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获取期刊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2023-02-05 08:50张文颖刘志刚田文强李蓟龙董明纲
关键词:金色卓越学术期刊

张文颖,孟 娇,刘志刚,田文强,白 晨,李蓟龙,董明纲

(1.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编辑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开放获取(OA)是指读者可以免费获取已出版的学术内容,并可在版权许可、保护作者权利和保持学术文献完整性的前提下重复使用,这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为推动科研成果与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自2001年12月“布达佩斯开放获取(OA)倡议”发布以来,开放获取出版业务模式已逐渐被国际学术期刊认可。2020年12月22日,Nature将“开放获取驱动”列为2021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之一。截至2022年,Springer Nature已拥有600余本完全OA期刊,自2005年至2021年底,OA文章已突破100万篇。Cell出版集团也推出Cell Reports系列和iScience等OA期刊。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开放科学建议书》,呼吁世界各国致力于更加开放、透明、协作和包容的科学实践,充分彰显出开放科学已经成为国际共识。2021年12月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提出要加快开放科学的发展,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将包括开放获取在内的开放科学确立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下文对中国OA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OA期刊更好发展。

一、中国OA期刊发展现状

在开放科学浪潮下,中国OA期刊及OA文章数量迅速增长,开放共享系统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下文对中国OA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国OA期刊及OA论文发展概况

近10年来,中国OA期刊获得重大发展,OA期刊及OA文章数量显著增长,金色OA模式得到快速发展。2011—2021年,中国开放获取论文从25 235篇增长到238 771篇,占比从15.8%增至37.8%,年均增长率为25.2%,增速快于发文整体水平;金色OA论文从14 454篇增长到206 375篇,年均增长率为30.5%[1]30。2021年,SCIE收录的中国作者金色OA论文总数为206 375篇,占当年论文总数的32%[1]Ⅵ。Scopus数据库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金色OA论文增长最为突出。在2011—2021年中国OA论文中,按照学科分类,前5名分别是多学科科学、肿瘤学、工程电气电子、材料科学多学科和化学多学科[1]34-35。发表OA论文前5名的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1]35-36。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统计了目前国内4 963种科技期刊,截至2022年5月17日,OA期刊有1 810种,占总数的36.47%。其中,金色OA期刊227种,占比为4.57%;混合OA期刊101种,占比为2.04%;钻石OA期刊23种,占比为0.46%;青铜OA期刊1 459种,占比为29.40%。订阅期刊2 141种,占总数的43.14%。在101种混合OA期刊中,英文期刊有99种,中文期刊只有2种。在青铜OA期刊里,中文期刊有1 321种,中英文期刊有73种,英文期刊有64种[1]38-39。

截至2022年4月初,在DOAJ期刊目录中只有179种中国期刊。DOAJ收录的中国期刊以英文期刊为主,占比为69%;其次是中文期刊,占比为22%;中英文双语期刊占比为9%。在这179种期刊中,超过一半属于钻石OA期刊,93种期刊不收取论文处理费(APC),38种期刊论文处理费≤5 000元,41种为5 001~≤10 000元,6种为10 001~≤20 000元,只有1种>20 000元[1]42-43。

(二)卓越期刊发展概况

卓越期刊起点高,发展快,OA模式多样化,包括钻石OA、金色OA、青铜OA及混合OA,开放程度较高,远超中国科技期刊OA整体水平。

1.OA模式

截至2022年3月,在245种卓越期刊中(除去5种科普期刊),青铜OA期刊数量最多,占比34%,主要以中文期刊为主;其次为混合OA期刊,占比25%,全部为英文期刊;金色OA和钻石OA期刊主要为英文期刊,合计占比32%;订阅模式期刊仅占9%[1]41。卓越期刊中,OA期刊占比很高,且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基本也是OA期刊。截至2022年3月,对已出版的30种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的OA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除《无人系统》标注为混合OA期刊外,其余期刊均为金色OA期刊,其中约一半的期刊已被DOAJ收录[1]42。高起点新刊主要的合作出版商包括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威科集团和爱思唯尔集团等[1]55。

卓越期刊办刊机构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具有深厚的科研实力和经济能力。卓越期刊OA水平整体较高,钻石OA期刊和金色OA期刊载文量较低,但载文量增势高于混合OA期刊;混合OA期刊的OA文章占比普遍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卓越期刊对OA的接受程度较高,其OA程度远超中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卓越期刊英文期刊主要借助国际出版平台开展OA出版,OA程度高于中文期刊。中文期刊主要通过自建网站实现OA,大多数中文期刊要求作者转让版权,中文期刊OA程度及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2]。

