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6 00:41黄雪萍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服药胰岛素血压

黄雪萍

(马山县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530600)

糖尿病是因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而致的蛋白质、糖脂等代谢紊乱综合征[1-2]。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会引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慢性损伤。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增加为特点,伴有血管、心脏、脑及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老年人群中较多见的疾病,并随着年龄的提升、病情发展,极易出现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变等多种脏器受损[3]。现如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提升。为此,针对该类患者不但需给予对症使用药物控制,还需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4]。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研究进行整合,以便为日后临床制定护理措施提供可靠的参考。

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类患者机体各器官均呈退行性改变,机体功能降低,增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风险[5]。有相关资料显示[6],3/5 的高血压患者伴有糖代谢紊乱,1/5 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高血压症状。糖尿病是现如今社会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更易出现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等。高血压合并1 型与2 型糖尿病时机制具有一定差异。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压指标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微血管病变引发肾病,从而造成血压指标提升;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症状往往早于糖尿病,通常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肾病后血压会进一步提升[7-8]。现如今,临床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述,普遍认为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肥胖等因素有关,其中以胰岛素抵抗可行度最高,其发生机制可能为:促使肾小管再吸收钠离子,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过度提升;血管平滑肌中阳离子数量增加,促使血管收缩;胰岛素会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

2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 体重 高血压发病率与体重指数(BMI)具有一定关联性,BMI 指标越高高血压风险越大。有相关研究显示[9],BMI 为24.0kg/m2 的患者,其高血压患病率为15~18%;BMI 处于24~27.9kg/m2 之间,发病率为60~65%;BMI≥28kg/m2,发病率则高达80~85%。为此,临床逐渐将腰围、腰臀比作为评估高血压、高血糖的临床指标。

2.2日常饮食 流行病学调查认为钠盐的摄入与高血压发病率息息相关,钠盐摄入过量会导致血压指标升高,且过度进食动物脂肪也会引发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不良膳食结构不利于高血压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10-11]。

2.3 生活习惯 吸烟会对心脏与肾上腺造成刺激,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造成心率提升,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酗酒会改变内皮素、神经递质的转运,进一步提升血压指标,减低只当组织中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降低葡萄糖利用率,引发胰岛素抵抗[12]。同时,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也会对血压、血糖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措施

3.1 心理干预 需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需终身服药,并讲解按时按量服药的必要性,避免其擅自增减药物剂量,甚至换药、停药。同时,需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13]。此外,结合患者认知功能、受教育程度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讲解高血压及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对机体的危害及预后效果,促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积极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卢璇等人[14]研究显示,对于高血压合并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情绪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可有效改善其血糖、血压指标,提升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

3.2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每餐做到按时按量,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饮食搭配的方式。鼓励家属参与饮食制定过程,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15]。同时因患者伴有高血压症状,需严格控制酒、浓茶及咖啡的摄入,禁止吸烟,限制钠盐的摄入(≤5g/d),从而合理的控制体重。张进等人[16]研究发现,一级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开展限盐饮食,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指标,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肾病及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助于改善预后。

3.3 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是糖尿病、高血压管理最经济实惠的措施之一,适当的运动锻炼可提升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王正斌等人[17]研究显示,对于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糖代谢及动态血压参数,提升其生活质量。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且伴有高血压,往往伴有微循环障碍,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护理人员需根据其病情状况、机体耐受度给予适当的运动锻炼,制定合理的运动量,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4 血糖及血压监测 血糖的监测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护理人员需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控制血糖的必要性,积极配合血糖监测工作。因糖化血红蛋白能精准的体现1~3 个月的血糖控制状况,为此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以利于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18]。老年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通常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常见,也是心血管致死的重要因素。因在病理状态下,血压昼夜波动不规律,为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给予24h 检测血压指标,分析昼夜血压变化,调整给药时间,且给药后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避免突发低血糖出现头晕跌倒。

3.5 出院指导 梁维娟等人[19]研究显示,针对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与血压指标,稳定病情。刘娟[20]研究显示,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糖、血压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通常需终身服药,若患者出院后没得到系统、有效的延续治疗与护理,会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导致遵医行为逐渐降低。而遵医行为低会影响病情的发展与治疗,不但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重视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4 小结

总而言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且并发症多。患者需长时间服药,良好的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是控制血压、血糖的重要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降压药服用期间会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干咳、双下肢水肿等,患者会缓解痛苦,少数患者会为降低痛苦擅自增减药物,甚至停药,导致遵医行为降低。为此,护理人员需强化沟通,向其宣教按时按量服药的必要性,促使其按时服药。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保障其出院后获得同等质量的护理措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风险,降低医疗费用,并减低社会负担。

猜你喜欢
服药胰岛素血压
服药禁忌
稳住血压过好冬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服药先分阴阳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