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重要特征及理论贡献

2023-04-17 14:21马国祥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总书记理念发展

马国祥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 党建党史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67)

“共享”一词缘起于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讲齐国景公愿把“酒醴之味、金石之声”献出来与“相国共享”,遂成为君臣一起享受生活的美谈。共产党人丰富了传统文化语境中“共享”的基本意涵,赋予了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共享”在新时代新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民主、平等、共享等都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历史阶段的“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一大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再次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出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切实而意境高远,前进路上会有“黑天鹅”事件或是“灰犀牛”事件,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指引。贯彻和实践新发展理念,明确新发展理念在治国理政上的科学指引作用,也就是明确共享发展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上的理论价值。共享发展理念蕴含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形式,进而在实践上指导和完善新发展阶段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是具体而丰富的,系统回答了“为谁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什么”“怎样共享发展”“如何实现共享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一)从共享发展的主体来看,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主张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发展、各得其所。

从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纵向发展脉络来看或是从不同性质社会间的横向对比来看,不同社会和国家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的回答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的回答也是不同的。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实际上是发展要解决的最重要的根本问题,这也是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某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特征,也是检验和区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试金石。

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马克思主义就被写在党的成长基因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阶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矢志不渝、不改初心。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21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个关键词汇,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成的核心概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继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人民的理论,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2]165党的二十大站在重要而关键的时空节点,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凝练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条重大原则,深刻阐述并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观明确而坚定地表达了一个信念:中国共产党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从共享发展的客体来说,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全面共享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主张共享发展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成果。

人类社会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不断增量发展的历史过程。然而,不同国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民提供的发展成果是不同的。对发展所涵盖内容的不同理解和结果的不同确认,可视为检验一个执政党和政府为哪一个群体服务的判定标准,由此分化出差异化的社会属性,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党和政府的使命和情怀也见分晓。

共享发展理念涵盖了丰富的共享内容和共享领域。传统上对共享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经济角度或物质领域,但是我们不能把共享仅仅限定在经济领域,现代的共享还应该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共享发展所涵盖的内容,表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伟大历史使命和情怀担当。在经济领域共享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必须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持续把“蛋糕”做大分好,夯实全民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共享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要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体制机制上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强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让人民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实现共享。在文化领域共享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主张通过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教育制度领域的建设和改革,不断提升国民素质,人民得到的文化和教育领域的服务能够达到基本均衡状态,让人民在文化领域实现共享。在生态领域共享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主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人民在生态领域实现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3]211-212

(三)从共享发展的实现途径来看,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主张共享实现途径是全民积极广泛参与,力求人尽其才。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人类历史发展表明,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根本上说不是由统治阶级或是个别英雄或是天才创造的,而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理所当然地享有他们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论断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明确指出了与这种主体地位相匹配的权益。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汇集大多数人的智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社会成员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等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也是人民群众应该享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除此以外,共享的实现形式在理论上回答清楚之后,如何具体实现又是一个重要问题。新发展理念清晰而明确地告诉我们,共享发展的实现途径是共建共享,突出了共享发展的广泛性和公平性。

共享发展理念认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1]215-21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建设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社会主义国情的实际出发,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和带领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历史篇章进入了新境界。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4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指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从共享发展的进程来看,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渐进共享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主张共享发展进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广泛而真实地享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的权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是,发展成果的享有是一个量变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共享发展成果必须正确处理目前工作和长远规划的关系,坚持渐进共享。一方面,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宏伟目标还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我们只能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2]140另一方面,共享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向上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诠释了这一治国理政政治智慧,如《老子》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治国理政政治智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分阶段扎实推进,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可及性,根据客观情况尽最大可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逐步实现全方位、有质量的共享发展。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特征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承袭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同时,在深入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渐进性等特征。

(一)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上的人民性特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重要观念,生动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上的人民性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四十多个年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亿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获得感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60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分好,社会、文化、生态也不断发展,人民享受着广泛而真实的权益,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书写了共产党人在新发展阶段上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辉煌篇章。

新发展阶段时空转换,我们肯定前期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目的在于增强信心,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不是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更不是准备躺在功劳簿上裹足不前。我们还要正视不利的方面,我国发展东西部仍有差异,城乡仍有差距,共享发展的主体必须关注重点人群。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一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状况始终没有太大改观。我们的发展成果是显著的,但无论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设计,还是客观具体国情,共享发展主体还没有最大化,也没有完全实现共产党人的执政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4]382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制约共享发展实现的最大困难人口还是主要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最大困难群体还是那些已脱贫但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2012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7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老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老区还有数量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4]4052018 年2 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凉山贫困地区考察,对全面、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彻底消除贫困、发展为全民共享的担当和自信。2020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统筹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共享发展的关注和提醒犹在耳边,即便岁月流转,也不过时。

