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金分割思想在散文文体分析中的美学价值
——以Gettysburg Address为例

2023-03-04 02:09王庆国周叶函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林肯音节段落

王庆国 周叶函

(1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昆明 650228;2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 650500)

一、引言

《葛底斯堡献辞》(Gettysburg Address)是林肯总统的一篇著名演说词,发表于1863年11月19日。文章短小精悍,思想深刻,辞藻优美,颇具政治价值和文学价值。就其政治价值而言,林肯既悼念了阵亡将士,又呼吁生者应继承先烈遗志,为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而战,以维护国家统一;就其文学价值而言,这篇演说词还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研究者从文体学、修辞学、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文学翻译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尚未发现有人从黄金分割的角度来研究这篇散文。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这一新视角,分析这篇演说词的文体特征,探索黄金分割在散文文体分析中的适用性,并就其美学价值展开讨论。

二、黄金分割的相关研究

黄金分割是几何学中的一个概念,由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得到系统论证。简单地说,其定义为:把一线段分成两部分,较短线段与较长线段的比值等于较长线段与线段总的比值,约等于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值。换言之,如果将线段总长设为单位1,长线段和短线段的长度分别为0.618和0.382。对于任意一条线段,都会存在两个黄金分割点,用线段总长分别乘以这两个比值,即可找到两个黄金分割点的位置。

黄金分割体现着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被认为是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广泛运用于用于建筑、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电影等领域。在文艺作品中,研究者也关注到黄金分割的运用,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例如,舒安娜和杨飏分析了郭沫若的剧作《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和《蔡文姬》,曹禺的剧作《雷雨》,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普希金的诗歌《玫瑰》,以及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并得出结论:黄金分割在文艺作品结构安排上确实有妙用,体现文艺作品形式结构的比例美与和谐美[1]8-15。牛景丽从分形几何的视角研究发现,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叙事结构高度暗合以黄金分割为迭代原则的分形结构,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从而证明“黄金分形”结构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种普遍的美学追求,具有普适性[2]102-113。相对而言,国外在这方面做得更早。Johnson在研究弥尔顿的《失乐园》时注意到,该史诗开篇的26行主要写弥尔顿向缪斯祈求神助。前10行与后16行的比值(10∶16 = 0.625),约等于后16行与总共26行的比值(16∶26 ≈ 0.615),两比值均接近黄金分割值0.618。这样的诗行在《失乐园》中还出现过2次,在《利西达斯》(Lycidas)这首诗中也有1次,从而说明黄金分割是弥尔顿风格的一种体现[3]71。

从前人研究来看,黄金分割在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三种文体结构上都有体现。既然散文也是一种文学体裁,那么,黄金分割是否存在于散文作品中?如果存在,在哪些层面会有体现?下文将以林肯的著名演说词Gettysburg Address为例,进行深入探索。

三、黄金分割在Gettysburg Address中的体现及美学价值

在Abraham Lincoln Online的官网上可以查到,Gettysburg Address有5个林肯的手稿版本,拥有者分别是Bliss,Nicolay,Hay,Everett和Bancroft[4]。仔细校勘会发现,各版本在措辞、分段、大小写、标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鉴于Bliss的版本被镂刻在林肯纪念堂墙壁上,获得官方认可,在学界引用也最多,且下文也能证实,黄金分割在Bliss的版本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最具美学价值。为了方便参考和下文分析,现将Bliss的版本每句话标上序号,附在此处:

Gettysburg Address

①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a new nation,conceived in Liberty,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②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can long endure.③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④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⑤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⑥ But,in a larger sense,we can not dedicate—we can not consecrate—we can not hallow—this ground.⑦ The brave men,living and dead,who struggled here,have consecrated it,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⑧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⑨ It is for us the living,rather,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⑩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笔者研究发现,在这篇经典散文中,黄金分割高频率地出现在段落、句子、词汇、音节和演讲时长五个层面上,形成了典型的文体特征,具有美学价值,下文将逐层进行分析。

(一)段落层面

在上述的5个版本中,Nicolay,Hay和Everett 的版本全文共分为4个段落,而Bancroft和Bliss的版本则分为3个段落。从段落大意上讲,分3个段落更合理。第一段回顾历史,阐明了国家的诞生和立国的两大原则,即自由与平等;第二段主要讲集会的地点和目的,即在战场上集会,是为了将战场的一隅敬献忠烈,合乎情而近乎礼;第三段突出演讲的根本目的,呼吁生者应继承未竟的事业,为自由、平等、民主而战,以维护国家统一。再从黄金分割角度来看,如果全文分为4个段落,按长短比例取整数,较短的部分只能有1个段落,而较长的部分则有3个段落。较短段落与较长段落,以及较长段落与总段落之比分别为1∶3(≈0.333)和3∶4(=0.750);同理,如果分为3个段落,对应比例分别为1∶2(=0.500)和2∶3(0.667)。计算可知,分为3个段落的比值更接近黄金分割值0.618。因此,从意义来看,全文层次清晰,每段中心明确;从形式上看,段落分布符合黄金分割,形式与意义高度吻合。Bancroft和Bliss的版本将全文分为3段更合理。

