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术语翻译之器,成科技强国之事*

2023-01-09 09:09马祥飞
中国出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理意译方法论

□文│马祥飞

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规范统一的科学技术名词体系是科技创新、交流和传播的基础。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理论建设的成果,学者信娜创作的《术语翻译方法论》(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聚焦科技名词引进翻译的过程,总结术语翻译技巧,凝练出科技术语双语转化的策略体系。该书应国家现实之需,以系统的方法论和严密的学理依据为学界锻造术语翻译的研究利器,更助力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加速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

完整呈现术语翻译方法论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关键。该书从语料库中术语的各种翻译现象出发,对英语术语汉译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观察术语内容与形式转化的微观机制,总结出各种翻译方法。该体系纵向贯通,分为策略层、方法层与技巧层,逐层丰富。策略层并列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三大策略,其下又分化出音译、形译等具体翻译方法;方法中展示多达77种翻译技巧并直接应用于实践。各策略、方法、技巧共存互补,译者可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况和目的进行选择和组合。整个体系严谨自洽,以三大策略为切入点,全面覆盖术语翻译实践。其中,直译策略重视原语术语的形式而忽略内容,适用于译语中无对应术语的情况。意译策略舍形保义,为满足内容传达的需要,对原语术语形式进行增、减、转、换、分、合等各种操作,是术语翻译中主要、常用的策略。直译兼意译策略与前两者并行,保留直译结果的简洁形式,增加意译的内容传达,从而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选取独特视角论证术语翻译方法论原理。该书的一大特点是从哲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多个理论角度,论证方法论体系及其具体策略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其中,在论证方法论体系原理时,着重哲学视角,以中国哲学“化”范畴契合术语翻译“状变而实无别”的本质,以翻译过程中理解阶段的“融化”、转换阶段的“转化”和表达阶段的“化合”来处理术语形式和术语意义的关系。在展示“意译减形译”方法理据时,作者又从语言学理论出发,指出英语通常借助介词、连词等组词构句,而汉语却正相反,依托语言内在逻辑、次序来实现连接。如翻译“sail with wind abeam”时,省去表伴随关系的with并将后置语前移,译成“横风航行”,这样顺应了汉语的意合性,也清晰彰显了减形译方法的语言学理据。又如,在论证“意译策略”原理时,作者突显思维学理据,指出意译的核心是思维单位概念和意象的相互转换。如翻译交通术语“eye”,在译者头脑中首先生成简单意象圆形的“眼睛”,移植到车辆中可对应概念“灯”,在实际使用中进一步具体化为“信号灯”,整个翻译过程体现了意译的思维学理据。

突出指导科技名词规范化实践。目前出版的术语翻译著作中,鲜有集中阐述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实践路径。该书通过展现198组涵盖工程、电子等众多门类的科技术语翻译样例,指出先直译引入、再意译更新是外来术语进入汉语并规范化实践的必然道路。科技术语直译策略可快速吸收外来词,解决国际科技交流前期术语翻译不统一、指向不明确的问题,而后过渡到直译兼意译策略,这一策略在科技名词规范化实践中作用最为典型,能够在保留原译名简洁形式和准确定义的基础上,用意译弥补直译带来的专业技术信息损失。这样生成的简明译语可以依托汉字表意性特点,更迎合读者的接受心理,从而确保科技术语在本土化发展中长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该书针对科技名词全景展现翻译方法论,能够指引科技工作者在术语翻译中有意识地实践,有利于培养专业+外语国家复合人才的术语规范化意识,对中国科技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学理意译方法论
Plasma-assisted ammonia synthesis in a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roles of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acking materials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UAF的方法论意义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