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中波斯海军战略探析

2023-04-17 15:07徐松岩万黎明
外国问题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希腊人海战波斯

徐松岩 万黎明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

希波战争是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前期的一场大战,参战人数多、涉战范围广、持续时间长(1)Peter Green, The Greco-Persian Wars,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3, 10;Thucydides,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trans. C. F. Smith,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9, 1.23.1.(以下简为:Thuc.)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徐松岩译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对东西方历史影响深远。国内外学界对于希波战争已取得许多精深的研究成果(2)关于希波战争史的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很多。重要的如:G. B. Grundy, The Great Persian War, London: John Murray, Albemarle Street, 1901; A.T.Olmstead,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A.R.Burn, Persia and Greeks: The Defence of the West, c. 546-478 B.C.,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62;Hignett, Xerxes’Invasion of Gree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3; Jack Martin Balcer, The Persian Conquest of the Greeks 545-450 BC, Konstanz: Univ.-VerI. Konstanz, 1995; Peter Green, The Greco-Persian Wars,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1998; 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 A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Winona and Indiana: Eisenbrauns, 2002; Amélie Kuhrt, The Persian Empire: A Corpus of Sources from Achaemenid Perio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7;Matt Waters, Ancient Per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Richard Stoneman, Xerxes: A Persian Lif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M.E.Kambouris, The Rise of Persia and the First Greco-Persian Wars, South Yorkshire: Pen and Sword Military, 2022. 国内的研究成果如:李铁匠:《古代伊朗史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赵秉新:《希波战争的三个主要战役及希腊胜利的原因》,《历史教学》1983年第12期;王圣诵:《关于希波战争起点的质疑》,《史学月刊》1989年第2期;宋慧娟:《希波战争与雅典民主政治繁荣之关系探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周振新:《论政治制度对希波战争双方胜败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李建松:《试论自然环境对希波战争的影响》,《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1期;吕乔:《希波战争与波斯帝国的衰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祝宏俊、张俊:《“复调”理论视角下的希罗多德希波战争叙事》,《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1期;祝宏俊:《希波战争与雅典城邦形象的互相建构》,《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1期。,但关于交战中海战情况的研究尚有待于深入。学者们往往习惯地从希腊视角出发,就个别海战或与海战相关的历史人物加以讨论(3)关于希波战争中海战及希腊海军战略的研究,中外古史学者均多有论述,但是关于波斯海军战略方面的成果很少。相关的重要成果如:Barry Strauss, The Battle of Salami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4; V. D. Hanson, Makes of Ancient Strategy,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Steven Sidebotham, “Herodotus on Artemisium,” The Classical World, Vol.75, No.3 (Jan.-Feb., 1982), pp.177-186; W. W. How, “Tactics and Strategy in the Persian War,”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Vol.43, Part 2, 1923, pp.117-132; Josette Elayi, “The Role of the Phoenician Kings at the Battle of Salamis (480 B.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126,No.3 (Jul.-Sep. 2006), pp.411-418; Christopher A. Matthew, “The Strategy of the Thermopylae-Artemisium Line in 480 B.C.,” Ancient History, Vol.39, No.1, 2012, pp.1-24. 王霄飞:《略说希波战争中希腊将领的军事谋略》,《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宋慧娟:《评特米斯托克利的军事战略》,《史学集刊》2001年第4期;沈瑞英:《略论希波萨拉米海战中宗教、政治因素》,《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祝宏俊:《萨拉米斯海战希腊军队“获胜”真相》,《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第2期;周洪祥:《前泰米斯托克利时代雅典海上力量的发展》,《海交史研究》2019年第3期。,从战争发动者波斯视角探讨的成果较少。本文主要依据古典历史文献,拟对波斯海军战略作粗略探讨。

一、波斯海军战略的制定和西征

波斯帝国历经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时期的扩张,经大流士改革,帝国统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波斯人在陆地扩张的同时,也关注水路的探查和开拓。他们从印度经海路到红海的试航之后,合并了阿拉伯地区。欧洲成为大流士的下一个目标。(4)N. G. L. 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朱龙华译,程庆昺、郝际陶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277页。大流士在对斯基泰的征讨受挫后,征服的目标开始转向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城邦。公元前499年的伊奥尼亚希腊城邦的反波斯暴动,对于早已觊觎欧洲大陆的波斯人来说,可谓天赐良机。伊奥尼亚希腊城邦之前大都是由波斯指定的希腊僭主统治的。(5)伊迪丝·霍尔:《古希腊人: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李崇华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第137页;李立华:《波斯帝国政制中的希腊流亡者探析》,《历史研究》2018年第6期。在希罗多德看来,雅典和优波亚岛上埃里特里亚派兵援助伊奥尼亚暴动者的行动以及舰船的派出,无论对于希腊人还是异族人(波斯人),都是灾祸的开始。(6)Herodotus, Histories, trans. by A. D. Godley,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5. 97.(以下简为:Hdt.)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中译本卷章节相同,以下皆不另注)。

