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2023-02-07 10:42郭润霞程晓婷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传统村落

郭润霞 程晓婷

作者简介:郭润霞(1998-),女,汉族,山西武乡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地域性自然与文化景观美学研究与利用。

通信作者:程晓婷(1978-),女,汉族,山西太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品牌形象设计与民间美术。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见证,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文章以山西晋中市太谷区北洸村为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深度地图软件Depthmap对村落空间进行定量分析,选取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深度值4个量化参数,研究得到该村落整体空间形态与村民活动的关系特征,结合量化分析结果对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优化提出相应策略,助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句法;空间形态;北洸村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097-04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2.29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各个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潜在的宝贵资源,关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是村落保护规划设计的基础。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乡村形态研究基本框架[1],建筑、艺术、风景园林学科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多集中于定性角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体系较为完善,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生成逻辑与形成机制研究、形态演变等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现主要运用空间句法[2]、GIS[3]等进行量化研究。针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通常选取定性分析方式、定量研究相对较缺乏的现状,文章以空间句法为理论依据,运用空间分析DepthMap、CAD等软件对样本村落进行全景式的定量分析,以期梳理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构成与社会属性之间的联系,为村落空间今后的优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意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北洸村概况

北洸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因地处洸水河北岸而得名“北洸”,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歷史,民间有“先有北洸村,后有太谷城”之说。村域总面积约为914hm2,距离太谷主城区西南约5.6km,地理位置优越。村落属于平原村落,南临凤凰山,北傍108国道,拥有肥沃的土地,利于耕作(见图1)。北洸村内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太谷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北洸村整体形态为团聚式网格状布局,以多个庙宇与曹氏宗祠形成的多个公共空间为中心,向四周拓展,总体呈“集聚式网状——四横五纵”的布局形式,与四周自然环境有机连接。

图1 北洸村选址格局分析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北洸村的实地调研分析,而后结合谷歌官方地图,获取北洸村高清卫星地图数据。依据空间句法理论轴线分析法,把北洸村现状空间转译为句法轴线并绘制CAD轴线底图,共115条轴线,其中主要街巷轴线17条,次要街巷及巷弄轴线98条。将转译后的轴线导入DepthMap软件得到其可视化轴线模型。选取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深度值5种形态变量进行数据统计,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深入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

2   北洸村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2.1   街巷空间

村内街巷布局为相互垂直且呈“四横五纵”的集聚式网状布局形式,底部界面平坦,分为对外交通、主要街道、次级街道、和巷弄,路宽依次为7m、4m~5m、3m~4m、2m~3m。建筑作为街巷侧向界面,仍保留着其基本的尺度,建筑除三多堂为3层外,均为1-2层,除主要街道建筑的商用功能外,大部分建筑的功能以居住为主。两侧建筑的顶部连线与天空构成了街巷空间的顶端界面,空间感强烈(见图2)。北洸村街巷的布局形态主要以“丁字形”、“十字形”、“一字形”、“U形”四种道路平面布局形态。

图2北洸村街巷空间分析

2.2   公共建筑空间

古时北洸村原有公共建筑多达20处,现仅存有娘娘庙、关帝庙、老爷庙(也称关帝庙)、观音寺四处公共建筑,均为明清时期建筑。村内公共建筑分布较为分散,均位于街巷交汇点,丁字形路口处,具有成为街巷空间底景的景观作用。老爷庙与观音寺隔街相望,起到对景作用。

2.3   传统民居空间

图3北洸村建筑风貌现状分析

村落按建筑风貌可以分为四类,分为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剩余其他建筑(见图3)。村内现存传统民居院落30处,均为明清时期建筑,其中保存程度较好的有三多堂、五桂堂、东旭堂、曹润堂、延龄堂和杨家大院,其余民居保存程度较差。村落内民居以四合院和三合院为主要形式,有单独的四合院落,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组成,传统民居主要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从一进到多进,院中有院,互相沟通,形成多样化的组合院落,多为砖瓦房。

3   北洸村现状空间句法分析

3.1   北洸村空间整合度分析

3.1.1   全局整合度分析

通过Depthmap软件对北洸村生成的轴线图,对定量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北洸全局空间系统中,富强大道全局整合度运算值为2.616 41,是整个空间的“全局集成核”,集成度最高,可达性最高,作为村落的商业中心,对人流的吸引力最大,道路利用率较好。其余整合度较高值分布在北洸的主要街道,其中轴线娘娘庙街的全局整合度运算值为2.064 05,老爷庙街为2.026 53,是公共建筑娘娘庙和老爷庙所在街道,这两条街道的可达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区域内公共建筑吸引了人流,同时公共建筑本身也具有吸引人流聚集的潜力,两者相辅相成(见图3)。北洸村主要功能要素均位于整合度、选择度最高的空间,或被其吸引,这体现了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和交通网络对村落空间形态的支配作用。集成度较低的轴线主要分布于联系村内主要街道的巷弄及小路,可达性较低,与村民社会活动及其与村落内部联系度较低有关。

3.1.2   局部整合度分析

局部整合度取R=3,通过与全局整合度的对比分析可得出:(1)富民大道局部空间仍起着主导作用,其所在空间与其他空间关联度高,便捷性高,决定着村落的空间格局,是整个样本村落的生活核心。(2)兴隆街局部整合度值为2.774 74,仅次于富强大道,是其所属空间的局部核心。兴隆街作为局部核心,对周围空间有一定的控制力,应加强景观营造。东后街的局部整合度值为2.713 78,为局部次核心,可达性较高,因其所属空间为北洸村著名景点曹家大院所在地,作为外来游客的观赏路线,人流量较大,可达性较高,应加强对其所在街道空间的治理、优化。新道街、水圪洞巷等作为村内主要街道,应加强保护规划及管理。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效的交通直接影响村落景观形态的形成,对北洸村的景观空间布局起到主导作用。北洸村道路空间网络看似随意分布,却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显现出了顺应村内主要交通富强大道向四周发散的趋势。娘娘庙、关帝庙、三多堂及生活广场的分布与全局整合度中心拥有高度一致性,分别位于村内主要道路轴线娘娘庙街、富强大道及其周围,即靠近村落的几何中心位置。

