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视角下的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3-03-04 0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全科图谱聚类

于 峥 王 颖

(1蒲窝镇中心小学, 甘肃 平凉 744400;2南宁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 南宁 530100)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在推动小学生形成科学认知初步能力基础上,更发挥着启蒙共同体意识、孵育爱国情感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小学教育最重要的特性是基础性,奠定了儿童长远发展的道德品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和身体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小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开展了系列研究,总结归纳中国小学教育发展脉络和研究趋势,对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健全小学义务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使用信息计量化软件,基于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文献要素,使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中国小学教育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文献下载时间为2023年3月11日,文献检索时间段为2013~2023,对象为“小学教育”主题的学术期刊论文献,去除学校、会议报道等文献后,最终得到682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学术软件,通过对某特定领域文献集进行分析,以发现该领域学术演化特征,该软件已被全球科学计量学研究领域普遍采用[1]。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版本:6.1.R1),对我国中国小学教育研究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论文数量变化、主要科研机构、作者、关键词、研究趋势等领域总结了该领域研究趋势,并绘制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此外,基于重要文献分析,对该领域发展方向和内容做了分析和推测。

二、文献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文献量分析

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主题的文献数量年度分布见图1,其中2023年为不完全统计年。由图1可知,2013~2016年相关研究论文较多,从2020年开始,年发文量出现下降趋势。

图1 中国小学教育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二)研究机构分析

将文献按照发文机构分类统计,得到发文机构合作图谱,见图2。从图2、表2分析,发文量最多的学术机构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4篇)、西南大学教育学部(10篇)、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10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0篇)等。从单位属性来看,这些单位主要为国内各知名大学下属初等教育研究机构;从分布区域来看,这些单位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武汉和重庆等国内教育研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市,并由于地域原因形成了相对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

图2 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学术机构合作图谱

表1 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发文量前10位学术机构排序表

(三)核心作者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生成重要作者合作关系图谱,用于分析中国小学教育领域不同作者学术贡献、学术地位和合作关系,见图3。图中发文量越大的作者节点字号越大,各作者学术合作关系用连线表示,关系越强,连线宽度和密度越大。由图3、表2可见,发文量最多的前10位作者有王建平、刘慧、陈威、李敏(4篇)等人。图谱中连线明显小于节点,且宽度和密度较小,这说明该领域学者很多,但没有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多以自我研究为主。从合作关系网络来看,王建平、陈威与其他学者学术合作相对较多。从表2发文量数据来看,少数作者发挥了主要的学术研究推动作用。

图3 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研究主要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表2 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发文量前10位作者排序表

(四)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研究热点体现了某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对于分析该领域研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作为文献研究热点的主要特征词,可以有效揭示中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聚集点,有利于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变化趋势。将关键词(Keyword)设置为节点类型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4。

图4 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中出现了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全科教师、小学教师、义务教育等字号较大的关键词,这表明这些关键词在682条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他较小字号的关键词,如课题体系、乡村教师等,说明也是该领域学者关注的话题。

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对小学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从而获取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将聚类方法设置为LLR算法(对数极大似然率算法),得到7个聚类分析结果。图谱参数模块值Q(Modularity Q)=0.7442,大于0.3,平均轮廓值S(Mean Silhouette)=0.9297,大于0.7,说明聚类图结构显著可信度高。7个主要聚类主要为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全科教师、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小学教师、教师教育和课程体系,详见表3。

图5 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表3 小学教育研究共现网络聚类表

1.聚类#0的标签词是小学教育,聚类大小45,轮廓值0.964,其中小学教育、师范生、初等教育、小学教师、全科教师等词出现频率高,是关键热点词,也是小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1的标签词是初等教育,聚类大小27,中心性0.906,主要的关键热点词有初等教育、小学教育、蒙古族、印度、中等教育等。聚类#2的标签词是全科教师,聚类大小23,轮廓值0.855,主要的关键热点词有全科教师、农村小学、农村教育、全科教学、专业素养等。