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是拉德会战。公元前494年,波斯舰队聚集在米利都近海拉德岛附近,波斯陆军也随即赶到海岸地带集结,进行海陆军协同作战,对伊奥尼亚诸邦形成强大威慑。当波斯人发起攻击时,伊奥尼亚联合舰队中的萨摩斯、列斯堡等邦临阵脱逃,只剩下开俄斯等少数盟邦舰队坚持抵抗。结果,拥有600艘战舰的波斯海军,彻底打垮了拥有353艘舰船的伊奥尼亚联军。(7)Hdt. 6. 7-15、 乔治·格罗特:《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上册),晏绍祥、陈思伟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266页。此后,波斯统治者以雅典人援助暴动者为借口,发动三次大规模西征。

公元前492年初夏,大流士任命玛尔多纽斯为远征军总指挥,制定了海陆军齐头并进、协同作战的战略,全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爱琴海北部推进,目标是征服沿岸各地,直捣希腊,攻克雅典和埃里特里亚,将其纳入波斯大王的属地。此次出征开始数月接连获胜,所向披靡,玛尔多纽斯便下令军队加速进军。大军行至阿堪苏斯半岛,准备绕过阿索斯山。时至冬季,海上风暴频发,希腊舰船绝不出海。波斯指挥官对此浑然不知,依然挥师冒进。结果,在阿索斯近海遭遇风暴。据希罗多德记载,波斯损失舰船300多艘,2万多人遇难。(8)Hdt. 6. 43-45.关于这支远征军的总兵力,由于缺乏史料,尚无法确知。这些舰船无疑既包括战船,也包括运送辎重给养的运输船,遇难者既有战斗人员,也有非战斗人员。海军损失过半,而波斯陆军也在马其顿遭到色雷斯人的布里吉部族的夜袭,主帅本人受伤,海陆军协同作战的策略难以实施。希罗多德指出,波斯军队有些是溺水而死,有些是冻死的,甚至说有些是被海上怪物活活吞噬的。(9)Hdt. 6. 44.这恰恰说明波军指挥者对当地海洋、气候、水文、地理等情况所知甚少,如果一味冒进,或许更糟,波斯人最终无功而返。(10)Jack Martin Balcer, The Persian Conquest of the Greeks 545-450 BC, p.251.

随后,波斯遣使去希腊大陆和海上诸邦索要“土和水”,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兵”。此计取得部分成功,但大流士并不满足。公元前490年,大流士委派达提斯和阿塔佛涅斯率军出征,他们吸取教训,从爱琴海东部的萨摩斯岛出发,横渡爱琴海,经纳克索斯岛、提洛岛,进击优波亚岛的埃里特里亚,然后直抵雅典。波斯方面制定的策略是,大致是由海军运输船负责运送辎重给养,以及步兵、骑兵、战马,战舰对付希腊舰队,其舰船总数达600艘。(11)Hdt. 6. 95-99.经过7天血战,波斯军攻克埃里特里亚;休整数日,舰队乘胜渡海,停靠马拉松湾,登陆阿提卡,准备一举攻克雅典。岂料雅典在马拉松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波斯军。实际上,此战波斯陆军损失6400人,海军损失部分船只,主力尚存。波斯将领随即决定从海上绕行阿提卡半岛,企图袭取雅典。

从战术和策略上说,该计划有其合理之处。但有学者认为波斯舰队辎重较多,在卸下运输的重累后才可能绕航阿提卡半岛,如此便错过最佳进攻时机;因为此时雅典人识破敌人诡计,从马拉松迅速赶回,使波斯人从海上里应外合夺取雅典城的计谋彻底落空。还有学者认为,波斯军队迟迟未采取行动迅速夺取雅典城,主要在于他们过于相信雅典僭主希皮亚斯和他的支持者,因为赢得一场不流血的胜利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12)Robert D.Luginbill, “A Most Disastrous Success: The Battle of Marathon and the Failure of Persian Intelligence,” L’Antiquité Classique, T. 83, 2014, pp.1-14.总之,波斯大军在马拉松战役失利、陆海军均未受到重创的情况下,进抵法勒隆港口却放弃进攻近在咫尺的雅典,并罢兵回国,着实有些令人不解。

