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展望
——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3-03-04 02:07许占鲁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聚类思政研究

许占鲁 陈 珂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杭州 3111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1]这为当前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遵循和现实路径。作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上好思政课,即思政课教学近些年来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2]高校思政课教学涵盖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抓住思政课教学这一关键过程,“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3]。

只有对现有“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关研究进行进一步讨论、审视和反思,才能拓展研究的经度和维度。现有文献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但从全景视角审视这个主题的研究很少。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学界“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演进过程、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对已有成果进行阶段性、系统性梳理,本研究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近10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学统计,以数据和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研究的知识结构、研究规律等,再辅之以相关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力图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展望,期冀借此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并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科学研究的重点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科学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4]。普莱斯等科学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科学发展的进程是可以通过其足迹从已经发表的文献中获取的。CiteSpace 就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5],通过此类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MKD)。它可以对文献的共引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引文空间的知识聚类和分布,提供其他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分析功能。本研究依托CiteSpace(5.8.R3版本),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进行整体性分析。

(二)数据采集及处理

知网可检索中文学术期刊8500多种,是我国目前收录完整率最高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本研究以CNKI知网数据库采集的中文学术期刊数据为直接来源,以近10年来学界的学术成果为研究对象。在知网首页“高级检索”中输入篇名=(思政课教学)或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含=(高校),出版年度=(2013年——2022年),文献来源=(全部期刊),剔除外文会议论文、主题征文通知、新闻报道等非学术性文献,共检索到4606篇有效学术论文。将其以Reworks格式导出后,经过重命名Reworks格式文件,CiteSpace系统数据预处理、数据加载和转换,设置CiteSpace各项参数,运行可视化,系统即可生成关键词统计表等相关数据和图谱。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概况

1.研究成果多,关注度持续上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围绕加强思政课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学界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因此,本文选取了2013年以来我国学界该主题4606篇中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在有效的学术期刊中,从发表数量来看,如图1所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共发表论文400篇左右,到2021年超过600篇,2022年预期会更多。这说明,该主题的研究涉及的研究数量多,学界对此主题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

图1 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发文量趋势图

表1 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高频来源期刊

根据表1统计,近10年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学术论文发表的集中地。这两本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在思政研究领域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深化做出了贡献。

2.合作研究及学术联系不紧密。图2中,节点字体大小代表中心性,连接边表示合作性。节点数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多,结果显示,发表该主题论文数量最多的是尹铁燕(13篇),其次是江南(9篇)、刘芳(8篇)。图2中,网络节点数量为2030,连线数量为375,网络密度仅为0.0002,连线数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系,图2的连线数量较少,整体上大部分学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较少,没有形成明显的研究团队,研究者学术联系不紧密。同理,图3的机构合作共现图谱显示,发文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弱、交流和合作较少,没有形成合作关系网。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频发文机构(见表3)。

图2 作者合作共现可视化图谱

表2 近10年发文高频作者统计

图3 作者合作共现可视化图谱

表3 近10年高频发文机构统计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热点主题

1.研究热点围绕课程建设促进教改实效。词频是通过提取所选取文献的关键词、摘要等题录信息来解释一段时间内某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设置好的阈值,提取所有文献关键词,共发现高频关键词356个,形成386条连线。文献的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图4中节点和文字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时期内建立的联系,连线的粗细和密度表示关键词共现的强度,可以看出“思政课”、“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出现频次高,是研究的热点。“教学改革”、“教学实效性”、“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路径”等是次研究热点。说明围绕思政课课程,学界开展了涉及课程建设各要素、各环节的研究。既关注教学方式创新的研究,也注重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出现的中介中心性是判断学者们关注焦点的重要依据,高中介中心性的文献通常是连接研究领域的关键。从代表节点促进作用的中介中心性指标的表2来看, “高校思政教育”、“‘概论’课”和“教学有效性”等与其他热点关键词之间的通信较强,说明其是链接其他关键词的高频用词,促进了相关主题文献间的互引关系。这表明,学界常以“概论”课和“思修”课等思政课程为例,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融入”如“红色文化资源”这样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开展[6],提升“教学有效性”。

表4 关键词中心性前十(按中介中心性排序)

