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3-02-06 05:31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刘楷文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育人

■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 刘楷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结合国家政策和实际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一样,在孩子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具备针对性地实施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条件。语文学习不能仅仅来源于课堂教学、学校教学,而应该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情境,尤其在小学这种养成基本素养的关键阶段,家校共育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在当前“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减轻学生的在校负担的背景下,家校共育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不仅使传统教学焕发生机,也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前,由于学生长时间在校等因素,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不够充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思维也存在误区。我们需要改变教师的观点,从而去引导家长和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的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下,家长在孩子学习和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模糊化,而基于现代教学理念,需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参与教学的必要性。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家校共育模式下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观念先行,树立家长教育意识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才是教育的主导者,自己只是教师决策的实施者和支持者。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如今,在“大语言”环境和“双减”政策的要求下,为减轻学校给学生的负担,家长应主动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教师应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日常沟通,进一步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引导孩子探索日常生活中语文的意义。比如,接触自然、社会、人文资源让世界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就像孩子在校外的引路人,引导他们了解社会、人文和自然。家长应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孩子传达相关信息。

二、拓宽途径,搭建家校交流桥梁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教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人手必备的产品,这为家校共育的新媒体化提供了途径。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及时发布重要公告或教学策略,并向家长进行传播和普及,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重要举措和动态,提高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理解和认可。学生和家长通过手机、电脑上的微信小程序进行消息接收、发送、展示、交流、评价已完成的任务等学习,增强师生互动、家校协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建立微信班级群、钉钉班级群,可以有效改善家校联系,快速向每位家长传递信息,增强沟通效果,节省沟通时间。此外,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展示的平台,丰富课余生活,进一步培养语文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学科特色,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于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为全面提高小学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需要家长做到三点。第一,在家庭教育中,平等的亲子关系是塑造孩子幸福人格必不可少的。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听”和“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相互理解同样重要。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家长学会“听”,即理解孩子的“心里话”,这样才能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还要引导家长学会“说”,即学会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期待与建议,和孩子共同商量。第二,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及时了解身边的小事,懂得关注生活细节。语文作文、日记中,都可以反映出一个孩子的真实感受。生活中,家长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如春节、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这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步、旅游、游玩,欣赏美妙的自然风光,在碧蓝的大海、绿草如茵的公园、热闹的广场,引导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感受美的体验,这是一种享受和学习的过程。小草正在发芽、新叶已变成绿色、秋天果实累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调动所有的感官,通过观察、体验、记忆、组合、创造等活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第三,理想的书籍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众所周知,仅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家庭中的课余自主阅读才是重中之重。想要有效的阅读,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家长在图书种类的选择上尽可能做到种类丰富,包含古今名著、百科全书、诗词歌赋、童话故事、图画书等。

四、亲子共读,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具体而言,举个例子,围绕培育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家校协同教学模式中,由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很少,家长也可以像教师一样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进一步拓展孩子的阅读空间。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为有效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实现家校共育,组织亲子阅读活动是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举措。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有效加强亲子关系,通过共读,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学生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方法,从而帮助孩子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比如,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或阅读后采用速读法,与家长一起阅读和讨论文章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书中的内容和主题;家长和孩子每天固定好一个时间段,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为亲子共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家长与孩子一起将阅读收获通过手抄报、读书小报、日记等形式进行记录和展示,这不仅是学生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途径,也会成为未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宝贵回忆录。此外,家长和孩子因为共同阅读而衍生的话题讨论,能够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而细致的思考,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阅读更多的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与家长共同分享阅读的喜悦。

五、发挥实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最后,从长远来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必须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无论朗读还是写作,语文教师都要考虑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不能忽视习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朗读处于基础阶段,也是一个入门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增强学生的语文朗读意识和习惯。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习惯,学生朗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对此,家校合作便成了良好的育人方法和平台,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但对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当涉及学生朗读语文文章、演讲、朗诵视频等,或者填写一些读书卡时,只要教师引导,家长配合、坚持,学生就会在这些事情上形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即使教师、家长放开了,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坚持下去,按照习惯的、正确的方式去努力。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促进家庭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语文没有快速的方法,也不能一蹴而就。学生只有不断听、说、读、写,收集信息,打牢基础,加强阅读与理解的结合,才能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阶段是学生“扣扣子”的关键时期,这为小学语文教师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要不断拓展研究、深入实践,为真正落实家校共育、同心育人而不懈努力,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育人
家校距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