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药品、食品类专业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的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3-02-03 02:52郭春香谭妙娟廖华丽吴丽李婷菲张秀娟唐璐李卫庆
科学咨询 2023年24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问卷信息化

郭春香,谭妙娟,廖华丽,吴丽,李婷菲,张秀娟,唐璐,李卫庆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 510663)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指导下,从2010年至今,关于分析化学的课程建设研究较多,其中基于本科教学较多,而高职院校相对较少。“五年一贯制”与普通高职院校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生源不同。普通高职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有理论较为扎实的高中毕业生,也有实操技术过关的三二分段或者通过3+x考试考入的中职毕业生。因此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各有所长,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在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上下功夫。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可以参照“激发兴趣—打牢地基—发展特长—学生成长”的思路建设课程。联系在于两种毕业生都属于大专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内容结构和思维模式具有相通性,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上可以相互参考。

目前药品、食品类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分析化学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源均为初中毕业生通过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录入,考核内容不包括化学,因此大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特别薄弱,不利于分析化学教学的开展;二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理论与实验教学联系不紧密,实验项目的设置与生活脱节,应用性不强,学生的兴趣不高;四是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采用平时表现+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期末考核占据比例较多,许多学生只需要期末冲刺一下就可以获得较好成绩,学生不仅形成“临时抱佛脚”的心理,也不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五是实验室资源匮乏,班级人数多,难以对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六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线上随时随地进行问题交流、互动、评价,导致问题的解决滞后甚至被遗忘。

从当前对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来看,大部分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研究对象通常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在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进行各自阐述。在教学模式上,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上,改变以“黑板”为载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静态教学实施方式,转变为播放微课、动画、视频的动态教学实施方式;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以讲授法为主导,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实现从看重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到关注过程性评价的转变,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是大部分教师授课任务重,信息化课程教学在课前的准备相对于传统讲授需要准备的资料更多,且资源比较碎片化,设计、组织和整合耗时耗力。长期如此,教师身心疲惫造成备课质量下降甚至放弃信息化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后期虽然也运用微课、动画和视频,但是在教学组织上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一、基于学习通平台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设方案

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设方案

二、基于学习通平台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法

(一)文献调研法

本研究在确定研究目标后,通过中国知网等中外数据库搜集有关期刊以及学术论文等文献获得研究资料,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目前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思路。

(二)问卷调研法

课题实践前,制作与本课程企业和专业需求的相关问卷,将问卷发送给食品、药品类专业就业相关企业和专业核心课教师,了解他们对学生本门课的理论和技能需求,为后续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实验项目的设置提供重要参考。课题接近尾声时,制作一份关于学生和教师对参与和应用本门课信息化课程建设的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该课题的应用感受与成效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统计分析法

本课程建设是一边建设一边使用的,运用相同教师A、B平行班进行授课方式不同的教学,通过统计A、B班同学在整个学期本门课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反馈课程建设成效、优点及有待改进之处。

三、基于学习通平台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设问卷调研分析

(一)企业问卷调研分析

在进行课程建设前,通过对几十家经营范围是药品、食品类相关企业HR以及中高层领导的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五年一贯制药品、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需求。问卷调查结果如下:①目前企业比较紧缺的人才类型中,通用型人才占41.94%,技术型人才占54.84%,创新型人才占3.23%;②在企业最稀缺的技术人员类型中,营销人员排第一,而后分别是检验人员、加工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包装技术人员;③在聘用毕业生时,企业重点考量的因素排序从主到次依次为: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④90.32%的问卷对象认为在药品、食品行业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⑤企业(单位)对食品、药品类专业毕业生资格证书的要求,选择人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执业药师、食品检验工、计算机等级证书、化学检验工、化学技能证书。

通过对企业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①目前市场上较为紧缺的人才通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占比达到95%以上,所以我们的培养方向应该着重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人才需求;②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多的人员中营销人员占优势,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兼顾营销人员的基本素养培养;③在选聘毕业生考虑的因素中,企业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知识技能和学习沟通能力,所以就要求我们从严、从广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④药品、食品类企业从业人员化学基础知识是必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给予重视;⑤应积极推动学生考取专业相关技能证书,如化学检验工、执业药师等;⑥企业需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⑦企业选聘毕业生最注重的品质包括吃苦耐劳、交流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企业也希望就业者有一个合理的薪酬观。

(二)专业核心课教师问卷调研分析

几十位专业核心课教师对五年一贯制药品、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需求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如下:①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在他们的专业核心课教学中需要用到分析化学;②86.67%的教师认为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应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73.33%的教师认为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随后选择人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分析化学相关计算、四大滴定理论和试验知识、仪器分析法;③在分析化学理论和操作需要掌握的能力,86.67%选择的是基本化学理论和概念的掌握,83.33%选择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63.33%选择化学推理和计算能力;④学习分析化学后应具备的实验基本技能,96.67%选择基本操作的规范性,86.67%选择实验室安全常识,80%选择实验报告书写技能,70%选择滴定操作技能,56.67%选择装置安装技能。

