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防控

2023-04-22 12:46洪灵康
浙江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乳猪胃肠炎传染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的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10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断乳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轻微,并能自然康复。该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全年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多发。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病或间歇性地方流行。

1 病原

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期长达8周,最长的可达104 d。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以小肠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含毒量最高,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下6 h即可被杀,煮沸立即杀死。一般消毒液如0.5%石碳酸溶液37 ℃ 30 min可杀死病毒。

病毒随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气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被污染的人、动物、运输工具等是重要的传染媒介。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多为12-48 h。传播迅速,数日内可使猪群大部分感染,病猪出现短期体温升高至40-41 ℃,同窝乳猪可在1-2日内相继发病,临床表现呕吐、水样腹泻,粪呈黄色、绿色或灰白色,并含有乳凝块。患病乳猪迅速脱水,极度口渴,体重明显下降,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一周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50%-100%,病猪迅速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 d死亡,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发病后一至数日减食,腹泻。有时出现呕吐,一般经3-7 d康复。耐过的仔猪生长缓慢。

3 病理变化

死猪尸体脱水严重,胃内容物充满乳凝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有时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乳凝块,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至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见不到乳糜。空肠绒毛显著缩短,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在病的后期,胃底严重充血。

4 诊断

根据本病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迅速传播的流行病学,病猪呕吐、水样腹泻、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尤以10日龄以内的猪死亡率高、架子猪和成年猪几乎不死亡等临床症状,病变主要限于胃底和小肠、胃内充满乳凝块、肠管扩张,肠壁变薄、肠内充满液体等病理变化,且抗菌素治疗无效的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要进行病毒分离、动物接种和血清学试验。

5 防制

5.1坚持自繁自养,不要到疫区进猪,以免传入本病,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并用3%的烧碱或20%石灰水消毒猪栏、场地和用具等。尚未发病的怀孕母猪,哺乳猪及其仔猪隔离到安全地方饲养。

5.2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

5.3抗生素对本病治疗无效,但可防止继发感染,加速康复。

5.4对患病仔猪多给饮水和补液,口服补液盐,口服葡萄糖对减少死亡有一定作用。

5.5经常发病的猪场,可将病死仔猪的内脏切碎喂给本场临产前一个月的母猪,所产仔猪可产生免疫力。但这种方法有使本病长期存在的危险,因此必须考虑其利弊。

5.6用病痊母猪的全血(加抗凝剂)治疗,母猪内服5-10 mL,每日1-2次,连用2-3 d,具有一定保护率。

5.7强化养殖场内生物安全措施,舍内环境、免疫和消毒要科学到位,并增强猪群免疫力。

猜你喜欢
乳猪胃肠炎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浅淡乳猪的饲养管理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