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以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为例

2023-04-23 22:27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太阳升辽金大庆市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

(大庆市文博学会,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也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2]。随着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促进文旅融合的政策规划,文旅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突破点的优先选择。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拥有丰富且尚未开发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急需进行重新发掘和整合,进一步激发地区文旅活力。将文化融入太阳升镇的旅游发展之中,可以焕发乡村新活力,对实现太阳升镇及大同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拥有多样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推进太阳升镇的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明确文旅融合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是血肉、政治是骨骼、文化是灵魂,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与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明确指出:“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乡村三产融合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文旅产业是乡村三产发展的重要部分。坚持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已经成为巩固全面小康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支撑。

首先,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创造特色化的旅游物理空间。文旅融合的乡村实践是艺术的现场性与场所精神的场景感的融合,乡村是一个现象学意义上赋予人与土地、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等特定意涵的空间,具有一种独有的场所精神[3]。正是这独有的场所精神,使乡村呈现出与城市不同的魅力,显现出其作为旅游产品的引人入胜之处。乡村文化得到深入发掘和艺术阐释之后,重新融入田间地头,可以拓展乡村资源的内涵,打造乡村独特文化,激发乡村文旅特色化发展。太阳升镇的开发建设正是缺少这样的特色化阐释做指引,难以完全展现出其独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其次,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形成文明开放的旅游文化空间。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文化振兴是思想保障。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都需要文化的参与。将文旅融合与太阳升镇建设相结合,更能充分移风易俗,展现乡村文明新风貌,使文明乡风深入人心。乡村文化内涵得到充实,村民文化自信得到提升,文明新乡风的良好氛围得到培育。

最后,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充实扩大旅游经济空间。现有的乡村资源可以通过文旅融合盘活,提升文化附加值,提升乡村原有产品品质,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形成集特色农产品、农家餐饮、特色住宿于一体的独特文化旅游供给,扩大乡村经济产业链,提升村民文化获得感。太阳升镇乡村文创事业的开发可以借鉴各地的成功案例,总结提炼本地人文内涵,通过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发散延伸,最终反哺生活,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效果。

二、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文旅资源现状

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地处大同区西南部,辖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太阳升镇距大同城区30公里,西南与肇源县接壤,西北临近双榆树乡,东抵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和老山头乡,北接立志街道,全镇共有5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共计3566户约15,000人。总面积1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万亩、林地7381亩、草原4.8万亩、水面6.8万亩。

太阳升镇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界内无山,但泡、沼众多,北大海、勃勒根湖、大黑山苇塘等自然水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全镇经济类型多样,村内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种植逐渐向各种药材混种等经济作物转变,湖泊沿岸发展渔业及水禽养殖,展现出东北渔村的原生态风貌,具有观光农业开发潜力。太阳升火车站建于1964年,随着滨洲铁路支线让通铁路(让胡路至通辽)修建而设站,1966年7月建成通车。著名的“东方红站——太阳升站”红色铁路线路的终点即是这里。太阳升镇内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近年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学系、大庆市博物馆、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大同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大同区博物馆、太阳升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对其辖区内九间遗址多次展开主动性发掘,发现房址、窑址、灰坑等遗迹,陶器、骨器、铜器等大量遗物,进一步印证了太阳升镇悠久的历史。

三、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文旅融合对策建议

综合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以及大同区太阳升镇文旅资源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首先,梳理文化资源和文化脉络,寻找自身定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掘寻找特色文化资源,强调文化的地方特色和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找准定位,使文化资源发挥出可持续的效益,既能够增加就业创造收入,又可以满足区域民众的文化需求。太阳升镇在自然资源上,拥有大片风景怡人的自然水域,还有粮食、中药等多种作物,可组成多样化的农业景观,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在历史文化资源上,已经经过三次发掘的九间遗址,发现多处辽金时期的灰坑、房址、窑址等遗迹以及大量陶器、铜器、骨器等文物[4],历史文化展示阐释的空间巨大;在红色文化资源上,太阳升镇有全国唯一一处以太阳升命名的火车站,与鸡西市虎林市东方红镇的东方红站构成“东方红——太阳升”,见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辉煌历史。太阳升镇拥有的多种的文化资源,需要引入先进团队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开发,明确自身定位,营造文化氛围。可以从具有地方风格的建筑、传统农业手工业器具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地方传说、民间习俗、戏曲作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融入到基层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设计理念之中。同时汲取全国其他同类型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对这些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宣传,打造成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让本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理由之一,从而为太阳升镇的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并行。2022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文物工作的22字方针,即“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文旅融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太阳升镇的文旅融合建设也要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以相近地域同类型的吉林省农安县为例,农安县在2014年建成了辽金时代观光园,将旅游项目与辽金时期文化融为一体,其中建设有辽金民俗体验区、辽金生态农业区、辽金文化园三大功能区,一年四季从吃、住、行、玩全面还原辽金时期民俗特色。同时这里还是吉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提供创业平台,用产业发展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5]大同区太阳升镇发现的九间遗址同样是辽金时期的重要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参照吉林农安县将旅游与辽金文化相结合的案例,在九间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中侧重于文旅融合景区的开发,在建设控制地带中规划相关产业,科学整合周边现有资源和产业,带动培育一批以辽金文化为主题的区域性文化旅游发展业态,打造九间辽金文化旅游综合体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同时引进青年文化、创新文化等新的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风貌,带动乡村发展。

最后,丰富乡村文旅形式打造多样化的创新驱动空间。和其他产业一样,太阳升镇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与开发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产品打造、发展理念等方面,不断寻找自身独特性与大众需求性的契合点,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渠道,推动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原有的农家乐等初级观光形式已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更有文化内涵、更吸引人的新型观光模式。太阳升镇拥有自然资源、多样化农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可开发的文旅资源,以此为基础,以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黑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营地等为目标,打造集研学旅行、休闲度假、乡村游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九间乡村综合体项目。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不仅要提升配套基础设施水平,还要融合最新的高科技元素,以大数据培育和扩大新消费市场,借助大数据平台,组建文旅行政管理部门可监测的数据中心[6],推动乡村加入“互联网+”,进入“云时代”。VR平面导航、自助服务机器人等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引入到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既拓展了旅游的创新空间,又可以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积极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高科技的融合路径,将乡村的文化资源和服务信息在网络共享终端中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推送,为乡村旅游的参与者提供综合性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7]积极对接主流媒体,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宣传,鼓励村民参与,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营造全民参与文化旅游的沉浸式氛围。最终建设成拥有高科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备研学教育、旅游接待、商贸服务、创业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以此作为大同区以及整个大庆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猜你喜欢
太阳升辽金大庆市
颂党情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辽金历史与考古》征稿启事
辽金之际高永昌起义若干问题浅谈
大庆市盐碱地治理措施探析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大公鸡
远方
加快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
大庆市房地产业供需现状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