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综述及启示

2022-12-02 06:35李泓沄万泉徐洪王兰兰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康养森林文献

李泓沄,万泉,徐洪,王兰兰

(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林学系,福建 南平 353000;2.南开大学 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 300350)

森林是孕育生命的母体,人类社会的摇篮,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1-2]。康养是善待身心的具体方式,也是在工业化、老龄化等时代背景中逐渐突显的社会需求。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3]。森林康养突显了森林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益性,与“健康中国”战略相呼应,对释放国民生态福利,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节约社会医疗开支,促进林业及相关行业转型升级均具有重要意义[4-5]。

相较于国际丰富的发展经验和日趋完善的研究体系,国内森林康养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政策依赖性较强,相关研究领域在2016 年之后才呈现出热点态势,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缺乏深入性和持续性,学科融合明显不足,科学量化研究也十分欠缺[6]。基于此,系统梳理国际相关研究的历史脉络与当下进展,对促进国内森林康养发展与相关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法和数据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 能够多元、分时、动态地绘制知识图谱,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呈现出一个知识领域的过去与现在,为科研人员解释现实与预测未来提供理论基础[7]。使用CiteSpace (CS5.8.R3) 软件对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时空特征、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与此同时,采用传统文献研读的方法系统梳理CiteSpace 所识别出的关键文献,以求弥补分析工具的片面性。

(二)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以“forest* bath*” “Shinrin Yoku” “forest* therap*” “forest*medici*”“Shinrin Igaku”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取“所有年份”(1985—2022 年),检索日期为2022 年5月19 日,文献类型取研究论文、研究综述、会议论文,语种取英文,除重后得到312 篇样本文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时空特征

1.文献时间分布

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发文趋势如图1(检索日期为2022 年5 月,结果不能代表全年发文情况,故该年度用虚线表示)。从文章发表年度分布来看,国际森林康养研究大致经历了导入期、平稳增长期、快速增长期三个阶段。1985—2004 年为导入期,此阶段该领域发文速度缓慢,20 年总发文数量仅为5 篇;2005—2013 年为平稳增长期,此阶段该领域发文速度略有增加,每年均有文章面世,但尚未形成研究热潮,9 年间总发文数量共32 篇,年均发文数量不足4 篇;2014 年至今为快速增长期,此阶段该领域发文速度明显增加,研究热潮初步形成,2014—2021 年总发文数量达275 篇,年均发文数量超过30 篇。

图1 国际森林康养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分布Fig.1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s in international forest health research

2.文献空间分布

截取发文数量大于10 与文章中心性不小于0.1的国家/地区,形成国际森林康养研究重要国家/地区分布表,见表1。

表1 国际森林康养研究重要国家/地区分布表Tab.1 Key countries/ regions for international forest health research

如表1 所示,发文数量位居前列的国家/地区有日本、韩国、中国大陆等,是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重要力量;文章中心性位居前列的国家/地区有美国、意大利、中国大陆等,其中美国的研究影响力最为突出。以上分布主要可归因于各地森林康养产业的成熟程度与产业开发的热情程度两方面。首先,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该深耕时间较长,无论是发文数量还是文章重要性都名列前茅;其次,受政策影响,中国的研究热情在2016 年后开始爆发,研究力量在该领域已初露头角,但在研究影响力方面尚有进取空间。

(二)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知识基础

特定领域研究前沿的引文可以视为该领域的知识基础,而共被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 认为文献(作者)共被引的次数越多,彼此之间关系便越密切[8-9]。通过CiteSpace 对样本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绘制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如图2。

图2 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Fig.2 Publication co-cited network in international forest health research

图2 中每个节点代表一篇被引文献,节点越大表示该文献的被引频次越大;年轮圈的厚度代表不同年份该文献的被引频次,年轮越厚,该年份的被引频次越多[10]。如图2 所示,被引频次最大的是Hansen 于2017 年发表的“Shinrin-Yoku (Forest bathing) and nature therapy: A state-of-the-art review”,而中心性最强的则是Song 于2015 年发表的“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a walk in urban parks in Fall”,两篇文章均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上,整理图2 在CiteSpace 中的详细信息,截取中心性不小于0.1 的文献13篇与被引频次排名前10 的文献,得到23 篇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关键文献,构成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

