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一战线为载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3-04-24 08:32林伯海李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中华文化

林伯海 李潘

[内容提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结成的政治联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方面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平台优势和对象优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统一战线为载体,推动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在统一战线中秉持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焕发中华文明强大生命力,并在统一战线中激活传播主体、选准传播内容、探寻传播载体、拓展传播渠道,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统一战线;中华文化;交流互鉴

[作者简介] 林伯海,法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潘,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2 0 2 3年1 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 3 8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且大有作为。

一、统一战线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统一战线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1.独特的组织优势

一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人民政协具有广泛凝聚共识的优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 9 5 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以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作为重要职责,包容了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士和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其成员团结面之宽,社会覆盖面之广,是其他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组织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拥有广泛凝聚共识的职能优势。这一职能优势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强化沟通、增进共识,推动中华文化深入人心,尤其在推动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主动树立和增强中华文化自觉自信、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方面作用显著。

二是作为负责开展海内外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我们这里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这个统一战线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战略,贯穿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始终。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作为党中央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中央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负责开展以祖国统一为重点的海外统战工作,联系海外有关社团及代表人士,做好台胞、台属的有关工作;负责联系港、澳、台及海外工商社团和代表人士;负责开展海内外统一战线的宣传工作。毋庸置疑,其上述三项职能蕴含着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独特优势。

2.独特的联络平台优势

统一战线所拥有的部分平台窗口优势明显。统一战线既面向国内也面向海外,涉及面广,拥有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的联络平台,其中部分平台窗口优势十分明显,如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北京华文学院和华文教育发展中心等。

以欧美同学会为代表的群众团体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平台,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群众性、高知性、统战性的人民团体,欧美同学会组织带领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自信自强、开放包容,为传播中华文化、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巨大贡献。2 0 2 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欧美同学会成立1 1 0周年时强调:“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3]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为走过百年的欧美同学会赋予了新的重要使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欧美同学会等团体的组织下,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利用对外联系的优势,积极发挥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主动赓续中华历史文脉,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助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北京华文学院(原北京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和华文教育发展中心作为统一战线的教育机构,在教授中国语言文字、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华文学院始建于1 9 5 0年,原是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华文教育专业院校,在2 0 1 8年机构改革后,划归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直接管理,其宗旨在于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各国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提供条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服务。华文教育发展中心致力于开展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中国语言教育,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广泛动员海内外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为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建设更加丰富多元的世界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华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也越显重要,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掀起汉语热,华文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华文教育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以及团结联系华人华侨、凝聚侨心侨力的重要桥梁。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建立华文教育基地,以基地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形成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合力。华文教育基地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宣传引导、文化交流、华文教育、智力引进等途径,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以华侨文化为纽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是拓展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的重要抓手,可以依托华文教育基地推动华文理论研究、进行华文教育,培育海外中华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鼓励华裔学生学华语、读华文,了解中国故事,习得中华文化,增强对故土、家国和文化的情感认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

3.独特的对象优势

统一战线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囊括了各族各界各行各业的代表人士。其中,出国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台同胞以及华侨、归侨、侨眷具有对外联系的先天优势,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宝贵资源,赋予统一战线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方面拥有独特的对象优势。

其一,出国归国留学人员具有连接中外文化的独特优势。1 8 7 2年,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向外国派遣第一批官费留学生———留美幼童,这批兼具中西方文化素养的群体架起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启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门。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四运动时期,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先进分子推动了中国第一波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组织和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留学生对中国民主文化之一大贡献;与此同时,留学生群体中的李大钊、陈独秀等成为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进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留学生群体中的冯友兰、林语堂等在向世界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十分重视我国留学人员,十分赞成扩大留学生的数量,强调“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 4] 1 4 3留学生群体是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民间力量。出国归国留学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长的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他们熟知中西文化差异,洞悉海外受众的文化心理和需求,对外国受众兴趣点的把握更为精准,是联通中西不同文化的“中介”,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其二,港澳臺同胞具有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产,也是港澳台同胞共同的文化根脉和精神纽带。港澳台同胞“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以港澳台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叙事方式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可不断增强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形成港澳台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局面,促进心灵融通、情感共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2] 4 8我们要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联系、团结和激励港澳台同胞,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他们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推动经贸往来与投资合作的同时,深化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激励他们做坚定的爱国者。