2.研究主题主要涉及时代背景、教育主体、教学模式。学术论文的关键词本身就是论文主题的凝练,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应用CiteSpace软件以及LLR(对数似然率)算法展开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更能直观反映研究的主题,其呈现的关键词聚类视图如图5所示,色块代表聚类的区域,色块内部包含聚类关键词。从图5可以看出,Q值=0.8611>0.3,说明该网络结构聚类效果好,S值=0.9536>0.5,代表同质性较高,不同聚类划分较好。图5呈现了最高的十个聚类。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5,进一步呈现了前五大聚类的标签词(按照关键词的数量排序)。“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热点主题聚类平均年份在2015-2016年左右,说明研究在此时期成熟。图中各个聚类间的热点内容有交叉,主要涉及三个热点层面。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5 聚类的主要关键词

(1)重视关照现实。图5显示,“新媒体时代”(#0)聚类最大,说明在这个聚类下,它最具代表性。新媒体环境主题下,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媒体 、有效性、人工智能、教学方式、高校。时代背景是思政课教学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是开展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现实基础。“如何利用新技术有效开展教学,革新原有教学方式,是各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命题。”[7]#9类是“新时代”,它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以来,思政课面临的新起点,以此为基点,“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各方面,都有了新变化”[8]。这类主题下,学者们聚焦于“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思政课教师”如何把握新时代特点讲好思政课等内容。

(2)突出教育主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政教育理论不断深化,教育主体的界定更加明晰。学生(#1)既是思政教育的对象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体间性或他者性交往”[9]的关系。思政课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不再只以教师和教材学习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获得感,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而高校(#2)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主体,“如何利用好思政课这个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有效的开展思政课教学并提升教学的实效性”[10],一直都是热点研究话题。

(3)聚焦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等。#3、#8聚焦“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翻转课堂”、“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等。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阵地,但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任务的有力抓手。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以学分的形式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出了明确要求”[11],此后,学界围绕如何“充分展现实践教学的基点价值”[12]、“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13]等开展了较为集中的研究。#4、#5、#6、#7聚焦“教学模式”、“思政教育”、“民办高校”、“时效性”、“教学评价”等内容。从思政课本身出发,对不同教育主体开展研究,更加重视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过程,“协同聚合”[14]发展。

(三)研究历程与趋势

图6是时间线图谱,它以共引聚类和引文为分析基础,描述出近10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领域的过渡情况及研究本质,将文献关键词聚类平铺在二维时间轴上,更直观地展示了主要主题聚类的演变过程和前沿趋势,以及热点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表6展示的是近10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领域突发性最强的前20个关键词。表中的起始年为对应关键词频次开始激增的年份,结束年则是关键词频次趋于平稳的时间,突现强度代表该关键词在突现的时间内频次突然增加的程度,通常与研究热度相伴。红色条则对应该突现词的持续时间。综合分析图6和表6,可以发现:

图6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表6 关键词突现情况(强度前20名)

1.运用新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内容,“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VR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媒体”等成为近期教学方法研究新趋势。图6中,“新媒体时代”在2013年已是研究的热点内容,其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聚类之间的连线丰富,说明它们发生了多主题共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关键词有“时效性”、“信息化时代”、“教学方法创新”等,该聚类主要关注的是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方法的研究演进。通过表6显示,作为教学方法,“慕课”、“微课”也是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线上教学”、“VR技术”、“人工智能”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混合式教学”从2018年开始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说明其到目前位置依然是研究的热点。从思政课教学“使用”新媒体技术到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15],是学者们一直在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2.思政课课程建设格局不断拓展,“新时代”、“立德树人”、“新冠肺炎疫情”和“守正创新”是研究的新热点。表6中,“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呈现出比较高的突现度,引导和影响着思政课建设的格局,“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了深广的理论精粹和思想富源”[16]。根据表6突现词的突现强度可以发现,“新时代”(Strength=20.95)、“立德树人”(Strength=14.42)、“新冠肺炎疫情”(Strength=13.4)突现强度非常高,持续到现在,足见其研究热度非常高。综合来看,“新时代”对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思政课的使命与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现实给思政课教学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构建疫情下“混合式教学的长效机制”[17],做到“守正创新”,是需要继续探索的新课题。

3.融合发展是思政课教学发展的重要特征,近期“工匠精神”、“历史情景剧”、“革命文化”、“‘四史’教育”等是新的研究热点。从表6关键词的突现持续时间来看,“融合发展”突现时间较长,说明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思政课教学研究的热点。从图6中统计出的时间跨度上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学实效性”等出现时间较早,而最近则出现了“工匠精神”、“历史情景剧”、“革命精神”、“‘四史’教育”等关键词,可能成为思政课教学融合发展的未来研究新方向。在“四个自信”引领下,学界更加关注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比如,“革命文化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对当代青年思想素养的提升有深刻教育意义”[18]。