2.APC概况

丁佐奇等[2]对卓越期刊APC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混合OA期刊的APC相对较高,大多在15 000~20 000元,而金色OA期刊的APC多在5 000~1 5000元,设定较为合理。此外,中文期刊的APC低于英文期刊。在APC最低的5种金色OA期刊中,4种为中文期刊;在5种中文金色OA期刊中,APC最高仅为6 480元。后续通过Go OA平台检索金色OA期刊和混合OA期刊的APC发现,仅73%的金色OA期刊和混合OA期刊能够被检索到,72%期刊的APC低于合理APC。

(三)开放共享系统概况

随着中国OA期刊的蓬勃发展,与之对应的开放共享系统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建成了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Go OA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等一系列开放资源平台。

目前,中国在开放出版传播平台建设领域取得一些成果,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创办的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国际平台SciOpen、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21年创建的集群化试点MedNexus和中国激光杂志社2019年创建的CLP Publishing。上述平台的建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开放出版生态环境,推动中国OA期刊更好发展[1]50-51。

二、中国OA期刊存在的问题

从规范性、开放学术平台、APC设定及开放出版转换协议等方面分析中国OA期刊存在的问题。

(一)中文期刊OA规范性较差

在245种卓越期刊中,英文期刊主要采用混合OA、钻石OA和金色OA模式,而中文期刊主要采用青铜OA模式。在卓越期刊中,英文期刊OA水平高于中文期刊。这些英文期刊多与国际大型出版商合作,OA规范性较强,会在网站介绍自身的OA政策,包括遵循的协议、版权归属、收费标准和豁免政策等。此外,英文期刊中金色OA和钻石OA文章占比不断升高,金色OA成为主要开放模式,这与国际OA期刊发展趋势一致。

中国的青铜OA期刊主要通过自建网站实现论文的开放获取,论文可以被免费访问。但没有清晰的版权规定,未在官方网站对自身OA情况进行介绍,也没有执行明确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规范性不强。且各期刊网站独立运营,较为分散,知名度及学术影响力弱。但青铜OA模式期刊比例高达34%,如果能够促进青铜OA的规范化发展,将对中国OA期刊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

绿色OA指已经录用的稿件或正式版本,立刻或时滞期之后可通过知识库或其他平台供公众在线获取,也被称为“自存档”。知识库通常由研究机构运营,以分享该机构科研人员所撰写论文的不同版本。也有些知识库是由基金资助机构、出版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运营。有的知识库内容丰富,收录各学科论文,也有不少知识库只面向某个学科。中国学术期刊绿色OA推广度低,严重影响了学术成果的开放共享。

(二)开放学术平台学术影响力弱

开放学术平台是OA期刊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虽然中国现已建成一系列开放学术平台,但未建成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规范化开放学术平台。各平台间相互独立,学术影响力较弱,平台的知名度、使用率及国际化程度较低。开放学术平台散、小和弱的问题妨碍了中国学术期刊的OA进程。

(三)中文期刊APC设定较低

中国学术期刊的公益性特点明显,对卓越期刊APC的分析结果也显示中国OA期刊APC整体低于国际大型出版商。其中,金色OA期刊的APC较为合理,但中文期刊APC整体低于英文期刊。在收费最低的5种金色OA期刊中,有4种为中文期刊,由此可见中文OA期刊APC确实偏低。中文期刊较低的APC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内期刊的OA化进程,但也可能导致期刊主办单位出现经费困难,难以维持期刊的正常运行。

(四)国内开放出版转换协议数量少

开放出版转换协议是欧美地区常采用的OA方式之一,很多高校或研究机构通过与大型出版集团签订出版转换协议来实现期刊文章的开放获取,这也是保障OA期刊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性举措。出版转换协议在中国出现较晚,2020年5月中国机构签署首个开放出版转换协议[1]44。至2022年8月底,中国机构共签署开放出版转换协议8份,签署转换协议的中国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清华大学等国内顶级高校与研究机构。目前,中国学术期刊多处于订阅模式,开放出版转换协议推广度低,影响了OA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OA期刊发展的建议

针对当前中国OA期刊存在的问题,建议从提升期刊OA规范性、加强开放共享系统的学术影响力、扩大OA期刊规模和提升OA期刊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OA期刊更好发展。

(一)提升期刊OA规范性

中国政府及学术管理机构应积极推动知识库等开放获取平台的发展,促进期刊单位与知识库或开放获取平台对接,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方便广大学者获取论文资料,进而推动OA进程。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学术期刊的主要承办单位,中国很多OA期刊都是由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承办,学术期刊公益性特点十分明显,这为中国大力发展OA提供了有力的先决条件。卓越期刊的OA化程度较高,中国应继续发挥卓越期刊的引领作用,促进金色OA的良好发展;要重视青铜OA的发展,加强对期刊从业人员的管理及培训,使其了解OA模式及知识共享许可(以下简称“CC协议”)的相关内容,并由期刊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明确的青铜OA执行标准,明确作者著作权范围及CC协议,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促进青铜OA规范化发展;广泛开展绿色OA,加大力度组建规范化的开放共享系统,引导期刊加入,通过集群化平台提升期刊内容的可见度,推动绿色OA发展。

