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的技术问题探究

2022-12-14 15:51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1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网格化精细化

李 昕

(甘肃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嘉峪关管理处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0 引言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优势,也能够实现多维度数据信息的有效跟踪和溯源管理。在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完成对网格化数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方案设计,需要通过与无线电通信服务机制做到充分结合,方可有效提升无线电监测工作质量。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将多维度数据信息进行实时计算和数学建模,实现对不同业务工作应用场景的有效分析。

1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特点

1.1 定位精细化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精细化的定位功能,能够在远距离的无线电通信传输渠道进行精细化管理,充分保障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传输质量和效率,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安全加密措施,避免定位信息被篡改[1]。在建立无线电通信基站设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口密度和自然环境条件,设定科学合理的无线电通信传输范围和链接距离,去实现多重覆盖等相关功能。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能够将定位辐射源之间的典型误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完成更加精准化的定位信息目标采集工作。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城区而言,在定位误差和偏差校准的工作设定过程中,需要将定位信息及目标实现有效链接,才能够实现更加精细化的定位信息监测与分析功能[2]。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不仅能够体现出定位精细化的优势,还能够实现更加隐蔽和稳定的无线数据通信传输功能。在统一无线电定位监测技术标准以及数据校正参数的过程中,需要将更加精细化的定位管理模块与数据通信模块进行高保真处理和统计分析操作,才能够尽量避免被系统外部电磁环境和不可控因素所影响。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装置,能够呈现动态化调整操作指标,并对各个定位标识点的具体经纬坐标和系统内部坐标进行有效衔接,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精确的无线电数据监测指标和决策信息。

1.2 监测精细化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精细化的监测功能,能够将无线电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高度有机融合,能够将辐射更低以及信号带宽更宽的无线电通信服务体系应用在生产生活之中[3]。在精细化的监测模式中,对无线电通信通道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形式之间实时跟踪,并对位置传感器的具体参数配置做到精细化监管,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高精度的性能优势。通过该服务模式,网格化无线电通信传输过程能够满足高精度以及细粒度的日常监测功能需求,能够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多样化的无线电信号监测和跟踪分析功能[4]。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中,能够将精细化的监测数据结果同步到数据中心,并对数据源和处理分析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在更加精细化的无线电监测模式中,能够将网格数据指标和系统坐标参数进行严格比对,并协同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的关键数据信息,进一步整合各项安全和功能监测模块资源和技术资源,呈现出更加高效稳定的监测分析结果。尤其在一些电磁波分布密度较高的城市区域之中,很多外部干扰因素都会对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各项业务评估指标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精细化的监测功能模块能够及时屏蔽外界干扰项,对后续无线电监测分析结果并无影响。

1.3 显示精细化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精细化的显示功能,对不同类型和业务功能的监测设备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结合时域和空域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辅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决策。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中,精细化的显示分析功能还能够做到与多种数据模型的建构过程充分结合,并对无线电通信信号的频域信息和空域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不同时空区域内的无线电通信频道覆盖范围及可能存在的异常问题或缺失问题[5]。通过精细化的显示分析功能,能够将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一次利用和二次利用特征进行有效整合,做到充分保障不同时空节点中无线电通信数据信息的频道占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精细化的显示功能,网格化无线电监测以及通信分析功能能够在频域基线配置参数中实现精准对接。在部署和配置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的过程中,更加精细化的显示功能对系统内部各项数据指标更加敏感,并且还能够及时更新和调整各项无线电监测设备的系统操作参数和权限分配机制。在可视化显示终端设备中,可以将更加精细化的动态指标进行公开展示,并对存在异常状态以及通信传输中断的无线电监测段进行应急处理,辅助相关工作人员制定后续工作方案和管理措施。

2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应用价值

2.1 快速处理零散数据资源

网格化无线电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处理相关零散数据资源,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有利于构建特定业务工作应用场景下的无线电数据通信管理模式。在设定无线电网格监测范围的过程中,需要将数据传播算法以及信号衰减模型应用在监测功能系统实现层面之上,并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在建设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去处理和分析较为混乱的无线电传播电磁环境以及通信频道的杂扰信息,并对零散的数据资源类型做出详细划分,以便实现对底层数据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在快速处理零散数据资源的同时,需要将工作重点和研究设计放到无线电技术业务领域内的核心问题上,合理运用关联分析法,在无线电信号的实时和差分传播过程中进行全程监督并做好资源分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和采集设备,做到快速处理零散数据资源,提升网格化无线电监测分析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很多零散的数据资源,可以呈现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类型,并定期存储和同步更新后端数据库管理系统。零散的无线电监测数据资源,可以被详细分类到监测系统终端的存储单元之中,并根据链表或者堆栈等不同存储管理模式,快速判断和识别分析各类零散数据资源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2 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和技术都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对中小型监测设备和站点实现精细化管控,降低无线电通信传输风险,及时处理通信信道和频率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在能够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的基础上,还能够将对应的硬件设施和相关配置情况进行进一步规划与设计,并做到对网格化无线电通信监测设备日常运营情况的实时分析。在比较特殊和复杂的无线电电磁环境中,网格化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保障不间断的工作模式,也能对网络体系中设备和软件系统存在的故障完成检修和运行维护操作。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还能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实现有效联合,将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资源中存在的异常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在降低系统运营成本的层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网格化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并充分结合多项现代化运维管理体系的内容,完成高效化的工作。在统一部署和应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和软件系统资源的过程中,降低系统运营成本,能够充分体现出其经济适用性较高的特点,并对后续无线电监测装置的并网运行模式提供很强的基础支撑。从降低整体系统运营成本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很多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软件能够呈现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特点,还能够将网格化数据和云计算服务模式进行有效衔接和精准适配,呈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资源整合优势和管理特点。

