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2023-02-06 05:31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吕珊珊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结构化整体教学活动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 吕珊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数学学科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对内容的整体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构建对未来学习具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立足于数学学科的本质,促进其思维能力向更深处漫溯。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学了忘,忘了学”是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会经历的过程,这其实是因为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体系的意识,学生无法将新知与旧知进行密切联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基于结构化视角对小学数学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有助于通过数学知识结构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数学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立足于单元整体展开深入分析,并将其中具有统摄意义的数学思想与知识要点作为核心,对单元内部孤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合,从而让知识更具有结构性,让教学课时的规划与教学进度更科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我认知结构,推动数学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基于此,本文围绕“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这一中心,详细论述了结构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实践意义以及具体实践路径,以发展学生的结构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一、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想让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满意的成绩,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具体知识点的反复、训练与落实方面,而应当深度明确数学学科的一般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内容展开优化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体系化的认知能力,为学生开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结构化教学脱颖而出,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关注与充分应用。具体而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要求教师依托学科自然特性,全面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统整,并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为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知识之间的内部结构,并立足于结构探索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整体逻辑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记忆型”人才已然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所需。基于此,数学教学需要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能够基于大概念、立足结构化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与吸收。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为了整合而整合”的问题,导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整体教学活动的逻辑性较差,难以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成果。如果教师能够将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建立一个以知识为单位的教与学共同体,将传授教学方式和建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以“结构”为先导,以“关联”为线索,以“整体”为支线,构建更具结构性和整体性的数学知识脉络,那么数学教学效率才能实现全面提升。因此,立足结构化视角开展小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学科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建构

要想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特点,明确优化教学成果需要具体提升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数学知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联系密切、相互贯通的特点,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较强。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注重表层符号与逻辑关系,那么就会形成“师主生从”的课堂模式,学生并不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而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教学内容照单全收、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使其产生消极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设计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工作上。而结构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成这一目标,推动学生从结构化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对不同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统筹整合,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增强感悟,最终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通过对小学教材的分析与整合不难发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所学知识层层递进,然而存在缺少联通、知识分散等问题,这也是导致教师在备课工作中缺乏整体思维的因素之一。不仅如此,各个学段的数学教学缺乏一定的衔接——低年级教师缺乏对中、高年级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中年段教师缺乏承上启下的意识,高年级教师缺乏对数学学习的整体性把握。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多以“课”为单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且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相悖。而结构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引领教师从学科走向课程,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养,打破了课时教学所导致的知识碎片化现状,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落实核心素养,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路径

(一)承上启下,推动知识要点结构化

基于结构化视域,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实现知识的重组。其中,承上启下作为结构化教学的主要特点,不仅符合小学数学知识脉络,而且与学生当前的思维发展规律相吻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承上启下的方法,将数学自然单元内部的知识以结构化、整体化的方式予以呈现,引导学生用开创性的思维架起知识互通的桥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认知与感悟,使学生的单元学习由浅入深、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实现逐步深化。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的单元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乘法运算律”与“加法运算律”。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将这两部分割裂开来教学,学生难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基于此,教师不妨立足整体视角,将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细化,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比、统整等方法开展单元教学设计,让数学知识的生长充满力量。这一单元包含五个知识点——“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而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理解定律”与“应用定律”两个环节组成,教师也需要以此为基础,确定单元整体知识结构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本单元的知识联系相对紧密,如“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的模型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大同小异,因此教师不妨在教学设计中将这两个知识点进行组合,并根据两个知识点的不同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基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内容,确定“算理探究”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大胆尝试,让学生实现从“会知识”到“会学习”的能力转变。

(二)发散思维,促进学习方法结构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知识结构概念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结构化更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数学学科肩负着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任务,具有培养数学思维的责任,只有学生能够透过知识学习的本质看到背后的数学思维,才能搭建起科学化与系统化的思维网络,推动数学课堂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知识结构后,很多学生都能敏锐地捕捉到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与共通性,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思维发散,为他们的数学之路搭建起一条“捷径”,即方法结构的构造与迁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思考与感受。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活动为例,本单元依次讲到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平铺直叙、开门见山的手段,为学生逐步呈现这三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让学生通过记忆与应用落实所学知识。然而,在结构化视域下的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结构化作为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与统整。例如,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完成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和梯形进行观察、类比与思考,自主推导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建立起沟通新知与旧知的思维桥梁,并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拼凑、割补”思想,让学生将未知面积公式的图形转变为已知面积公式的图形,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结构化。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图形拼图来辅助学生理解。

(三)以生为本,构建学生认知结构

结构化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既包括静态数学知识的整合与重构,又涉及动态学习的具体方面。基于此,教师在对单元内容、逻辑、要点进行梳理后,应当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优化教学结构,使其更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学活动为例,本单元学生学习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知识。从横向整合的角度而言,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属于“数的认识”内容,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相关内容,确立整体的知识框架。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数的小数表现形式”这一角度出发,在学习真假分数之前,为学生创设一个“分饼”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将不同数量的月饼合理分给三个人,感受分数形成的具体过程,建立起分数与整数除法的内在联系,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圆形的纸片上进行涂抹,在数轴上进行标注,列出如1/3、2/3、3/3、4/3等分数,引导学生感受从真分数到假分数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假分数的形成过程,明确真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关系。

(四)巧创任务,推动运用实践结构化

实践与应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落实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在结构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要点结构化、学习方法结构化以及认知结构的构建,更应该通过教学任务的科学创设,推动运用实践的结构化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业设计多为书面形式,题海战术大行其道,然而这样的训练方法效率较低,于学生而言并不深刻。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书面作业,构建“理解—应用—总结—分享”的结构化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落实。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购物》的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这一单元进行复习,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帮助父母记录并计算所购商品总额,总结自己的实践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小学数学发展的新方向。教师需要基于结构化视角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科学布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切实提升。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整体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