(二)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新发展阶段上的时代性特征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共同获得国家财富的人,必须共同承担国家的艰难险阻;共同享受国家安康富足的人,必须共同分担国家的内忧外患。这个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是对等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在发展成果的创造、积累与发展成果的享有关系上,依然要遵循上述逻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享发展重要观念表明,共建是共享的前置条件,没有共建就没有共享的物质基础;共享是共建的奋斗目标,没有共享的共建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古今治国理政话语都要论及人民群众,古人在发展上受理论观念限制,“重视人民”这一观点多是强调“民可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重视人民”则是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的创造性发挥。新时代,共建共享这种发展实现形式赋予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是以往社会不具备的鲜明时代特征。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任何事业的成功绝非少数人单打独斗能够完成,必须群策群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根本的不是靠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而是必须比以往更加相信群众、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努力把“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把“蛋糕”分好,实现全民共享“蛋糕”,让人民群众有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享发展,社会财富人人都能够广泛公平地享有;另一方面,我们也主张并努力做到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人人参与各项建设工作,人尽其力,每一个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中国共产党为了回应新发展阶段上的时代性特征,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机制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的机制体制,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新时代发展要依靠各行各业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对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立规守制、制度创新起步开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也是旨在激活广大人民群众潜力,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力,反映了新发展阶段上的时代性特征。

(三)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过程上的渐进性特征

中国人是非常具有生活智慧和政治智慧的,这种智慧非常具有哲学思维。唐代诗人韩偓诗曰: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意思是说,非常沉重之物也可当作一羽鸿毛那样轻柔,关键要善于掌握轻重缓急的平衡技巧。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量变和质变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要经过量变到质变,然后再到新阶段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质量互变规律为我们观察事物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呈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是质量互变规律生动而鲜活的具体运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上明确了螺旋式渐进向上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1]2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22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进的共享发展,在发展过程上体现了非常明确的渐进性特征。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贡献

共享发展理念在理论之源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执政宗旨上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拓展和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一)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而革命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矛盾的历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具活跃性和革命性的要素。这个原理的伟大意义在于首次肯定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正是沿着这一理论逻辑,形成了无产阶级先锋队主张的群众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于20 世纪20 年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建党伊始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随之制定、实践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使之中国化时代化。政党政治300 多年历程中,有过形形色色的政党组织,展现过丰富多彩的政党制度,不同阶级属性的政党对政治的表达和诉求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性质的政党显著区别就在于政治属性,在于始终能坚持人民性,始终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这个理念也鲜明承载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执政以来主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共同富裕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的根本使命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共享发展理念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发展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的领导人都就“发展什么、为谁发展”等事关执政党发展观问题发表过深刻的论述。20 世纪50 年代,国家一穷二白,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5]。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6]。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要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7]。胡锦涛同志高举科学发展观,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8]。经过几代人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发挥,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以资实现社会共享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不断坚实、不断提高,取得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吸收了党执政以来事关经济社会等一系列发展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2016 年1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全面阐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1]21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享发展定义的全民主体指向和共享丰富内涵,鲜明地继承和发扬了党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庄严而郑重的宣誓。

(三)共享发展理念拓展和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先贤孔子曾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代典籍《礼记·礼运》里也有描绘和展示“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美好生活愿景。应该说,这里的“贫”和“寡”,“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主要是对物质财富以及物质财富的分配来说的,对社会发展规定还着眼于比较初等的描述和要求上。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理解逐渐丰富起来。传统上对共享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经济角度或物质领域,多是从物质财富分配的视域来解析的,把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作为人民长期不变的追求和基本理想。比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憧憬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物质生活。应当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当家作主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期望是真实而强烈的。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把工作重心聚焦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经济利益,进行物质财富的分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论的,也是由特殊环境和特定基础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以前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接续完成更高质量的共享发展,也有智慧和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共享发展。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要增量提质,生态文明也必须全民共建共享,渐进发展。生态不仅是天蓝水绿的问题,深层次涉及的是走什么发展道路问题,观念理论上坚持的是什么文明范式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样,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使人们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极大拓展和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猜你喜欢
总书记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总书记的告诚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