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04-24 07:43张春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革命文物内在逻辑大思政课

[内容提要] 革命文物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资源。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在指导思想上具有鲜明的政治逻辑;在生成路径上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在精神内涵上具有体现时代需要的现实逻辑。革命文物有着直面红色印记、传承革命初心和担当时代使命的价值意蕴。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从思想认识、组织落实和效果运用等方面积极推进。

[关键词] 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内在逻辑;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张春贵,法学博士,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本文系2 0 2 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研究”(项目批准号: S Y 2 0 2 2 0 1 1)、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研究”(项目批准号: G X D J 2 0 2 3 B 3 2 2)的阶段性成果。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善用“大思政课”是关键一招。“大思政课”实现了思政课的理念更新,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大思政课”要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办好思政课。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入展开,革命文物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时代新征程,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有着广阔的空间。

一、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逻辑

革命文物主要是指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并经認定登记的实物遗存。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彰显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的实物遗存,亦纳入革命文物范畴。从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革命文物的生成路径及其精神内涵来看,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有着内在的必然逻辑。

1 .从指导思想看,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有着鲜明的政治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地位愈加突出。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愈发凸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思政课建设需要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需要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1 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1] 3 3 1, 2 0 2 1年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2]。 “大思政课”建设是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破解现存问题的有效路径。2 0 2 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思政课”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开门办思政,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办好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入展开,革命文物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育人价值。他多次考察革命旧址,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强调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2 0 2 1年3月,他对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2 0 2 1年7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革命文物)对培根铸魂、协同育人作用特殊,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4]这份文件还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4]。推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思政课,无疑是落实“大思政课”方案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

2 .从生成路径看,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从其生成路径来看,革命文物是近现代史上伴随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生成的。它们或者是历史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如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南昌起义朱德使用的手枪、开国大典毛泽东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等;或者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所,如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南昌江西大旅社、井冈山八角楼、遵义会议会址、延安窑洞、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或者是与人物、事件有关的建筑物,如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烈士墓地和纪念馆等。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5]。历史作为人类活动的客观存在,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人,二是(人的)活动,三是(人的活动的)外部环境。人是历史存在的前提,人的活动是标识历史存在的具体内容,外部环境(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环境)是历史存在的条件。这三个要素在特定时空中交互作用,共同构建起一个历史世界。

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都是倏忽即逝的,唯有语言文字和外部环境(包括实物、建筑物或者史迹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时空,走到后人的面前,证明曾经发生的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阅读者、参观者复现曾经的过往。例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事件,虽然随时光远去,但一大会址及其相关记载一直存在,参观者可以凭借阅读、聆听、参观和想象,在思维中复现历史场景,从而增加历史的厚重感,体会其价值与意义。

革命文物作为一种实物遗存,能够直观地见证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就思政课程而言,如果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材用语言文字反映了历史,那么革命文物就是用实物见证了历史。可以说,革命文物与思政课教材是“异体同构”,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了革命文物的概念属性和生成路径,其对思政课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就不言而喻了。“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3]。这无疑比教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也更具感染力。

3 .从精神内涵看,运用革命文物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有着时代需要的现实逻辑

从其精神内涵来看,革命文物对于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信仰和价值追求,凝聚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丰富和深刻的阐释,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6] 3 62 0 2 3年1 0月他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其本质就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8]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9] 4 2 3 - 4 2 4。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精神史,而且是中华文化中最振奋人心的精华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去古不远”,相关革命文物在全国各地留存很多,可以形成一个谱系,较为完整地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历史进程,深刻地书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中国答案,从而坚定学生信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与信心。用革命文物蕴含的精神力量铸魂育人,是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6] 3 6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核心精神特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境界。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产党人用生命铸就、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的。”[ 1 0]红色基因的传承,既要靠耳濡目染、精神感召,也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载体,如领袖著作、档案文件、文艺作品、革命文物等。革命文物是伴随着历史人物的活动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而生成的,是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政治信仰、优良的革命传统的鲜活教材,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捍卫意识形态安全的精神支撑。学校要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鼓舞、感召青年一代,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

