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视角下南充市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3-02-07 14:29彭英华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南充市数字经济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3年度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数字经济赋能南充智慧农业发展的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NC23C347)。

作者简介:彭英华(199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数字经济。

摘要:在新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动力的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现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生产要素、技术保障和产业结构三个维度阐释数字经济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从南充市现代农业园发展水平、农业数字技术水平、政策环境三方面阐述南充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南充市智慧农业在信息化基建、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主导型大数据农业园区优势、培养专业型人才、完善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四方面提高南充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经济;智慧农业;南充市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2-017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49;F327       文章标识码:A

数字经济是改革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驱动力,是实现强国建设的新范式。新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驱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走向,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四川省南充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独特的农业开发基础。在南充市加强数字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智慧农业无疑是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南充市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分析数字经济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厘清当地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进而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1   数字经济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1   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农业变革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使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要素纳入农业生产体系之中,有利于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助力农业生产率的几何倍增[1]。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控喷药、智能检测等智慧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精准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高效指导,减少了农药、化肥、传统机械等的应用,进一步维护和优化了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推动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增长,促进了农业提质、节本、增效。

1.2   数字经济夯实智慧农业技术基础保障

数字经济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由两大支撑维度构成,一是数字技术创新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如卫星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5G等,这些新型基础设施能够大力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与服务供给能力,切实消除束缚农业发展的数字鸿沟;二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由传统农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形成的新型基础设施[2],这类新型基础设施可以赋能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在性能方面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更好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要求。

1.3   数字经济推进智慧农业创新产业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和强融合性可以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提升集聚经济效益[3]。智慧农业是数字经济和农业深度结合的新兴产业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产业界限,使得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推进农村电商、农产品深加工、農村生态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4],形成范围经济。

2    南充市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

2.1   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涌现

南充市是国家第一批5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唯一以地级市为单位统筹、跨县区联建、开创中外合作先例的城市,兴建主导特色产业基地376万亩,拥有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和西充县“三区一县”为核心区的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5个省星级园区,若干市、县级园区等。现代园区应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园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涵盖了大田种植、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成为南充市发展智慧农业的“领头羊”。如嘉陵区引导天兆猪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其建立了从场地、生产到智能化配套的端到端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并与华为大数据、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联合,最终被成功列入国家首批数字农业试点建设工程。

2.2   农业数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各类数字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装备如物联网、无人机、传感器等在南充市逐步普及,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如顺庆区建造以柑橘为主的物联网示范基地,该基地利用水肥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进行精准灌溉和施肥,实现了节肥、增产的效果,并通过配备具有智能测亩、定位导航、数据统计管理等功能的北斗导航系统农机与植保无人机,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耕作效率。高坪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在其半封闭式的温室中全域配备了多种传感器,通过物联网、AI等技术手段24小时自动监测温室状况,实时干预、调整环境参数,使其温室内作物产量可达传统温室的5至6倍。图1可见,近年来受益于各类数字技术的普及,南充市农业化肥施用量逐步下降,农村耗电量逐步上涨,机耕面积迅速上涨。

图1 1993-2021年南充市农业化肥施用量、农村耗电量和

机耕面积

数据来源:《南充市统计年鉴2022年》

2.3   政府积极支持智慧农业发展

随着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南充市积极响应并于2022年连续发布了《南充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南充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南充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全面发展智慧农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力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农机服务信息化、农技服务便捷化”等目标、计划与要求,为南充市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3   南充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慧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的南充市,正在努力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下智慧农业体系的建设路径及方向,以下是南充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尚未覆盖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尽管南充市正在积极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但当地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仍未达到全面覆盖的水平,存在信息等现代要素投入不足,5G普及率较低等问题。目前南充市少部分农村供电条件差,网络通信等信息化设施未实现全覆盖,现代基础设施方面配套欠缺,农业物联网和农业电子商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远未达到新的发展要求。这些问题导致南充市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不牢靠,限制农业数字化发展,阻碍智能农机的开发和应用。

