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3-02-06 05:31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二小学李举霄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立德法治道德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二小学 李举霄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初步接受系统教育的开端,外加学生的辩证认知能力有待提高,而学校教育与教师引导又关乎学生价值观念与思想品德的形成,这就对学校教育与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阶段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推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学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能力等因素影响,有些教师尚未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知识输入与输出,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效能,不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质与法律意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本文创新研究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重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变革,以构建高质量课堂,引导学生高效输入与输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及不足

(一)教师过度干预,降低学生能动性

有些学校虽然重视学生思维、品质、价值观的培养,但受传统理念影响,外加功利主义思想干扰,没有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匹配最佳的教学资源;还有受学校与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主科教师的课堂占用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学生自身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枯燥乏味,并过度干预学生思维活跃度,降低学生能动性,使学生难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二)过于强调理论,忽视实践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出于教学时长、自身精力等因素考虑,采用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忽视知识结构的建立,这样既会因过于僵硬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固化思维与被动学习行为,又会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影响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

(一)立足学生主体,发挥教师引导职能

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阅历尚浅,内心世界相对简单,正处于广泛吸收多元化知识、形成自觉纪律的关键时期,且学生对自身的情绪态度处理相对薄弱。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品质,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更要立足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能,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以《不一样的你我他》为例,教师要正确把握自身的引导职能,明确新时期学生的家庭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落落大方地对自我进行评价与分析,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优势,引导学生分析、明确不同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能够正确认识正是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才给集体、生活与社会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变化与多种可能性,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理解、尊重、欣赏他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二)明确教学目标,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在核心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新时期,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学习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转变传统固化、僵硬的教学理念,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有限的教材资源,在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海量优势的同时,掌握跨学科教学理念,将道德与法治中的理论知识联结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资源,在降低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性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梳理、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例,教师要明确小学阶段学生对家乡认知尚处于浅表层的现状,进而联结语文、地理、音乐等多学科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第一,教师出示《神州谣》课文,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与山川河流、特色美食、民族服饰等素材,吸引学生兴趣。第二,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鼓励学生表达对家乡环境、美食、人民与其中发生故事的看法与情感,通过学生自主表达的方式,加深学生认知,增强学生情感。

(三)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创新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与教师引导,及时发现、积极引导、高效疏导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与行为。针对当前学生可广泛接触外界信息与文化知识的大环境背景,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深入学生群体,深入了解新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而有针对性地优化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趣味性与生活性。

以《慧眼看交通》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交通信号灯出行方式为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平日亲身经历或电视看到的有关交通出行的信息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多角度分析交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利与弊,进而调动全班学生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要综合不同小组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交通发展,能够从自我做起,遵守交通、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低碳出行。

(四)联系社会热点,科学构建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中众多知识来源于生活,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与针对性的教师引导,有助于规范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针对道德与法治理论教学内容过多的现状,为转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紧密联系社会热点话题,科学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其端正态度,积极学习。

(五)开展生活实践,延伸课堂教学模式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不仅要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更要明确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动性与胜负欲,并能正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安排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在亲身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内容,感悟相关知识背后蕴含的价值,进而强化学生的认知情感与价值观念。

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例,教师既要通过播放海洋动物被塑料圈套住而无法呼吸的视频,增强学生感官体验与心理感悟,又要提前准备相关物品,着重强调学生实践行为的安全性,并开展“走进校园,还生态以绿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操场、花坛、游戏区捡拾垃圾。一方面,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捡拾垃圾的方式,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引导学生约束自身行为。另一方面,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哪些不良影响,进一步加深学生认知,以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要明确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在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以及社会热点、生活实践构建教学情境等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知识输入与输出应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情感、思维品质、道德行为与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立德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