大流士去世后,薛西斯继位。波斯方面花费三年时间架设赫勒斯滂海峡浮桥、挖掘阿索斯运河、储备军粮、征募兵员,再图远征。(13)Hdt.7.21-25.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为了彻底征服希腊半岛御驾亲征,他吸取第二次西征中依靠海运部队远征希腊的失利教训,计划一次全军规模的海陆并进大入侵。对于薛西斯入侵希腊的兵员总数,希罗多德说超过500万人,显然过于夸大。(14)Hdt.7.186.参阅希罗多德徐译本,第724页。希罗多德称薛西斯远征大军人数有5283220,这显然有夸大之嫌。关于波斯军队兵员总数,查士丁认为,波斯陆军最低数字是在温泉关战役中的50万,Marcus Julianus Justinus, Epitome of the Philippic History of Pompeius Trog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Rev.Johan Selby Watson, London: Henry G.Bohn, York Street, Convent Garden, 1853, 2.1;狄奥多鲁斯认为,全军最低数字是在多里斯库斯的80万,Diodorus Siculus, Library of History,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C.H.Oldfather,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1.3.7(后文简作Diod.);哈蒙德认为,波斯陆海军全体战斗员和非战斗员总数在50万左右,N.G.L.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57页。为保障海陆大军的物资供应、加快行军速度,波斯海军不仅需要负责在货船渡海往来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之间提供运输护航任务,同时还需兼顾与波斯陆军的整体推进行动。此次西征,波斯海军拥有1207艘三列桨战舰(15)狄奥多鲁斯(Diod. 11.17.2.)认为,波斯远征舰队有2000余艘。克特西亚斯提供的战船数量是1000艘三列桨战舰,Ctesias, History of Persia, trans. by Lloyd Lewellyn-Jones and James Robs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p.183;埃斯库罗斯在《波斯人》中称,波斯海军舰船数分别是1000艘战舰和207艘快船,Aeschylus, Persians, trans. Herbert Weir Smyth,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341-343.,最大的分舰队来自腓尼基、埃及和塞浦路斯,有300艘船只来自在伊奥尼亚的希腊城邦。(16)N. G. L. 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59页。另外,随军还有较小的船只,包括50桨船、30桨船等,还有数目众多的运输船和供应舰。除了三列桨战舰,在多里斯库斯聚集的其他船只总数约有3000艘。(17)Hdt.7.184.波斯海军将领不熟悉希腊半岛沿岸水情,在海战方面经验缺乏,他们只能依赖于各个分舰队的外族人指挥官。(18)Hdt.7.96-99.波斯此番征集动员庞大的舰队,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以优势舰队合围歼灭希腊舰队,攻占具有战略价值的海峡,或对希腊人实施有效的海上封锁,切断其运粮通道。同时海陆军加强配合、稳步推进,以征服希腊半岛。

波斯战舰数量虽然较多,但难以保持严整有序的阵列,且其舰船和兵员大多来自臣服地区,人员庞杂,很难统一指挥调度,这些因素都为随后的海战带来隐患。

在阿尔特密西昂和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统帅刚愎自用,一味追求速战速决,致使波斯舰队无法利用优势力量围歼希腊舰队,行动盲目、仓促、被动,接连遭受重创。波斯舰队余部败退至米卡列,结果遭到希腊军队猛攻,第三次西征最终失败。

二、波斯海军战略的运用和实施

古希腊文明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很多城邦的生存离不开海上交通。波斯进军希腊,实施海陆军协同作战,目的就是用海军控制主要海峡、航道,进而控制希腊诸邦。(19)G. B. Grundy, The Great Persian War, p.540.拉德海战前,波斯海军从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埃及征集战船,在海上实施机动作战,支援配合其陆军在岸上行动,海陆协作并进围攻米利都。

伊奥尼亚希腊人觉察出波斯人战略意图后,立即在帕尼奥尼昂召开了一次战前会议,他们决议不出兵在米利都作战,而让米利都卫戍部队自守其城,但把所有船只集中停靠于米利都附近的拉德岛。(20)N. G. L. 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22页。

当双方军队在拉德岛集结时,波斯人派遣部分希腊流亡者前往伊奥尼亚各城邦劝降他们放弃抵抗,但伊奥尼亚各邦不为所动,继续加强备战。波斯人则一面对米利都步步紧逼、逐渐缩小包围圈,一面在海上牵制伊奥尼亚舰队,形成军事威慑。由于伊奥尼亚希腊城邦没能取得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等地希腊城邦的支援和合作,加上他们之间彼此猜忌,钩心斗角,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展开联合军事行动,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的联合舰队缺乏统一指挥,每支分队有各自的指挥官。(21)乔治·格罗特:《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上册),第265页。Oswyn Murray, “The Ionian Revolt,” in John Boardman et al.,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Persia Greece and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c.525 to 479 B.C.,2 nd ed., Vol.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p.481.结果,他们对与波斯作战缺乏信心和斗志,逐渐产生厌战情绪,在海战中各邦船只相继临阵脱逃。相反,波斯海陆军遥相呼应、密切配合、组织有序,抓住有利战机迅速出击,取得海战胜利,平叛伊奥尼亚人暴乱成为波斯人征服希腊诸邦的第一步。

波斯对希腊半岛发动的首次西征,陆军在海军的大力协助下,顺利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循海岸线向马其顿挺进。波斯主帅为开始的胜利而头脑发热,贸然下令加速行军,但由于对爱琴海地区海洋气候状况缺乏了解,既没有提前确定好适合躲避海洋风暴的港口,也没有对舰船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结果波斯海军在阿索斯近海遭遇灾难。风暴出人意料地成为波斯海军的天敌,双方还未正式交战,舰队便折损大半。(22)Hdt.6.44.随军运送的物资给养无法补充,军队士气严重受挫。在海军遭到天灾的同时,波斯陆军在马其顿遭到色雷斯人布里吉部族的夜袭,海陆军协同作战战略受阻。(23)Jack Martin Balcer, The Persian Conquest of the Greeks 545-450 BC, p.204.

