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23-02-06 05:31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孙亚琦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科素养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 孙亚琦

语文课堂是学生丰富认知、体验情感的一扇窗户,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科素养至关重要。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课堂情景创设平淡无趣,缺少悬念与生机,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基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创优课堂教学环节,改变教之手段和学之方法,教会学生灵活采用多元学习策略探究语文学科知识,就能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持续发展奠基。为此,笔者立足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现将实践中产生的认识作以阐述。

一、唤醒学生学习动机,满足学生挑战心理

语文课堂教学若缺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就缺乏活力,学科素养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解决办法:一是,教师思虑学生在课堂悱愤的状态,找准备课研学的切入点,为放飞的课堂多设几道伏笔。二是,教师借助信息教学平台创设精巧的情景对话,设疑激趣。如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采用识文配图的游戏感知文意,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出配图顺序,并给每幅图加上一个简短的小标题,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三是,适时抛出启迪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媒体去发现和印证学科知识,唤醒学生的智慧,满足学生挑战自我的心理需求。如教师可以播放朱自清《背影》的电视散文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听原文中找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感受文章语言的质朴,体会背影中所厚载的爱与作者的内心独白。四是,针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情景导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来营造氛围,并配上歌词,让学生边听边欣赏歌词的含义,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五是,巧借信息技术手段让课堂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给学生立体的、多角度的语文学习体验。

二、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强化学习过程体验

语文学习离不开思维碰撞的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亲历体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掌握。实践策略有:一是,让学生通过有声朗读对课文中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句有深刻的理解,在语言的表现中突显典型环境的作用,在语言塑造下赏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是,借助媒体呈现相应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文本中人物活动的场景和精彩的场面描写,由文本到画面,由画面到文本,实现学生与作者、文本心灵对话的认识目标。例如在写景作文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名家名篇作为学生练习写景的范例,鼓励学生捕捉文字的精彩,思考景物的特点,学习写景的方法。三是,利用短视频组织教学,进行情景再现式写作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写景散文的短视频,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记忆若干幅风景画面,然后关闭视频,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再把画面内容用文字书写下来,一句,二句,三句……再调整语句位置,理清写景顺序,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景的方法,提高了认知能力,而且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我内心的焦虑就会得到释放,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四是,采用给美景配解说词的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表述的品质。教师可以把家乡的美景展现给学生欣赏,学生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点,试着配好解说词,以不同的打开方式介绍美景,介绍力求抓住景物的特点。五是,在古诗词教学中,给学生搭建展示信息素养的平台,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操作现代信息教学媒体,创建学习内容,赏析诗词意境。六是,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收集整理学习资源,制作演示文稿,或录制视频,然后集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如学习名著阅读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名著,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精心制作推介演示文稿,课堂上学生自由灵活地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三、注重学生情感熏陶,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没有情感滋养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苍白的,充满着浓浓师生情的语文课堂温馨而和谐,每一个教学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学生思维、情感火花的碰撞。只有师生、生生参与讨论交流的语文课堂,学生才会通透理解内容,学生感悟才会深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才会灵活。如通过炼字的角度赏析《望岳》一诗中泰山的高峻雄奇,体味诗人胸中的志向抱负,教师可以抛出问题:“‘阴阳割昏晓’中的‘割’有什么表达效果?全诗只是赞美泰山的高峻雄奇吗,你怎么理解?”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诗中句句咏泰山,句句都有高远的境界,顺势抒发了作者的抱负。语文课堂教学,文本是重要载体,调动学生投入深度的思维活动是关键,深入挖掘文本蕴藏的教育内涵,直击学生心灵柔弱的地方,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必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高处不胜寒”一句表明词人的心境,学生边读边体味天宫的寒冷凄凉,词人内心交织着矛盾,“出世”受阻,“入世”有顾虑。即使像苏轼这样豁达乐观之人,也只能把旷达寄托于明月。

四、融合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语文课堂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关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学习方式灵活化、信息资源海量化,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带来新的契机。语文课堂教学中网络、文本、教师、学生、数字资源的融合参与,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学成果的生成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而不同,学生学习的层次要求因探讨问题的深度不同而不同,这正是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的表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突破口。教师选取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目标达成需要,适时给学生呈现符合问题情景的学习资源,让文本信息和声音信息、画面信息都对学生产生教育,就会促使学生生成多样的学习体验,无声地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既要发挥课内教学优势,又要拓展课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体教融合大型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以及运用语文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借“互联网+”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平面化、无趣味、信息陈旧的问题。学生在参与课堂项目问题的学习中体验多样的问题情景,习得技能,练习表达能力,亲历知识的生成与迁移,拓展讨论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考虑信息技术的运用,精思熟虑教学设计,巧妙地用信息技术盘活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适应“互联网+”对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教与学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能够找到语文教学出彩的新高地。如教师课前可以把预习提示及导学的问题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可以精选习题用于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或搜寻资料辅助教学,最大化满足学生对资源的需求;课后可以向学生推送微课或教学课件,给学生多次学习提供方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可以遴选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充实个人教学资源库,适时分享资源,让学生在教师个人空间下载资源用于学习;还可以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学资源,以及借鉴名师课堂、名校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提供更为便捷、实用、优质的指导服务,就能给学生高效学习提供便利,从而落实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契合点,创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重视语文实践,注重评价激励,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适时变革语文教学教法,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以“互联网+教育”服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服务学生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掌握更多语文知识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