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平安乡村”建设研究

2023-02-07 19:12曾贞彭顺艳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广西

曾贞 彭顺艳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2023年法学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广西‘平安乡村建设研究”(GFKT2023-C1)。

作者简介:曾贞(1979-),女,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警务及政务舆情治理研究。

彭顺艳(1967-),女,汉族,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边疆民族地区警务治理。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坚持现实问题导向的前提下,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高度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近年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公共财政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处处涉及平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广西“平安乡村”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基层组织弱化、政府投入有限、联动机制不畅、信息资源分散等因素是制约广西“平安乡村”建设的瓶颈,并通过固本强基、强化基础、协调机制和资源共享等策略推进广西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广西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平安乡村建设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005-05      中国图书分类号:D631.4       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这在我國农业农村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也是党和国家在坚持现实问题导向的前提下,对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高度重视[1]。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处处涉及平安问题。农村社会的治安形势直接影响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性是区域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更要以农村地区实现小康为基础。当前,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在致力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平安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2]。

1   广西民族地区“平安乡村”建设中潜在隐患因素分析

作为中国唯一的沿海自治区,广西有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同时,广西也是典型的“三涉”地区,即涉民族、涉边境、涉海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广西“平安乡村”建设必须要考虑到涉民族、涉边境、涉海洋等区位特点,认清地区发展中潜在的隐患,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服务于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

1.1   经济因素

广西属于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6 300.87亿元,位于全国中等偏下。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全区实现了消灭绝对贫困的既定目标,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依然存在,返贫问题仍然成为“后扶贫时代”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隐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广西“平安乡村”建设便成为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抓手。但由于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大,同时不规范的分配方式等问题长期存在,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依然存在,并且很容易产生影响“平安乡村”的不和谐因素。加之,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处于“造血功能”不足状态,使得返贫问题时有发生,这也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不稳定的因素,影响到农村地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2   教育因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广西农村面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依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在客观上滋生了农村社会治安等问题的产生,影响到“平安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主要表现为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虽然农村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广西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依然落后,这在客观上导致农民群众参与公共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积极性低,影响到“平安乡村”建设的整体推进。虽然近些年在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过程中,广西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项目,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偏远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加之,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淡薄,法制教育落后,导致农村法治进程推进缓慢。

1.3   社会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村地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均发生了变化,包括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原有的农村地区传统道德价值受到冲击,对于人的约束力和制约力有所下降,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农村社会治安出现了诸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同时,在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农民群众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信任力下降和相互间的凝聚力不断流失的问题。此外,当下中国乡村的法治建设还属于薄弱环节,农民群众的法制思维和观念尚未形成,农村地区农民群众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仍以农村地区的道德评判标准为主,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安乡村”建设工程的整体推进。

2   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制约“平安乡村”建设的瓶颈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助推“平安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仅是要解决农民增产、增收以及农村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更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发现,“平安乡村”建设仍存在基层组织、政府投入、联动机制、信息资源等瓶颈,制约与影响了广西农村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1   基层组织弱化,“平安乡村”建设中亟需提升党组织战斗力

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组织基础,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农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广大村干部依托中国共产党组织团结奋斗、敢于创新,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拥护与爱戴,但是还存在着少数基层组织弱化的问题,导致党组织在基层尚未发挥应有的战斗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一些地方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比较保守,缺乏带领农民开拓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其基层治理能力弱化,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平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落实方法欠妥,特别是农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排查处理、民事纠纷调解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基层组织战斗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2   政府投入有限,“平安乡村”建设综治专职干部配备不足

“平安乡村”建设工程的执行机关主要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通过乡镇、街道综治委(办)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治理合力,齐抓共管,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求所在地方政府加强专项经费投入,以及设置专职干部。然而,虽然“平安乡村”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在自治区、市、县三级综治专项经费和人员配置方面落实的比较好,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却存在着政府投入有限、综治专职干部配备不足等棘手的问题。比如,基层乡镇、街道以及村综治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物防、技防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经费投入更少,导致安全防范设施不健全、不到位,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无法实施全方位的群防群控。同时,乡镇、街道综治委、村民委员会以及村警务室主要负责治安形势分析、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基层平安创建、以及加强与其它部门和单位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工作已经作为各地重点工作来抓,维护农村地区稳定的任务日益繁重,这就需要大量专职工作人员来负责,而在人防上综治专职干部却配备不足,人员结构的单一性不能适应农村治安状况的复杂性[3],加之,农村地区的综治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少群防群治人员年龄老化,缺乏专业知识,造成农村安全防范工作漏洞百出。

