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生成教学的有效性改进对策探究
——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例

2023-04-05 03:17张江叶
考试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科历史素养

张江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教师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为课程开发开辟新道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传统历史课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然出现。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学与生成性教育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围绕历史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评价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实施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又有效利用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使教学既动态又有效。其次,可以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收获进行主观评价。或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教师应客观地审视自己在教学观念、方法上的不足之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主动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一、 历史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相关概述

生成性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教学因素的资源。师生双方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状态以及行为都包含在这些因素之内。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除了教材、教学手段等基础性教学资源以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习状态,诸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专注程度、合作能力以及思维品质获得的方法与途径,其中的重要内容,甚至还包含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评论、建议以及意见等。

二、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既往进行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总结提出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提出、改革新的评价模式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侧重知识记忆而忽视知识调用

现阶段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一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情况,更多的还是依靠考试、检查记忆背诵等,却不够重视对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培育。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中可知,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育是有技巧的。而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技巧不足,学习过程中欠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不能借助学过的内容简便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依赖于教师反复提醒复习之前学过的基础性知识,耗费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也会产生枯燥、厌烦的感受,学习起来觉得特别困难。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一错误评价方法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力较大,学校、家长、社会普遍更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并将分数视为衡量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评价时将分数高的学生即视为好学生。在新课程改革有关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教学工作中要将引导学生构建历史学习框架、掌握历史知识结构作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评价设计中,部分教师也顺势将充分识记作为学生取得良好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忽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合作精神养成等方面,均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教学空间及策略有限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基本上被限制在课堂范围之内,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和现代化,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较强的困乏、厌倦感受。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初中阶段历史科目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部分学生由于欠缺学习能力和技巧,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时对信息把握不到位,也就导致学习难度升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教学评价中的问题

既往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存在为了评价而评价的问题。部分初中学校领导和历史教师,将教学评价从教学工作中剥离出来,疏离了教学评价与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之间的联系。将分数高的学生视为教学的收获,教学评价的目的有失偏颇。其实到了初中阶段,不同层级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构成,都应被视作一个综合体系。其中不应只局限在学生历史学科的考试成绩上,而是要综合其智力水平、日常学习态度、历史知识获取途径、考试发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由此不难看出学生的考试分数,不仅与教师的教学因素有关,还与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一些非智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的培养才是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重点。但如果教师将历史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标都放在学生分数的取得上面,反而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能阶段性总结知识,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架构,进而影响学习成效。

三、 初中历史生成教学对策

下面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农耕生活》为教学课例,对生成教学的有效性改进对策展开分析。

(一)利用生成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全方位的历史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更多的生成资源,形成以教材为基础的拓展性教学。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学习能力将得到充分开发,为后续全方位的学生评价奠定基础。例如在《原始农耕生活》一节中,教师就可以在网络技术课前准备阶段,搜索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文章、短片等资料,制成课件在课中播放。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资料时要遵从拓展性、时效性、趣味性原则,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让学生在对外部线条、空间以及色彩的观察及联想的过程中,得到构造和想象能力的提升。课程开始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食用较多的大米和小米两类谷物,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南北方人对这两种粮食的食用习惯,尝试表述两者间的差异及归因。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同时配合加强历史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并以醒目的、生动有趣的文字和视频,更好地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学到历史知识,还能凭借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渐形成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达成喜人的教学成效。这样也能合理有效地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甚至能让学生逐渐对知识形成个人的学习体会,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和总结规律,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学习产生新的思考,这样也能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多媒体呈现出的网络资料,开阔了学习视野,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思维习惯、技巧、参与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拓展探寻知识起源,在求知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求知欲的动力。

(二)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教育的“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教学方法,强调教育工作的发展性功能,在新时期教育课程改革中属于重点内容。对比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分层教学更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循序渐进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其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原始农耕生活》一节中,教师进行的课堂设疑设计,就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方式。课堂设疑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生成性教学理念的重要实践。问题设计得好,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模式。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②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个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分别是谁?③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特点是什么?④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问题①尽量让学困生回答,②③问让中间生回答,④问让优秀生回答。将简单的、较易回答的题倾向于学困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析、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倾向于优秀生,可为其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和迁移应用。教师只有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指明学习方向和示范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对既往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度加工、理解并迁移应用。借助教育机智引导学生深入课堂,促进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知识,提高学生迁移应用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深度学习。教学评价过程引入分层教育理念,可集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明确每个学生历史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去改进和提升,将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发展。

(三)有机利用生成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常会总结重点内容,反复讲解知识,精心剖析解题方法。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无形中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能顺应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发现明确自己思维独特的一面,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师者则负责课堂的组织、激励、参与以及指导工作。聚焦于生成性课堂的“动态性”,指的是要在整体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既灵活又恰当地利用生成资源,去发散与探究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有机利用生成,灵活掌控教学活动进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原始农耕生活》一节中,为学生立体化展现了原始农业在一万多年前出现时的情境。学生学习原始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其间充分接触到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源,真切地感受到生成性课堂的精彩。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研究、碰撞交流、活动操作、实践体会,了解了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优秀而灿烂的文明,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这种良好品质,这也不失为一种思政教育的有效形式,引导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收获美好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新兴力量。

(四)教学评价设计

在历史学科教学评价中引入生成教育理论,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设计中明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沿着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去设计教学评价的方式和内容。经过长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在评价模式的设计中,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整理为文化意识、思维逻辑智能和学习能力等不同维度。教学评价设计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智能进行评价,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在课堂或在小组交流中展示出来,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语言智能的良好时机。在教学活动进行期间,教师要细致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针对学生对历史事件提出的正确、新颖的观点给予肯定评价。让学生能对历史学习积极地进行心理暗示,在提升自我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加强烈的自信心和兴趣,以更加积极地探究遇到的问题,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从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先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在听课时带着问题找答案,有目的性的学习过程效率会更高。然后再去进行教学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这样设计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助于实现历史教、学、评的一体化和整体化。

四、 结语

结合以上的分析内容,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改进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生成教育理论,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不仅有助于提升现阶段的学科成绩,还能纠正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对照历史,不断反省自己,提升个人的修养,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成长进步奠基。对教师而言,通过引入生成教育模式,能够提醒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伴随时代发展积极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学科历史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