三、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由点到面的研究。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通过对近10年知网“高校思政课教学”主题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学者们对教学过程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19])都有较为广泛的研究。例如,图6可见学者们对大学生群体中的“95后”“00后”、“少数民族学生”,关注度高。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高校及其中的高职院校、民族院校、民办高校等进行了大量研究。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融入”为连接点,与时俱进地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将“创新创业”、“红色文化”、“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沁润思政课教学中。对教学手段的研究成果最多,既有方法的变革又有教学技术手段的新应用,既有方法的传承,还有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

2.研究热点广泛分散但不够深入。由图1的时间维度看,学者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从数量上保持持续增长。从图5和表3来看,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态势演进呈现广泛持续性的特点,研究内容涉及教学过程全部构成要素。有些研究,如教育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教学评价”、“融合发展”等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研究内容还不够深入。第一,从作者(表2)和研究机构(表3)维度看,近10年来,该主题发文不少于5篇的作者只有12人,发文达到或者超过10篇的机构只有8个,大部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没有对该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作者间、机构间均没有形成研究集群,影响研究深度的拓展。第二,在检索到的4606篇主题论文中,核心期刊为479篇,占比10%左右,说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高层次成果远远不够,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3.具体研究较多,理论研究不够。从关键词的共现来看(见图4,表4),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键词集中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环节,更侧重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时代新特点、新技术等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从认识的完整过程看,只完成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没有更好地实现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对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原则、教学发展规律等基础性理论研究不足。没有从应然于实然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研究。该主题近10年的学术论文中,很少有论文对相关研究进行阶段性回溯与总结,使得研究“历史经验总结与借鉴不够”[20]。

(二)研究展望

1.思政课课程建设展望。随着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命定,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改革也开启“新篇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表5)等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共识,思政课课程建设将重点破解时代性与传承性、政治性与学理性、亲和力与影响力等方面的难点,做到守正创新。

2.思政课教学范型研究趋势。随着新冠疫情常态化发展,以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等为技术支撑,如何提升线上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效将成为教学范型即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自2020年以来,线上教学研究激增(见表6),这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3.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展望。如何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焦点,图6中,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评价等关键词在2013年就是热点。图6中的关键词时间线显示,近两年,VR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成为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有力方式。同时,将实践教学资源、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融入思政课也是发展趋势,以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建议

通过近10年的数据梳理发现,学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已经开展了多维度立体式的研究,为研究者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个主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但同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近几年的发展现实,建议今后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下方面。

1.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本质、教学原则和教学基本规律等基础性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深度。如前文所述,从研究的主题演化看,学界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紧扣时代发展特点,融入各种思政教育元素,研究内容包含了教学过程各要素、各环节。虽然在图6中也能发现诸如“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层面的关键词,但是在表6中发现,其并不是研究的核心层面,没有成为研究热点,学界在教育理念层面没有形成持续深入的研究成果。另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层面,进行经验总结及“上升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模式”[21]的研究较少。综合来看,需要从认识论层面进一步厘清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教学发展规律,教学特有的原则等基础理论,也需要从方法论角度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模式。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打破只靠经验积累的研究模式,构建思政课教学特有的逻辑框架。

2.把握好内容守正与方法创新的关系,激发思政课内生动力。守正是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创新是实现思政课守正的重要保障。守正就是要坚守思政课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贯彻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思政课要讲出政治高度,实现好其政治引领功能,思政课教师自身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素养,立德树人的道德素养,还要熟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和成长成才规律、个人及群体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创新首先体现在教育方法、手段、资源上的灵活性与丰富性,其次是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也要协调“思政课课程要素的良性运行,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内部驱动力”[22]。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思政课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

3.处理好育人课程体系间的关系,加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高校“思政课程”是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大学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目前主要有5门课。它以课堂教学为主,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教学,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则是要将主流价值观引导寓于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之中,在高校专业课程中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大思政课”是相对于课堂思政课而言,“在教学时空上,它突破了课堂思政课空间的局限,彰显出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向互动的特性,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3]。总之,“大思政课”本质上也是思政课,通过融入实践中的鲜活资源激发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平衡有序推进,有利于形成“三全育人”的协同效应。“大思政课”是“构建深化课程思政、推进专业思政、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有效路径”[24]。如何协同推进这三者,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需要进一步具体探究的课题。只有做到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形成高校德育合力,构建科学的强有力的育人体制。

猜你喜欢
聚类思政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