革命文物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载体之一,与近年来学界讨论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革命文物同时又属于文物范畴,它必须是实际存在的、由人类创造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物质实体。在这一点上,革命文物又与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区别开来。例如一首革命歌曲,一个红色故事,都可以算作红色资源或红色文化,但它们不属于革命文物。

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是一件重要而迫切的系统工程。革命文物兼具“红色”和“文物”的双重属性,具有实物、实存、实证的属性,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价值。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要深入拓展挖掘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把革命文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和抓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资源。

1 .直面红色印记:以物证史,知史明志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9] 1 9 5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牢固确立青年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与信仰。

近年来,网络空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往往通过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丑化革命前辈和英烈,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目的。一些学生对于革命历史了解少,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动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革命文物可以凭借自身不容置疑的存在,为红色历史提供坚实的佐证。“物态化的历史资源作为红色印记,是中国共产党的活的历史,是理想信念最直观的红色见证。”[ 1 1]思政课教师把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利用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厚重的历史积淀、深刻的时代内涵,为学生们生动展示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从理念到现实的历史发展,勾画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豪迈历史,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历史事实,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牢固树立唯物史观,从而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谬论。

以物证史,知史明志。在大量革命文物构成的鲜活的“大思政课”内容面前,学生们自然就会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最终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学生们从“四史”中汲取成长动力,深刻体悟中国人民的“四个选择”,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传承革命初心:以物说史,以史育人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重构了人们生活、学习与交往的方式。各种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学习与交往。网络媒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开放创新意识,但同时使青年学子直接置身于良莠不齐的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就像失去臭氧层的保护而直接经受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一样。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0 0后”群体,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受过生活之苦和现实磨炼,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加上网络空间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有些学生热衷于物质消费,有些学生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個别学生甚至因此不能完成学业。

新的育人环境需要新的育人手段。将革命文物引入思政课教学,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提供新的手段。革命文物博大精深,内容广泛,蕴含着革命前辈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革命文物讲好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大量感人肺腑的故事,见证革命前辈的初心使命,还可以通过赋予革命文物历史关照和情感关怀,拉近新时代的学生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来自榜样的力量,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校馆合作等形式,让思政课走进博物院/馆、纪念场馆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重温革命历史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们更加了解革命前辈的事迹,更深刻地感悟他们的精神。睹物思人而传承初心,彰显以物说史、以史育人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 .担当时代使命:以物明史,知所趋赴

“为谁培养人”关乎教育的社会功能和阶级立场的问题。2 0 1 6年1 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 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青年人成长最好的营养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 3 6革命文物是具象的“四史”,它形成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承担历史使命、救国救民于危难的伟大实践中,是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鲜活教材。

思政课教师借助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自觉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高远的价值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成为自觉践行“四个服务”的一代新人。以物明史,知所趋赴。推动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关乎学生成长的价值取向,其意蕴丰富而深厚。

三、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2 0 2 3年1 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有大量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谋划和部署:在思政课内容方面,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等;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大思政课”等创新理念;等等。在运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中,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加强政治引领,贯彻落实“两个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1 3],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

1 .坚持政治引领,以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为宗旨

从学校层面看,推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课”,首先,要坚持政治引领,从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高度来谋划。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增强善于斗争的能力,借助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其次,要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激励机制建设。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要建立学校领导、教学督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研究热情,鼓励他们不断深化对革命文物教育价值的研究探索,推动教研结合,丰富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形态、方式。要鼓励、支持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利用寒暑假到革命文物所在地、革命圣地旧址和博物院/馆等调查研学,提高教师对革命文物的认知与了解,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切实增强“大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功效。

