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政与案例融合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3-02-03 02:52高洁李日著蒙山卢露碧张丽凤
科学咨询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生理学病理案例

高洁,李日著,蒙山,卢露碧,张丽凤

(1.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西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

一、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指“深入挖掘蕴含在各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以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的”,让所有课程都发挥教学育人功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是贯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涵盖的知识体系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2]。医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正常人体结构、功能和代谢的相关知识,通过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掌握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可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普及面广,学生普遍比较重视,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多,这为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育爱党爱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高道德情操、良好思辨能力和正确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方面存在不足

(一)课程内容与思政部分契合度不够

在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积极性很高,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不足,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思政内容和知识点脱节现象,甚至是为了思政而思政,思政效果不佳。医学生课业繁重,专业知识较枯燥,致使部分学生对其人生目标、定位及职业应有的荣誉感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较弱、学以致用的目标性不明确,使命感不强,缺乏一定的专业自信和思想觉悟。

(二)专业教师思政课程意识薄弱

首先,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及逻辑性极强,课程学时少,故教师在授课时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新颖度不够,忽略了专业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家国情怀的培育意识薄弱。其次,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着科研、职称等方面的压力。在教学中,往往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最后,部分教师局限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改革等关注度低。因此,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这造成基础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政素养教育相脱节,难以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局面[3]。

(三)思政评价体系不合理问题

病理生理学涉及学生未接触的各种临床知识,对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思政元素体现不足。老师只能以成绩作为判断学生能力高低的标准,以至于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知识点,突击应付考试,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意义理解不够,对课程思政元素接纳度不高。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思政教育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揭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病理生理学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融入,合理设计案例

在课程中体现思想政治内容,可行的方法之一便是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借助具体生动的案例材料,设计合适的问题,建立知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表1所示。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4]。

表1 病理生理学课程部分病例与思政教育

(一)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在缺氧章节中设置一名65岁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典型病例,通过病例中“蔬菜温室火炉添煤”“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等关键信息,描述疾病发生的背景和患者临床表现,展开对血液性缺氧的病因、机制、表现和防治病理生理基础的学习。本案例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素材,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接诊医生,你该如何对待患者”,请同学们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解答。通过案例的融入,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一氧化碳中毒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及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医务工作者要尽快采取救治措施,不要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让同学们体会到严谨的专业态度,细致的专业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疾病诊治的基本条件。

(二)培养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休克章节中设置一名45岁患者因车祸致左大腿撕裂伤、腹痛急诊入院的病例,病例通过手术后“患者神志模糊”“持续无尿”“皮肤发凉”“静推肾上腺素血压不能回升”“血压测不到”“患者死亡”等关键信息,描述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展开对休克的病因、机制、表现和防治病理生理基础的学习。抛出问题:为什么患者术后输血补液血压反而下降?为什么后期给予患者缩血管药物血压不回升?治疗过程该如何改进?采用递进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逐层分析案例指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医务人员因治疗中的疏忽,致使出现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通过这个病例教育学生,学医是严谨的,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引起他们对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的重视[5]。

(三)培养医学生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肺功能不全章节中设置新冠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进而发展为呼吸衰竭的病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出新冠患者在病程中伴有“肺水肿、发热、缺氧、DIC”等基本病理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探讨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发生的机制。通过对新冠的学习延伸到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与病毒作斗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不断钻研,为攻克人类疾病做出贡献,同时让学生体会医务工作者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进而加强职业道德感的培养。

(四)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珍爱生命

在急性肾衰竭章节中设置一名17岁少年因卖肾出现急性肾衰竭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的病例,通过病例中“少尿、无尿”“全身水肿”“氮质血症”等关键信息,讲解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病理生理基础。以社会热点话题导入,培养学生要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事物的本质,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协同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

依托“雨课堂”平台,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每个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将传统课堂拓展为课前线上导学阶段、线下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线上巩固三个阶段。