3.2   农业大数据系统尚未健全

数字经济的赋能基于数据的获取性、效率性和数据价值的合理分配[3]。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之一的农业大数据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实现现代化智慧农业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南充市现代农业园区及涉农企业都在尝试运用大数据进行管理,但由于农业数据标准未统一、农业信息实用性不高,大大制约了全国各地产销信息的互联互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云上大数据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有用性和效率极为有限,导致云上大数据系统数据样本缺乏,难以产出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策略与建议,极大地削弱了大数据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农业建设的推进速度。

3.3   数字人才严重不足

数字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对高科技、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和高度重视。大量掌握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是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保障。但由于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明显等原因,南充市乡村人口持续外流,农村高素质劳动者匮乏,数字技术相关人才回乡率极低。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与智慧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数字人才的缺位直接导致农业技术难以在预期的时间内产生可观的效益,农业劳动者整体偏低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影响农业的产量和效率。

3.4   农业社会化数字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社会化数字服务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对接、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桥梁[6]。当前,南充市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规模化、信息化程度偏低,主要采用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小、散、乱”的问题普遍。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农民的耕种管理极为不便,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技术推广速度无法有效提高,数字化生产要素难以引入,各类具有规模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实现最佳效益,阻碍了智慧农业的适度规模发展。

4   南充市智慧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4.1   完善农业农村数字基础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能够体现数字经济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核心,涵盖5G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可有效提升各应用领域的生产效率。具体到农业方面,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南充市一方面应继续大力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农村公共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农村网络普及覆盖与升级换代,实现农村百兆光纤全覆盖;另一方面应着力加强农村新基建覆盖,加快乡村5G基站建设,推进重点乡镇、现代化农业园区实现5G示范应用。

4.2   建设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农业示范园区

在农业示范园区首先实现大数据系统建设,坚持以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引领,以大数据为中心,创建集实时感知、自动决策、精准控制、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7],并通过发挥主导示范园区的优势带头作用和扩散效应,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可复制的“南充智慧农业模式”。同时,在农业示范区优先实施数据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工程,围绕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农业管理数据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将无序零散的数据统一收集到大数据中心,打通农业数据孤岛。

4.3   重视智慧农业专业化人才培养

南充市的农业数字化发展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首先,南充市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育,针对数字化应用人才进行专项培养,并扩大数字技术教培的范围。其次,以顺庆区搬罾大学城为核心,依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蚕丝学校及若干田间学校,布局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心。最后,增设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农业类新专业,优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联合互联网企业加强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从而为南充市现代农业培养更多的后备数字人才以及现代职业农民。

4.4   完善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南充市应推动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贯穿全过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小农户提供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提升生产数字化、治理效率化和服务便利化。通过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传统农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最终使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农业和农村集聚,促进智慧农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

5   结束语

数字经济为农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可能,同时对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南充市以其强大的农业基础为支撑,借助数字经济时代的“东风”,推进现代智慧农业园区建设,普及应用信息化数字技术以及出台政策保障,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由数量型走向质量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面对智慧农业初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南充市需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重视发挥数字农业园区的引领扩散作用,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农業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在一,毛学峰.“互联网+”重塑中国农业:表征、机制与本质[J].改革,2020(07):134-144.

[2]祝合良,王春娟.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理与路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41(05):2-10.

[3]孙久文,张翱.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乡村建设:意义、挑战与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27-134.

[4]唐红涛,李胜男.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J].科技智囊,2020(09):13-18.

[5]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充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EB/OL].(2022-03-25)[2023-10-24].https://www.nanchong.gov.cn/zwgk/fdzdgknr/ghxx/zxgh/202205/t20220510_1157695.html.

[6]宁甜甜.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农业:机遇、挑战与优化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22,40(02):131-138.

[7]宋洪远.智慧农业发展的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4):62-69.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南充市数字经济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