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对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2023-02-07 10:42许雁妮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出口贸易农产品互联网+

作者简介:许雁妮(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政策优势,湖北省加速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出口贸易成本、出口贸易范围、对外竞争力、跨境支付方式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互联网+”影响出口贸易的外在动因,并从基础建设和产品生产方面分析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互联网+”模式下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能够进一步加深“互联网+”与农产品出口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出口贸易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06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7;F752.62      文章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农业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和质量的改善,供应链的优化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更透明、更高效;而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也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了对外销售的机会;大数据的应用则更好地对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全面和精确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市场预测和趋势分析,帮助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商更好地调整产销结构和市场策略,从而增加农产品出口的规模和效益。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互联网+”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为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1   “互联网+”模式改变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动因

1.1   “互联网+”模式改变出口贸易的理论机理

1.1.1   降低出口贸易成本

“互联网+”模式让企业的商品信息和求购欲望等信息消除时空的差距,让信息沟通变得更自由化,交易过程中的询盘、发盘、还价等信息传递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完成。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极大简化业务流程,同一单证制作出来多次使用,而且易保存、修改、传递,甚至报关环节都可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在公司内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报关业务。国内的采购环节也因为互联网变得灵活起来,资源费配置更加合理,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等的成本。

1.1.2   扩大出口贸易范围

传统国际贸易参与的一般都是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实力相对薄弱、规模较小的企业较少能参加跨国贸易,这不仅仅是因为实力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信息的搜集比较复杂困难,由于地理空间的局限,各国之间了解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对称的,因此,一次国际贸易的合作往往需要多次考察和洽谈才能完成,这也成了传统国际贸易的一大弊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各地的产品和需求可以直接对接,其不局限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甚至是个人,只要掌握相应的网络技術和专业技术,都可以进行跨国贸易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出口贸易的范围。

1.1.3   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启动,更广泛的销售渠道随之打开,这对传统的贸易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构建自身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才能把握住进一步的发展。互联网打开了现有市场的视角,从技术、生产标准、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改变,进一步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革新,针对不同国家的需求和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提供对应的服务,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打好自身产品的口碑,从而提高了对外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1.1.4   优化跨境支付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方式,第三方电子支付越来越火热。传统国际贸易主要采用汇付、信用证、托收业务,这种方式使得进出口贸易双方都要在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办理复杂的手续,费时费力,难免会因为支付条款出现各种纠纷。而跨境电子支付方法便捷,支付的费用和风险也相对较小,只需要建立完善的支付结算平台,就可以极大的节省贸易成本和时间,给更多的贸易展开带来便利[1]。

1.2   “互联网+”模式对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1.2.1   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

由于湖北省很多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或者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使得该省许多优质农产品不为外人所知晓,产品的销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额。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宣传的推广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也降低了服务的成本,这也使得更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构建自身的产品宣传网站,或者在一些大型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发布自己的农产品产销等各类信息、生产企业的资质情况等,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自身的官网平台或者有针对性的网络平台宣传各自农产品的优势特点,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2]。

1.2.2   改变农产品出口方式

农产品现有的出口方式多以传统贸易方式为主,其流程复杂、所耗时间久、成本较高。而农产品的生产地交通不像城镇便捷,道路设施也不太完善,特别是农产品中的鲜活产品、冷链配送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运输成本高,使出口贸易的效益大打折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农产品出口模式,新的销售平台让产品有了更加广大的门户,加速了流通进程。在此背景下,湖北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也将传统出口模式和线上平台同步发展,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国内外买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完成线上商务洽谈、下订单、配送发货等环节,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和出口,并根据订单的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生产活动,避免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保证合理控制供应量,减小了其生产企业的风险[3]。

1.2.3   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湖北省虽为农业大省,但因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其生产效率并不高,加之地理位置分散和品牌效应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产品的产销模式打开新思路。湖北省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物联网对区域环境的风力、温度、湿度、大气、降雨等气象信息进行大数据统计并及时监控,对农作物生长进行合理规划;同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并处理。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湖北省农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得到提升。此外,湖北省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运用网络技术与其它相关技术的结合,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生产管理以及农产品溯源系统,对湖北省农产品生产过程和流通過程进行信息管理,这无论是对企业经营,还是对产品销售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2.4   促进农产品生产链的优化

