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探究

2023-01-11 02:23周问艳刘焕芳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肌力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周问艳 刘焕芳

(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6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以下肢麻木、疼痛、腰疼等症状为临床表现,若患者不及时治疗,则易加重病情,出现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致其截瘫[1]。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两种疗法,前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应用中部分患者易发生并发症,不利于预后[2]。保守治疗仍然为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常规护理与康复是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采用的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恢复,但在应用中容易忽视患者的肌肉功能锻炼,从而导致其恢复较慢[3]。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系统、整体的康复护理措施,以避免康复护理脱节,进而加快患者病情好转。本文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南》[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2)年龄20~65周岁者;(3)知情并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1)3个月内接受过康复治疗者;(2)具有腰椎暴力创伤史者;(3)精神疾病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35~74岁,平均(45.23±8.52)岁。观察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34~74岁,平均(45.36±8.47)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康复,院内期间,护士给予患者疾病知识宣教、正确体位、坐起、训练(下床行走、直腿抬高等)等健康宣教指导,同时予以指导相关疼痛护理。出院前,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护士进行常规指导患者锻炼(时间、强度、频次);出院后,予以患者院内定期随访,同时护士给予其常规指导。连续护理12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指导理论为脊柱功能评估训练系统,根据骨科临床疾病特点,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早期肌力定制训练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 组建康复护理小组。成员有骨科医生、骨科护士、康复医生等,其共同讨论、制定早期肌力定制训练康复训练,以确保训练方案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护理前,骨科医生、康复医生培训和指导护士,护士全程干预、指导、随访患者。② 干预形式。1)床边指导。患者入院后,骨科医生、康复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并据此予以相应的锻炼方案,指导其康复训练,对患者提供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解答,同时帮助其解决难题(康复训练中),住院第一周,30 min/次,1次/d;住院第二周,30 min/次,2~3次/周。2)康复视频指导。通过播放视频,指导患者康复相关知识(日常活动指导、肌力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缓解疼痛技巧等),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播放功能锻炼视频。3)康复执行单。住院期间,予以患者康复执行单,并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出院后,则由家属进行指导和监督患者完成相应的项目,并填写康复执行单。4)随访指导。出院后,通过微信(电话)定期随访,以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同时帮助其解决康复训练难题,督促其执行康复训练。15~20 min/次,1次/周。5)院内回访指导。指导其解决难题(康复训练中)。30 min/次,间隔4周1次,共回访3次。③ 干预内容。1)院内床边指导(住院第一周):住院1~2 d,护士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10次/组,3组/d,腹式呼吸练习(1~2 min/h),按摩腹部,轴线翻身(1次/2 h),踝泵训练、髋膝关节屈伸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等被动或主动训练,,2~3组/d,各重复10~20次/组。住院3~4 d,增加髋外肌内收肌群训练以及股四头肌、腹肌、臀大肌、腰肌髂腰肌、内收肌等长收缩训练,2~3组/d,各重复10~20次/组。住院5~7 d,家属协助或应用助行器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平衡、提踵训练,3~5 min/次,2次/d。在训练期间,需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技巧,管理好情绪,填写康复执行单。2)院内床边指导、播放康复视频(住院2周):增加下床行走(5~10 min/次,2~3次/d)床上仰卧位骑自行车(5~10次/组,2~3组/d);仰卧位抬头训练(4~10次/组,1~2组/d);抬腿蹬腿、直腿后抬摆腿训练(站立位,10~20次/组,2~3组/d),播放康复指导视频,填写康复执行单。3)3周(随访),增加仰卧位屈膝抱胸训练、对侧搭桥训练,均5~10次/组,2~3组/d。步行训练(10~20 min/次,2~3次/d),微信填写、上传康复执行单。4)4周(随访),增加肌力、下肢关节活动范围训练,2~3次/d,30 min/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训练强度与时间,鼓励、指导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5)5~6周(随访),增加训练强度,上下楼梯训练(5~10 min/次,2~3次/d),步行(30 min/d,5 h/周)。6)7~8周(随访),进行全负重步行训练(30~60 min/次,2~3次/d,10 h/周),同时提高社会活动能力(鼓励患者参与社交)。7)9~12周(随访),增加全负重步行训练(45~80 min/次,3~4次/d,15~20 h/周)。连续护理1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护理12周后,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南》[4]评估护理效果,其中效果优异:护理后,患者临床表现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正常状态;一般: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至正常状态,腰部活动度好转;差:患者临床表现、腰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变化。护理总有效率=1-无效率。

(2)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糊疼痛评分表(VAS)[5]、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6]评分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疼痛、腰腿功能恢复情况,其中VAS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明显;ODI评分(总分45分),得分越低,则患者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VAS评分、ODI评分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几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7]。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配合有效的康复措施以改善关节功能,加快组织间力学平衡状态恢复,但部分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较低,无法有效掌握康复锻炼措施,使得康复效果不佳[8]。因此,寻找何种有效干预措施可作为临床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患者预后的研究重点。

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是指在康复护理中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软组织粘连情况,增强腰椎功能,提升脊柱小关节承受能力,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有利于患者恢复。实施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可通过护士全程干预、指导、随访,以使得患者熟练、正确掌握腰背肌锻炼方式,有效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进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升干预效果,改善腰椎功能[9]。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神经与运动相联系,提高肌肉骨骼的完整性,增强肌肉耐受力,以提高躯干骨骼肌的再生能力及其负荷,巩固康复治疗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缓解脊柱神经水肿,减少致痛物质,加快修复机体软组织,同时在康复训练期间,护士还予以患者床边指导、肌力训练、教会缓解疼痛技巧等,以减轻疼痛,此外还予以患者院外指导,督促患者积极实施康复训练,进而持续改善疼痛症状。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规定每次训练的强度和数量,同时予以患者康复指导视频,指导及鼓励其学习训练动作技巧和方法,更快适应康复训练,此外护士还会对患者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使患者正确掌握训练的方法和原理,树立康复信心,以促进其积极配合训练,实现早日康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月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综上所述,早期肌力定制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力腰椎间盘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