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 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3-01-07 09:16乃丽莹黄筠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23期
关键词:正确率恶性例数

乃丽莹,黄筠洋

(百色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 百色 533000)

乳腺微钙化是一种与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变均有关的征象,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文献报道,约90%导管原位癌在乳腺X线摄影上均检测出微钙化[1]。虽然乳腺X线摄影在显示钙化病变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仅依据钙化不足以鉴别良、恶性病变。随着磁共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检查因其磁共振成像敏感性高、不受乳腺体密度影响、可检出微小病灶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乳腺病变中得到推广使用[2]。肿瘤是血管依赖性生长,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血管的生成关系密切,乳腺恶性肿瘤因其微小血管密度含量相对较高,进而其生长快、分化程度低、具有较高的恶性病变程度,良性肿瘤与其相反[3]。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测乳腺肿瘤微血管的方法,它可以显示肿瘤的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4]。本研究利用DCE-MRI的技术优势对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乳腺微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探讨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对比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影像技术对乳腺微钙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是女性;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3.48±3.54)岁;患者的乳腺微钙化评分(BI-RADS)3~5类,其中3类病例32例,4类病例42例,5类病例1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局部活检取得了病变组织并进行病理确诊;乳腺X线影像诊断和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都是在病理学检验之前1周内进行。纳入标准:①乳腺X线影像诊断提示BI-RADS 3~5类乳腺微钙化灶;②活 组织诊断前均行DCE-MRI检查。排除标准:①不愿进行活组织诊断患者;②诊断前进行过放、化疗患者;③体内有金属支架置入患者。

1.2 诊断方法X线摄影:使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GIOTTO公司,型号:IMAGE 3D),进行全自动曝光,患者的检查体位有斜位和轴位,对患者的乳腺钙化位置进行局部放大摄影。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使用的诊断仪器为超导核磁共振仪(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号:3.0T)和乳腺专用的表面线圈。对患者扫描,共7期,每期扫描的时间为60 s,第1期为预扫描,后6期为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70,规格:20 mL∶9.38 g),使用的剂量为0.1 mmol/kg体质量,注射仪器为高压注射器。

图像处理和诊断:图像处理是使用Syngo.via功能软件包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处理完成后得到TIC(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图像诊断: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诊断,在诊断之前,2名医师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均不知情,并对患者的姓名等身份资料也不知晓。当两者的诊断意见相同时,则确定其为该影像诊断的结果;当两者的诊断意见不同时,由第3位专业影像科医师进行确定。

病理诊断: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肿块或穿刺组织均进行病理诊断,乳腺肿块组织学分类及诊断以2012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5]为依据。

1.3 观察指标将X摄影诊断结果和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的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恶性病变的正确率、微钙化等级检测正确率及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和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比较核磁共振的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与X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比较[ 例(%)]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微钙化等级的诊断结果比较在84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BI-RADS分级为3类(32例),4类(42例),5类(10例)。在3、4、5类的比较中,核磁共振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等级诊断的正确率要高于X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微钙化等级的诊断结果比较[ 例(%)]

2.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核磁共振的诊断敏感度与X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检测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的特异度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 例(%)]

2.4 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影像结果见乳腺钼靶(图1)、乳腺MRI(图2),病理检查结果见图3。

图1 乳腺钼靶

图2 乳腺MRI

图3 病理结果

3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6],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并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核心内容,而乳腺微小钙化则是乳腺癌早期病变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7]。乳腺微钙化的发生原因是钙物质在患者的乳房中沉淀,通常会有疼痛症状,需要进行对症治疗,所以一旦发现患者有乳腺微钙化病变,就要定期进行诊断,为后续的治疗及康复做好基础[8]。BI-RADS分类标准显示BI-RADS 4类的微钙化灶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2%~95%[9],肿瘤的良、恶性跨度较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建议对乳腺X线诊断发现的BI-RADS≥4类的微钙化灶进行活组织诊断[10],但活组织诊断报告显示约61.6%~77.0%的微钙化灶是良性病变[11-12],这意味着为排除乳腺癌的可能会导致大量不必要的临床活组织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也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诊断方式,不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其在肿瘤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3]。有研究显示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14]。

近年来,DCE-MRI通过测量速率常数(KEP)和容量转移参数(KTRAN)对乳腺病变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鉴别出其良、恶性[15-16],成为有望突破半定量分析局限性的一种研究方式,且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研究热点之一。其诊断结果有望帮助临床医师降低微钙化灶的活组织诊断率。本研究结果显示,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恶性病变诊断情况与X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其在乳腺微钙化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在BI-RADS分级中,核磁共振的诊断的正确率高于X线。在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情况中,核磁共振检测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的特异度要高于X线,但两者在诊断敏感度上差异不明显。这表明核磁共振对乳腺微钙化的区分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通过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观察到患者病变处的更多、更微小的细节,为病情的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3.0T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其乳腺微钙化病变等级的正确率和特异度较高,可以将其作为乳腺微钙化的诊断参考,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正确率恶性例数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