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豫东乡村农业经济发展机遇与路径探析

2023-02-07 10:42王珍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机遇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王珍(1995-),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作物学。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机遇,其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文章以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为例,系统分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况,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豫东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豫东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动豫东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机遇;对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05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2]。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3],是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时代的机遇[4],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因此,对乡村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探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良好发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目标。

1   兰考县白云山村西红柿基地概况及特色农业经济模式分析

1.1   白云山村西红柿基地概况

白云山村位于兰考县三义寨乡政府驻地西南

1.5km处(114.74E,34.81N),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村民1 100余人,耕地面积约114hm2,白云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村围绕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业,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推进西红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2022年,全村流转土地超67hm2,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65座,年产西红柿超500万kg,每个大棚每年纯利润达到9万元,年产值超3 000万元。截至2023年10月,该产业已带动700余人就业,白云山村已经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西红柿生产基地。

1.2   兰考县白云山村西红柿基地特色农业经济模式分析

白云山村围绕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业,以“水果西红柿”种植带动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一种“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新模式。在党建引领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建设大棚、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农户负责自家大棚西红柿种植、管理、采摘等工作,在这种模式下,设施大棚逐步壮大规模,形成了连片有效的日光温室西红柿种植园区。同时,白云山村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合伙经营、吸纳务工等形式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大力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当地村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2   白云山村农业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白云山村农业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5]。

2.1   乡村振兴视域下白云山村农业经济的机遇

2.1.1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兰考县的农业经济发展以“三农”政策为基础,兰考县政府顺应局势,带领各乡镇排查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优化调整。在此背景下,白云山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大规模建设西红柿大棚为起点,率先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培育和发展农业新产业,该村生产的水果西红柿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比传统蔬菜西红柿更受消费者喜爱,农业产业结构也顺利得到升级。同时,白云山村還种植西瓜、哈密瓜、玉米、小辣椒等农作物,并且形成了以优质小麦为基础,蜜瓜、红薯、花生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带。

2.1.2   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

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在乡村振体战略中尤其重要[6]。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后,兰考县政府大力促进县域的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加强村庄的基础性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白云山村大力推进“一宅变四园”(花园、菜园、果园、游园),村民纷纷拆除自家小院大门及院墙,把庭前院后的空闲地种上草木蔬果,村里空闲地方建了步道和游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白云山村注重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等产业建设,构建起城乡发展、和谐、统一的生态布局,成为推动兰考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秀榜样。

2.1.3   农业机械化设备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过去,兰考县种植业以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相对保守落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县政府农业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县域内推广各类惠农政策,例如农机补贴、种田补贴等,促进了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了基础。在此背景下,农业机械化设备与现代化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广和普及力度。截至2023年10月,在白云山村,小麦种植的机械化使用率达到95%,玉米种植的机械化使用率达到89%,先进的大型机械不胜枚举,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同时,政府会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科普培训,给农民讲解最新的科技生产知识,使农民有机会了解新技术,进而提高该村的农业生产水平。

2.1.4   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产品越来越倾向于精加工趋势[7]农产品的市场环境也逐渐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会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给消费者吃下一颗定心丸。在此背景下,兰考县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本地农业企业品牌,“曲大姐”饼干、“五农好”酱、“裕禄”红薯、“兰考豆腐乳”等都是当地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其品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1.5   农业市场的流通和创新发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渠道竞争愈发激烈。兰考县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速度,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长期合作,给周边乡镇的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农业市场也向创新发展趋势迈进,农业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推动了“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的出现。

2.2   白云山村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2.1   机械化与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虽然兰考县白云山村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相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但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首先,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设施不够完善、农业机械化设备较落后,尤其在农业发展水平较落后的乡镇;其次,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先进的机械设备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最后,村集体合作社缺乏有效的机械管理制度,导致大型农业机械的管理存在漏洞,不利于村集体机械化的发展。

2.2.2   农业品牌推广力度不足

虽然兰考县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本土农业品牌,但品牌推广力度有待加强。例如,白云山村的西红柿大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在省内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还是有限。具体来说,种植户在销售环节也缺乏创新意识,以白云山村为例,当地农户也只局限于市场售卖、顾客采摘等传统销售途径,缺乏先进的销售理念和引流措施,难以达到理想的销售量;相关部门缺乏宣传推广模式引导,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缩小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市场,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力。

2.2.3   农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失

从兰考县的基础情况看,当地农民的综合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不高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和务工人员选择留在城市定居,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兰考县常住人口77万人,60岁以上老人13.99万人,占比18%,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科技人才较为紧缺;二是当地每年只有一两次的农业领域技能培训,农民缺乏种植技术的前沿知识;三是乡镇基层农业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留不住人才。兰考县虽然每年通过三支一扶等渠道为各乡镇输入5至10名专业人才,但很多来基层工作的青年在上岗不久后因各种原因选择辞职。

2.2.4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农业经济管理变得科学、高效[8]。在当前兰考县白云山村西红柿贸易中,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农业经济管理的设备落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二是乡镇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发展速度较慢,难以跟上大城市的步伐;三是乡镇基层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以为其非常复杂,从而存在畏惧、懈怠心理,导致乡镇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欠佳。

3   乡村振兴战略下豫东乡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3.1   提升机械化水平,推动现代化发展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助力,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9]。限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机械化操作的成本较高。同时,普通农户没有充裕资金采购大型机器,而政府可提供的购机补贴又有限。因此,当前豫东地区要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一项重要举措。

3.2   加强品牌化管理,完善产业推广体制

白云山村建设的西红柿大棚虽然已经打出一片天地,但是其产业品牌化发展还远远不足,豫东地区的农产品要牢牢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一是做好本土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二是要重视发展集体力量和产业规模,促进农业品牌的打造;三是相关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当地农业品牌的宣传力度。同时,豫东地区必须重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一是农业部门加大对所在地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内部评优评先、定期开展科技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和“科技小院”交流研讨等途径激发农技人员的创新能力。二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农产品的关注度和销售力度,将科技与农业有机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更好发展。

3.3   强化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想发展乡镇农业经济,需要有专业人才来推动。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土实情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要加强农业相关科技领域的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国内当前时局下的普遍待遇水平,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以及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动力支撑。其次,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定向培训力度,定期定点对农业科技人员以及乡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注重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将新技术、新理念带入农村,争取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骨干。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更是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以白云山村为例,数字化温室大棚、标准化厂房、大型养殖场都需要较大资金的投入。对于乡镇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农业生产者和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牢牢抓稳乡村振兴这一时代机遇,将信息化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具体来说,健全乡镇信息化管理系统,导入全国最新的信息化数据库,有助于维护乡镇农业经济信息化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权威性;提升乡镇基层工作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以及应用水平,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信息化能力比赛以及专题培训等途径强化基层人员的信息化实操能力。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当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期。豫东地区乡镇要紧抓时代机遇,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等,应积极推进乡镇农业农村的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针对乡镇农业经济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机械化水平不高、科技人才缺失、信息化程度欠缺等诸多困境,通过采取提升科技水平、加大人才支持,提升扶持力度等措施逐个解決,持续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为豫东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洪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策略[J].山西农经,2023(18):84-86.

[2]芮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投资与创业,2022,33(20):57-59.

[3]周升磊.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举措[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8):146-148.

[4]史春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路径探析——以正宁县为例[J].农家参谋,2022(20):54-56.

[5]刘晓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营销界,2023(01):26-28.

[6]史德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应用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8):139-140.

[7]马永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09):125-128.

[8]刘姿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1):16-17.

[9]邢治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农家参谋,2022(23):125-127.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机遇乡村振兴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