2.3   联动机制不畅,“平安乡村”建设多元主体难以形成治理合力

广西虽然积极稳步推进“平安乡村”工程建设,但是在工作机制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集中体现在农村地区联动机制不畅,特别是多元主体难以形成治理合力,直接影响到“平安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广西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平安乡村”建设关系到全区农村安全稳定的大局,凸显出极强的政治意义和现实需要。“平安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依靠政法、公安部门等机构来开展,同时也离不开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各系统与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配合、协调联动、合力共建。然而在农村地区有些部门对于“平安乡村”建设意识薄弱,主体参与程度远远不够,在“平安乡村”建设中,往往出现政法和公安部门单打独斗,而其他多元治理主体却没有很好地参与其中的局面,导致有些部门遇事推诿现象严重,这使得农村地区安全隐患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此外,“平安乡村”建设中群众参与度不高,自我防范意识差,有些偏远地区的村民法制意识淡薄,逞强好斗、简单粗暴,小矛盾、小纠纷往往升级为殴打、伤害等恶性案件,究其原因在于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参与。

2.4   信息资源分散,“平安乡村”建设信息平台缺乏共享性

现代信息资源的互通整合是“平安乡村”建设的基础。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不足以及各治理主体被分割成“信息孤岛”,导致在农村地区信息资源比较分散,特别是“平安乡村”建设信息平台缺乏共享性,导致区域与区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不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现代信息资源的建设,已经建设集居民基础信息为主体的信息平台,然而由于农村地区视频监控、住房医疗、出行购物等源头信息采集工作相对滞后,与信息主导平安、引领平安数据要求也缺少统一的标准,使得农村居民信息等缺乏有效的整合利用。同时,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与其他行政部门、社会系统等结构也存在着信息平台不共享的问题,彼此业务信息由于平台割裂、访问权限等原因,无法实现信息的共建与共享,造成情报信息重复收集、利用率低。加之,彼此缺乏统筹协调和整体联动,因此在警力资源、情报信息、应急处突等方面各自为阵、反应迟缓,也影响到“平安乡村”建设。

3   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广西“平安乡村”建设的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为“平安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方案,不仅仅解决了农村地区的经济问题,同时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和法制素养,进而从整体上为广西“平安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形成了“崇左经验”和“广西经验”等,成为全国平安建设的“样板”工程。基于此,结合广西“平安乡村”建设的经验,从固本强基、强化基础、协调机制、资源整合等维度出发,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广西“平安乡村”建设的相关策略。

3.1   固本强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化解矛盾的水平和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西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所提升,村民自治原则广泛推广,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等原因,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为此,要从“固本强基”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化解矛盾的水平和能力。一是要健全村级党组织,夯实农村社会治安基础,稳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西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仅肩负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传播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职责,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环境等职能。基于此,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健全基层党组织,提升其战斗力,就需要增强村级党组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强化对村基层干部的党性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党校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在增强村党组织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時,也提高了党员干部处理农村治安问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要积极发展村里的年轻人、知识分子加入到党组织队伍中,发展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进而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后备人才队伍。二是不断加强村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保障“平安乡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加强组织作风建设就是要强化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增强工作效率、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难题和困难,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服务于民。

3.2   强化基础:增加“平安乡村”建设工程资金供给,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006年9月,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中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要把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三基”建设的重要载体,进而大力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为“平安乡村”建设工程提供坚实的保障[4]。同时,中央综治委、中央编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要配齐、配强专职干部”,以确保“平安乡村”建设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要求保障乡镇、街道综治等工作业务经费[5]。但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资金供给不足、人员配置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到“平安乡村”建设工程的整体推进。为此,要从“强化基础”为出发点,增加“平安乡村”建设工程资金供给,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提高“平安乡村”建设工程的政治站位和重要意义,要设置专项资金进行供给,为其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工程过程中,必要的资金支持是解决必要的硬件设施和人员缺乏的必要条件。为此,政府要加大“平安乡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多方统筹乡镇、街道综治委、村民委员会和村警务室的建设,强化物防装备和经费保障,同时还可以积极通过拓宽资金渠道增加投入资金数量,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方式,已解决“平安乡村”建设工程资金缺乏的问题。二是不断壮大农村警务助理队伍,构建农村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广西地广村多,然而警力紧缺的现实问题长期制约着“平安乡村”建设进程。为此,“平安乡村”建设不仅需要依靠村警务室、屯警务联络点等警务人员,还需要发动当地村民参与到“平安乡村”建设中来,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群防群控。例如,天峨县公安局组建了集人民调解、治安信息收集、法制宣传、交通安全、义务防消和抢险救灾等六大职能为一体的专业、多功能巡防队伍,简称“六大员”,着重发动人民群众加入“平安乡村”建设队伍中来,最终形成农村新型治安防控体系的“天峨经验”。另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平安乡村”建设工程要加强对生活困难群体的关注,特别是针对农村弱势群体,要加强完善对这一群体的政策扶持,同时,还需要强化可持续性的帮困救助监督机制。

