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融合的价值功能及优化路径

2023-02-07 10:42杨佳媛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杨佳媛(199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赋能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风貌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与重视,丰厚的资源经由适当地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出市场价值,带动乡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借力实现文旅融合新突破。文章探析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所蕴含的时代现实价值,以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为例,分析该地在文旅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成功經验、存在的问题,探索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文旅深度融合优化路径,以期激发乡村文旅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优化路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09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F592     文章标识码:A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乡村发展潜力得到激发,乡村自然资源、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我国人均收入水平随之上升,享受型消费占比增加,出门旅行的时间和频率随之增加,在旅行中,对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更看重旅行目的地的人文情怀,这也为乡村开拓特色文化旅游市场提供了市场发展空间。许多乡村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联互动、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文旅产业的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实力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产业的转型升级,由此不断推动乡村向高质量发展。因此,要结合本溪桓仁当地实际,深度适度开发优质文旅资源,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溪桓仁实际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新道路,助力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融合研究背景探析

旅游活动中文化体验项目消费逐渐增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既是文化继承与传播的现实途径,也是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更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2018 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标志着文旅融合观念、运营思维及管理机制正式确立。2022 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指出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八大重点领域之一[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乡村文化与旅游的有效互动,以文促旅,把文化注入旅游产品、景区景点;以旅彰文,依托旅游市场激活拓展文化资源。让文化走向“远方”,让旅游更有“诗意”,让乡村充满“光景”。乡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旅游产业转型机会、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把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起来,推进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2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融合的价值功能

2.1   促进文化传承延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乡村发展文旅融合不仅使乡村文化有了得以传承的切入口,同时,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可以充分保护乡村宝贵的民俗、服饰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还可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使其发挥引领淳朴村风的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3]。

2.2   带动乡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型产业选择。乡村发展文旅融合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创新和旅游活动为途径,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以融合来集聚地区资源,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发展文旅产业能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价值、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效益,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3   文旅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以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为例

3.1   地理区位、资源现状

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依托优良的生态旅游,有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出“赏枫季”“健康温泉季”“文化交流季”等多种“旅游+”新形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2022年以来,桓仁县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成功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复核验收,五女山景区创5A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3.2   本溪桓仁发展文旅融合的成功经验

本溪桓仁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五女山自然美学文化,辅之以神话传说为此地旅游资源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吸引游客来此游览。并且完成了烽火系列连环画编写,举办版画进京展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既推动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又增加了游客体验感和兴趣,激发游客对地区故事的好奇感。

国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多,消费逐渐转为享受资料型消费,更加关注消费对于自身发展的影响。现在国人对健康、亲近自然方面愈发重视,本溪桓仁山中蕴含优质的温泉资源,温泉中含有钙离子,对各类关节炎、风湿症、四肢麻木、神经炎及各类皮肤病等均有治疗作用,此地区精准定位中老年市场群体,配套发展针对中老年康养系列服务、医疗养老设施的建设,逐渐探索发展起“旅游+康养”乡村度假模式,打造出“赏枫爬山+民俗体验+温泉理疗”的精品旅游文化体验线路。此线路的运行有利于改善本溪桓仁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让村民参与并分享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

本溪桓仁充分挖掘有潜在开发价值的资源,不断完善相关旅游产业链,努力配全配齐相关基础设施,极力为游客提供更舒适、更方便、更有深度的旅游体验,满足旅游者们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使游客在此地既能够受到文化上的熏陶,也能够体验到清新有趣的旅游项目,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重返旅游率。在产业发展角度,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第三产业的提质增效,本溪桓仁不断提高服务热情与服务意识,提高市场吸引力,扩展旅游市场,吸引游客回流。在乡村发展角度层面,让乡村“沉睡”的文化苏醒、“深埋”的资源显现、“停滞”的产业运转,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提供机会,充分彰显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功能,为乡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4   本溪桓仁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4.1   地方性知识挖掘不够

乡村文化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注重乡村文化的挖掘,充分利用特色来占领乡村旅游市场。桓仁当地特色文化、地名内涵、民族服饰的挖掘深度不足,例如,地名内涵只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未采用生动的动画进行演示。挖掘地方性知识不足与对文旅融合认知不足有一定程度上关系,认为只是简单地将文化堆砌到旅游项目中即可,未对其深层实质进行挖掘。未完全发扬地区文化精神,发挥文化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得游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喜爱程度有限。