把全文分为3个段落,两个黄金分割点位置分别为:前一段和后两段之间,及前两段和后一段之间。如果仅从段落的数量关系来看,两种结论均有可能,但第二种结论更为合理,在下文的“词汇层面”、“音节层面”和“演讲时长层面”分析中均可得到证明。

(二)句子层面

Bliss的版本全文共10句话,四舍五入取整计算,两个黄金分割点位置分别为10×0.382≈4和10×0.618≈6,即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分别在第4句和第6句。反观原文,第4句重点讲的是集会目的,而第6句是一个以“but”开始的过渡转折句,也是全文的第一个否定句,还是新段落的第一句。这两个句子分别具有强调和转折的效果,是整篇演讲词中的两个核心句子,其分布位置刚好在黄金分割点附近。因此,黄金分割点附近的信息往往为核心信息,这一结论将在“词汇层面”分析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在5个版本中,Nicolay的版本只有9句,其余版本均有10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可知,10句的版本比9句的版本更符合黄金分割原理。

(三)词汇层面

为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词汇部分的计算没必要像段落和句子计算一样取整数,而考虑保留一位小数,看黄金分割点附近的单词,并以意群进行划分,以防有“重形式而轻意义”之嫌。

Bliss的版本全文共271个单词,三个段落的单词数分别为30,72和169。用黄金分割法计算,两个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分别为271×0.382≈103.5和271×0.618≈167.5。前者接近第一、二段的单词数之和102(=30+72),而后者接近第3段的单词数169。这里同样能证明:文章分3段更合理,且黄金分割点位于前两段和后一段之间,该点和“段落层面”分析中的黄金分割点相同,具有前后一致的文体学特征。

从三个段落的单词数量来看,每段的核心信息均分布在黄金分割点附近。第一段共30个单词,两个黄金分割点的大概位置分别为30×0.382≈11.5和30×0.618≈18.5。反观原文,第11.5个单词附近的信息为“…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而第18.5个单词附近的信息为“… in Liberty…”。黄金分割点附近的词是第一段的关键信息,即国家的诞生和立国的自由原则。此外,“Liberty”一词用了拟人化的修辞,以大写形式来强调,刚好出现在黄金分割点上,位置十分显眼。第二段共72个单词,两个黄金分割点的大概位置分别为72×0.382≈27.5和72×0.618≈44.5。第27.5个单词附近的信息为“…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而第44.5个单词附近的信息为“…field,as a final resting place…”,这些关键词讲的是集会地点与目的,是第二段的关键信息。第三段共169个单词,两个黄金分割点的大概位置分别为169×0.382≈64.6和169×0.618≈104.4。第64.6个单词附近的信息为“…for us the living…”,而第104.4个单词的位置更巧:文章最后一句话用了4个破折号连接4个“that”从句,黄金分割点刚好落在第一个破折号后的“that”处,即“...—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这些词语和标点突出了第三段的核心信息,即生者的神圣使命。

需要补充一下,“段落层面”的分析已证明,5个版本中,Bancroft和Bliss的版本将全文分为3段更合理。然而,除个别单词和标点不同外,这两个版本无实质性差异。在此处,Bliss版本中的破折号与黄金分割位置和强调作用均相一致,而Bancroft的版本没有使用破折号,也没有使用其他任何标点符号。到此为止,本文从黄金分割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校勘,证明了Bliss的版本最好,最具美学价值。

再从每句话的单词数量来分析,也可得到相同结论。每句话中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及其附近的单词统计如下:

表1 每个句子中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及其附近的单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黄金分割点附近的词都是每个句子中的核心信息。此外,第2句和第8句的第二个黄金分割点落在并列连词or和but上,形式上的黄金分割点与内容上的转折意义相吻合。

本部分从全文单词数、每段单词数和每句单词数分析,均可得到相同的结论,即核心信息都分布在黄金分割点的附近,在不同程度上得以突出和强调。

(四)音节层面

在以上的“词汇层面”分析中,笔者统计了Bliss版本全文的单词数为271,三个段落的单词数分别为30,72和169。该版本的音节数共362个,三个段落的音节数分别为49,95和218。无论是从全文还是从每个段落来看,音节数都多于单词数,但数量偏差不大。这说明:林肯大量使用了单音节单词,简洁明了,铿锵有力。而且,从黄金分割角度来看,单词数和音节数在段落的分布上完美吻合。四舍五入取整数可算出,音节层面的两个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分别为 362×0.382≈138和362×0.618≈224。前者接近第一、二段的音节数之和144(=49+95),而后者接近第3段的音节数218。此处所得的结论与“段落层面”和“词汇层面”分析的结论一致:全文分3段更合理,且黄金分割点位于前两段和后一段之间。

