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技术消肿治疗研究进展

2022-12-27 15:44晨,刘萌,史梅,王
全科护理 2022年19期
关键词:消肿淋巴水肿

王 晨,刘 萌,史 梅,王 峻

水肿是一种病理状况,其特征是间歇性液体的积累,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水肿[1]。肿胀部位会自感疼痛、沉重、不适。目前临床上治疗肿胀的方法繁多,如一些常见的物理治疗(冷疗、弹力加压包扎、徒手淋巴引流等)、中药外敷熏洗、中医针灸、药物治疗(中药汤剂、脱水类药物等)。但理疗有其相关的适应及禁忌,而脱水药的不规范或过量使用常引起病人不同程度不良反应[2],还存在消肿时间较长、经济费用较高等问题。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是将一种有弹性的肌内效贴布贴于体表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其对消肿、镇痛有积极作用[3]。KT最先被应用于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防护与治疗中[4],随后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医学领域,如神经学、矫形学、创伤学、肿瘤学、妇科学和眼科学以及儿科[5]。KT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便捷的物理治疗,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肿胀,而我国近10年才关注此技术,临床应用少。现就KT消肿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KT的概述

日本的加濑建造博士在1973年发明了一种能随皮肤运动的贴布,英文名字为“kinesiology tape”,即肌内效贴布[6]。肌内效贴布由柔软透气且有弹性的纯棉布配上水波纹状的丙烯酸酯低敏胶(acrylicadhesive)组合而成,贴布的弹性材质亚克力胶面类似于皮肤的纹理、厚度,增加了贴布的透气性,同时又具有排水性能,不含乳胶及药性,延展性强,可达原始长度的120%~140%[7]。肌内效贴布是基于模仿人体皮肤性质的原则,具有类似于人体皮肤的弹性以及厚度[8]。

这种贴布弥补了传统硬贴布不能伸缩的特点,可以通过弹性回缩来牵动皮肤的走向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9]。肌内效贴布粘连在皮肤上可以使用3~5 d,在此期间可以持续不断地发挥其作用且不影响其他必要的治疗,为多种治疗应用提供了可能性[10]。用于消肿的贴扎方式常采用淋巴贴扎,用自然拉力(或远端稍大拉力)在尽量反向牵伸摆位的情况下,将锚固定于肢体近端(淋巴结密集区附近如腋窝、腘窝附近),尾向远端延展进行贴扎,多采用爪形贴布,或者采用剪裁较细的窄贴布条(极细的I形)全程螺旋缠绕贴扎,前者应用于区域淋巴引流,后者可在淋巴管道受损时应用[6-7]。现在的研究表明,KT治疗的益处[6]主要包括:通过刺激皮肤感觉保持肢体姿势;通过感觉输入帮助关节动态稳定;舒展骨骼肌张力[3];改善微循环,缓解水肿和炎症;减轻对痛觉感受器的压力来缓解疼痛[11],刺激内源性麻醉系统(镇痛效应)。本研究接下来将重点介绍KT在创伤性肿胀、血管障碍性水肿、癌症相关性淋巴水肿中的消肿方面的作用。

2 KT消肿的作用机制

加濑建造博士对消肿作用机制的假设性解释:即贴扎完成后具有“空间(space)”“运动(movement)”“冷却(cooling)”3种效果,有专著将其简称为“空”“动”“冷”[12]。目前用于解释KT消肿机制主要有:①“空”“动”“冷”学说。“空”是指产生的皱褶能提起局部皮肤增加皮下间隙,减压能改善积聚在组织间隙的液体的回流,同时能促进皮下、筋膜和其他结缔组织中的液体进行再分布[13]。“动”指有效增加皮下组织间隙后,能改善局部毛细血管及组织液流动状态,加速代谢产物及病损炎症物质转运,减少导致疼痛的刺激物质[14-16],“冷”指通过加速皮下循环,进而改善局部微环境,加速炎症物质代谢,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减少肿胀,产生类似“冷”的效果[12]。②皮下组织浅筋膜中的血管由交感神经支配,贴扎可引起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液体向血管内回流[3]。③按淋巴引流方向贴扎不施加任何拉力的爪形肌内效贴布,其持续的自然回缩力及形状特性,类似于治疗师双手在患处进行轻柔的淋巴按摩进行淋巴引流。