虽然波斯人沿途征服了许多地区,将宗主权加之于远至马其顿的沿岸各族,但波斯统治者认为,如果失去海军的有效配合,陆军想要顺利攻占希腊也是难以实现的。海战一旦失利,波斯人就会失去对海洋的控制,无法依赖海军获得必要的物资给养,也会危及波斯陆军的安全。并且短期内他们无法及时取得来自帝国内部更多的军事援助和物资补给,波斯人这次军事行动在经历了如此不体面的失利之后,就返回了亚细亚。(24)Hdt.6.45.A.T.奥姆斯特德认为,波斯人遭受的损失只是暂时的,不应该放弃这种安全稳妥的、由北向南缓慢推进的作战战略。(25)A. T. Olmstead, “Persia and the Greek Frontier Problem,” Classical Philology, Vol.34, No.4 (Oct., 1939), pp.305-322.

公元前490年达提斯和阿塔佛涅斯发动第二次远征时,意图单独依靠波斯海军直接从海上攻击,征服那些不肯向波斯献出“土和水”的希腊城邦。波斯人曾提前派遣使者前往沿海地区的臣服城市,命令他们提供战船和运马船。(26)Hdt.6.95.波斯人一路顺利推进,相继占领纳克索斯、提洛等岛屿,并在当地大量招募兵员,充实海军力量。埃里特里亚内部战降意见不一,主动放弃雅典的援助。当波斯围攻时,两位颇有声望的公民又背叛了自己的城市,结果埃里特里亚兵败城陷。几天后,波斯舰队在马拉松湾未遭抵抗得以顺利登陆。

与此同时,雅典人民大会召开会议决定立即向马拉松进军,同时派菲利皮德斯送信给斯巴达,请求援助。(27)Hdt.6.105. N. G. L.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34页。斯巴达人以庆祝神节为由拒绝出兵相助,其他城邦只有普拉提亚援兵1000人。波斯舰队集结于马拉松湾的东部,很容易从优波亚岛运渡军需物资,波斯骑兵、步兵严阵以待,身后停泊着舰队。雅典将军米太亚德了解敌情,善于指挥布阵,他组织军队重点攻击敌军相对薄弱的两翼。波斯将领急于速战速决,结果雅典击溃敌军两翼,掩杀过去,还俘获了7艘波斯战船。(28)Cornelius Nepos, Miltiades, trans. by John C.Rolf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84, 5.5; Hdt.6.112-115.随后波斯人未能抓住战机,沿海路迅速绕向雅典,与内应联手夺取城市。

J.M.巴尔塞指出,波斯海军在马拉松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甚至可能是第三天的早上才到达雅典港口法勒隆,错失攻占雅典的良机。(29)Jack Martin Balcer, The Persian Conquest of the Greeks 545-450 BC, p.209.G.格罗特评论说:“希皮亚斯的党徒们确实组织了一场阴谋,而且阴谋的失败不过是晚了毫厘而已。”(30)乔治·格罗特:《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上册),第310页。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御驾亲征,名义上是进攻雅典,但实际意在征服整个希腊。(31)Amélie Kuhrt, The Ancient Near East, Vol.2,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p.670.薛西斯对希腊大陆,尤其是希腊中、南部地区的军事进攻计划异常慎重,为确保远征的顺利,一直在有条不紊筹备各项工作。他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挖掘一条横穿阿索斯半岛的运河,为波斯三列桨战船安全通行阿索斯提供便利。在色雷斯沿海岸地区储存大量军需物资,为远征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从被征服地区和民族征调各类舰船、马匹、战斗人员,进一步充实波斯海陆军作战力量。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持久战。波斯帝国劳师西征希腊诸邦,随行人员数量较多、辎重给养较大,对后勤保障、士兵情绪和身体素养都是一场严峻考验。古代战争中,海路运输是效率较高的方式,波斯海军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在货船渡海往来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之间提供运输护航任务,同时还兼顾与波斯陆军的整体推进行动。奥姆斯特德指出,薛西斯采用稳步推进的策略,整支大军得到舰队的全力支持,整个海军都被用上。(32)A. T. Olmstead,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p.248.由于陆军依赖于海军,总想与海军同时并进,影响了整支队伍的行军速度。哈蒙德认为,薛西斯的海陆大军是整体行动,由于它使用役夫和牲口搬运军需什物,全军的一般速度便只能按最慢的驮运牲口的速度。(33)N. G. L. 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57页。波斯大军因队伍的庞大、行军缓慢而为远征失利埋下祸根。从波斯军队现实状况来看,远征战线不宜太长,时间不宜过久,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只能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否则他们会因物资给养不足而陷入饥馑的危险境地。正如埃斯库罗斯所说:“希腊的土地就是她的友军,因为那不毛之地饿得死千百万人马。”(34)Aeschylus, Persians, trans. Herbert Weir Smyth,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792, 794.薛西斯的叔父阿塔班努斯曾经劝谏薛西斯不要冒险远征希腊。因为希腊人是在本土作战,即便出现损失,也可以得到及时的休整和补充,不至于因物资给养短缺而出现混乱局面。(35)Hdt.7.46-51.薛西斯不以为意,执意西征。