农产品生产链围绕消费者的差异化且并不稳定的需求,容易出现供求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地域、无边界的多元化线上订单线下消费O2O(线上线下)等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农产品的信息价格也变得更为公开透明[4]。随着生产供应链的各种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供应链条的各个环节,物流管理变得更加实时,产品仓储变得更加有序,食品安全管理更加规范,产品源头追溯更加的便捷,行业价格也越发趋于稳定。湖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销售全程的监控和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农作物的实时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精准信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农产品生产的实际原产地和农产品出口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联系实现高效率的沟通,通过供需的相互调节达到生产链条的重塑优化。

2   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建设方面不足

2.1.1   信息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信息基础建设的大力推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76.4%,宽带接入数量有61 433万户[1]。而《湖北省互联网主要指标发展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2版》显示,湖北省各项数据略低于全国统计数据,由此可见,湖北省的信息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2.1.2   物流基础建设不完善

湖北省又称为千湖之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出口的农产品以食用菌、小龙虾、柑橘、蜂产品等生鲜产品为主,因此,必须解决生鲜商品保质期短、易腐烂等问题。尽管湖北省政府一直在加大对物流设施的建设,但大多集中在一些枢纽城市,作为生产农产品的广大农村地区却难以得到改善,这也使得该省对外贸易中至关重要的农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农业物流设施的建设不足、冷链运输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移动冷链设备成本高、跨境物流设施落后,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品质保障。

2.2   农产品生产方面的劣势

2.2.1   农业技术人员短缺

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湖北省虽然高校众多,但是对于农业技术理论教学与技能实操结合的院校却并不多,尤其是开设专门的农业标准化专业的院校更少,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才寥寥无几,这也使得该省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输出方面人数较少、一线生产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不高[5]。加之,湖北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使得该省农产品出口不仅仅是在专业性、全面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缺乏技术人才,还存在农产品生产者思想落后和知识匮乏的弊端,这对于湖北省农产品想要走向标准化并走出国门带来很大阻力。

2.2.2   出口质量标准监管不明确

跨境贸易存在贸易壁垒,湖北省农产品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各国对于药物残留以及饲料添加剂检测标准都不同,如果出现残留超标的进口农产品,会被直接禁入或限制该产品的大规模流通。湖北省农产品质量水平不能达到出口质量标准,问题在于出口质量标准监管不明确。而且湖北省在出口质量标准监管方面专用规范文件缺乏,这也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都按照各地区自身的标准生产执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自然良莠不齐。

2.2.3   农产品品牌化意识淡薄

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种类繁多,如干蘑菇、木耳、小龙虾等产品的出口贸易在全国各大省份中名列前茅,但是产品品牌杂而不精,品牌核心价值不突出,并未在国外打出招牌。湖北省农产品在国际上品牌化意识的薄弱限制了农产品的外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省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认可度和产品竞争力。

3   “互联网+”推动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3.1   加强政策支持

为更好地开展湖北省农业科技对外合作工作,把全省农业科技对外合作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政府需要制定有效政策,促进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交流。由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服务信息,加强湖北省与其它农产品出口大国进行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逐渐深入,贸易往来上更加频繁,为此,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科技企业“走出去”,鼓励研究开发单位、公司、企业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补全我国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短板。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加速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3.2   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湖北省信息基础建设进程。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谋划,对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点在终端,尽管湖北省一直在加强物流建设力度,但广大农村的物流设施仍不完善,冷链配送设备成本高、中小企业冷链设施空缺,为此,政府应引导专门的三方冷链配送公司开展业务。

3.3   完善“互联网+”平台建设

通过聚焦互联网技术发展创新,研发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为农户和消费者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平台引导农户如何进行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匹配目标市场,拓宽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规模。

3.4   打造特色区域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为拓宽销售渠道,应着力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升湖北省优势农产品的地域特色,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例如,风味独特的武昌鱼、回味无穷的周黑鸭等都是湖北省的地域特色品牌,政府可以运用当地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推广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并带动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既可以促进当地旅游消费升级,又可以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湖北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新兴业态,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深度融合农产品出口领域,为湖北省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提供强大动力。“互联网+”与传统农业产业模式的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网络安全、数据保护及技术更新等关键问题,确保“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出口能够稳健发展。期望在未来,该模式能为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创造更多机会,为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截至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数字经济新动能持续释放[EB/OL].(2023-08-29)[2023-08-29].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8/content_6900683.htm.

[2]黃海军.“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03):79-80.

[3]谢朝阳.大数据背景下“F2F”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优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3):23-24.

[4]杨晋峰.“互联网+”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经贸,2022,19(06):71-73.

[5]王炜.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特征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1,41(12):13-15.

猜你喜欢
出口贸易农产品互联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