3 KT的临床应用

3.1 KT在创伤性肿胀中的应用

3.1.1 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骨折后常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比如骨骼本身、髓腔、周围软组织、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性损伤,从而引起“创伤性炎症”的病理改变[17],进而引起创伤性肿胀。肿胀如果处理不当,还常并发关节周围活动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延迟愈合、骨髓炎、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18]。张启富等[19]选取了108例符合排除纳入标准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病人,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消肿方法基础上增加KT治疗,KT贴扎方法为沿小腿纵轴在小腿肿胀最明显处,贴上爪形贴布,每日1次,每次贴扎一般维持24 h左右。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小腿肿胀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小腿周径肿胀比、术前等待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治疗能快速消除肢体肿胀,缓解肢体疼痛,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周磊等[20]的研究结果显示KT可缓解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病人术前下肢肿胀,但是缓解疼痛效果不明显。

3.1.2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病人中的应用 病人行TKA后由于术中会对软组织、淋巴管和血管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常引起患肢的肿胀。此外,已有研究发现肿胀能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机会[21],且对病人的功能锻炼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增加病人的痛苦以及住院费用。Donec等[22]将94例初次进行TKA病人随机分为KT组和对照组,KT组病人在术后早期(术后第2天~第8天)行淋巴矫正治疗,贴扎方法是根据腿的大小在肢体的前部、内侧和外侧分别贴上2条或3条带有轻度张力的扇形肌内效贴布。随后,在康复科继续应用淋巴矫正技术,同时结合轻度张力Y形贴布和中度(约50%)张力I形贴布进行贴扎,每周1次,共4次。分别于术前当天、术后第2天、第8天、第16天、第24天及住院康复结束时(术后第28天)对所选标准(疼痛、膝关节主动屈伸、腿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测量的肢体水肿均在术后第1周达到高峰,但在康复期间KT组大腿、膝关节、小腿水肿较对照组减轻,且消退较快(P<0.05)。且在KT组中肌内效贴布覆盖皮肤的区域,术后血肿的再吸收比未覆盖的区域更快。在住院康复结束时KT组膝关节伸直效果更好(P<0.05)。根据Biaoszewski等[23]的研究显示KT有助于减轻用Ilizarov方法治疗的病人的下肢水肿,且与标准的淋巴按摩相比,KT能更快地减轻水肿(P<0.05)。薛清春等[24]也证实TKA术后早期使用KT能够显著缓解术后肢体肿胀,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改善关节功能。

3.1.3 在鹅足腱滑囊炎病人中的应用 鹅足腱滑囊炎是一种由囊上反复摩擦或膝关节直接损伤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胫骨近端内侧疼痛和肿胀,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Homayouni等[25]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研究组采用为期3周且每周3次的KT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消肿治疗,即为期10 d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每天3次,每次250 mg)和每天1次的物理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KT显著降低了疼痛和肿胀评分(P<0.05),且KT疗法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仅1例病人有轻微的局部皮肤刺激,而对照组出现3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研究的病人。

