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2023-02-11 10:19山东开放大学刘文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课程

山东开放大学 刘文娟

开放教育是我国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教育学员规模庞大、分布地域广、年龄和职业跨度较大、思想状况复杂多样,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群体。新时代开放大学思政课要真正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与其他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发挥育人作用。开放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开放教育的特点,依据开放教育教学规律和成人道德发展规律,尊重开放大学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强化问题导向,聚焦课程思政研究,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机制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强化高校党委抓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夯实党委书记、校长的第一责任,切实发挥高校党委举旗定向的政治优势,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优势,把课程思政工作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高校应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开放大学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建设、学习资源建设等相结合,在宏观层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机制、协同机制、保障机制、评估与监督机制;在实践实施层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评价考核制度,最终形成科学规范、互融互通、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统一安排部署、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总体工作,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聚合作用,让所有教师都能自觉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确保成人教育的课程思政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同向同行、同步推进,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机制

“课程思政”要想取得育人成效,必须在协同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要素自身的独特性,厘清理顺课程与思政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协同社会各方思政资源,进而形成和谐互动关系,建立协同机制。

(一)课程之间的协同

各类课程侧重点虽然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其实都蕴含着一定的育人元素,具备相应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进一步深挖各类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和功能并进行整合融汇,从而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局面,实现协同育人。

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协同效应要从课程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性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方面的主渠道功能,开放大学思政课授课对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很大的差异和不同,因此教师要贴近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到在职人员学习的特殊性,对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在知识点的讲授上,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微课、微视频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个知识点。同时注意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育,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让思政课形式多样化、内容接地气、实效有保障,改变大家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孤岛现象”,对各类课程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做好课程思政设计。教师在各门课程中均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从而破除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将思政元素生硬地放入课程中,导致课程与思政之间两张皮,甚至会出现在讲授专业课或其他基础课的过程中,生硬地插入一部分思政课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的过程中,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找准思政要素与课程之间的契合点,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实现“盐溶于水”的自然而然的育人效果。

(二)教师之间的协同

教师之间的协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打破以往思政课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育人局面,让所有教师能有效融通、协同作战,提升课程思政“整体战斗力”。

首先,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求,结合最新理论、最新实际、热点问题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新的观点、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不同专业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做到思政课常讲常新,避免照搬照抄,所有专业一个套路。同时,教师还要在对其他专业课教师及通识课教师思政元素的挖掘、意识形态方向的把控、育德知识的准备等诸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与帮助。

其次,每位任课教师都必须提升自己的德育意识和思想政治修养,找准自己责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自觉将课程思政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培养实践中,完成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专业的角度对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解读,使课程思政更具生动性和说服力。

最后,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之间要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经常加强交流、沟通和研讨,通过说课比赛、讲座沙龙、观摩课等各种形式,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共识,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起到育人效果。

(三)校内校外的协同

发挥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跨区域、跨层级吸收开放大学系统内各层级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实现分工合作,形成课程思政师资库,构建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包括课程思政案例库、教学设计、视频资源等,教师要借助开放大学的特有的办学体系和教学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特长,突破难点,带动自身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协同社会思政资源,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育人功能落实落地。教师可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身边的模范、优秀校友等现身说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形势的发展举办专题讲座,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充分利用已有社会资源,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各地区博物馆、党史馆、档案馆等,积极拓展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深度,让学生直接实地参观学习,参与其中,不光让学生能看能听,更能让学生能学习能思考,可以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外化为自己的行动,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保障课程思政取得育人实效。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制度保障

高校需整合优势资源,动员各种力量,加快构建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形成体系完整的制度规范,从整体上把控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局,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举旗定向;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标准,定期分析推进工作,按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全面全程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

(二)落实物质保障

首先,保障经费支撑。课程思政建设最重要的物质保障是充足的经费支撑,应该根据格局体系的构建状况合理配以充足的资金保障,提高大家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完善育人多元平台。在互联网新时代,育人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站、创建相关的多媒体客户端,进行相关育人资源的推送,通过微信、QQ等多种途径与学生建立有效联系,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传播,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可以提供适时必要的引导和帮扶。

最后,提供设施保障。高校需保障思政教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的场地与设施的提供,采编各类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电子资源,通过打造校园文化,进行沉浸式思政教育等。

(三)加强队伍保障

首先,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高校需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特点,积极吸收各地市收优秀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学团队,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育德能力为目标,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针对实际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开放大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发挥好思政课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其次,形成全员育人的大思政队伍。涵盖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各省分布、地市开放大学各个层级、各个专业在内的教师在内的思政队伍,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各类研讨、座谈、培训,用不断发展的新理论新思想充实头脑,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努力解决好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把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切实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四)完善激励评价

高校应建立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将育人实效纳入个人工作考核、表彰评优、职称评聘等主要考核指标,从教师德育素养养成、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创新等角度分别设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对课程思政建设给予物质及政策支持。

高校应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成立专门的督导评价小组,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常态化、系统化的评价。一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高校要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在常态化的听课、督导过程中,对课程思政方案、设计思路、授课过程、授课效果进行整体评价,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育人目标。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思想价值观念改变等进行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德育实效。

四、课程思政环境建设机制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从课程标准的高度出发,教师需进一步挖掘学科的课程思政要素,把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爱国意识、诚信意识、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策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

2.切实提升课程理论性

充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有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把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讲清楚讲明白,而不是课程与思政两张皮,为了思政而思政,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切实提升课程理论性。广泛涉猎多学科理论知识,诸如哲学、法学等,通过系统的知识增强课程的学理性,通过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信手拈来,真正实现课程与思政的融会贯通,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最终的育人目标。

3.努力建设课程资源

课程思政要想取得真正的实效,必须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具有说服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觉得反感,这就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对思政资源的积累,通过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案例积累,挖掘专业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营造鲜活的课堂育人环境与载体,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4.充分做好课程设计

开放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的诉求,对课程知识中潜在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做好课程设计,通过教学设计与课程知识有机结合,转化为教学内容,再传递给学生,进而转化、内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内容。教师要按照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把课程思政的元素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构建良好的全方位德育环境

环境因素属于隐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协同各方,以学校教育为主,同时涵盖社会教育、网络教育,构建良好的全方位育德环境,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开放大学较之普通高校,有自身的特殊性,受教育者往往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开放大学要构建良好的德育校园环境,就要在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平台,实现德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丰富网络德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德育,包括公众号推送相关资源、利用好各种推优活动进行宣传等,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有助于课程思政建设落地生根,切实实现育人功效。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