以上分析的音节数是按段落顺序进行,体现了音节层面的黄金分割具有结构性特征。其实,如果把全文的音节按短元音、长元音和双元音来区分,又可得出音节层面的黄金分割还具有离散性特征。全文共362个音节,其中,短元音、长元音和双元音的个数分别是137,175和50。两个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和上一段计算的数值一样,分别为138和224。前者接近短元音个数137,而后者接近长元音和双元音个数之和225(=175+50)。结合发音特征来看,短元音短促,可以加快节奏,而长元音和双元音舒缓,可以放慢节奏,这使得整篇演讲词的整体节奏快慢和谐,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这种完美的艺术感染力还体现在演讲时长上。

(五)演讲时长层面

直到1877年,爱迪生才发明了留声机,因此,林肯在1863年发表的这篇演讲的原声并没有被记录下来。今天,该演讲的录音多采用Bliss的版本来朗诵。笔者选用National Park Service官网中Getty[5]朗诵的录音,American Rhetoric官网中Cash[6]朗诵的录音,以及Litvak导演的电影《拯救林肯》(Saving Lincoln)[7]中的录音(配音者不详),把演讲时长作为衡量演讲节奏快慢的研究变量,从黄金分割角度加以对比分析。三个录音的各段耗时统计如下:

表2 三个录音的各段耗时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同样的演讲内容,但每段耗时和总耗时却存在差异,这反映了演讲者对朗诵节奏的把握迥然不同。利用黄金分割法计算,用总耗时分别乘以0.382和0.618,四舍五入取整,每个录音中两个黄金分割点的大概位置如下:

表3 三个录音中黄金分割点的位置

无论哪个版本,第一黄金分割点处的耗大约为第一、二段的耗时之和,而第二黄金分割点处的耗时则接近第三段的耗时。从这里也可证明,全文分3段更合理,且黄金分割点位于前两段和后一段之间。该点与段落、词汇、音节中的黄金分割点相同,形成前后一致的文体学解读。从数值上看,电影《拯救林肯》演讲的耗时与黄金分割点完全一致,更具有美学价值,实际听起来也更有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黄金分割不仅是一个数学概念,还是一个美学概念,其发展历程贯穿了西方美学史的始终。作为一种普遍的形式美学法则,黄金分割会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于艺术创作中。例如,达·芬奇利用黄金分割原理创作了《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名画。然而,至于林肯是否按照黄金分割原理来写Gettysburg Address,研究者难以做出定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完全具备黄金分割的知识。根据Herndon的研究,林肯对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爱不释手,每次巡行,都随身携带,并能轻易证明前6卷的命题[8]248,而黄金分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具体为第2卷和第4卷)。无论林肯的创作是否是有意识的行为,笔者通过权威的文本研究发现,在他的Gettysburg Address中,确实存在黄金分割现象,并且高频率地出现在音节、词汇、句子、段落和演讲时长五个层面上,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特征。研究分析的层面虽然不同,但却能得到前后一致的文体学解读,具有“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篇散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体现着比例美、和谐美与艺术美,堪称完美的典范。

数学追求的是精确,而艺术追求则是美,散文中确实存在黄金分割,只不过其比例不会像数学里那样精确。在数学中,黄金分割点是长短线段的分界点;而在文学作品中,黄金分割点则是过渡转折点,其出现的位置与文章学上“起承转合”中的“转”非常接近。

语篇的核心信息可能会分布在黄金分割点附近,反过来,从黄金分割的角度,可以很容易找到句段篇章中的核心信息,有助于语篇分析。本文还证明了Bliss的版本最具美学价值。从这层意义上说,黄金分割对文本校勘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黄金分割还能为演讲艺术研究提供新思路。

On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Golden Section for the Stylistic Analysis of Prose Literature
——A Case Study of Gettysburg Address

WANG Qing-guo ZHOU Ye-h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ianchi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1701)

Abstract:Like other forms of artistic works, literature also involves the use of the golden section. Up to the present, scholarly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at how it finds expression in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poetry, fiction and drama. However, little academic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ts use in prose. Through an inquiry into the use of the golden section inGettysburgAddressby President Lincoln, or more specifically, on the levels of paragraphs, sentences, words, syllables and durations of speec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golden section to the stylistic analysis of prose. It is concluded that: as a special type of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e golden sec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stylistic analysis of prose literature and has its own unique aesthetic value.

Keywords: golden section; prose literature; applicability; aesthetic value;GettysburgAddress

猜你喜欢
林肯音节段落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拼拼 读读 写写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安静从容 林肯MKX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