三、海军战略实施的得与失

当波斯大军抵达特尔马海湾,准备向希腊人发动进攻时,薛西斯却使进军停顿十天左右,耽搁了行军速度,丧失了抢占行军途中战略要地的机会。巴尔塞评论说:“在波斯人可以封锁或攻击希腊人之前,其随后一系列战略上的失误还源自他们迟缓的行军速度。”(36)Jack Martin Balcer, The Persian Conquest of the Greeks 545-450 BC, p.298.此时,希腊联盟会议正讨论战略问题。多数人同意扼守温泉关,并把希腊舰队部署在阿尔特密西昂,便于海陆军用烽火和船只进行联络,同时也方便舰队补给和后撤。当波斯舰队从特尔马海湾携辎重出航,在马格尼西亚的海岸过夜时,一场风暴致使其损失400艘战舰。(37)Hdt.7.188-190.得知此消息后,希腊舰队预料波斯人余下的可以与之对抗的舰队所剩无几,便决定立即返回阿尔特密西昂,准备随时迎战波斯舰队。波斯舰队重新集结后,一支拥有200艘战船的波斯舰队秘密绕航优波亚、逼近阿尔特密西昂,妄图迫使希腊舰队撤退到尤里普斯海峡,以切断驻守温泉关的希腊人与其舰队之间的联系,而波斯陆军则从正面发动攻击。薛西斯此举是想把整个希腊舰队困死在阿佩太与尤里普斯海峡之间,同时攻破温泉关占领希腊本土一面的海岸,然后海路并进一举歼灭希腊舰队。(38)Hdt.8.6-7; N. G. L. 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64页。此时,一位在波斯军中服役的希腊籍潜水员斯库利亚斯投奔希腊,并向希腊人报告了波斯舰队遭遇风暴的情况以及200艘战舰绕航计划。希腊人在军事会议上立即作出决定:舰队原地停泊,待午夜过后,迎击绕航而来的波斯舰队。到了午后,波斯舰队仍无动静,希腊人决定先发制人,以此试探波斯人的作战技术。波斯海军认为在舰船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航行比对手更好,他们看到希腊舰队朝他们冲击过来,便列成圆阵将希腊舰队围住。希腊人则把自己的舰船船尾围拢在一起,船首面对波斯人。面对波斯舰船的进逼,尽管被挤压在狭小空间内,他们奋勇拼杀,俘获30艘波斯舰船和数名波斯海军将领。(39)Hdt.8.11; N. G. L. Hammond, “The Expedition of Xerxes,” in John Boardman et al.,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Persia Greece and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c.525 to 479 B.C., p.554.海战的失利让波斯人惶恐不安,加上得知绕航舰队遭遇风暴全军覆灭的消息后(40)Hdt.8.14.,更令他们感到大难来临。反观希腊方面,他们得知波斯舰队在暴风雨中全军覆灭的消息后,信心倍增,士气大振。在阿尔特密西昂海战中,波斯海军意图以优势舰队合围歼灭希腊舰队,攻占海峡,或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海上封锁,以掌握作战主动权,挽回失利颜面。波斯人把舰船依次排成半月形,力图将希腊舰队围歼。但波斯舰船因指挥不力陷于混乱,发生舰船相撞的悲剧。有学者认为,这场海战是希腊人对波斯人采取的一种试探性进攻(41)Richard J. Evans, Fields of Battle: Retracing Ancient Battlefields, Barnsley: Pen &Sword Books Ltd., 2015, p.398.,它使希腊人掌握了波斯海军的作战技巧和舰船部署情况,收获了战胜波斯人的信心与勇气,为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波斯人对温泉关的攻击也开始了。波斯人虽然遭遇希腊人的顽强阻击和抵抗,但他们坚持稳步推进和持续攻击的作战策略,不给希腊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加上希腊海陆军间的联系中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只能孤军奋战,波斯人取得了一场艰难的胜利。

此役过后,波斯统治者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了速战速决,开始放弃海陆协作、稳步推进的作战策略,冒险攻击希腊人。薛西斯曾就下一步行动问计于德玛拉图斯和海军将领阿赫明尼斯,后者强烈反对前者提出的海陆军分兵行动的作战策略。阿赫明尼斯认为波斯海陆军齐头并进、相互依赖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分兵行动,那么一旦遇到阻击就无法相互援助,海陆军协同作战的战略优势尽失。

