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接受无创辅助通气与高流量氧疗的效果

2023-01-11 02:23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血气例数通气

路 越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13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所致[1],为儿科临床常见且多发性疾病类型,需经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以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但传统机械通气治疗下的效果相对不佳,为此,本次研究着重针对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无创辅助通气与高流量氧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详细报道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30例,依照随机字母表分组方式指引将全部患儿分为研究组(n=15例)和参照组(n=1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确诊标准;②胎龄>28周;③呼吸频率>60次/分钟;④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畸形;⑤无合并先天性肺炎或凝血功能疾病;⑥换热家长签署我院知情同意书后经伦理会批准认证并实施。研究组患儿中,男女占比比例为8:7,胎龄最短29周、最长36周、平均数(34.12±0.15)周,体质量最轻1253g、最重1879g、平均数(1542.13±254.46)g,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5例,轻度呼吸窘迫8例、中度呼吸窘迫6例、重度呼吸窘迫1例,参照组患儿中,男女占比比例为9:6,胎龄最短30周、最长37周、平均数(34.25±0.17)周,体质量最轻1247g、最重1899g、平均数(1551.13±261.00)g,自然分娩9例、剖宫产6例,轻度呼吸窘迫9例、中度呼吸窘迫5例、重度呼吸窘迫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分娩方式及呼吸窘迫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中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可比性显著,可给予下文比对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首先,调整呼吸机参数,吸入氧气量控制在(70±10)%范围内、气道峰压控制在(12.5±2.5)cmH2O范围内、呼吸末正压控制在(4.5±0.5)cmH2O范围内、吸气时间控制在(0.475±0.25)秒范围内、呼吸频率控制在(45±5)次/分钟范围内,并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另外,需辅以患儿适量的猪肺磷脂(批准文号:H20030598)治疗,需先将药物进行预热至37℃后经气管插管注入药物200mg/kg,一次性给药即可。研究组患儿采用无创辅助通气结合高流量氧疗治疗,首先,给予患儿水电解质纠正、抗感染治疗和高流量氧疗治疗,经气管插管后经气道滴入固尔苏,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6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在50mmhg以下,呼吸窘迫综合征初步改善后使用婴儿专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吸入氧气量控制在(50±10)%范围内、气道峰压控制在(12.5±2.5)cmH2O范围内、呼吸末正压控制在(4.5±0.5)cmH2O范围内、吸气时间控制在(0.475±0.25)秒范围内、呼吸频率控制在(45±5)次/分钟范围内,随后堵闭吸氧面罩侧孔并对其进行充气,确认压力适宜后连接呼吸机并行正压通气,根据患儿实际耐受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待患儿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水平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停止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结果表示患儿呼吸恢复平稳、血气指标恢复正常且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结果表示患儿呼吸基本恢复平稳、血气指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无效结果表示患儿呼吸未改善且频率偏高,血脂指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症状仍呈恶化趋势,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②血气指标:分别抽取患儿治疗前后桡动脉血3ml送至实验室进行血清离心操作,将分离后的血清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PaCO2、PaO2和SaO2[3];③并发症:详细记录患儿发生支气管痉挛、气胸、鼻部损伤、腹胀及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涉及到的指标均经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中,如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指标在例数和百分比率方式下进行表示,统计结果经卡方验证法验证,如患儿的PaCO2、PaO2和SaO2等计量资料指标在均数加减标准差方式下进行表示,统计结果经t验证法验证,P值<0.05则显示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值>0.05则显示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意义。

2 结果

2.1针对治疗有效率方面不同组别患儿的评价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为93.33%,相比参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60%明显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内容所示。

表1 针对治疗有效率方面不同组别患儿的评价比较[n(%)]

2.2针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方面不同组别患儿的评价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间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和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详见表2内容所示。

表2 针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方面不同组别患儿的评价比较

2.3针对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不同组别患儿的评价比较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为6.67%,参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为40%,研究组患儿更低,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内容所示。

表3 针对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不同组别患儿的评价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因新生儿肺功能发育不足所致,肺泡塌陷而引发呼吸、吸气不畅[5],加之病症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如未得以及时有效的通气治疗,可直接引发新生儿死亡,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6],具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死亡率约占56%[7],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疾病类型。当下,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和无创辅助通气结合高流量氧疗治疗两种方法最为多见[8]。以往临床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多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但对患儿机体损伤偏大,致使患儿支气管痉挛、气胸、鼻部损伤、腹胀及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不利于保障新生儿健康及安全[9]。无创辅助通气结合高流量氧疗治疗的出现和应用改善了以往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诸多弊端,该种治疗方法以高流量气体正压通气为基础,确保患儿周期内呼气和吸气的正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肺泡扩张的效果[10],有效避免肺泡塌陷的发生并有效扩张已经塌陷的气泡,患儿氧合指数和血气指标得以显著改善。同时,高流量氧疗治疗下还通过固尔苏进行气道加湿处理[11],减轻支气管痉挛发生几率,进而确保新生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为93.33%,相比参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60%明显更高,且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和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相比,采用无创辅助通气结合高流量氧疗治疗能够大幅提升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另外,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为6.67%,参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为40%,研究组患儿更低,可以了解到,无创辅助通气结合高流量氧疗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结果与陈丽明、林妃红、林果的《高流量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结果类似[12],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无创辅助通气与高流量氧疗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的通气换气功能改善效果理想,更易于新生儿恢复正常血气指标,且并发症少见,治疗安全性更高,具极佳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气例数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