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2023-01-11 02:24齐立立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优质满意度

齐立立

(昌乐齐城中医院 山东 潍坊 262400)

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年老体弱及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较多,这明显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因此,提高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服务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增进护患关系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均签署参与协议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②无法沟通交流者;③参与多项研究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0至79岁,平均年龄(64.50±4.81)岁;疾病类型:8例脑出血,16例脑梗死,21例癫痫。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0至80岁,平均年龄(65.00±4.92)岁;疾病类型:7例脑出血,17例脑梗死,21例癫痫。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时予以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与饮食指导。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①护理理念的转变:将既往以疾病为护理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全面了解患者的合理诉求,掌握其病情变化,主动参与各类护理知识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②护理流程的改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采取轮班制度做好相应的护理巡查,减少因护理不周而出现的不良事件。对护理书写格式进行规范,确保患者在院期间有详细的记录,同时需做好交接班工作;③心理疏导:较多数患者会因陌生环境、自身病情而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而神经内科患者康复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故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等,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促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护理;④环境护理:患者在院期间,需为其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调整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并做好通风工作。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还可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舒缓患者的心情;⑤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告知其多食温热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钠含量高的食物;⑥康复护理: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制定锻炼计划,指导其进行正确的锻炼,并讲解锻炼中需注意的事项。训练患者穿衣、洗漱、吃饭等日常生活能力,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变化,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心理状态评分标准[2]:焦虑评分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分值在50至69分,分数越高,则其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评分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值在53至73分,分数越高,则其抑郁程度越严重。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3]:选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包含生理功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等维度,单项维度满分100,分数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向变化。

满意度评分标准[4]: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以[n/%]描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并用x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变化,并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前的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分)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的致残率高,多在70%至80%之间,故有效的护理服务显得尤其关键。此外,神经内科往往包含多种疾病类型,且患者也存在较为多变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其他科室,神经内科的护理显得尤为困难[5-6]。因此,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加强对其心理、身体等全方面的护理,在提高临床护理疗效的同时,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7]。

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复杂,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护患纠纷,故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既往常规护理过度注重疾病本身,护理人员仅仅按照医嘱执行,而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真实诉求,致使护理满意度较低,护理效果较差[8]。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上的更新,旨在以患者为服务主体的护理理念,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全面落实责任制,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以为患者提高更为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9]。同时,此护理模式能满足患者合理需要,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有重要意义。大部分神经内科患者会因陌生环境、自身病情极易出现一系列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而其康复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在于:优质护理服务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11]。

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加之其病种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并发症多等特点。故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也尤其重要,不仅能提升临床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12]。任云丽[13]等报道指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满意度。本研究证实,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55%,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更佳。究其原因:优质护理服务从转变护理理念、改善护理流程、给予患者心理、饮食、环境及康复指导,能切实满足患者各个方面的需要,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关心的感觉,有利于促进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与机体的康复[14]。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优质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