阿尔特密西昂海战取胜后,希腊同盟舰队齐聚萨拉米斯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在讨论是否坚守萨拉米斯问题上,希腊同盟内部意见不一。大多数将领认为应该把舰队驶往科林斯地峡,因为如果在海战中失败,他们会有被围困的风险;但是如果在科林斯地峡战败,他们却可以逃回自己的故土。(42)Hdt.8.49.但雅典将领地米斯托克利持反对意见,他说明了希腊舰队的有利条件,即萨拉米斯湾内的海口狭窄,狭窄的海面有利于希腊,若波斯人在此交战,其数量庞大的舰队将难以发挥作用。随后他指明了萨拉米斯海战与希腊存亡的关系:如果放弃萨拉米斯,波斯海陆军会齐头并进,径直驶向伯罗奔尼撒,从而危及整个希腊。(43)Hdt.8.60; N. G. L. 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74页。他的发言成功说服希腊同盟舰队统帅攸利比亚德斯,让他撤销退守科林斯地峡的命令。

在此期间,波斯舰队在法勒隆海面停泊,薛西斯一面维护修补自己的舰船,一面从归降的希腊岛屿上征集物资和兵员,不断补充舰队实力。此时,他也觉察到希腊舰队军阵之严整、强大,由于波斯人对这里的地形和水情根本不熟悉,如果贸然攻击,在狭窄的水域难以发挥数量优势。在备战期间,他寄希望于希腊同盟内部会因不和而闹翻。(44)N. G. L. Hammond, “The Expedition of Xerxes,” p.572.后来,薛西斯还是决定亲自督战,出海迎战希腊舰队,他们在比雷埃夫斯和萨拉米斯之间摆开阵势。得此消息后,希腊舰队内部,牢骚不满达到高潮,他们担心遭到波斯舰队的包围。攸利比亚德斯再次召开同盟会议商讨决策,地米斯托克利担心他再次做出撤往地峡的命令,便暗中委派一位具有波斯血统的忠实奴仆西金努斯秘密跑到波斯人那里,通知波斯统帅说希腊人军心大乱,马上就要撤走,地米斯托克利愿意助波斯人一臂之力。(45)Hdt.8.75;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黄宏煦主编,陆永庭、吴彭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248页。波斯将领竟然信以为真,他们决定主动出击,半夜出动舰队悄悄将右翼向萨拉米斯海湾方向靠近,同时派出一支拥有200艘舰船的分舰队绕过萨拉米斯岛封锁萨拉米斯岛外围及其与麦加拉之间的海上通道,以对希腊人形成合围。(46)Hdt.8.76; Diod. 11.17.2; Plutarch, Parallel Lives, trans. B.Perrin,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7.2-5;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第242页;Aeschylus, Persians, 363-368.波斯海军此举意在从东西两侧把希腊舰队包围封锁在萨拉米斯海峡以内,并依靠舰船数量优势加以歼灭。奥姆斯特德认为,信件和直接进攻的决定,两者都是错误的。(47)A. T. Olmstead,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p.254.G. B. 格兰蒂也认为,薛西斯主动攻击萨拉米斯的希腊舰队在战略上是致命的失误。(48)G. B. Grundy, The Great Persian War, p.545.哈蒙德指出,薛西斯最大的失误就是被地米斯托克利欺骗,他完全失去了优势,令疲惫的桨手们在不利的条件下行动。(49)N. G. L. Hammond, “The Expedition of Xerxes,” p.588.此时,希腊人还在为萨拉米斯岛的撤留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一位叫阿里斯提德的雅典人把西金努斯之行成功的消息告诉了海军将领们,但大多数将领并不相信这条情报。恰在此时,一艘泰诺斯人的三列桨战舰从波斯叛逃到希腊人这里,他们带来了波斯人的全部作战计划,这和阿里斯提德带来的情报完全吻合。