3.3   协调机制:创新现代农村警务运行机制,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

《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及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建设,不仅要使基层政法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要使他们互相协助、互相配合,形成工作的合力[5]。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广西“平安乡村”建设需要创新现代农村警务运行机制,增强应急处突综合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一是要创新现代农村警务机制,构建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建立乡镇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以及乡镇、街道综治委、村民委员会、村警务室等一体化的治理主体,在农村地区继续建立警民联防工作站、设立警民联防工作点,实行赋予地方特色的“一村一警务助理”建设模式。例如,广西桂林市率先在广西开展“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将基层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合二为一,实现一警多用、一警多能、统一执法、联合执勤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农村地区一般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數分别下降31.54%、27.65%、34.63%[6]。同时,广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实施农村地区“技防入户”工程,进一步完善物防和技防网络,通过宣传、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大力推进筑墙垒院、加固门窗、安装有线、无线和远红外线报警等技防装置,以便形成处处设防,实现群防群治。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协防、快速反应机制。针对跨区域犯罪和流窜犯罪的偶然性、突发性特点,建立村与村、乡与乡、县与县间的区域治安防范协作机制[7]。二是要着力提升农民的法制观念。积极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比如广播、电视、报纸、普法宣传等)各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村民知法、懂法,并且可以增强自身对违法现象的防范意识,推进群众法律觉悟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开展普法教育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农民对于法律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开展针对性强的法制教育活动。

3.4   资源整合:构建现代“平安乡村”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共建与共享

深入开展“平安乡村”是构建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保持农村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安定有序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针对在“平安乡村”建设数据信息资源分散、“平安乡村”建设信息平台缺乏共享性等问题,广西应积极构建现代“平安乡村”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共建与共享。一是广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数据采集、区域防控、服务管理“三张网”,大力助推数字平安广西建设工程,将农民基本型数据、住房医疗、出行购物以及行动轨迹等信息纳入到大数据平台之中,进一步打通区域与区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从而构建现代“平安乡村”建设大数据平台,以便实现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公安机关在“平安乡村”建设中提供高效的、便利的、及时的数据支撑。二是广西在对监控设备实施大建设、大维修、大改造、大整合等工作基础上,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小天网”工程,大力扩展视频监控范围,织牢守护平安广西的“天网”,加强公关机关各警种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平安广西”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为加强化解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能力,广西积极探索农村地区中风险评估机制高效运用的路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处置,将危害“平安乡村”建设的不稳定的因素和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同时依托现代“平安乡村”建设大数据平台,加强情报信息研判机制,进一步优化与整合诉调、检调、公调、访调等多治理主体的调解力量,提升调解的效率和化解危机的能力。

4   结束语

平安作为老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它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也是民生需求最基本的体现,更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依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大平安乡村的建设投入力度,从固本强基、资源整合、强化基础建设,着力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农村警务机制,修复农村政治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从而创造和谐稳定并展现强大的凝聚力的良好乡村治理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EB/OL].(2018-02-19)[2018-02-19].https://www.gov.cn/xinwen/2018-02/19/content_5267621.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刘子丰.平安农村建设下的警务改革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22(02):105-107.

[4]中国政府网.公安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确保一方百姓平安[EB/OL].(2008-02-28)[2008-02-28].https://www.gov.cn/govweb/

jrzg/2008-02/28/content_904716.htm.

[5]盈江長安网.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3-09-25)[2013-09-25].https://yj.dhzf.gov.cn/code/content-85-14-1.html?btwaf=63223629.

[6]民主与法制网.广西桂林:率先在广西开展“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EB/OL].(2021-07-09)[2022-02-18].http://www.mzyfz.com/

html/1099/2021-07-09/content-1496673.html.

[7]孟锦阳.完善辽宁省农村“平安建设”工程的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广西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广西广西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广西尼的呀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