聚类#0、聚类#1和聚类#2这3个聚类标签词存在交叉现象,证明聚类间具高相关性,三者一同构建了我国小学教育“学生—教师—教育”的基本框架体系。学校作为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要加强象征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理念、确立现代学生观和转变学业评价机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重心从过去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逐步转变到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上。小学数学教育中,应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小学数学教师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研制出统一的培养标准。整体而言,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方面,应通过重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进程和评价,构建问题导向式实习课程体系,并加强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随着我国大量村小和教学点“微型化”“小班化”发展,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政策,培养全科教师要体现全科的理念和思维,应对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及发展的种种弊病,重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田语童以某省7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提出要明确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结构、科学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注重实效等针对性措施建议[2]。

2.聚类#3的标签词是基础教育,聚类大小22,轮廓值0.934,主要的关键热点词有基础教育、小学、教育资源、中国经验、教育公平等。聚类#4的标签词是义务教育,聚类大小20,轮廓值0.951,主要的关键热点词有义务教育、幼小衔接、课程设置、学前教育、入学准备等。

聚类#3和聚类#4体现了我国小学教育属性,即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通过对这两个聚类标签词分析,可以发现教育资源分配和幼小衔接是主要研究内容。受地方财政收入压力,撤点并校过程中普通小学教育经费偏向减少;史宇鹏认为提高公共资源的供给水平,完善公共资源的分配规则可以解决教育难等民生问题[3]。在幼小衔接研究领域,应以儿童为本位实现从“幼小衔接”到“小幼衔接”的转向。小学可以通过自觉践行“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与研修、积极寻求家长的协同配合,进而实现自身在幼小衔接中的责任落实。

3.聚类#5的标签词是小学教师,聚类大小16,轮廓值0.929,主要的关键热点词有小学教师、理论与实践、生长性、活动节律、师范学院等。聚类#7的标签词是教师教育,聚类大小7,轮廓值0.915,主要的关键热点词有教师教育、美国、教师教育课程、荣林斯学院、专业课程等。

聚类#5和聚类#6体现了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性。肖其勇认为,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构建以综合知识能力为框架的教育体系,拓宽以实践为核心的全科培养机制,创新以定向培养为重点的政策杠杆,从而回归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初衷[4]。借鉴美国荣林斯学院教学体系,小学阶段的教师培养更需要关注"实践性知识"的养成,要强化"师范性"科目的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师培养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养成,这是帮助未来教师胜任小学教学的关键。应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重新审视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四个方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小学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

4.聚类#8的标签词是课程体系,聚类大小6,轮廓值0.995,主要的关键热点词有课程体系、本科层次全科型小学教师、实践教学、素质标准、优质生源等。小学教育专业要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孙刚成则认为,小学课程整合应当坚持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原则,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与时俱进,发挥课程结构与课程类型的纽带作用,实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

(五)研究趋势分析

“突现词”指在某一时段内被引频次骤增的关键词,突现词分析用于发现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使用CiteSpace “突现词探测”功能,突显词数量设参数γ设置为0.5,绘制出2013—2023年出现的17个突现词,见图6。

图6 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关键词突显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教育研究关键词突显的变化呈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3-2015年,突显关键词为“初等教育”“教师培养”“农村教育”“师范学院”等,属于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小学教育是属于我国基础教育,多数小学又分布于我国农村地区(2017年农村小学占全国小学总数的85.02%)[6],这一时段学者们主要研究以农村小学为主体的我国小学教育体系架构问题,强调师范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为2016-2018年,突显关键词为“课程体系”“教师教育”“全民教育”“全科教师”“课程设置”“教育公平”“义务教育”,2018年教育部陆续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了“全科教师”“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围绕教师培养工作,课程体系设置、教育资源分配等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7]。

第三阶段为2019-2023年,突显关键词为“乡村振兴”。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郭顺峰认为,小学全科教师须实现从农村小学教育坚守者向乡村教育振兴推动者,从农村小学全科教育的被动践行者向小学教育模式和理念变革的引领者,从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主力军向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的角色与功能转变[8]。

