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临界生焦虑心理疏解策略
——以家校共育为背景,助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

2023-02-11 10:19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韩启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考试

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 韩启平

“临界生”是指成绩临近某个分数界线的学生。临界生并非学困生,而是具有较大弹性的学生,“有很大的潜能和很强的可塑性”。说“潜能大”是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他们在考试中并未发挥自己真正的水平,其潜能未能充分挖掘;说“可塑性强”是因为他们一旦拥有了正向心理,将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与余地,学生成绩一定会稳中有升,继而“跨界”成为优等生。大部分临界生患有焦虑心理,尤其在考试前后。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缓解,得不到合理释放及转化,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临界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临界生的身心健康——患有“焦虑症”的学生“回避或减少人际交往,影响个体的睡眠、食欲和身体状况”。基于家校共育对临界生进行焦虑心理精准识别,并以此提出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一、以生为本,正视临界生焦虑心理

相当一部分临界生负向心理居多,尤其在考试中常常出现“心慌、自卑、紧张、焦急”等心理,“这道题我可能要失分,咋办啊?”“我又没复习到点子上,急死了。”“这次,我又上不了那个分数界限,气死了。”考试刚刚开始,这样患得患失的情形就已经存在,势必会影响随后的答题,进而影响到正常发挥。毋庸置疑,临界生学习心理之所以趋向负面,既与学生的自我认识有关,也与家长的影响有关。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临界生过于看重考试中一分、两分成绩的得失,过于计较几分之差,认为这是“大事”,产生患得患失之心情,未能以平常心对待;另一方面,部分临界生考试前的复习工作不到位,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知识体系较凌乱,考试时出现焦虑,也就不足为怪。于是,愈焦虑愈出错,愈出错愈焦虑,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

从家庭原因分析临界生焦虑心理是正视临界生的应有之义。部分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考不到理想的分数线以上就常常发脾气,地毯式地批评学生,或者动不动就长吁短叹,将负面情绪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既影响自己的心态,又影响孩子的情绪。比如,当学生少做了一张卷子,少参加了一堂辅导课时,家长都会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损失大了,于是滋生了负面情绪。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焦虑,所以学生也必然焦虑。当家长总是发出“你考不上一本,就没有好出路”的忠告时,学生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焦虑也就是必然的;当家长总是以“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多么优秀”而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时,学生负向心理必将慢慢成为常态。

从学校角度分析临界生的焦虑心理也不容小觑。部分学校总是把关爱频频施之于尖子生或优等生,而对临界生不管不顾;部分教师上课总是让优等生回答问题,而将其他学生置于“边缘”地带,总是将表扬与激励之语给予尖子生,而对临界生进行尖锐批判:“你能进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样的做法常常伤害了临界生的自尊心,加剧了临界生的焦虑心理。“粗糙的做法只能换来糟糕的结果。”教师的粗糙、充满偏见及有失公允的做法,势必造成临界生心理或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临界生焦虑情绪的纾解与成绩的提高意义重大。由焦虑到平稳,由忽上忽下到良好成绩,临界生的进步对职业远景规划选择、班级优良率的提高、家校矛盾的减少、初中复习阶段备课及教学改革、和谐校园的构建及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创新等均有好处。因而,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应该关注临界生心理纾解,关注临界生成绩提高,从心理学原理出发,从学习动力出发,从职业生涯规划出发,俯下身子,关注细节,家校共同形成合力,打造临界生心理成长新时空。

二、转化视角,提高临界生心理韧性

(一)以学生视角促心理矫正

所谓“学生视角”就是“想学生之所想”,指基于学生,扎根于学生,从学生的内心实际出发而考虑问题。从“学生视角”出发,并非一味地顺从学生,而是基于学生内心而厘清学生焦虑心理的真正原因。部分家长想当然地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所想”,无视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对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不分析,不归因,不因人而异。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学生不喜欢某个专业,非要让学生选择,并勒令学生为此下功夫,由此造成学生出现焦虑心理。基于此,家长应该从学生视角出发既进行问题归因,也进行心理矫正。

比如,学生喜欢文科,家长就没有必要非要让学生在理科方面门门考高分;学生喜欢美术,家长不能因为这是非重点学科而扼杀学生的绘画兴趣;学生喜欢架子鼓,家长不能因为这与中考无关而禁止学生的一切活动……一名学生特别喜欢看小说,曾经一度影响了学习。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不再在课上看小说,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常常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他还利用书中的道理去劝诫那些有负向心理的学生,效果事半功倍。总之,学生喜好、兴趣、天分等,与学生的考试,与中考成绩的提高并不矛盾,家长不能令行禁止。实践证明,教师愈是在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鼓励学生,学生的焦虑心理愈少,正向心理愈多。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心理的纾解与矫正,应该成为临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视点。

(二)以分层视角促自信提升

不同的临界生焦虑的原因不一样。有的因作业太多而焦虑,有的因粗心大意而焦虑,有的因作业太“难”而焦虑,有的因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而焦虑,有的因完不成父母亲的目标而焦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唯有找到学生焦虑背后“站着”的思想,才能为纾解焦虑情绪而觅得良策。既然学生焦虑背后的内因各不相同,那么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应该予以摈弃,因人而异的方法就应该得到提倡。分层针对适合于不同焦虑情境中的临界生心理矫正。唯有分层针对,才能对症下药。

