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过程中居民领袖的作用研究
——以沈阳市G社区为例

2022-11-11 06:47李亭漫曹迪
公关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领袖

文/李亭漫 曹迪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治理重心逐渐向基层社区下移,社会工作者承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越来越多,为社会工作者“减负”成为重要问题。减轻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与工作负担能够增强社会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社会工作者“减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不断地发现并培育社区居民领袖,使其成长为能够协助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社区居民领袖是社区的重要力量,在社区服务与社区活动中起到示范引领、榜样影响的作用。小组工作要结合社区情况,在介入工作中管理、服务、使用好社区居民领袖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在自我成长的同时,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持续参与社区事务。

对小组工作过程中居民领袖作用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老年群体相互之间增进交流的纽带、以及老年群体自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通过居民领袖发挥的感染作用、凝聚作用、组织作用,达到改善老年人人际关系,丰富其生活内容,减轻孤独感,提升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老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次数较少,通过社会工作小组调研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积极参与,带动能力强,而且非常热情地带动其他老人,这类群体称之为居民领袖,居民领袖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纽带,能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完成,使其他老年人能积极地加入活动中来,促使其更好地相互了解,促进老人同辈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增强凝聚力,使老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

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居民领袖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小组工作更充分地了解社区老年人人际关系现状、参与互动积极性等问题及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研究及培养、发挥居民领袖作用的过程中,既能检验理论又能积累工作经验,有助于小组工作介入及如何促进老年人更好的社区融入、提升幸福感这些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研究,丰富理论积累的同时促进工作开展,从社会意义角度,其能促进老年人快速接纳服务、参与活动、打开自我封闭状态,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老人同辈群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帮助老年人回归社会角色,消除其孤独感、自卑感,让老年人重新获得社会价值感和归属感。

二、研究设计

1.“老友驿站”项目简介

2019年,S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实习生联合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老友驿站”工作小组,在G社区开展一学期的实习研究,通过开展11期娱乐性小组活动,达到建立社区老人新集体、发掘老人个人潜能、丰富老人老年生活的目的。G社区为一个村改居的社区,老人占居民总数的大部分。社区居民平时生活方式单一,缺少精神娱乐活动,所以大多数的老人无法很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工作小组通过开办一系列的活动,调动老人的积极性,积极响应和组织社区相关活动,使其更好地融入社区,帮助老人获得广泛的同辈支持,减轻孤独感。

小组活动的服务对象是G社区55~70岁的居民老人,第一学期共开展活动11次,每场活动参与人数为17人左右。小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筹备、初期、中期、结束四个阶段。

2.居民领袖内涵

(1)居民领袖概念。当前,学术界对社区居民领袖这一概念并未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也有很多学者对此词有不同的理解。孙江涛认为,在社区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或经社区居民推荐、社区居委会挖掘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或某项特长,能够热心社区事务、凝聚社区居民、满足社区需求、促进社区发展、推动社区自治的社区精英人物。刘春荣在文章中利用集体行动中的重要概念“关键群众”对社区的选举做了个案分析,他认为“关键群众”在社区的各项集体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居民领袖是社区居民中具有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等特点,而且还需具有一定特长、知识眼界、工作能力,并能被居民认可、信赖,能够反映和满足居民需求、帮助社区工作、服务居民的精英人物。一般是由社区居委会培养、居民推荐或自荐担当,如社区居民代表、单元楼楼长和单元长、社区志愿者领袖等。

(2)发掘与培养居民领袖。工作开展初期,F阿姨和L阿姨等居民领袖骨干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和奉献态度,两位阿姨参与工作的同时也给社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信息搜集、特征了解、社区老人动员、方案商讨等初期工作,但在初期,两位阿姨有想法不敢放开表达,有一些工作计划也不敢放手参与,社工会在讨论时和工作开展中积极鼓励参与,充分肯定两位阿姨的好建议和工作,帮助树立自信心。很快,居民领袖就和小组融为一体,可以畅所欲言、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研究方法