希腊人在掌握了薛西斯的海战计划和作战部署后,将舰队排成数列纵队,以最快的埃吉那舰船作为前锋,在其后是拉栖代梦人的舰船,最后是雅典人的舰船。波斯方面,部署在雅典人对面的是腓尼基人,构成舰队西翼;部署在拉栖代梦人对面的是伊奥尼亚人,构成舰队东翼。(50)Hdt. 8.85.薛西斯的海战计划由于他相信希腊人已经军心大乱而变得更加冒进,他认为自己的舰船又高又大,将组成密不透风的坚实阵势,使对手的舰船无法施展撞击战术,且波斯舰船上的弓箭手和投掷手可以从甲板高处对希腊人进行射击,足以摧毁对手的抵抗。正当波斯舰队击水猛进之际,其左翼舰船出现混乱,因为它在通过阿太兰特岛和西诺索拉海角之间并绕过海角时过于拥挤而船只互相碰撞。(51)Diod.11.8.4.波斯舰队在薛西斯的亲自督战下,步步紧逼、急功冒进,而希腊人逐渐后撤,成功将波斯舰队引诱到狭窄的水域内。波斯舰队1000余艘舰船因涌入狭窄的海面,导致挤在一起而互相缠住了。(52)N. G. L. 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78页。P.格林指出,这是一次足以导致灾难的行动,因为它立即使得有组织撤退变得不再可能。(53)Peter Green, The Greco-Persian Wars, p.190.希腊舰队准备采用一种新月状的布阵方式,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冲击能力,这对于海战中的撞击战术来说十分重要。(54)N. G. L. Hammond, “The Expedition of Xerxes,” p.575.此时,一阵风穿峡而过,把甲板高耸的波斯舰船吹得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波斯舰船阵型大乱,希腊人趁机立即向波斯人发起冲击。普鲁塔克指出,每逢这个时刻海面上常常吹来一阵微风,海浪汹涌地通过海峡,这阵风对希腊人的船只没有危害,因为希腊舰船船体小、吃水浅。但风浪对波斯舰船的打击却是致命的,因为他们的舰船船尾高耸突起,甲板突起上翘,在水中行动缓慢,更容易受到风浪的拍打,风浪将波斯舰船吹转过来,使他们的侧舷暴露给了希腊人,希腊人猛烈向他们攻击。(55)Plut.Them.14.1-3;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第250页。换言之,波斯舰船比希腊人的高大,但灵活性较差,在遭遇风暴时很难保持严整有序的阵列,其舰船虽然数量较多,但这种数量优势逐渐转变成劣势甚至是累赘。因统帅指挥不力、战略失当,加上舰船数量较多、秩序混乱,发生自己舰船相互碰撞的悲剧。(56)据狄奥多鲁斯(11.18.4-5.)记载,波斯海军统帅阿里阿比格涅斯阵亡后,波斯舰队失去了统一指挥,阵型陷于混乱,无力迅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埃斯库罗斯称,许多船只集中在那狭小的港内时,非但不能彼此顾及,并且用那包铜的船头对着自己舰队其他船撞去,撞坏了其桡扁。敌方的战舰不肯失去良机,围着我们攻打,把我们的船弄翻了。(57)Aeschylus, Persians, 416-421.希腊人善用合理的战机和海战中惯用的撞击战术,频繁发起冲击,波斯舰船经不起撞击,海战遭受重创。(58)Aeschylus, Persians, 410. 对于双方舰队各自的损失,希罗多德没有提供具体的数字,但狄奥多鲁斯(11.19)称,希腊方面损失40艘战舰,波斯人损失200艘战舰。地米斯托克利一直力劝希腊人在狭窄的海峡内作战,就是因为这对舰船数量较少、舰体构造坚固的希腊人极为有利。假如波斯人封锁住海峡的主要出口,并迫使希腊舰队在宽阔的萨罗尼克海湾与其交战,那么波斯海军可以充分发挥其舰船数量优势,围歼希腊舰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混战中,因腓尼基人将海战失利主要罪责归咎于伊奥尼亚人,薛西斯竟下令处决了腓尼基舰队的首领,从而犯下兵家大忌。(59)Peter Green, The Greco-Persian Wars, p.194.腓尼基人愤然离开,随后埃及人的舰队也选择撤离。波斯海军中的两大主力舰队都相继撤走,整支舰队军心不稳,内讧分裂,海战败局已定。

从后果来看,波斯人撤兵,可能是当时局面下的最优选择。此时,一种微妙的平衡达到了一个临界时刻,随着波斯军事力量的逐步推进,它的舰船、人员和给养在不断减少,那些与波斯采取军事合作的小亚细亚希腊人也开始变得离心离德,这个微妙的临界时刻被修昔底德称为波斯人自己的失误。(60)Thuc.1.69.5.臣服于波斯的伊奥尼亚人与希腊人同种同文,虽然在军事上采取与波斯人合作的态度,可一旦遇到危急情况或作战失利,他们往往是靠不住的。波斯海军中时常发生伊奥尼亚舰船叛逃事件,叛逃人员将波斯舰队的海战策略和兵力部署情况全部透露给了希腊人。(61)Plut.Them.12.7; Hdt.8.8, 11, 82.这使波斯人在海战中十分被动,反而给了希腊人很大的作战信心和勇气。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波斯人只能被迫采取主动进攻策略。巴尔塞指出,战略物资和食物的短缺也迫使波斯人在力量有限的希腊人采取军事对抗以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62)Jack Martin Balcer, The Persian Conquest of the Greeks 545-450 BC, p.298.波斯人劳师远征,作战时间和战线都不宜过长,否则极易发生变故和反叛。庞杂的成员和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海战中作战命令的通畅传达较为困难,无法做到有序作战,数量优势徒有虚名。深秋之后,海上风暴频发,海上行动险象丛生。这些客观因素都是在运用海战战略时必须慎重选择和考虑的,波斯人往往对此不屑一顾。萨拉米斯海战后,薛西斯的作战部署同样出现失误。(63)Diod. 11.19.4; Hignett, Xerxes’Invasion of Gree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3, pp.245-246.他担心自己会被希腊人困在欧洲,便命令波斯舰队全速驶往赫勒斯滂海峡,守卫那里的浮桥,以便安全撤离。如果此时,薛西斯能够率领波斯舰队直接进攻伯罗奔尼撒半岛,精准打击希腊人防御体系中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或者切断希腊人从麦加拉运输粮食的补给线,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挽回败局。后来,波斯人竟然妄想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的私人关系拉拢雅典并私下与其结盟,从而达到控制雅典舰队、掌握制海权,最终实现征服整个希腊大陆的目的。(64)Hdt.8.136; Peter Green, The Greco-Persian Wars, p.224.米卡列海战中,波斯将领提格兰涅斯的作战策略也出现差错。如果波斯海军在海上攻击希腊人,一旦获胜,海军还可以向西航行全力援助陆军,然而他却下令把舰船拖曳到岸上,在舰船四周用石块和树干筑起一道防护墙,把海军置于陆军的庇护之下,结果导致全线溃败。(65)Diod.11.34.1-36.7; Hdt. 9.96, 97.波斯人被赶出欧洲,丧失了对爱琴海的控制权。