其三,海外华侨华人具有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无论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华人都对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难以磨灭的牺牲和贡献。与此同时,海外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使中华文化在海外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并一直积极促进海外华侨华人帮助祖国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动祖国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邓小平曾指出:“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4] 7 1 7海外华侨华人与居住地人民深度交融,能够通过日常生活彰显刻在骨子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于无声处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是推动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主体,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在统一战线中秉持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焕发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统一战线蕴含着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具有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最大限度扩大团结的范围、聚集最大的智慧、凝聚最强的力量,促进全人类大团结、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的功能作用。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就需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胸怀天下、兼收并蓄,在统一战线中大胆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保持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源泉,焕发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1 .开放包容始终是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活力源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在千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推动形成了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5]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和兼收并蓄的胸怀,其生长于中华大地各民族共生共存的环境之中,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的,且自古以来就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世界不同文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玄奘赴天竺取经、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最好的印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6]统一战线本身就是包容开放的中华文化的结晶,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是其应有之义。

秉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才能让统一战线永葆生机活力。人类文明有其总体趋势、普遍规律和一般特征,但却“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色彩差异”[ 7],没有哪一种地域的或民族的文明能够作为一般性意义上的人类文明,或是人类文明普遍的、唯一的形式。因此,人类文明是多样而平等的,每一种文明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正因文明多样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才成为可能。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鉴。因此,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统一战线存在与发展的本质要求,统一战线的生命力来自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焕发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通过统一战线更好走向世界。

2 .在统一战线中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不能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畏缩不前,必须要有新认知、新作为。统一战线亦要顺势而上、因势而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历来对外国文化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 8],并与其形成互相吸收、互相发展的关系,主张学习一切民族和国家积极的、科学的和有用的东西,但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照搬照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强调:“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9],以开阔视野和博大胸怀对待人类社会其他文明成果。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开放互动、交流互鉴,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 1 0],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2 0 2 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这为统一战线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焕发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文化与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社会主义深度交融,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统一战线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解读和多样性实践。二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明提供发展壮大的丰富营养,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推陈出新中激发中华文明新活力。统一战线要传承文化基因,赓续历史文脉,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三是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尊重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理念,融合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在求同存异中为中华文化增添新色彩。统一战线要利用好自身对外联系的组织优势、平台优势和对象优势,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以积极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吸纳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为中华文化增色添彩,为焕发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提供丰富资源。

三、以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就需要我们在大胆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有益成果,焕发中华文化生機活力的同时,利用统一战线的组织与平台优势,在激活中华文化传播主体,选准中华文化传播内容,探寻中华文化传播载体,拓展中华文化传播渠道等方面下功夫,以此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 .在统一战线中激活中华文化传播主体

统一战线的对象广泛,以统一战线为载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坚持全面覆盖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在努力全面覆盖留学人员、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等众多对象的同时,重点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力量,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生力军,引领他们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介中华文化,当好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创新者。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记忆。海外华侨华人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是统一战线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主体。其中,华人社团组织、华文报刊和华文学校被称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基石,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华人社团组织中,有以某一门类文化艺术为自身活动中心内容的戏剧社、舞蹈团、武术馆等文化社团,或是在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过程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或是在与居住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通中突出中华文化特色;也有以中华文化中心、文化交流协会等为代表的综合性文化社团,这类社团打破了单一文化门类的限制,举办了诸如书法、针灸、武术等学习班以及文化讲座、文物展览、文化观摩与交流活动等,在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增强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此外,还有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基于民族与文化上的共同性形成的宗乡社团,以及海外有识之士组建起来的众多文化历史机构,这些社团与机构广泛传扬华人的历史事迹、弘扬中华文化。由此可见,分布在世界近2 0 0个国家和地区的6 0 0 0多万华侨华人是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天然桥梁,他们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统一战线要注重激发海外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内生动力,加强对海外侨界重点文化社团和人士的团结引导,增强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使其以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为己任,成为中外友好交流、中华文化传播的文化使者,从而汇聚起广大华侨华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巨大热情和磅礴力量。