从文献类型来看,23 篇文献中包括4 篇综述和19 篇实证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19 篇实证研究均采用了实验法或准实验法,且大部分实验地点设置在日本(12 篇);从研究内容来看,关键文献基本聚焦于论证森林康养产生的生理效益与心理效益。

1.森林康养产生的生理效益

在关键文献中,学者们发现森林康养产生的生理效益主要集中在促进减压放松、增强免疫力、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等方面。

(1)促进减压放松

森林康养的减压放松功效已得到众多研究证实。交感神经活动对人体的紧张状态起主要作用,而副交感神经对人体的放松、安静状态起主要作用。Lee J,Song C R,Komori T 等的研究证实在森林环境中观景、行走、散步等活动均能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促进副交感神经活动,进而达到减压放松的效果;选用指标主要为心率、心率变异性、血压、唾液皮质醇、脉搏率等,被试群体为青少年、青年男性、中年女性、中年高血压男性等[11-17]。但值得注意的是,Antonelli M 的元分析指出安慰剂效应在森林康养减少压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8]。

(2)增加免疫力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 细胞(以下简称NK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可以直接识别、杀死肿瘤细胞,也可以作为免疫系统的调节细胞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不仅能够治疗肿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感染等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19]。Li Q 指出森林康养不仅能够增加NK 细胞数量,增强NK 细胞活性和抗癌蛋白的表达,且该效应在被试离开森林环境后至少能够持续7 天,对男女均有效果[20-21]。

(3)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

Song 指出森林环境中步行可以显著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降低心率,对中年高血压患者有生理上的放松作用[22],Sung 观察到森林环境对降低老年高血患者唾液皮质醇与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性,认为森林康养可以成为社区高血压管理计划的有效措施[23]。Ochiai 调查森林康养对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中年男性、中年女性的影响,发现森林康养后被试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均显著低于基线,提出森林康养可以防止中年男性正常高值血压发展为临床高血压,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与预防策略[24-25]。

2.森林康养产生的心理效益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本身具有亲近自然的天然倾向。在关键文献中,学者们发现森林康养产生的心理效益主要集中在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注意力与主观活力、提升自尊心和创造力等方面。

(1)改善情绪状态

精神压力和情绪问题是现代社会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而森林康养对改善情绪状态的有益性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学者们使用的情绪测量工具主要包括情绪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s chedule,PANAS)、恢复结果量表(restorative outcome scale,RO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主观活力量表(the subjective vitality scale,SVS)等[15,22,26-27]。Lee J 发现森林疗法能够增加年轻男性的积极感觉,减少消极感觉[11],Ochiai H 发现森林康养对中年男性和女性也有相似效果[24-25]。Song 的研究指出在森林中行走增加了中年高血压患者“舒适”“放松”“自然”和“活力”的感觉,减少了“紧张-焦虑”“抑郁”“焦虑-敌意”“疲劳”和“困惑”的感觉[22]。

(2)提高注意力与主观活力

相对于建筑环境,人们更加偏好自然环境,与自然互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增加活力与幸福感。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ART) 指出定向注意是一种认知机制,可以通过与自然互动进行恢复[28]。Berman 发现在森林环境步行能够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状态,显著提高其记忆广度[29]。Ryan 指出相对于建筑场景,森林场景中的户外活动更能够提升主观活力[30]。

(3)提升自尊心和创造力

森林是绿地或绿色环境(green space/ green environment) 的重要存在形式,绿色运动(green exercise)指的是在绿地或绿色环境中运动,Barton 发现仅5 分钟的运动就能够显著提升人的自尊心[31]。Tyrväinen 认为相较于城市公园,森林环境更能够帮助人们恢复、感受活力和积极情绪,提升人们的创造力[32]。

(三)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热点与趋势

CiteSpace 提供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绘制关键词图谱,辅以突现词(burst term) 功能,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示特定研究领域的热点与趋势[7]。

1.研究热点

利用CiteSpace 绘制国际森林康养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

图3 国际森林康养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Fig.3 Keywords co-occurrence map of international forest health research

图3 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共现频率越高;连线代表共现关系,线条越粗表示彼此关联越紧密。整理图3 在CiteSpace 中的详细信息,截取词频不低于10 的关键词的文献,翻译并将同义词归类之后得到表2。