波斯帝国先后三次远征希腊,显然具有成功的可能性。从双方参战舰船数量上看,波斯海军就具有绝对优势,波斯海军似乎稳操胜算。在作战部署方面,波斯人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作战策略,这些策略作战意图明确富有可操作性,如果顺利实施,波斯海军在海战中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但正如巴尔塞所指出的,波斯进攻希腊诸邦的计划尽管谨慎而又有条不紊,但是它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仍然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对希腊人的征服是不可能的。从特尔迈开始,它就无法为波斯海陆军提供充足的物资给养。(66)Jack Martin Balcer, The Persian Conquest of the Greeks 545-450 BC, p.247.波斯海军与小亚细亚大陆之间的联系被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两条海峡阻断,致使多余的舰船、给养、作战人员无法被及时从小亚细亚派送到薛西斯手中,薛西斯和他的军队在欧罗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波斯统治者追求胜利的野心愈发膨胀,其军事统帅决策失误、指挥失当,致使贻误战机,一败再败。

结 语

波斯对希腊半岛的远征,是一场侵略战争,以占有土地、劫掠财富和奴役人民为目的。作为“众王之王”的波斯统治者,自认为至高无上、无所不能,凭借其威严可以所向披靡,横扫一切。在希腊人看来,波斯不过是一个更野蛮的君主制国家。(67)A. T. Olmstead,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p.41.希腊人为自由而战,团结一致,士气高昂。从希腊人的反抗斗争中可以看出,波斯帝国对小亚细亚地区的控制力正在逐渐减弱,波斯王权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埃斯库罗斯说:“全亚细亚的人民不再遵守波斯的王法,不再受国王的威迫前去进贡,不再伏在地下敬畏至尊:因为波斯的王权已经崩溃了。”(68)Aeschylus, Persians, 584-590.

波斯海军战略是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的,修昔底德曾借伯里克利之口称:“统治海洋是非常重要的。”(69)Thuc.1.143.5.他劝说雅典人全力保卫海洋,因为海洋是维系他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雅典人依靠海洋优势对其他希腊城邦保持一定的军事优势。亚里士多德认为:“海洋对于一邦的城市及其全境无疑是有利的,这不仅对国防有益,也可凭以流通物资,使境内获得充分的供应。”(70)Aristotle, Politics, trans. H. Rackham, M.A.,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59, 7.1327a.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364页。控制了海洋,就等于拥有了制海权。波斯国王位于帝国制度体系的顶端,所有人处于对他的完全臣服关系中。(71)George S. Goodspeed, “The Persian Empire from Darius to Artaxerxes,” The Biblical World, Vol.14, No.4 (Oct. 1899), pp.251-257.波斯海陆军的指挥权皆集中于国王一人之手,他在战略上指挥又对作战进行督促(72)N. G. L.哈蒙德:《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第359页。,波斯海军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波斯国王个人的判断和指挥。因此,对于崇尚武力的波斯统治者来说,其战略选择始终是以帝国的总体战略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波斯海军在帝国的对希征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希腊城邦形成了强有力的军事威慑。

波斯人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农牧业部落,陆地性文明特征明显;对外扩张主要依赖于陆军,海军总体上作为“配角”配合陆军作战,这种作战策略大体上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在海军战略贯彻和实施过程中,不习海战的波斯人一再失误,是造成其难以实现战略目标主要原因。波斯统治者及其军事统帅狂妄自大、指挥失当,所依赖的海军舰队内部矛盾重重,而他们的对手希腊海军统帅却抓住和利用,适当应对,赢得战争。波斯海军虽在海战中多次失利,但实力尚存。希腊人虽然在海战中获胜,但并没有对波斯海军穷追猛打,因为他们清楚波斯海军仍然具有很大的威胁。海战的失败使薛西斯感到愤怒和失望,并担心其个人安全。希罗多德借用古老的箴言称:“神祇除了他自己以外,是不容许任何人妄自尊大的。”(73)Hdt.7.10.这位睿智的历史学家记载史事,概括出“国虽大,好战必败”的道理,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对彼时邦国关系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
希腊人海战波斯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阿基与乌龟之被偷换的概念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中途岛海战
这海战没法打了
简析形成希腊与罗马众神差异的成因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陆军海战第一连
古代希腊人的族群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