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2023-02-11 10:19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李振奋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中华育人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李振奋

体育与德育,是“五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两者统一于培养人的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均作了系列重要的论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着重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对体育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尤其关于中华体育精神的论述。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加快落实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强调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由此可看出,无论教育还是体育,育人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体育精神所含有的许多重要内涵,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内涵,既包含了体育工作者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认知,又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因此,中华体育精神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责任担当、科学严谨、规则意识、集体原则、乐观豁达等精神品质,既是体育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的丰富与发展,又是中华民族精神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具体呈现;既具有体育精神的普遍性,又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是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融合,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源头活水,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充分挖掘中华体育精神,有助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更好地继承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如在传统武德中,就含有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诚信守诺、表里俱济等价值理念。高校通过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弘扬革命精神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历来注重体育文化的建设。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并用辩证和唯物的观点全面论述了体育的目的、意义、价值、作用以及锻炼方法。此后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体育成为不可或缺的符号,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的画卷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使是最艰难困苦的环境,都没有阻碍体育运动的开展。无论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还是在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根据地内,“红色体育”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式体育运动,不分军队将领抑或普通民众,均有权利参与。在体育场上竞技,不分身份,双方共同遵守统一的规则,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体育运动的主体。这不仅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和军队的士气,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成为强筋骨、健体魄、树信心、聚人心的有效革命形式,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那些红色体育事业留下的历史回响,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革命精神的特殊体现,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运动的功能和内涵进一步拓展,体育精神在弘扬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深远。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体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计划之一,建设一个竞技体育水平强、全民体育参与程度高、体育文化繁荣的体育强国,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体育运动不仅仅停留在竞技层面,更要在文化价值和文化建设上有所体现,通过体育精神展现的正能量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体育精神是体育活动的支柱,它所蕴含的公平、公正、互助、尊重等元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底蕴,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需要通过体育精神展现的力量,为整个社会展示出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的精神,向社会传递强大的积极能量。

(四)发扬体育精神文化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铸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也形成了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的中国精神。体育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所形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中不仅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观念,还有革命文化所蕴含的乐观豁达、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文化中所倡导的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等精神,其在育人功效和价值引领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中国女排精神为国际社会提供正能量,完美地阐释了奥林匹克和中国运动精神,不限于体育精神,更是新时代引领和激励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祖国的强大风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加大对体育精神的阐发和宣传,可以增进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同,可以借助体育精神来引导人和感化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推动和提升思政教育

(一)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课程,在育人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思政课堂,以理论传授为主,尤其是对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体育生来说,则是比较晦涩难懂的。因此,教师会选择一些案例加以辅助讲解,案例的挖掘是一种丰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好的案例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教学资源的挖掘需要切合学校、专业和学生的特点,否则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体育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目标方面存在相似性,其包含大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元素,这些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契合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体育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而体育精神中蕴含的人本主义精神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思政课教师要探索体育精神的转化路径,正确使用体育精神这一素材,让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体育素材,挖掘素材中的体育精神,在思政课堂上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教书育人是高校最重要的职能,讲授课程,是教书;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育人;课程思政,则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重要方式。尤其在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将体育精神作为整个课程的核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在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和建设方面明显不足,同时存在着配套资源不完善,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观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等现象。高校通过挖掘体育精神,将其所蕴含的育人元素,根据专业课程实际融入,丰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让育人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浸润和熏陶,并内化为精神力量。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共同的育人合力,有助于提升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对体育院校(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理论和专业学习外,更加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技能,如参加各类赛事及志愿服务等。在实践过程中,实践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锻炼和直观的感受,帮助其更好地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其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不仅体现在课程教学,而且能延伸到育人的任何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要善于在隐性教育上下功夫。体育精神是一种高效的隐性教育方式,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加强体育精神的挖掘,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例如,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毅力;在体育比赛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在志愿者服务中,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对体育精神的挖掘和融入,构建中华体育文化育人模式,在日常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得到熏陶,深化中华体育精神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四)强化思政教育的多样性

体育精神的落实更注重其实践性,也决定了其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例如,高校定期举办体育大讲堂,邀请相关专家作相关专题培训,让学生从理论上把握体育精神的内涵;邀请优秀运动员进课堂,分享刻苦的训练及比赛的经历,从优秀运动员身上学习体育精神。另外,通过其他介质进行宣传,如在各体育场馆内张贴“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中华体育精神宣传标语,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体育的重要论述摘选,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体育工作思想,增强学生对党的思想理论认同,让学生体验体育精神的价值引导,让体育精神深入人心,从而也丰富了思政教育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身体和脑力的完全协调发展才是综合发展的体现。人的智力和非智力能力的发展可以借助体育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种将体育融入人才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教育理念,应是我们今天所提倡和遵循的。体育塑造的是勇于战胜和超越自我的人格品质,体育比赛更重要的是展示坚强毅力。如习近平主席在接见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时所强调:“我们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在谈到女排精神时,他强调:“女排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些有关体育的重要讲话,均能体现出对体育精神塑造人的完美品质的肯定,激励年轻人表现出健康的形象和体育精神,引导人们不要纯粹追求比赛成绩,而更要重视其带来的额外价值,即通过体育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向高校学生这一群体,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只有从思想上引领学生,让青年学生与党和国家战略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精神中的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体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广泛的实践中,如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有效实践载体。在实践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扬体育精神,能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为专业型人才,体育类专业学生是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不仅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积极投身我国的体育事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关系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从思想、实践、人生价值方面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强化,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大学生的优势作用。体育精神中蕴含的如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规则意识等内涵,可以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体育强国”战略,对体育院校学生是一种重要的勉励,也为体育院校的学生指明了发展方向。要把这个思想的来龙去脉、逻辑链条向青年大学生讲清楚、弄明白,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把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建立必然的联系,提振信心,增强对自身专业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初心,勇担使命,学好专业知识,打造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四)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就大学生传承和践行中华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实践而言,既是体育院校本身的责任使然,又是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还能为国家重要战略提供服务。高校在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和机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大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通过课程的开设和组织体育赛事,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参与比赛,学生能提升个人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勇于拼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同时,学校还可组织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节、体育展览等,宣传和展示体育的魅力和价值,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师生传达体育精神,增强他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可为优秀的体育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奖学金和就业机会。通过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体育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其所含有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规则意识等价值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致的,与思想教育的价值导向是一致的,都含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从体育院校的角度看,是其育人的优势资源。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来看,体育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中华育人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