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NSQIP)评估手术并发症风险,同时增加生物标志物检测,对于高危患者在术前及术后48~72 h进行肌钙蛋白检测,推荐检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获得有关围术期及长期的独立预后信息。

肺部受累是RA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肺间质病变、肺结节及肺动脉高压等。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肺动脉高压,高分辨肺CT可早期发现肺间质病变,肺功能改变更早,在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影像学改变之前就会表现肺功能异常,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故对于计划关节置换的RA患者,不论是否有呼吸道症状或肺部X线改变,均建议行肺功能检查及肺高分辨CT以早期发现病变。

2.3.3 感染筛查:RA患者牙周炎发病率高,牙周炎患者菌斑及牙石上黏附大量致病菌,致病菌或代谢毒素可经创面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或毒血症,通过血液循环最终到达关节局部。THA术后人工关节感染多与菌血症有关,其中口腔菌群的影响不容忽视。故术前有必要评估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一旦存在感染,需积极治疗。另外应筛查和治疗其他部位潜在感染,包括皮肤及泌尿道感染等,防止术后病原体通过血行播散至假体周围造成感染。

关节腔穿刺在RA中应用较多,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局部治疗,尤其是膝关节,若短期内接受过局部关节腔穿刺,尤其是在社区等基层医院,需警惕是否存在感染,建议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若临床仍高度怀疑感染,勿盲目进行关节置换,必要时再次行关节腔穿刺明确,避免造成假体周围感染等严重后果。近期研究显示关节液α-防御素(α-defensin)在鉴别感染方面有潜在价值,敏感性93%,特异性100%,建议结合其他传统指标和临床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3.4 其他:RA术前营养状态也可影响手术并发症,包括感染和切口愈合。常用于评估营养状态的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转铁蛋白、胆固醇等,也可应用评分工具如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等。贫血是RA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其原因可能与慢性炎症状态、营养摄入、铁代谢失衡等有关。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失血多,若术前贫血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一旦术中出血多,术后常需输血,研究显示异体输血和自体血回输均会增加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另外贫血可导致手术切口延迟愈合,所以术前需进行筛查并积极纠正贫血。文献报道,积极控制原发病可改善贫血,尤其是生物/靶向DMARDs的应用,TNF-α抑制剂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以及托珠单抗、托法替布均可改善贫血,提高血红蛋白。另外肌少症在RA中很常见,营养评估也包括物理测量方法,如小腿及上臂周径、皮褶厚度等,这些较血清学指标更能反映长期的营养状态。

骨质疏松是RA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体内持续炎症、骨代谢失衡及糖皮质激素等有关。RA一旦合并骨质疏松,不仅使术中操作及术后康复的难度加大,而且术后并发症如假体周围骨折等发生率也会增加,建议术前进行骨密度检测。常用于检测骨密度的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两者各有利弊,但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的骨密度,但也有文献报道对于合并骨质增生的RA患者,定量CT较双能X线吸收法更能真实反映松质骨的骨密度。

3 术后抗风湿药物管理

如上所述,术前传统DMARDs可继续应用,所有生物/靶向DMARDs均需停用。术后何时恢复生物/靶向DMARDs的使用,若时间长,疾病复发风险增加,若时间短,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有研究显示,关节置换术后疾病复发非常常见,6周内高达63%,但6周内疾病复发并不影响关节置换术后一年时的疼痛及功能恢复。但RA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风险相较复发风险更为严重,危害也更大,尤其是假体关节感染,因此术后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和假体关节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可疑感染征象,需积极查明原因,并酌情延长静脉抗生素应用时间。并且生物/靶向DMARDs的恢复使用也需延后,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

基于术后感染风险所致危害远大于疾病复发风险,2017年ACR/AAHKS推荐术后一旦表现出愈合的征象(通常在14 d左右),已拆除所有缝线/皮钉,无明显水肿、红斑及渗出,且无非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证据,即可重新开始生物/靶向DMARDs的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建议若疾病没有复发征象,可适当延长恢复生物/靶向DMARDs使用时间,但需进一步研究明确感染风险是否会进一步降低。

综上所述,尽管RA治疗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关节置换以改善疼痛和功能。与骨关节炎相比,RA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增加,故术前对此类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非常重要,包括疾病活动度、并发症/合并症及抗风湿药物的应用。通过风湿免疫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及麻醉科等多科室协作,为RA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管理方案,不仅有助于降低围术期不良事件,也可减少疾病复发风险,使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围术活动度假体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价值体会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人工智能手部假体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体隆鼻前后要注意什么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