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

2023-02-11 10:19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导学式民俗文化课文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 冯 雪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受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教师也需要对自身采取的育人手段提出更高要求,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其中,“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在经过多年实践后,已证明其对素质教育有着显著推动作用,值得广大教师进行研究。

一、“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概述

(一)“导学式”的内涵

“导学式”及“导”与“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中国自古就有“导学式”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领域,赤峰学院教授李敬尧根据叶圣陶提出的语文教育思想提出了“导学式”这一概念,同时建立了“导学式”教学体系。“导学式”本质上属于在一定目标驱动下,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导”与“学”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强调教师的“教”需要以“导”为前提,不仅要体现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参与,而且要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让“导”“教”“学”三者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

(二)“导学式”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导学式”大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语文教材以及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背景,通过对教材内各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在大单元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导”与“教”,让学生在“导”“教”结合的基础上学习,从中获取单元知识并掌握相应能力。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在大单元学习中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和学习技巧。

二、“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综合性

“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手段,在课程目标的驱动下,教师无论是目标设置还是策略选择都需要围绕教材中的“大单元”展开,让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并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习得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发展。基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素养提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大单元进行自主学习。

(二)针对性

“导学式”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准备,在教学中的“导”与“教”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学情,还要备好教材,前者要求教师明确学生需求、能力,后者需要教师准备好教学内容,方便在课堂环节对学生提供正确引导。“导学式”大单元教学给教师的“教”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对大单元的整合,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引导作用的教学策略。

(三)主动性

“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设计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实现深度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将每一位学生都看作独立的个体,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程度主要取决于此,这也是“生本课堂”向“自本课堂”延伸的一种手段。

三、“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当前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材的育人作用以及呈现“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一)明确“导学式”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本质上是追求高效课堂建构及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以及了解该模式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要及时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明确。首先,教师需要把控好教学主题,根据教材中不同单元的人文主题以及学生实际生活,确定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的大单元教学主题。例如,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课文的共性特点,确定一个“想象”的主题,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在强化学生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联想,设计板报、组织角色扮演、开展朗诵活动等,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其次,教师要明确目标定位,确定教学方向,做好教学设计与评价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着重体现出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体现核心素养。(1)教师要围绕大单元教学主题,根据课程要求在深入分析单元内容的同时,对各单元的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单元教学目标;(2)教师要做好对学情的分析,立足学生现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及兴趣现状,明确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3)通过教研组讨论的方式,教师不断修改、调整大单元教学目标,并实现对后续教学的指导。

在做好上述工作后,教师应确定“导学式”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在明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遵循特点教学规律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组,便于促进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控,并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此外,教学内容的设计还需要教师明确,教材并非唯一教学资源,还需要结合大单元的主题,适当向课外进行延伸,围绕主题选择各种资源、材料,在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力。

(二)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采用的统编版语言教材,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和现实生活两个角度对单元内容进行编写,这就给“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力帮助。在应用“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时,确定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强大指导作用。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围绕各单元的主题,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明确各单元关系的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对大单元教学目标予以确定。其间,教师应结合学情,如知识水平、思维状况,做好对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表述,各学段可以组织教研组就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讨,保障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例如,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点——民俗文化,并且在单元导语部分也提出了课文主要展现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情感,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理解。其实在本单元的导语部分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的主线目标,这就体现出在应用“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时,学生需要在体会不同课文的多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蕴含在课外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语言,以此为基础强化自身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体会。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单元内的不同课文对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如围绕《安塞腰鼓》细化教学目标时,教师深入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这篇课文主要以描述中国陕北地区传统艺术文化为主,立足课文内容、中心思想,设置一个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和感受课文表现力的目标,并让学生在课时结束后表达自己对“安塞腰鼓”的看法,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师采取类似的目标设置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

(三)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设计,需要教师整体把握好教学背景,并以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为基础。如在学情分析中,教师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知识储备,不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还有待提升,对求知欲较强的初中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为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并在任务的驱动作用下不断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下学习,并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仍然以八年级下册单元为例,本单元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基础知识学习。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前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提炼关键要素,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类型、内容形成初步认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阅读时间,鼓励学生查阅词典,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2)本单元学习中,《社戏》与《回延安》,《安塞腰鼓》与《灯笼》分别属于精度和略读的课外阅读篇目。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精度课文时,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并体会其中蕴含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后两篇略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其间教师要对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3)本单元主要围绕“民俗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内容,适当对民俗文化进行延伸,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所在地的民俗文化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写作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内容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采用写作的方式呈现某一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四)丰富大单元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驱动力,在设计“导学式”大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真正让学生喜爱语文,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需求,在教学中深入贯彻“自课堂”理念,确保所有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都能得到成长。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要重视单元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享,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为了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要适当挖掘、渗透生活元素,利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课堂、生活两个视角进行分析,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另外,教师还需要厘清单篇教学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关系,并简单对单元内的课外知识和阅读篇目进行简单叠加,还要在掌握不同课外阅读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围绕单元内课外阅读的共性带领学生学习,在提炼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例如,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内包括了四篇诗歌类型的课外,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对诗歌进行阅读、鉴赏,从中掌握诗歌的诵读和写作技巧。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每一篇课外阅读都详细介绍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民风民俗,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对应的内容,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冲击下,结合课外内容的精彩语言描述,明确课外与视频在表现上存在的异同,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体会课文中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师通过强烈的感官冲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五)采取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从教师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采用自评的方式,明确“导学式”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掌握学生反馈情况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作为教学的参与主体,需要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权,要通过教师评价、自我及互动评价,明晰自身优缺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改进,通过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应用“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时,教学评价的开展要求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合作探究、课堂反应等情况,综合采取课堂预习单、口头提问、综合性练习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下情况,包括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言文字表达等,注重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通过过程性评价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在终结性评价上,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大单元学习效果的回顾与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语文“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需要始终将“自课堂”的理念贯穿其中,在深入分析教材、提炼总结主题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设计,并在完成教学后加强教学评价。在此期间,教师要将自己的“导”贯彻其中,实现对“教”与“学”的全面覆盖,通过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指导,真正发挥出大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导学式民俗文化课文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背课文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