3.2   北洸村空间选择度分析

空间句法理论中,选择度高说明这一空间具有较大的吸引人流穿行的潜在能力。北洸的选择度分析图如图4所示,可得出以下结论(1)富强大道的选择度最高,吸引穿越交通的潜力最大。(2)轴线选择度较高的分布于娘娘庙街、西后街、老爷庙街、娘娘庙前街、兴隆街对应选择度值为2 593、3 239、2 129、2 672、2 961。在村落主要街道中,轴线西后街选择度最高,具备作为人流通行选择的优势,其所在街道西后街作为游客通往景点曹家大院的必经之路,应对其景观规划予以重视。

3.3   北洸村空间可理解度分析

将村落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轴线系统的可理解度,其中,X轴表示全局整合度,Y轴表示局部整合度,R2表示村落可理解度[4]。句法理论认为R2值在0.5到0.7之间则表示空间可理解度较高,方便感知主体能够从局部感知整个空间。北洸可理解度R2值为0.81123,可理解度高,表明北洸村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反映能力较强,空间拟合度高,可理解度较好,其他村庄的人或者外来游客进入村落基本不会迷路(见图5)。根据上文整合度分析得出,北洸全局集成核与局部空间核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局部核心兴隆街与次核心所在街道东后街通过道路与富强大道相连,形成高效的互动,具有较高的通达性。由实地调研可知,村落中富强大道及部分主要街道外,其余均是纵横交错的巷弄,连接着村民的房屋住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落的可理解度。

图5北洸村可理解度图

3.4   北洸村空间深度值分析

北洸村的空间深度变化由村落中心到村落外围。村落对应轴线的深度值由小到大,深度值越小[5],通达性越好,越便捷,反之则越深邃、越难以到达。通过对北洸村深度的研究发现,富民大道及其周围的街巷深度值较低(见图6),容易聚集人流,可达性高,是到达村落各处的便捷地点,在村内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以富民大道为核心的中心区域,被称为整合区;村内外围路多为巷弄及断头路,便捷程度低,此区域为村内离散区。

图6北洸村空间深度图

4   北洸村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4.1   完善村落空间肌理,优化功能布局

以空间句法分析结果为依据,全面优化村落空间结构系统,发挥以富民大道为核心对村落的带动作用,恢复被破坏的传统街巷的空间肌理,打造人文景观节点,增加部分认知程度较低的现有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景观与核心轴线的联系,优化村落空间肌理。因此,整理分析整合度与选择度高值轴线,划定村落核心保护区,将北洸村建筑景观分为保护、修缮和整治等3个类型,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应以保护修缮为主,适当开发,优化核心空间辐射的广度,整合度和可理解度较低的外围区域则是保护和建设并重,增强整体识别性,新建建筑要延续历史风貌特征。

4.2   保育历史街巷空间布局,完善街巷路网

村落全局可达性较好,但内部局部整合度较差,道路杂乱,存在断头路及路面破损的情况,街巷景观单一。富强大道作为村落的一个重要发展轴线,在村内承担着主要的生活以及交通功能。因此,在传统村落规划中,应保护传统街巷空间尺度与肌理,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尊重原有交通方式与特征的前提下,优化梳理村落内部街巷体系,重视提升具有吸引人流潜力的街巷景观,提升村落可达性,同时也应加强村落与外界的路网系统规划,进而带动村落旅游,助推经济发展。

4.3   合理改造公共空间,延续村落历史文脉

村落公共空间是一个村庄的灵魂容器,因此需要合理优化公共空间,提升村落景观的可理解度。首先,对村落的公共交谈街道、村落闲置空地、村民活动广场等重要公共空间节点进行景观营造,整体保留其传统的建设风格与布局,增加节点的文化内涵,形成以生活广场、三多堂、杨家大院等为核心的公共空间景观带,提升吸引村民及游客的潜力。其次,要打造公共空间节点的线性廊道,加强公共空间节点与村落核心轴线的联系,保证街巷网络的通畅性,增强村落公共空间的使用率,提升村民归属感与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村落的活化发展。

5   结束语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其空间形态一直以来是备受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突破了以往定性描述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定式,以量化分析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深入研究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内在联系,依据量化分析结果提出了村落空间优化建议,以期为乡村空间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空间句法理论研究虽已初步成型,但由于学者对其基本理论的主观理解,容易在轴线绘制等方面产生主观臆断,导致轴线图与村落实际产生一定的偏差,希望后续研究能改善这一局限。另外,村落空间形态受地理、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依靠单一的量化方法无法进行全面准确的研究。最后,北洸村仅为一个案例,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运用多学科知识增加样本量,丰富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6):42-48.

[2]金科,钟泽源,陈祖展,等.基于空间句法的川南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形态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4):108-111.

[3]傅娟,黄铎.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增城地区为例[J].南方建筑,2016(04):80-85.

[4]吴丽平,刘春腊,龚娟等.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及特征的句法解析——以焦溪村为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0,37(06):628-635.

[5]徐会,赵和生,刘峰.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句法研究初探——以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吳家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01):24-29.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传统村落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