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2023-02-07 13:54黄思良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责任人员经济

黄思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审计部,北京 100728]

新时期下,经济责任审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为当下审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议题。基于其特殊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完善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管理体制,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规范性,降低审计风险,发挥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约束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效,才能有效规范领导人员权力运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反腐倡廉。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相关概述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三条指出:“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第二条提出:“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2]《规定》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职责定位,充实和完善了程序性要求;强调立足实践,进一步优化组织协调机制,规范审计计划管理、组织实施、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等工作流程,是经济责任审计最新的部署和要求[1]。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独特性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受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错误,导致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作出不正确的审计判断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除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等一般审计风险之外,还具有其独特性:它不仅是对“事”的审计,还包括了对“人”的评价;不仅与经济挂钩,还与政治权力密切联系,是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监督管理领域的新突破。审计人员常常会受到审计环境、审计程序、专业能力等因素的干扰,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责任越来越大,社会大众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现代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也更难以控制。因此,防范和控制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先归纳、分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影响审计风险的客观原因

1.会计信息质量。公司财务风险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会计环境和会计核算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关注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的风险,而且需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关键财务指标的失真对审计结果造成的影响,这样才能发现可能存在的资产侵害、虚假记账或财务舞弊行为。

2.审计外部环境。社会环境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一系列的改革,这可能会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经济政策的落实,出现了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等问题,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给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带来了挑战。法律合规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都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依据和工作标准,从而产生审计风险[3]。

(二)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

1.受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受被审计单位行业性质、管理人员素质及领导干部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高风险领域的被审计单位,其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企业管理水平低,内部控制混乱,也会加大审计风险;此外,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单位领导干部的诚信、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是否存在潜在的腐败、权力滥用和内外勾结等情况,也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不可忽视的因素。

2.受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审计、数据分析等技术工具得到普遍应用。如果审计人员无法正确应用这些技术工具,就会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也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审计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否则,就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无法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三)审计程序中的风险因素

1.审计立项阶段的风险。审计计划和审前调查是影响企业能否顺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重要环节。但实际工作中,离任审计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所占比重较大,并不符合“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很多时候,审计结果成为“马后炮”,责任界限模糊。同时,离任审计往往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审计问题难以得到全面整改落实和纠正处理,审计监督功能弱化。

2.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前准备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审计作用的发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未事先制定审前调查方案和合理利用审前调查表格,没有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经营性质、内容、不同板块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审计实施方案就会针对性不强,对高风险区域没有针对性方案,不能为现场审计提供有效支持。这将会导致现场审计缺乏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进而影响审计效率和质量。

3.审计评价阶段的风险。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是形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一是审计覆盖不够全面。审计关注点仍在财务收支和内部控制管理上,对领导干部的决策情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内容涉及较少,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二是审计问题表面化。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只关注表面现象,未挖掘本质,如企业存在倒签合同的现象,审计人员只关注签订程序是否规范,没有挖掘行为的根源和动机。

4.审计整改阶段的风险。企业逐年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被审计单位及同级部门审计结果利用率也逐年增高,但部分单位仍存在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现象,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风险。此外,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结果在干部选拔、任免中的综合利用率较低,审计结果仍存在只审不用、“审”“果”分离的现象;审计结果责任追究力度不够或存在只追究集体责任,未追究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的情况,不利于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效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效果。

三、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对策

企业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增强客观控制力,提高审计准确性和内控有效性

1.确保审计项目资料的准确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要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重大经营活动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各项经营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了解。同时,审计人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切实掌握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此外,审计组要从实际出发,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以识别、判断,精准地找出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造假成分,使审计结果更为准确、客观。

2.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力。设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应的授权机制、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等,以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审计人员应关注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审核结果和评价意见,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短板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

(二)增强主观能动性,提升审计独立性和人员胜任力

1.提升审计管理体系独立性。提升审计独立性是科学防范经济审计风险的关键所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严格依据审计流程办事,严格遵守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不屈服于任何方面的压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时刻保持审计独立性,不徇私情、敢于负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体系,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在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的框架内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2.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内部培训、研讨会和论坛的方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经验和技巧;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参与相关专业学习,如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和认证项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可作为晋升和奖惩的依据,激励审计人员提升专业水平,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三)增强程序规范化,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效

1.科学统筹规划,加大集中审计力度。转变审计理念,从“逢离必审”向“任中为主”经济责任审计转型,使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被动治标向主动防范转变。落实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要求,保障和促进各级领导和重要岗位人员正确履职,规范和有效用权,为人事组织部门评价、奖惩、使用领导干部提供可靠依据,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2.突出审计重点,力图实现精准审计。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理解和发现问题,在全面关注会计核算、责任制指标、内部控制等指标的同时,将审计重心转移到审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上级决策、改革发展任务有关职责以及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上,做到审“事”议“人”。聚焦“领导干部”和“经济责任”两个重点,结合被审计单位特殊性,全面、真实地反映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3.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评价问题成因。树立更加关注经济活动决策、程序、结果的审计观念,如:财务核算不规范、安全环保处罚等问题,既要考虑其本身是否会造成经济损失或存在潜在的风险,还要根据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后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4]。总之,审计重点从治理机制、风险管理等角度出发,抓住“经济”主线,原因分析从问题根源出发,抓住“责任”主线,作出客观恰当的专项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

4.强化成果运用,切实增强监督合力。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台账管理、问题推送和整改协调联动、整改过程跟踪、整改复审、整改销号等机制,按照“三不放过”原则,严格履行被审计单位、相关单位和专业职能部门、审计部门的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实现审计成果运用最大化。同时,当被审计对象存在经营风险高、管控能力差、信访举报多等情况时,采取由纪检监察等部门参与或信息共享的联合审计模式,切实打通成果运用转化“最后一公里”。

四、应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优化审计队伍建设

面对日益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想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以及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前进,就必须优化队伍建设,加强对审计相关人员的培养。企业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变换不同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帮助其改善核心素养[5],优化队伍建设,力求打造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的审计铁军。

(二)发展数字强审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审计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审计行业也在向数字化转型,审计的方式和方法也将面临巨大转变。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减少审计风险。未来审计人员应积极应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审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内控约束

预防风险和解决风险的价值导向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在要求。未来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剖析内外部环境因素,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减少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经济责任的约束力。

(四)注重与国际接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审计行业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未来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国际经济责任审计准则和标准的研究和学习,提高我国审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结 语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企业应优化审计程序的规范性,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审计评价、审计整改等环节入手,通过科学的风险防范对策,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6]。同时,企业还应通过提高审计资料准确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审计管理体系独立性和审计人员专业胜任力等方式,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提升企业经济责任履行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责任人员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期望嘱托责任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