(1)参与式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以实习生的身份实际参与到“老友驿站”的小组活动中,在活动开展初期,笔者观察到有两位阿姨表现非常积极热情,而且能与组内其他服务对象一起交流学习,笔者借此展开跟踪观察,发现两位阿姨比较符合笔者的研究目标对象,在此,笔者将这类居民暂且定义为有潜力的居民领袖,即有成为居民领袖的潜质。在接下来开展活动中,笔者继续参与其中,对其进行跟踪观察,与之交流了解,并不断地改进活动方案,达到最终的目的。

(2)访谈法。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访谈的形式首先和服务对象交流,了解其需求和困惑,在接触过程中逐渐地深入,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两位阿姨的人际交往关系和性格。在逐步开展的活动中,与居民领袖进行交流,并了解老人的实时动态需求,能更好地完成设定的目标。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对部分案主进行访谈,收集活动对象对活动的感受和意见,以便对介入方案进行反思,并改善活动的计划方案。

三、居民领袖的作用分析

1.居民领袖发挥了全面了解并反映老年人需求的作用

居民领袖骨干来自社区、来自老年群体,他们更能够全面掌握社区情况,更便于了解、反映老人需求,能很好地担当起小组与社区相互间关系建立、深入了解的桥梁作用。

在小组活动开展初期。社工对服务对象只有初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老人的深入了解,居民领袖带领社会工作者前往社区居民住所,深入观察了解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其成了与老人沟通的纽带,使老人放下戒备心理,与社工敞开心扉的沟通。有助于社工在前期调研阶段能更好地制定目的性突出的活动方案。

2.居民领袖发挥了自身影响力和组织协调居民的作用

居民领袖骨干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被居民信赖,因此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之他们自身善于交流且具有或被领袖身份激发的领导力,能有力发挥组织带动作用。

开展活动初期,服务对象因彼此之间的不熟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非常低,也不愿意与社工互动,社会工作者协会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相关的规则,但是对于初次接触这类活动的老人来说,十分的陌生,这类规则因此成了摆设,但是通过F阿姨和老人们的交流,以及自身的积极带动,与社工一起关注老人的心理变化,为服务对象营造出一种轻松的环境,促使其更积极地加入活动中来。

3.居民领袖发挥了长期维持小组活动成果稳固性的作用

通过第一学期十一场活动的展开,带领老人在社区开展丰富的精神建设活动,并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小组介入完成项目工作后不会长期扎根社区,而项目成果需要长期稳固和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在社区老年群体中培养一支领导力量,而居民领袖的特点正适合于担当领袖责任,发挥组织、协调、互助、巩固、发展的作用。

四、推进居民领袖发挥作用的过程反思

1.在促进居民领袖发挥作用的时间持久性上,鼓励参与,帮助居民领袖树立自信

居民领袖多依靠热情和兴趣参与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在兴趣减退后难以保持持续性,需要积极调动和鼓励,培养居民领袖责任意识。居民领袖是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多具带动力、沟通力、凝聚力,且热心、活跃、乐于奉献,但他们有时会缺乏自信和魄力,小组工作首先要激发居民领袖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小组工作中,多给予肯定,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信感。

2.在居民领袖发挥作用的专业性上,加强培训,提升居民领袖的工作能力

居民领袖作为社区普通居民中的一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中存在技巧不足、能力受限的问题。通过探讨交流、集中培训、工作指导等方式提升居民领袖的领导力、应变力、专业水平,并引导居民领袖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改善不足,热心与能力兼备使得居民领袖的作用发挥更为理想化。

3.在居民领袖发挥作用的组织性上,合理分工,增强居民领袖责任意识

居民领袖多为自发的志愿服务,缺乏责任分工和组织领导,有时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效,应加强组织性引导,明确权责分工,培养领袖意识。居民领袖往往权责分工意识薄弱,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知识,小组工作首先了解社区居民领袖的特长与性格特征,在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根据居民领袖各自所长分工,明确其职责,权责明确。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领袖
领袖风范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A Social Crisis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青春社工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