3.1.4 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OMS)中的应用 OMS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在手术后面部肿胀[26]、疼痛和牙关紧闭等并发症会影响病人的美学、言语和咀嚼,从而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Tatli等[27]将60例下颌第三磨牙拔出术病人纳入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分为3组,第1组采用KT,第2组采用安慰剂贴敷,第3组不采用胶带贴敷。贴扎方法采用淋巴纠正技术,将胶带材料切成宽度相等的5条,在底部留下1.5~2.0 cm的锚端,在锁骨上淋巴结稍上方使用无张力粘贴胶条的基底,再以轻微的张力(15%拉力)将贴片指向淋巴管逐个贴片,贴扎维持5 d。结果显示在手术后第2天和第4天,与安慰剂和对照组相比,KT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术后肿胀、疼痛和牙关紧闭发生率,且KT的疗效在术后第7天结束。一项荟萃分析也得出KT能明显减轻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的疼痛、肿胀和牙关紧闭[28]。Gözlüklü等[29]在一项临床研究报告称,与传统KT方法相比,在传统KT技术之外放置一个咬肌支撑绷带方法在降低拔出第三磨牙术后发病率方面更有效。

3.2 KT在血管障碍性水肿病人中的应用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常见上肢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2.5%~70.0%[30]。交感神经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和静脉充血被认为是卒中后水肿的原因。如能在脑卒中早期进行有效的预防或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阻止病程进展,改善病人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1-32]。Bell等[33]最早将KT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病人手部水肿上,试验组将KT淋巴矫正技术应用于患手的背侧和掌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水肿确实有更大的减轻。秦宏等[34]将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扎,试验组采用KT治疗。贴扎方式为先使用爪形贴扎,扎贴起始点为肘部腕伸肌群的起点,在肌肉与肌腱移行处分为4条,分别从手背绕过4指蹼贴于手心掌横纹;再使用Ⅰ形贴扎方法,将2条Ⅰ形贴布分为贴扎于腕关节前后面,起点位于腕关节前后面的中点,向两侧施加拉力;贴扎起点5 cm处不在贴布上施加拉力,剩余部分仅施10%以下的拉力,根据手部疼痛情况使用X形贴布,疗程为2 d 1次,间歇1 d,共7次。结果显示KT组在治疗1周及3周后手部肿胀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KT能快速改善脑卒中后病人偏瘫侧手部的肿胀及疼痛,更有效提高病人的患侧上肢功能。王芳叶等[35]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病人进行的KT治疗来看,也得出相同结论。由于相关文献少,文献质量不高,还需要大样本随机研究来验证。

3.3 KT在癌症相关性淋巴水肿病人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报告的所有女性癌症病例的30%[36]。乳腺癌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BCRL会导致患肢疼痛、肿胀,以及肿胀引起的畸形、蜂窝组织炎和血栓等[37]。它会对病人自我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增加焦虑,降低生活质量[38]。Lubiska等[39]选取了1例右乳腺癌病人,经过手术后尽管病人采用了诸如手部练习、自动按摩和抬高肢体等消肿措施,但右上肢仍然肿胀明显。经病人同意后开始接受每周1次、为期2个月KT治疗,结果显示在各个测量点淋巴水肿都有减轻。由于佩戴方便、持续时间长、清洗方便,KT可以取代传统的用压缩材料减少淋巴水肿的方法。一项Meta分析显示,KT可有效减少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但它并不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40]。严鹏等[41]选取了68例乳腺癌根治术接受放疗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病人,结果显示与安慰剂贴扎相比,KT组不仅能明显减轻患侧局部的肿胀,还能从主观上改善病人的自我评价,提升其在生活中的自信心,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陈季松等[42]经研究证实,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联合使用KT等效肌力训练治疗,可减轻病人淋巴水肿症状,改善其上肢功能。尽管目前相关结果良好,但还需要更多具有高质量方法学的研究来确定KT在减少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方面的最佳应用。

4 小结

肌内效贴技术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便捷的物理治疗。KT具有防水性和低过敏性,使用时仅需粘贴在患肢肿胀处,治疗过程无痛、无创且不影响患肢的日常活动及功能锻炼,效果良好且安全,并且使用简单、方便[43],病人容易接受。总之,有许多随机对照试验均表明,在各种适应证的术前或术后肿胀应用肌内效贴有积极的效果。但是,目前关于其有效性的可靠证据来支持这种做法的建议还比较少,为获得确凿的证据,需要针对每个具体指证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

猜你喜欢
消肿淋巴水肿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