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价值

2023-01-11 02:23王月娟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王月娟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北京 10240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以侵犯全身多系统的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多是由人体免疫系统被异常激活,致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从而引起全身多脏器及组织受损[1]。其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对光的敏感度升高、皮疹、淋巴结肿大、头疼、疲劳等,而在进入活动期后,还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且由于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对其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研究表明[2],对此类患者,采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临床诊断效果较好,并可及时判断患者的实际病情等,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实施方法和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30名健康体检者,将其纳为A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中非活动期患者30例,将其纳为B1组,活动期患者30例,将其纳为B2组,A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39.28±1.54)岁,B1组: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38.63±1.61)岁,B2组: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39.41±1.58)岁。组间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1)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2)无沟通交流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病史的患者。(3)生命体征稳定。(4)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未经过临床系统治疗(5)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内脏疾病的患者,例如:肺、肝、肾等;(2)伴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4)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5)妊娠期、哺乳期女性。(6)伴有重症风湿疾病的患者。(7)依从性差。(8)不配合此次研究,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予以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在研究对象空腹的情况下,抽取其静脉血5ml,随后对其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将转速设置为3500r/min,离心处理10分钟,取上层血清,并将高血脂样本及溶血样本排除,然后将血清标本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等待检测。采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分析仪及德国德赛诊断试剂,利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法对IgA、IgM、IgG、C3、C4进行检测。对ANAS、抗ds-DNA抗体、ENA采用亚辉龙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查,且在进行检查时,应严格遵循相关检测流程执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检查结果,主要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以及ANAS(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ENA等阳性检出情况,其中联合检测阳性是指检测中的任何一项结果呈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水平比较

经对比,B2组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A组与B1组;B2组C3、C4水平明显低于A组与B1组。B1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A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1组与A组在IgM、C3、C4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水平

2.2ANAS、抗ds-DNA抗体、ENA阳性率比较

经对比,A组ANAS、抗ds-DNA抗体、ENA阳性率均为0.00%,B1组+B2组的ANAS、抗ds-DNA抗体、ENA阳性率分别为:35.00%、36.66%、31.66%。B1组+B2组明显高于A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ANAS、抗ds-DNA抗体、ENA阳性率(n,%)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的疾病,据相关调查显示[3],在全球范围内,此类疾病的患病率为(12-39)/10万,而在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为(30.13-70.41)/10万,且多发生于女性,患者男女患病人数的比例为1:9。此外,虽然此类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有学者指出[4],可与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直系亲属患此类疾病的风险为普通人的8倍左右,且同卵双胞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为异卵双胞胎的5-10倍左右,不仅如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家族中,患其他类结缔组织病的风险也较高)。而在患病后,其可对全身的各个系统及器官造成损伤,例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伤等。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由于此类疾病无法根治,需终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有效减轻、阻止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脏器的损害,以及维持病情的缓解状态尤为重要,不仅如此,早期进行诊疗,可对其生存率产生积极影响,相关调查显示[5],早诊断,早治疗,10年的生存率可在90%以上,15年生存率也在80%以上,且预后相对良好。因此,对于此类疾病,早期进行诊断,并及时积极开展相关治疗措施,是控制病情,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但由于此类疾病可侵犯全身各个系统,故在进行临床诊断时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效率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首要解决问题之一。

随着大量医学研究的不断展开,有学者指出[6],可将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应用于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组织、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分子等,而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类免疫活性因子,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且与抗体分子最相似的球蛋白,其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其中IgG是人体机体内抗病毒的代表性抗体,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当其水平发生变化时,可导致机体正常的免疫平衡被破坏,免疫功能发生障碍等。IgA在人体机体内,可发挥保护局部黏膜作用,对其形成保护屏障,当受到病毒等微生物侵袭时,可导致保护屏障被弱化,致使增加患病风险。IgM在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后,由于机体对病毒产生的应答反应,致使其患病风险升高[7]。而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结果显示:B2组IgA、IgM、IgG水平明显高于A组与B1组;B2组C3、C4水平明显低于A组与B1组。B1组IgA、IgG水平明显高于A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1组与A组在IgM、C3、C4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可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机体的补体和抗体水平息息相关,在患病后,可导致免疫系统及补体系统被过度激活,导致免疫球蛋白增加,并增加了补体系统的消耗量,从而导致机体IgA、IgM、IgG水平升高,补体C3、C4水平降低,此外补体、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可令机体的免疫反应效应放大。不仅如此,其还可对疾病的活动度进行鉴别,明确患者的病情,因此,上述指标在诊断此类疾病以及明确疾病活动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抗ds-DNA抗体又称为抗双链(天然)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且高浓度的抗ds-DNA抗体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除此之外,此抗体还可与疾病活动度等相关,不仅如此,当此抗体的浓度较高时,则也可表明患者的肾脏发生损伤,同时在联合检测后,ANAS、ENA等也可同时被检出。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A组ANAS、抗ds-DNA抗体、ENA阳性率均为0.00%,B1组+B2组的ANAS、抗ds-DNA抗体、ENA阳性率分别为:35.00%、36.66%、31.66%。经对比,B1组+B2组明显高于A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可表明,上述指标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9]。因此,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联合应用上述检测指标,可更加准确诊断此类疾病,并可对疾病的进展及活动度变化进行鉴别,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可对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治疗此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出血和脑梗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