2 .在统一战线中选准中华文化传播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团结力量的思想基础。一方面,统一战线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尤其是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内容。例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等大同理想,又如体现和平、和睦、和谐的“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思想传统,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老子》《庄子》等经典著作,等等。这样方能体现中华文化特殊性当中蕴含的普遍性,凸显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彰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认识、理解、接受中华文化。另一方面,统一战线要选取与传播者的主观愿望和受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内容,如以汉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以饮食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天算农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以及体现于各国各地唐人街建筑上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等。这些文化不仅与海外华侨华人生活息息相关,更蕴含着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稳扎稳打的智慧,不忘先辈、不忘民族英烈的历史传统,注重观察、注重实用、富于创作、精工细琢的工匠品质,是统一战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依托。统一战线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开展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加自然地展现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更加积极地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更为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阐释宣介更多蕴含中国智慧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成果,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3 .在统一战线中探寻中华文化传播载体

语言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华文教育依靠汉语作为沟通交流工具,是在海外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统一战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忽视的载体。海外华文教育是海外侨胞自主创办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事业,被誉为华侨华人社会的“留根工程”“希望工程”“民生工程”,由华侨华人自主创办的海外华文学校是华文教育的实施主体,具有自主性、民间性的特点,更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统一战线应充分依托华文教育这一平台,积极主动地向海外华校的学子们宣传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加深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中餐、中医、中国传统节庆、民族特色歌舞表演等都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载体,统一战线要依据海外的地方实际与民情实际,选择和创建传播中华文化的优质载体。与此同时,随着新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媒渠道不断丰富和拓展,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也随之升级。当前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在国外拥有数量不少的传播受众,能够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传播中华文化。统一战线要在努力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栏目平台,运用新媒体载体,扩大中华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在统一战线中拓展中华文化传播渠道

中华文明是延续了5 0 0 0多年从未中断的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博大的包容性。一是中华文化随着遍布世界的华人在各地传播,中国语言、文化、饮食和风俗习惯以及道德标准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等,就像种子一样,在每个有华人的角落生根发芽,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所在国(地)的人民。二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来华留学生群体迅速扩大,进而成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三是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渠道更加丰富多样,如通过海外中国企业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中国商品的国际流通传播中华文化理念,通过中国企业家、艺术家、作家等在海外从事人文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等等。因此,要准确判断和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时俱进地制定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探寻灵活的国际统一战线新策略,拓展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新路径,多渠道传播中华文化。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重新焕发夺目的光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0多年来,我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经济与政治地位的一步步上升,中国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大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既然是世界大国,那就要展现内涵的博大和目光的开阔远大,就要胸怀世界,放眼世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中国贡献。毛泽东早在1 9 5 6年就指出:“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1 1]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就需要借助和发挥统一战线这一独特载体和平台优势,“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显示出中国人民包容开放、爱好和平的品质和强大的号召力,进而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

参考文献

[ 1]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 2 0 2 3 - 1 0 -0 9( 1).

[ 2]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3]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广聚天下英才广集创造伟力[ N].人民日报, 2 0 2 3 - 1 0 - 2 2( 1).

[ 4] 邓小平思想年编( 1 9 7 5—1 9 9 7)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1.

[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8: 2 6 0.

[ 6]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N].人民日报, 2 0 2 3 - 0 6 - 0 3( 1).

[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0 9: 8 9 4.

[ 8] 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7 0 6.

[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3: 3 7 3.

[ 1 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7: 3 3 9.

[ 1 1] 毛泽东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9: 1 5 6 - 1 5 7.

(编辑:朱效梅)

①冯友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 A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L i f e I d e a l s) , 1 9 4 6年至1 9 4 7年,冯友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 A S h o r t H i s t o r y o f C h i n e s e P h i l o s o p h y) ,以及英譯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参见S e l e c t e d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w r i t i n g s o f F UNG Y U - L AN(外文出版社1 9 9 1年版)。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章”,一生译介了大量中华文化和文学作品,如《西厢记序》《水浒传序》《东坡诗文选》等,向英美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成为当时中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中华文化反思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