4.2   技术赋能文旅融合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旅融合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加持,本溪桓仁文旅融合发展缺乏科技要素的深度参与,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营销,缺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用智能云平台分析数据不够,无法实现文旅服务与文旅产品的优质供给[4]。该地区旅游发展还处于等客上门阶段,而非利用科技手段主动开拓市场、提升知名度,不利于市场版图拓展。

4.3   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本溪桓仁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时间其实较短,本溪桓仁乡村在发展旅游时一二三产业融合粗放,旅游产业渗透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好本溪桓仁特有的山区土地资源,与制造企业合作较少,造成地区旅游附加产品样式单一,价格昂贵,收益欠佳;与农业联动不足,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出现“脱离农业”“去农民化”现象,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转化能力有限。

4.4   人才素质不高

本溪桓仁旅游业从业者大多是当地村民,由于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有参差,整个地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门职业技术培训的当地村民,知识储备有限,对当地历史文化了解较少,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差异化的旅游需求。

5   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文旅深度融合优化路径

5.1   深挖乡村民俗文化,设计特色旅游产品

乡村在社会变迁中始终留有珍贵的乡土魅力。开发本溪桓仁乡村人文资源时要实地考察当地乡村的民俗文化、古迹故事、戏曲舞蹈等文化亮点,挖掘旅游体验项目,提炼出各个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有力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可在该地区举办满族特色服饰的展览,展现出民族服饰制作原料的精良、刺绣工艺的精湛、色彩表现的张力、图案纹样的精美;开展满族特色的文化节庆、美食活动,让游客能够近距离直观感受到民间手工技艺水平的高超魅力和传统文化节日的魅力。可以适度设计一些平价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把乡村特色文化符号融入到文旅产品中,将文化创意与乡村符号深度结合[5],提升文创产品价值,让游客带走乡愁、传递乡土气息,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发展旅游新业态,以文化与旅游助力乡村振兴[6]。

5.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地区旅游精品

在信息发达的数字化时代,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提升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7]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要利用新媒体对文旅产业进行传播,增强旅游资源的时代活力与传播广度。可以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等吸引相关目标群体的浏览,录制一些当地民宿文化的相关视频,增加线上粉絲量[8]。同时在景区场景设计上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利用VR全景体验、3D立体感受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强景区的科技感,加强文化场景氛围营造,延长文化深度体验链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运用大数据平台去跟踪分析文旅融合项目的运营状况、反馈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呈现不断地去完善项目运营的形式,总结文旅融合经验,提升恒仁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恒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9]。

5.3   乡村产业联动形成合力,完善相关配套综合服务

文旅融合的深入实施,需要乡村一二三产业朝着同一个目标通力合作,有效联动,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本溪桓仁具有丰富的山地种植、养殖资源,例如:山野菜种植、蘑菇木耳种植、板栗种植、甜瓜种植、林蛙养殖等,可以依托当地优质的农业资源,设计山林采摘探索项目,让游客走近自然。此外,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及游客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满足游客需求,积累游客的口碑,着力打造本溪桓仁旅游优势。

5.4   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乡村要结合发展文旅融合市场显示市场需求,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知识储备。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与高校及职业技术院校合作,有效利用高校师生资源,在桓仁设立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将所学专业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本土从业人员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好的服务经验,改进不足,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6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中涵盖着促进乡村多个方面发展的内容,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进程的重要动力。乡村发展文旅融合过程中可以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延续中华传统文化血脉,提高就业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应该在发展文旅融合过程中精准定位市场,把握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游客视角积极为游客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随着文旅融合实践的深入推进,桓仁乡村文化软实力和旅游竞争力显著增强,面向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也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晴.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2(04):61-69.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李文静,蔡青.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乡村文化振兴的力量[J].德州学院学报,2023,39(01):7-9.

[4]闫仲宇,张建军,曾磊.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对策创新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4):18-21.

[5]闫琳琳,李双双.回流农民工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22(12):44-49.

[6]方瑶,赵莎莎.共同富裕目标下宣城市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4):30-33.

[7]中国政府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2021-12-22)[2021-12-2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7-

4298.htm?eqid=b6aa6e7b00030e3c0000000364644475.

[8]蔡亚天.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四川省内江市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J].農村经济与科技,2023,34(01):183-186.

[9]王阳阳,王倩倩.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3(02):99-102.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