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2022-11-26 00:41梁林华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危重症危重病房

梁林华

(柳州市柳城县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545200)

急诊是医疗机构中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之一,为医院处理突发事件的第一场所,也是危重症患者被送往医院后进入的第一个科室,属于危重症患者入院治疗过程中的中转站,待患者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后则由急诊转移至相应科室接受后续治疗,因此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环节。院内转运主要指将患者从一个科室交换至另一个科室,使患者获得更为专业、合理的治疗,但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在转运过程中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相应不良事件,对其生命安全及机体健康造成影响[1-3]。根据相关研究显示[4],进行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1%,且病死率相较于未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可提高9%。因此临床需针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预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本文现针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

1.1 病情因素 危重症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医护人员无法准确把握转运指征及时机,因此在转运途中风险较大,同时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监测仪器设备有限的影响,无法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及时的监测,因此在转运途中无法通过有效措施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从而造成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出现不良事件[5]。同时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经过急诊救治后需要协助相关仪器及管道维持部分机体结构功能正常,如气管插管、留置静脉通路、呼吸机管路等各种管路,当患者存在意识不清、烦躁等症状时可造成意外拔管。根据调查研究显示[6],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31%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患者病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

1.2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转运陪同医护人员组成不合理,安排院内年资较低,工作经验较少的医生或护理人员作为陪同医护人员,由于其缺乏相关临床经验及应急能力,因此对患者病情不熟悉,无法及时预见、发现及处理转运途中出现的应急问题[7]。根据相关调查显示[8],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仅有75%的患者能够配备满足要求的护理人员。②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合理,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认识不足,为患者选择的转运路线不合理,造成转运时间较长,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同时转运前未与相应科室做好交接工作及通知,使患者转入科室后相关医疗器械无法及时应用[9]。

1.3 设备及药品因素 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为保证生命体征稳定,仍需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及设备,因此在转运途中若无完善的医疗设备及药品,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并造成生命危险时无法持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从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10]。常见的几种设备及药品因素包括氧气瓶储氧量不足,氧气无法连续供给,未携带气管插管箱或简易呼吸器漏气,携带急救药物数量不够,监护仪功能异常等。根据临床调查显示[11],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中,45%的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设备及药品因素有关。

1.4 转运工具 在为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需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若转运工具选择不恰当可造成患者颈部、四肢受损,同时还可增加坠床、缺氧、骨折加重等不良事件发生,并且还可造成患者体位改变,而体位改变后可导致监护电极片、仪器的干扰、血压袖带松脱或移位,从而对病情判断、测量结果造成影响[12-13]。

2.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

2.1 转运前 转运前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高风险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并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针对意识清醒、理解能力及认知能力正常的患者,可详细向患者讲解院内转运的目的及方法,避免造成患者恐慌,引起生命体征波动[14]。转运前妥善安置患者导管,并检查导管通畅性及衔接紧密,采用持续微泵输入者,护理人员需保证转运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备用药及微泵电源,并对相关医疗器械的运行及功能进行检查,确保工作状态正常并与导线连接。安排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护士组成院内转运陪同小组,对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携带足量的相关药物。同时在开始转运前陪同人员需与病房护士进行沟通,简单介绍患者病情及患者机体目前携带的导管,使病房护士能够提前准备相关器械及用物,提前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15]。

2.2 转运中 搬运患者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实际情况选择搬运人数及方式,对于骨折的患者在搬运过程中需避免骨折断端活动,并合理应用夹板固定、包扎处理,同时在搬运患者时需由一人稳定患者携带的相关导管,并平稳搬运相关仪器设备[16]。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患者的转运护理需求、体位合理分配陪同人员空间分布,由一位护理人员站在监护、支持设备侧,进行设备仪器相关操作,一位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头偏一侧,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并维持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转运途中需竖起床栏,做好保暖功能及必要的约束,避免患者因躁动诱发坠床、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

2.3 转运后 成功转运至病房后协助病房护士将患者转移至病床,并完成详细地交接工作,急诊科医生主要向病房医师交接患者病情相关情况及目前采取的相关治疗措施,急诊科护士主要向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等相关情况,并协助病房护士检查患者皮肤、相应导管等,并针对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详细过程及患者心理状态等信息进行交接,完成交接工作后将相关医疗器械更换为病房内器械,携带相关医疗器械及病床返回至急诊科,并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清点转运途中使用的物品及相关药物,并将其恢复至备用状态[17]。临床学者针对转运后交接过程进行研究[18],通过制定急诊室患者转出护理记录单,规范操作流程交接,使交接流程时间有效缩短,从平均30min 缩短至15~18min,使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小结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必备的一个环节,主要指危重患者在急诊科接受相关治疗,病情变化基本稳定后转运至相应的科室接受后续治疗,但在治疗途中受到病情、医护人员、设备及药品、转运工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易诱发院内转运途中相关不良事件,从而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危重患者病死率。通过对院内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使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围绕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三个阶段展开护理,从而起到良好的预防及减少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使患者安全地完成整个转运工作,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同时临床还可不断对此进行研究,为患者进行更加科学、安全、有效的院内转运,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

猜你喜欢
危重症危重病房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