(二)提高开放获取平台学术影响力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型出版商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获取发展模式[3]。但在非英语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和南美等,学术出版往往更注重公益性。开放获取已成为学术出版的必然趋势,很多发展中国家在OA领域进行了大力探索,并创建了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开放学术平台,如非洲的AJOL和巴西的SciELO等,且都以公益性为主。

科学电子图书馆在线(SciELO)是巴西在1997年创办的开放学术平台,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SciELO网站提供3种语言服务,以满足本土及南美洲外等国家科研人员的使用需求,并明确该网站出版的OA论文采用CC-BY许可政策。2013年,SciELO引文索引被整合到汤森路透的Web of Knowledge(WoS)中,加入了引文数据库,这有助于SciELO文章的传播及引用[4]。加入SciELO的国家需要承担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在内的各个期刊与项目的治理、管理、资助和运营等责任,以实现对平台的更好管理。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SciELO的国际化程度及学术影响力。中国开放获取平台学术可借鉴SciELO,从丰富语种类别、明确“CC协议”类型、与引文数据库结合和采纳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努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且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开放获取平台。

(三)制定合理的APC和开放出版转换协议

APC是制约OA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APC会降低作者将论文发表在OA期刊上的意愿。但较低的APC或不收取APC会导致经费短缺,影响期刊的正常运营。因此,制定合理的APC及采纳合适的转换协议能够促使更多的学术期刊参与OA实践,有利于OA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1.制定合理的APC

合理的APC不但能够调动广大作者的积极性,还可以保证期刊的基本运营,实现OA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国内期刊在设置APC时,可结合自身情况,参考DOAJ收录期刊的APC设定,并通过Go OA查询期刊APC是否合理,不断调整优化APC设置。

2.采纳合适的转换协议

目前,中国学术期刊多处于订阅模式,可通过“订阅—开放”模式实现从订阅期刊向OA期刊的过渡[5]。S2O指机构用户以正常方式订阅期刊,假设期刊的被订购数量达到既定阈值,出版商收入达到预先设定标准,出版商就将订阅期刊以OA形式出版。该模式既可以使出版商获利,又能够使高校等用户最大程度获取文献资源,对中国当前以订阅期刊为主的学术环境具有较高适应度。期刊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开放出版转换协议在国内的落实与开展,并给予政策上的肯定与经济上的支持。应对期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开放出版转换协议的适用范围及使用对象;制定与开放出版转换协议相关的政策法规,在保障数据库及出版机构合理收入的基础上,鼓励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国内数据库以及出版机构尝试与国内高校用户通过签订转换协议获取文献资源,使订阅期刊逐步过渡到开放获取。合理的版转换协议有助于推动中国的OA进程及其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OA论文质量

在OA期刊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OA论文质量。要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加强对OA期刊的规范化管理,并积极采取多种同行评议模式,实现OA期刊质与量的同步发展。

1.完善同行评议方式

2023年3月20日,科睿唯安官方发布了2023年最新的SCI目录,有35本期刊被剔除,其中大部分是OA期刊[6]。近年来,OA期刊发展迅速,但OA论文质量也受到诟病。因此,应鼓励期刊采取多样化的同行评议模式提升论文质量。目前,PLoS ONE和Peer J等国际期刊已经开始尝试开放同行评议[7],鼓励卓越期刊等国内优秀期刊开展此类尝试。并基于“出版并非是科学研究的终点,而是起点”的理念,考虑对OA论文实施出版后同行评议,以提升论文质量。

2.构建合理的OA期刊评价体系

截至2022年8月,DOAJ收录的期刊中OA期刊有18 000余种,但中国仅有179种[1]。DOAJ对收录期刊有严格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OA期刊的规范性和国际化程度有待加强。可考虑从学术水平、期刊声誉、传播力度和受关注度4个方面出发,构建一套OA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实现对OA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合理评价[8],进而推动OA期刊的良性发展。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快速获取与传播成为破解重大科技问题和驱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科学是科研范式和科技治理的重大革命,这种新型学术交流方式对社会发展十分必要。对中国OA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国内OA期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可使中国OA期刊获得更好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科学事业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金色卓越学术期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金色十月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金色七夕节
金色的光
大作为 走向卓越
金色十年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