比如,针对马虎的学生,教师制作了一个微情境:一家工厂给客户寄送产品,误将“乌鲁木齐”中的“乌”多写了一点,变成“鸟鲁木齐”,结果因为一字之差客户无法收到产品,进而造成16万元的损失。这样的微情境对粗心大意的学生很有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愚笨,而是因粗心而成为临界生。

针对学习概念容易混淆的学生,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整体把握,对所学知识进行结构性把握。教师引领学生面对整张试卷,先不答题,而是综合分析,整体考量,胸中有数,下笔有序,分清重难点及基础题。不妨先把那些“题少分多”的解决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时,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的能力就强了,考试时甚少出现错题,失分点自然而然就少了,很好地缓解了焦虑情绪。

针对容易自卑的临界生,教师通过沉浸式情境,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自信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个男孩在妈妈跟前流露出自卑:“一样的老师,一样的作业,为什么我比别人笨?”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孩子,而是把他领到大海边,指着灰雀与小海鸥说:“灰雀飞得快而高,小海鸥飞得低而慢,然后,最终飞过大海的一定是小海鸥。”由此,小男孩充满了自信,意识到“功到自然成”的意义。这样的情境对总是自卑的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相信自己,下大功夫,自己一定行。

三、强力干预,调节临界生焦虑情绪

(一)强化作业进行高效干预

很多临界生的焦虑源于作业。部分学生认为作业多、难、杂,做作业不是乐事而是苦役,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焦虑心理加剧的过程。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不动脑,不精心设计,总是布置一些重复、机械、单一的作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随之产生焦虑情绪。基于此,依托“双减”精神,适当进行作业改革,应该成为缓解临界生焦虑情绪的措施之一。

一是从概念背记转向思维开发。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该有一定的倾向:背记类的少一些,理解内化类的多一些。教师不是在概念的背记上进行作业设计,而是在有利于临界生思维开发的题型上下功夫。比如,就初中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的学习,教师与其让学生反复背记“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等概念,不如布置一些动手实践性作业:找一找生活中具有明显旋转中心和无明显旋转中心的物体,转一转,以此体会旋转的三要素。这样的作业无负担,有利于学生产生正向心理。

二是从知识实体转向文化渗透。作业中的文化含量多了,学生容易沉浸进去,容易形成正向学习品质。学科临界生中,数学临界生较多。这是因为数学在部分学生心目中总是枯燥的。既然如此,从知识实体转向文化渗透不可或缺。比如,学习九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上网收集笛卡尔的资料:生病中的笛卡尔偶然观察到蜘蛛织网的情境,将几何与数学联系在一起,由此建立了坐标系。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究,就能发现知识,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收集作业指向数学文化。学生一方面懂得了数学并非遥不可及,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另一方面从数学家身上学得了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对形成正向学习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家校共育确保正向干预

上文提到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家长有关。因而,家校共育是确保正向干预的先决条件。要想使临界生从焦虑情绪中跳脱出来,必须先让家长的心理趋于健康水平。如果家长是负能量的集中营,那么,学生出现焦虑及负向心理也就在所难免。相反,如果家长的心态是正常的,内心充盈着正能量,那么,耳濡目染之下,学生也必将是积极的、阳光的。

考试结束后,面对那些成绩忽上忽下的临界生,教师不是批评家长管理不到位,约束不严格,而是与家长静下来共同找原因,分析症结所在。通过手机、微信语音及钉钉群,教师向家长积极传播正能量,引领家长正确面对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比如,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可或缺,包括认真、细心、规范答题;再如,一次考糟糕并不要紧,偶然的失利不代表全部;认真总结经验,争取下次避免同样的错误才是正道。通过错题集的梳理及经验储备,堵漏纠差,为下次考试越过临界线而奠定基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下滑,可能会给孩子请家教。教师应与家长沟通,必要的辅导不可或缺,但沉重的作业或培训负担对临界生的成绩提高并非好事——高训练并不代表高成绩,大量辅导并不代表学生能力的提升。唯有引领家长认识到科学提高成绩与科学的增量与减压的重要性,才能为有效转化临界生而觅得良策。

家校共育还表现在后续的追踪管理上。的确,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督促与巩固。沉浸式情境之后,学生的心理是否转向?焦虑心理是否疏解?自信心是否提升?后来的考试中能否做到冷静淡定?这些问题都需要长期的观察与一点一滴的督促。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充实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每有进步或闪光点都记录下来,时时刻刻鼓励学生迈过临界线。比如,有名学生在初二下学期的前三次考试中,成绩忽上忽下。后来经过家长与教师联手教育,他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他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以正确的学习心态为根基,以正确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初二后半学期的三次考试中,他每一次都有进步,虽然不是大幅度的提升,但一点一滴,稳中有升。而教师与家长也不断鼓励他每一次的小小进步。最终,他终于脱离临界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等生。

四、结语

“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并不同于‘赛跑’”。临界生的成长尤其不能以“赛跑”为由而进行强迫。引领临界生走在属于自己的成长轨道上,一点一滴地进步,应该成为转差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视点。而这离不开高质量的家校共育。教师与家长唯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分析临界生的形成原因,共同厘清焦虑心理产生的缘由,共同提出建设性的矫正对策,才能真正提高临界生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考试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