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建构析谈

2023-04-05 10:47
考试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罗 敏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数感,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种现象,生活化教学法应运而生。所谓生活化教学法,即以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事物作为学习对象,使其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这种方式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真实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中心,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自主地投入数学教学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体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困惑和思考,实现数学课堂情景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反映了知识的“数学化”的过程,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关于“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课堂主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生活作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和教学的高度结合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生活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命教育思想起源于杜威“生活教育论”。杜威主张:“教育是生活,是成长,是经历变革。”杜威认为儿童的成长与经历的改变都发生在生活中,而教育是指导儿童成长与发展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教育就是生活”。陶行知先生以杜威的“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创立了“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教育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生活就是教育”的观念。1922年,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一书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向前向上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既强调了生活教育的意义,主张教育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也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并强调了教育对生活的作用。第二,社会就是学校。陶行知先生是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倡导者,他对社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将社会教育作为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并提倡“以全社会或乡村为学校”,从而拓宽了教育的领域,并为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第三,“教与做相结合”。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与做相结合”,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相一致,学的方式和做的方式相一致,“如何做,就如何学,如何学,就如何教”,“做”是生活教育的关键,也是极具实践性质的。课堂生活化是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数学思想引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情境,将枯燥、死板的数学知识用鲜活生动的生活实例进行有效渗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观念,教师把它们与生活联系起来,再配以有趣的材料,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感觉到数学的魅力,进而爱上数学。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本来就很多,教师可以将这些方面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积极,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活泼好动,对有趣的数学故事、生活现象等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教学内容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卖花”“卖衣服”“打折扣”引导学生计算价格以此将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引入数学课堂上来。教师通过把生活实际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要对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着的联系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这对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和分析,从而让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在家中或教室中寻找与三角形有关的东西,看哪位同学找到得多,总结出三角形的特性,并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分享。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分享,然后选出小组代表来回答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地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使学生对三角形有更深的认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着更大的好处。在小组中进行的交流,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养成学生合作习惯具有助力作用,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如根据汽车、火车的速度计算1小时所跑的路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乘法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对乘法这一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提供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自己进行搭配和组合。教师拿来5个苹果,4个梨,3个香蕉。教师可以从水果筐里拿出水果,让学生列式计算,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思考与探索,并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家庭作业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学习任务。作业既是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的依据,又是巩固学生知识的关键。有些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通常只是关注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与课堂中的相关情况,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下降,他们将作业视为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带着这种负担去学习,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更加不爱学,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注重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作业变成另外一种游戏,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在课后对每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并对新学内容进行预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作业时总是规定作业量,作业内容,学生完成作业时总是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育方法,把课堂教学和生活结合。比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时,教师让学生在下课后跟着家长到超级市场购物,让他们记得自己花了多少钱,找回了多少零钱?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学生观察生活的一种方式,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三、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策略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注重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与经验的相互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有效地建构生活化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生活化课堂

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生活味”,教师必须对生活化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生活性要素科学地、理性地融入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材料与生活材料相结合,在生活中反映出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生活教育理念,从而转变过去的“过生活化”“伪生活化”的现象。现在,部分教师对生活化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将其优点和功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学校要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学习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更多的教育训练,使其在课程标准解读、数学教研活动、技能活动中获得数学教学技能。只有将生活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调整好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要主动收集一些生活化情境案例、生活化教学案例,并多给学生安排一些生活化实践性数学作业,让其数学思维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从而与学生共同打造一个理想的数学课堂。

(二)创造具有“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生活化”和“数学味”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进行探索,进行操作,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生活味”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体验游戏、多媒体技术、言语知识、数学教具等手段,使数学知识与生活材料结合,成为数学课堂里的生活材料。与此同时,教师要营造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数学课堂环境,让他们运用生活经验去探究数学知识,从实际的生活中去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训练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数学课堂环境,必须能引起学生的探究与思索,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索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势,并积极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提升自我,积累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挖掘生活化的教学材料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和理论性的授课方式,将生活化教育观念和计划真正地融入课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的逻辑性、规律性和人文性,使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擅长对生活中存在的教学材料进行挖掘,完成对数学课本知识的加工、创造,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让他们在对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生活经验。教师要对数学课本中陈旧的内容进行革新,引入更多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逻辑性的数学材料,让数学练习题的题型多样化,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地变换数学题目的类型,从而使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教师要挑选出一种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具有生命力的、充满活力的课外材料,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让他们掌握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的个体化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中落实“生活味”和“数学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生活味”和“数学味”的教学环节,使教和学两种方式结合,不管是在教法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上,都要有“生活味”和“数学味”,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活泼,这就使得其既有“数学味”又有“生活味”。这是因为数学是一种学习工具,其所涉及到内容是一些抽象的、复杂的、规范的术语。另外,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学习计算的时期,如果强行灌输公式、术语或概念,他们很难接受,也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把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通俗、生活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在轻松的环境里进入数学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要擅长使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具,比如,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用作教学资源,从而达到将现实生活与数学材料进行深度结合的目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要想让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数学味”,就要在学生的生活中,鼓励父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去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去寻找数学学习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

四、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合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当前数学教材中生活化资源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课堂教学中具体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也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