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新型肥料示范效果及其施用技术研究

2022-12-07 09:43雷竹光罗国提梁权发陈彩凤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施肥机穗数分蘖

雷竹光 罗国提 梁权发 陈彩凤

(1. 广东省台山市农业农村局,广东 台山 529200; 2. 广东省台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台山 529200)

水稻生产中施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旱施肥,就是在水田泡田整地之前,将肥料撒入土壤表面,然后放水泡田,进行水耙地;另一种是在泡田以后,在第一遍整地后进行施肥,然后再整平田块,这两种施肥方式都是施入基肥。这种施肥方式肥料用量偏大,肥料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利用率低,费工费时,劳动效率低,易导致植株倒伏、早衰、养分流失污染环境等多种问题,不适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缓/控释肥料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前景。许多研究表明,应用缓/控释肥料不仅降低肥料的用量,也具有稳产或增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能在整个生育期内满足水稻的养分供应,在不降低千粒重及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或是保持水稻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台山市推广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由于该技术操作简便、增产增收效果稳定,深受种植大户欢迎,该技术占全市水稻面积53.3%,近3年来,已累计推广54666.7hm2。侧深施肥技术,作为2018 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技术之一,2019年至今已累计推广93.3hm2。本次金正大新型肥料示范试验,通过侧深施肥机插秧与缓/控释肥结合进行,研究“金正大”控释掺混肥在南方沿海地区水稻的增产、增效作用,以期为在台山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21年8~11月在台山市冲蒌镇潮冲村进行,前茬作物水稻。试验田排灌条件较好,土壤类型为宽谷冲积砂泥田,0~20cm土层的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为:pH值4.88,有机质31.6g/kg,碱解氮170 mg /kg,有效磷65.5mg/kg,速效钾80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设计,设置3个处理,不设重复,T1:面积0.297hm2,机插侧深施肥,化肥为“金正大”控释掺混肥42%(22-8-12)和45%(17-8-20),按1:1混合结合,每种控释掺混肥各241.5kg/hm2,合计483kg/hm2,整个生长期不再施肥;T2:面积0.297hm2,机插侧深施肥,化肥按当地农户习惯“舒耐施”缓释掺混肥50%(25~6~19)施用420kg/hm2,整个生长期不再施肥;T3:面积0.007hm2,机插秧,不施肥作对照(见表1)。各大区间筑埂,单独排灌,防止肥水串灌,其他管理统一按高产栽培模式进行。

表1 试验区化肥折纯量统计

1.3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常规优质稻象牙香;供试肥料为“金正大”控释掺混肥42%(22-8-12)和45%(17-8-20),“舒耐施”缓释掺混肥50%(25~6~19)。

1.4 侧深施肥插秧机械

利用久保田 2ZGQ-6D7型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加装湖南龙舟2FH-8水稻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机,施肥方式为电动螺旋同步式施肥,施肥量无级调节按钮数字设置、操作轻松方便,施肥深度45±10mm,秧苗两侧侧距 60±10mm,工作行数6行,行距30cm,施肥量225~675kghm2。

1.5 侧深插秧施肥

1.5.1 整地

带水整地,田面要平整,沉降不能过度,否则开沟施肥后泥浆不能正常合拢。之后使用5%阿维菌素乳油(摞尽)1050~1800ml/hm2防治福寿螺,插秧时田面的水排干后进行插秧,否则裸露地表的肥料容易漂浮顺水流失,造成田块肥料不均匀引起水稻长势不均,插秧完成后视情况进行回水。

1.5.2 泥浆沉淀

整地后,稻田泥浆沉降时间为1~2d,软硬适度。最佳沉淀标准是在田面2cm深度划沟,两边沉淀能合拢。泥浆过软不易插秧,过硬则行走阻力大。

1.5.3 插秧

插秧往复行走及插秧后周边行距合理,防止漏插。插秧机要匀速前进作业,避免过快、过急,对机插秧插不到的田角要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1.5.4 施肥

插秧时应将缓/控释肥料通过侧深施肥机施于秧苗行间根侧6cm、深度5cm左右。设置好施肥量,确保实际施肥量与设计施肥量一致,减少施肥误差,注意观察仪表盘防止秸秆等杂物堵塞排肥口,造成肥料不均匀,要求缓/控释肥料粒型整齐,硬度适宜,肥料即拆即用,避免受潮。两种以上的肥料配合使用时应提前混拌均匀,应现混现用。在田间作业时施肥装置、肥料种类、插秧速度等均影响排肥量,要及时检查调整。

1.6 播种期和播种量

播种期:2021年7月8日;播种量:试验处理52.5kg/hm2,采用侧深同步施肥机械插秧。

1.7 田间管理

水稻试验田各处理除施肥不同外,其它田间管理均严格按照台山市水稻晚造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于7月20日翻耙,8月6日机插侧深施肥移裁,11月16日收获。

1.7.1 水分管理

整地后用水调整田块泥土的硬度,插秧后保持水层促进返青,分蘖期灌水5cm左右, 浅水灌溉,促蘖壮苗,晚稻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插秧后要保持田间浅水层,以增加土壤氧气,促进新根生长和分蘖,切忌灌水过深影响分蘖和壮苗,尤其是施用除草剂后更应防止灌水大深而产生药害。机插秧35d左右,即当分蘖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90%时,即开始排水晒田,一般应掌握早够苗,早晒,多露轻晒的原则。