表2 国际森林康养研究词频高于10 的关键词Tab.2 Keywords with frequency higher than 10 in international forest health research

如图3 与表2 所示,提炼出的关键词基本能够描绘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图景。结合对样本文献的解读,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探索和证明森林康养对人类身心健康的有益性上,大多采用实验法,并利用森林环境和城市环境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被试在森林环境与城市环境中进行散步等较为简单的运动,通过测量能够反映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指标与量表,如NK 细胞活性、唾液皮质醇、心率变异性、抗癌蛋白的表达、POMS 等,证明森林康养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具体益处,如降低焦虑水平,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抑郁症等。

2.研究趋势

利用CiteSpace 的突现词功能进行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将γ 值调整为0.56,其他参数如图3,得到22 个突现词,翻译后形成表3。

表3 共现频次突增的前22 个关键词Tab.3 Keywords with citation bursts

结合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的热点演变过程表现为:

国际森林康养研究热点演变呈现出由探索、论证森林环境对人类生理健康的益处(benefit) 转向其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益处的趋势。该领域研究频繁使用实验法,学者们通过控制测量时间排除由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引起的误差,将城镇(town)、城市(urban)等人工环境设置为对照组,将在真实森林环境中进行的森林疗养(forest therapy) 或疗养项目(therapy program) 设置为实验组,引入被试运动(exercise) 形成实验组组间对比,探究由树木(tree) 等散发的植物香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氧气浓度等共同构成的森林氛围(atmosphere) 对人体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 activity)、心率(heart rate)、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等指标的影响[11-12,20-23,31,33-37]。

物质决定意识,在森林康养对人类生理效益逐渐明朗的同时,其对人类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的益处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开始同时测量森林康养产生的生理效益与心理效益,使用语义分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 设计相关量表测量森林康养对减轻心理压力(stress recovery)、促进抑郁与焦虑等状态恢复(restoration) 的功效[14-15,24-25,31-32,38-39]。在森林康养对人类健康效益得到广泛论证的同时,越来越多学者建议将之作为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的一项具体措施[16,22,24-25,38]。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熟,森林景观(forest landscape) 的康养功效开始引起学者们注意。在时间、经济、身体条件、防疫政策等众多因素约束下,真实森林环境体验(experience) 可及性弱,而虚拟森林景观却触手可及[39]。学者们发现即使将被试暴露(expo sure) 在虚拟世界的森林环境中,甚至仅仅只要求被试欣赏森林景观的影像、视频等,也能产生与真实森林环境类似的心理效益,这为老年病患(elderly patient)家居环境设计、防疫期间外出受限的居家生活提供了减轻抑郁的方向[40-45]。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虚拟森林康养也可以对人产生心理效益,但相对于真实森林环境,该效益持续时间短,真实森林环境所提供的植物有机挥发物等是虚拟森林场景难以替代的[41]。

三、结论与讨论

纵观国际森林康养研究历程,发现该研究领域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较为丰富,各学科融合程度较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较强;相对而言,中国的研究历程较短,但研究热情旺盛,成果积累迅速,相关研究力量已初露头角。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论证森林康养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类型有益性上,具体包括促进减压放松、增强免疫力、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等对身体的有益性和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注意力、自尊心和创造力等对心理的有益性。此结论与Song,Hansen,Lee 的综述结论一致[38,46-47]。通过关键词共现和突现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呈现出由森林康养产生的生理效应转向其产生的心理效益的趋势,新冠疫情背景下,数字森林康养也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40-45]。

通过系统梳理国际森林康养研究进展,对未来国内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不同林分对人体健康有益性的研究。目前混合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有益性已经得到许多科学证实,但单树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有益性却十分不足,无法在现实意义上为林场或林地强化其康养功能提供实际的树种规划指导[44,48]。第二,强化森林环境与在地文化关联的研究。在政策引导下,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建设森林康养基地,但许多地方并未深入挖掘森林环境与本地传统文化的关联,活动载体内涵缺失,难以为康养旅游等产业的纵深化发展提供支撑。第三,探索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森林康养发展模式研究。未富先老是我国当下急需解决的人口问题,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医疗费用,也具有为老年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的巨大潜力,加强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森林康养发展模式研究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猜你喜欢
康养森林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