(一)课前线上导学阶段

教师通过QQ群发布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等。应用“雨课堂”平台的分组管理进行线上随机分组,将教学任务、目标、与爱国、敬业等思想进行融合并制成课件、微课等资源上传平台,并发布学习任务及相应的话题讨论。学生登录智慧平台查看任务单,开展线上学习,并查阅相关的文献、书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观点等,也可利用在线课堂、教学平台讨论区等与教师共同探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掌握重难点知识的目的。例如,在钾代谢紊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因“低钾血症”治疗不当导致患者发生高钾血症死亡的临床真实案例,配合图片、实验室检查报告单等材料。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形式呈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责任使命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线下课堂教学实施

课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可根据学生课前线上讨论情况对课堂实施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形成“问题导入 + 专题式探讨+ 学生展示 +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参与式教学、TBL等多种教学法。

第一阶段:问题导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定爱国情怀、敬业精神、社会责任、博爱仁心、医学伦理为主题)[6]。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播放短视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案例延伸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如医生的治疗是否正确,治疗过程该如何改进?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请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思考医务工作者可为患者家属做哪些工作。

第二阶段:专题式探讨。在线下的课堂中以学生学习讨论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探讨案例的问题,组员通过查阅文献及复习相关知识点制作PPT。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医德伦理教育,如通过高钾血症对机体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学生理解医疗工作者拯救患者生命的价值。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教师在“雨课堂”平台上选用“抢答、选人”等课堂互动模式,随机抽选学生汇报案例的分析结果,教师及其他组员可以通过平台对其进行评分,小组成员根据个人在病例讨论中贡献大小、参与度进行互相评分。其中包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小组可适当地 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中,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

第四阶段: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线上学习、课中讨论、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评价,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地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如通过解释患者因补钾不当出现高钾血症死亡的原因和机制给学生敲响警钟,告诫学生在纠正患者低钾血症时一定要注意补钾的原则,监测血钾浓度,引起他们对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的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后线上巩固阶段

课后巩固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论是案例延伸的思考题,还是巩固深化课堂知识的课后作业,都属于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科研、思政、临床等与已有理论知识的相互关联,形成新的知识建构,并从中贯穿德育教育[7]。教师也可将思政元素融入思考题或线上小测试中,如教师紧扣当下热点开展思政教育,通过介绍抗疫英雄梁小霞护士的光荣事迹在平台布置线上讨论:梁小霞护士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和对心肌的影响?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8]。

(四)建立多元化、多维度评价体系

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可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线上评价根据网络平台访问情况,小测试、包含课程思政话题讨论情况、病例讨论情况等进行;线下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情况进行。课后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形成了多元立体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教师通过在平台上获取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相关信息,能更加客观、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评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可根据线上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计划[9]。

五、采用案例融合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理生理学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内容抽象难懂。采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线上、线下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案例教学能将抽象的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具象化,将医学人文和医患关系的情节场景融合在病例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情境去完成对知识的内化。教师运用病理生理学知识点设计问题,学生利用教学平台查阅资料,通过分析疾病的病因和发生机制,提前熟悉临床疾病的特点及诊治原则,引导他们对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其职业素养,也可使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

“互联网+”时代,教师利用各种学习平台和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课程专业为主线,立足于病理生理学相关知识点,社会热点、临床关注点等,以渗透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使抽象的思政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这种教学模式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了师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在线及线下学习,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感和良好的医德。

(三)有助于制定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病理生理学相关临床案例的内容,鼓励学生探索、归纳,参与思政元素的挖掘,用PPT的方式展示学习效果。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线下互动、线上讨论等也纳入评价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思想素质、专业素养、正确价值观等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四)有助于提升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水平

运用案例融合思政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随时关注时事政治,准确理解思政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参加各种交流、培训,学习外校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提炼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把要传递的德育理念做到深入人心,充分展示案例所要表达的思想境界,传递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教学水平,同时帮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六、结束语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对于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传统课堂为依托,把线下教学和线上学习相结合,既节省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通过思政教育与案例教学法的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科建设,有效地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10]。

猜你喜欢
生理学病理案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