1.7.2 病虫害防治

在插秧前对秧苗施送嫁肥和秧苗机插前2~3d,施送嫁药;插后前期进行稻蓟马和稻象甲的防治。同时,在排水晒田前全面一次用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g/hm2+25%噻虫嗪60g/hm2+25%吡蚜酮150g/hm2,防治虫害。插秧后6d施除草剂,移栽后5-7d第一次追肥,插秧后15-20d第二次用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g/hm2+25%噻虫嗪60g/hm2+25%吡蚜酮150g/hm2,防治虫害。在水稻生长后期第三次用药选用25%噻虫嗪60g/hm2+33%己唑醇·稻瘟灵1200ml/hm2+2%春雷霉素1500ml/hm2防治虫害及稻瘟病。水稻孕穗期应勤查田间虫害的迁飞和重叠发生情况,并注意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实行对症施药。破口抽穗期重点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穗颈瘟、白叶枯病,要落实喷破口抽穗药防止白穗,早破口宜早喷,及时做好药物防治,减轻病虫害损失。

1.8 测定项目及方法

产量及产量结构:在水稻成熟期,每小区以 5点取样法取样,每个样点连续选取10株,计算每穴有效穗数。根据其平均值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室内考种测定产量结构,包括单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在每个处理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l.1m2实收测产,重复3次,风干除杂后计算实际产量。

1.9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方法(p<0.05);Excel2013进行数据处理与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示范田T1与T2比较,平均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T1与T3比较,平均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差异显著;T1与T2比较平均增产845.1kg/hm2,增产11.92%,T1与T3比较平均增产1455kg /hm2,增产20.51%;T2与T3比较平均增产609.9kg /hm2,增产率为9.76%。方差分析表明T1、T2产量增加不显著。肥料偏生产力是单位化肥养分生产的作物籽粒产量,是衡量水稻生产过程中化肥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对肥料利用效率的评价,其值可以表征特定地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潜力。由表2可知,T1处理水稻肥料偏生产力显著高于T2,提高了11.86%。

表2 各处理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肥料偏生产力

2.2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示范田不同处理水稻种植成本主要包括:田租费、办田费、施肥人工费、播种人工费、病虫害防治费、侧深施肥机插秧费、机械收割7项内容。其中,侧深施肥机插秧费比常规机插秧费高300元/hm2(见表3)。

表3 示范田水稻种植成本统计

T1与T2比较水稻平均纯收益增加2843.4元/hm2,增收21.51%;与T3比较示水稻平均纯收益增加2910.9元/hm2,增收22.02%。示范结果表明,施用“金正大”控释掺混肥经济效益显著(见表4)。

表4 各处理水稻成本及收益

3.讨论与结论

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侧深施肥在水稻插秧时加装施肥装置,将肥料一次性准确、定量施于秧苗一侧深度为4~5cm的土壤中,在秧苗一侧附近施肥,秧苗返青后能够快速吸收肥料,有效地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流失,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耙田前施入基肥的农机(人工)作业l次,并且侧深施肥选用的缓/控释肥料,可减少l-2次追肥的作业成本。据调查,农民使用侧深施肥技术,缓/控释肥料施用量420~490kg/hm2,比农民常规使用农机(人工)撒施的掺混肥或复合肥施用量675~750kg/hm2,减少肥料用量37.8~34.7%。因此,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与缓/控释肥料结合,可以有效减轻因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倒伏现象,以及不合理的养分投入也引起作物生理性病害和虫害加重,农药用量增加。可显著缩短缓苗期,增加水稻分蘖初期的分蘖能力,促进分蘖生长,有效分蘖期和分蘖末期提早,促进水稻早发足穗,且低位分蘖明显增多,无效分蘖少,进而增加了有效穗数,为水稻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目前,市场上可选的水稻侧深施肥一体机,施肥方式有螺旋推进式和气吹式两种侧深施肥装置。经过2年早、晚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推广,适合南方沿海地区使用的是螺旋推进式侧深施肥装置,其优点是避免气吹式侧深施肥装置因肥料受潮,摩擦力增大造成肥料在不能流畅吹下来。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条件下应用“金正大”控释掺混肥能够提高水稻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水稻实际产量7092.0kg/hm2,每1kg化肥产出粮食14.68kg,产投比3.26;应用“舒耐施”缓释掺混肥,水稻实际产量6246.9kg/hm2,每1kg化肥产出粮食14.87kg,产投比是3.31,前者比后者增产845.1kg/hm2,增产11.91%。由此可见“金正大”肥料在增加产粮方面略有优势,“舒耐施”肥料在成本投入上稍有优势,“金正大”控释掺混肥比“舒耐施”缓释掺混肥在水稻产量和产值方面略有优势。

猜你喜欢
施肥机穗数分蘖
自走式果园气爆深松施肥机打穴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试验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智能精准施肥机的应用初探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葡萄开沟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