关键词时间线图用于反映某一研究主题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反映了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关键词时间线图和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突显图和存在密切相关性,关键词时间线图标签名即主要关键词聚类名,关键词序列按时间顺序显示在每一个标签名左侧时间轴上。使用CiteSpace,按1年度时间片段生成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7。

图7 2013-2023年中国学校教育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研究关注点不同,根据关键词演化,将我国小学教育研究划分为早期研究、中期发展和创新研究三个发展阶段。

1.早期研究阶段(2013-2015年)

这一阶段我国小学教育研究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农村教育、课程内容、师范生等领域开展研究,这和我国小学教育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密切相关。研究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小学教育阶段儿童发展和专业特质特点,并借鉴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小学教育的诸多经验。

2.中期发展阶段(2016-2018年)

这一时期研究方向不断增加,研究范畴不断拓宽。从教育普及性来看,全民教育、全科教学等进入研究视野;从教学体系革新来看,出现了培养模式、儿童本位专业课程、联合培养等多种内容;从侧面证明,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小学教育研究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繁荣时期。

3.创新研究阶段(2019-2023年)

这个阶段主要体现两个特征,一是在继续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戏剧、课堂边界、创设情境等概念,证明了研究者开始转变视觉角度,强调以学生为本位,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感受和施教效率。二是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分析现有乡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显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2013-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发文量分析,我国小学教育研究呈现稳步发展态势,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政府政策文件对研究方向起到了主导作用。

第二,作者合作图谱表明,中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学者虽多,但未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多以自我研究为主。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有王建平、刘慧、陈威、李敏(各4篇),从合作关系网络来看,王建平、陈威与其他学者学术合作相对较多。机构合作图谱表明,发文量最多的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4篇)、西南大学教育学部(10篇)、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10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0篇)等。这些单位主要为国内各知名大学下属初等教育研究机构并由于地域原因形成了相对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

第三,关键词共现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对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关键词进行聚类排序,生成7个聚类。聚类#0小学教育、聚类#1初等教育和聚类#2全科教师这3个聚类标签词存在交叉现象,证明聚类间具高相关性,三者一同构建了我国小学教育“学生—教师—教育”的基本框架体系。聚类#3基础教育和聚类#4义务教育体现了我国小学教育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资源分配和幼小衔接是主要研究内容。聚类#5小学教师和聚类#7教师教育体现了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性。聚类#8课程体系体现了小学教育在面临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课程体系改革力度不断加强。

第四,关键词突显图谱反映出中国小学教育研究前沿,按照突显关键词将研究前沿分为三个阶段。2013-2015年学者们主要研究以农村小学为主体的我国小学教育体系架构问题;2016-2018年主要围绕教师培养工作,课程体系设置、教育资源分配等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2019-2023年,研究热点主要为乡村振兴中小学教育体系改革。

第五,关键词时间线图体现了中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方向,2013-2015年,研究主要集中于围绕农村教育、课程内容、师范生等;2016-2018年,研究内容开始拓展到教育普及性和教学体系革新研究内容;2019-2023年,可以明显发现国内外教育变革大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改革成为研究重点。

基于知识计量可视化图谱分析方法对中国小学教育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概述了该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受研究文献范围和分析方法的限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一定的不足,诸如教育资源公平性研究内容等,需要在今后研究中不断完善。

Visual Analysis of China primar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Graph

YU Zheng1WANG Ying2

(

1Puwo School,Pingliang Gansu 744400,China;2Nangning Norm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00,China )

Abstract: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ot spots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and analyze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trend. CiteSpac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literatures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from 2013 to 2023 with the theme of primary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arly research stage focuses on basic concepts such as rural education,curriculum content and normal students,and the middle development stage further expand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 In the stag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at home and abroad,teaching mod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Chinese primary educati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research trends.

猜你喜欢
全科图谱聚类
绘一张成长图谱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