从专业核心课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来看:①分析化学知识对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是有益且必需的;②学好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是学好专业核心课的基本要求;③在实验技能方面,专业核心课教师较为注重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室安全常识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技能。

(三)学生运用学习通平台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体验问卷分析

在对本校2021级春季学期应用了本课程的456名同学的问卷调研中,得到如下数据:(1)在学习通学习的时间安排上,77.85%的同学表示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在手机学习通平台学习这门课内容的习惯,其次选择由多到少的依次是课后、课前、课中。(2)在学习通上学习这门课的动力主要原因选择人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教师布置了线上作业、课后想巩固所学内容、希望通过平台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课前预习。(3)在对学习通平台资源类型的喜好上,70.39%的同学选择了ppt,69.08%的同学选择了视频资源,50%的同学选择了课后练习和随堂练习,41.89%的同学选择了相关讨论,33.33%选择了相关知识文档,30.7%选择了家庭小实验。(4)94.08%的同学认为信息化分析化学课程对他们的学习是有益的。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来看:一、同学们对本门课的线上平台资源很满意并且认为对学习有益;二、大部分同学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在线上学习的经历,加强此课程的运用需要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会比较有效;三、在资源类型上,同学们都偏向于喜欢看PPT、视频、练习等资源,因此在课程建设时可以重点考虑。

四、基于学习通平台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设实施效果分析

(一)学生成绩分析

从我校五年一贯制19级中药专业和21级中药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总评成绩的数据来看,19级中药专业学生是2020年3月到7月上这门课,当时正值新冠疫情严峻期,学校开展的是线上教学,线上学习通平台分析化学课程从此时开始建设,时间原因初期建设较为基础,学生进行整个学期的线上教学,从成绩来看,总人数227人,平均分68.86分,优秀1人(90~100分)占总人数0.44%,良好31人(80~90分)占总人数13.66%,中等59人(70~80分)占总人数25.99%,及格123人(60~70分)占总人数54.19%,不及格人数9人(低于60分)占总人数3.96%。21级中药专业学生是2022年3月到7月上这门课,采取的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从成绩来看,总人数130人,平均分74.75分,优秀12人(90~100分)占总人数9.23%,良好31人(80~90分)占总人数23.85%,中等33人(70~80分)占总人数的25.38%,及格53人(60-70分)占总人数40.77%,不及格人数1人(低于60分)占总人数0.77%。21级高职食品2班在2022年3月至7月学习本门课程,教师采用的是全程线下教学,总人数31人,平均分69.79分,优秀3人(90~100分)占总人数9.68%,良好3人(80-90分)占总人数9.68%,中等5人(70-80分)占总人数16.13%,及格18人(60~70分)占总人数58.06%,不及格人数0人(低于60分)占总人数0.00%。

从两年不同类型班级的成绩来看,在线上信息化课程建设之初,由于资源、时间等限制导致线上资源不够丰富和系统,所以19级中药专业的平均分低于21级中药专业的平均分。21级中药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21高职食品2班(线下教学)的情况来看,21级中药专业的平均分高于21级高职食品2班,从侧面也证明运用线上信息化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好于线下教学。

(二)学习通平台运行数据分析

目前学习通线上课程选课人数为1077,课程互动数573697,分51个章节,题库题目总数1125题,课程资料97个,课堂活动1117个,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三)哔哩哔哩网站视频共享情况分析

为了将课程建设的成果推广给更多的师生,我们将自己制作的相关视频上传到哔哩哔哩个人平台进行共享,目前播放数达到7714次,点赞数105次。为课程的推广迈出关键的一步。其中微课《有效数字的修约》《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EDTA的标定》等点击率和点赞率偏高,说明大家对热点词汇和教学重难点内容都比较关注,后续的建设完善可以考虑这一点。

五、基于学习通平台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设实践总结

(一)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方面应选择结构合理且积极向上、团队协作能力强踏实肯干的团队。老中青要兼具,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比例恰当。没有良好的教师团队就不能保障课程建设顺利推进。此外,教师团队中的骨干应该有部分是深入扎根一线的教师,只有一线教师才能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适宜的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二)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学生学完课程后能达到企业、专业核心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建设前应对企业和专业核心课教师需求进行调研。在调研结果出来后,应根据调研结果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而后根据课程标准设立章节、整合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解知识点进行框架确立。框架确立后对课程资源按照章节进行制作、整合后上传到学习通平台。最后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运用平台资源进行教和学,依据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

(三)教学中学习通平台信息化课程使用的几点感想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实践,在学习通平台进行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和使用,有以下几点感想:①学校应提供技术、平台、资金等全方位支持,为信息化课程建设打通关节;②教师团队要齐心协力,学会用学习通平台进行课程教学,推进课程的学生和教师中的应用,积攒口碑,听取意见,不断改进;③分析化学信息化课程建成后比较适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该课程的设置也适用于课前、课后学生自主学习;④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监控和反馈,对不能及时完成相关任务的学生,要适当提醒。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问卷信息化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问卷网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问卷大调查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问卷你做主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