2.3 在复杂的无线电电磁环境中进行高效监测

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在复杂的无线电电磁环境中进行高效监测与分析,并对特定的无线电通信频段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数据信息的采集和通信传输过程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在配置网格化监测技术参数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多个无线电通信信号,并与第一时间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分析过程。要在复杂的无线电电磁环境中实现高效监测,需要借助分布式系统和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对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中中各类小型化低功率设备信息进行精确化监管,方能够保障网格化区域内设备全覆盖过程符合特定业务功能需求和相关条例规定。在无线电通信频率使用密度较高的区域内,复杂的无线电电磁环境可能会带来较多外部干扰和互调影响,而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通过无线电监测技术设备对频谱占用率较高的区域信号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保障具备无线电通信功能设施无干扰运行。在高密度的无线电监测区域内,网格化数据信息和零散的数据资源都能够被高效利用,还能够保障该系统日常运维模式的稳定性。

3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分析

3.1 联合定位技术

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中,联合定位技术TDOA的广泛应用,能够将信号源到监测站点之间的时间差分序列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完成与基线配置参数合理范围的严格比对。在应用联合定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特定的无线电通信信号进行深度解析,才能够将角度、强度以及时间差等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数据建模。传统的时差定位技术和联合定位技术相比,功能和性能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并不能够做到无线电信号的定位精度化和准确化。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能够将定位辐射源之间的典型误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信息并采集目标。在应用联合定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检验网格化无线电定位监测精度是否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优化基线配置参数以及完成对有效定位信息的实时校验,尽最大能力去保障底层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联合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还能够实现有效提升网格化无线电通信区域和监测系统覆盖区域的高定位精度和准确性,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将数字加密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到相关业务工作中。

3.2 分布式数据融合技术

分布式数据融合技术,不仅能够充分体现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独特优势,还能够做到对无线电通信区域内的相关网格配置参数完成深度优化整合,达到高效准确和安全的技术应用效果。但由于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类型多,各类通信产生的电磁环境复杂,会严重制约和限制底层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分析效率。尤其是对安全需求和精度需求较高的业务工作应用场景而言,分布式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将无线电信号和通信频道信息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异进行合理解析,并及时提取有利用价值的频谱信息和频道资源利用率等信息内容。在应用分布式数据融合技术的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将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异步运算功能进行有效融合,将计算机网络架构模式的优势运用到不同的业务工作处理场景之中。

3.3 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

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领域之内,充分体现出其频谱信息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在配置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资源的过程中,运用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将监测信息、频谱分配信息、地理信息、设备信息等多种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完善运维管理,实现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无线电信号信息资源整合。在应用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同时,系统管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都需要严格控制多种数据信息的采集标准,在制定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资源库内部的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分析和数据挖掘。

3.4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监测技术

很多城市和地区的网格化无线电监测设备和服务模式都需要做到与复杂电磁环境下监测技术较为无缝的衔接,才能够实现进一步应用相关技术去研究的能力。复杂空间电磁环境下的监测技术,要能够与无线电通信信息采集设备实现动态联合,并及时采集混合无线电信号及其相关信息,并对频道占用比例参数进行深层次解析。在应用复杂电磁环境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通信工程的技术原理,对频率制式存在明显差异的电磁信号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充分保障对产生互调信号的实时监测质量。由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质量时有干扰发生,无线电信号干扰次数和频道占用情况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复杂电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就需要在规划设计该技术的应用方案中对互调无线电信号的分离过程进行实时跟踪与管理,充分保障相关频谱信息能够与网格化监测区域的精准对应。

3.5 信息处理及应用技术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中,实现信息处理及应用技术和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之间的高效联合,对数据信息处理过程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尤其在采集无线电信号等相关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冗余信息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频谱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通过精细化的监测服务模式,网格化无线电通信传输过程能够满足高精度以及细粒度的监测功能需求,还能够充分运用到计算机网络系统架构模式,实现多样化的无线电信号监测和跟踪分析功能。信息处理及应用技术,能够及时去处理海量底层数据信息,并对整合后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详细分类,确保其能够符合多项业务应用所需要求。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网格化无线电监测与分析的质量,能够将数据处理过程和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运营决策信息。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还能够将分布式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路径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做到对海量大数据信息的有效化处理结果并完成多维度评估,确保其能够为无线电监测网格化覆盖与监测模式不断创新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4 结语

网格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能够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数据信息整合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优势。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将多维度数据信息进行实时计算和数学建模,并完成对不同的业务工作场景的有效分析。网格化的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够做到在复杂的无线电电磁环境中进行高效监测与分析,并对特定的无线电通信频段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数据信息的采集和通信传输过程能够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网格化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汽车胎压监测技术探讨
基于北斗的高压输电杆塔智能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城镇燃气管道网格化动态后果评估方法研究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