最后,要坚持“大思政课”理念,开门办思政课,拓宽资源渠道。“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1 4]学校要加强与博物院/馆、纪念场馆等专业机构的联动,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与博物院/馆、纪念场馆合作的形式,既可以是走出去,建立革命文物教育基地,打造“博物院/馆、纪念场馆+思政课堂”的研学模式,拓宽“大思政课”的教学空间;也可以是请进来,邀请博物院/馆、纪念场馆有关人员进校园做展览和宣讲。借助专业机构的文物、场景、影视资料,借助专业人员的解说,让学生对书本里的基础知识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的精神境界进一步产生认知上、情感上、意义上的共鸣。不同地区高校也可以建立协同机制,互相借鉴经验、共享资源,通过现场教学、研学旅行、实践实习、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探寻红色资源、聆听革命文物故事的过程中,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 .贯彻落实“两个结合”,注重在实践中传承和在传承中实践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1] 3 3 0作为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信念信心,坚持守正创新,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依托革命文物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文化传统的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1 3]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两个结合”,不仅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也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在实践中传承,在传承中实践,建设好“大思政课”,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是挖掘革命文物内涵,提高革命文物科研水平。思政课教师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挖掘、运用革命文物资源上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参观博物院/馆、纪念场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景点,积累教学素材,建设资源库。在这个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深挖本土资源。回到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因事而化”,将在实地感受中升华的思想带入课堂,将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转化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教学内容,实现革命文物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

二是用好课堂教学,做实革命文物育人功能。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不可取代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讲好故事,“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1 5],通过故事打动学生;同时要讲清道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1 6]。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情感诉求,借助革命文物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创新;还要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内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革命先驱、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荣歷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

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介,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新时代课程改革新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新形式,增强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的生动性、代入感、体验感,拓宽革命文物的利用渠道,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提升“大思政课”的质量与效果。

三是注重实践教学,延展革命文物教学空间。思政课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知识和思想理论,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思政课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具体来说,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开设“第二课堂”的博物院/馆、纪念场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在寒暑假期间,思政课教学部门还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合作,将课程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服务、“双创”教育等联系起来。

3 .全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三实”手段实现“三真”效果

借助革命文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1] 3 3 1运用革命文物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三实”手段,即实物、实证、实操,实现“大思政课”建设的“三真”效果,即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体会“大思政课”的底蕴涵养和育人价值。

一是突出实物实证。革命文物的特点是以实物达到对历史的实证。思政课教师要注意挖掘革命文物、阐发革命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查找资料,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找出革命文物背后的史实,由史实了解一段历史,由一段历史了解一种精神,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让学生主动将革命文物的红色基因印入头脑,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教育任务。

二是鼓励学生实操。在当前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思想内化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操才是更好更有效的学习。要鼓励学生利用微视频、抖音、快手、微博、B站等新媒体传播“大思政课”教学与实践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研究革命文物的趣味性、加深对红色文化内容理解的深刻度,还可以活化革命文物,助推红色文化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

革命文物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客观见证,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推动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适逢其时,要进一步创新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体制机制,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用革命文物资源建设“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新模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2 0.

[ 2] 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 [ N].人民日报, 2 0 2 1 - 0 3 - 0 7( 1).

[ 3] 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 2 0 2 1 - 0 3 - 3 1( 0 1).

[ 4] 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 B/O L].(2 0 2 1 - 0 8 - 1 6)[2 0 2 3 - 1 0 - 2 4]. h t t p: / /w w w. m o e . g o v . c n /j y b_x x g k/m o e_ 1 7 7 7 /m o e_1 7 7 9 /2 0 2 1 0 8 / t 2 0 2 1 0 8 1 6_5 5 1 4 9 4 . h t m l

[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5 7: 1 1 8 - 1 1 9.

[ 6]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7]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 2 0 2 3 -1 0 - 0 9( 1).

[ 8] 邱小云.论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 J].红色文化学刊, 2 0 1 7( 9) : 2 9 - 3 5.

[ 9]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1 0] 喻学林,向慧芳.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三者关系及其研究价值论析[ J].红色文化学刊, 2 0 2 1( 1 2) : 9 6 - 1 0 2.

[ 1 1] 王宁宁,肖红春.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价值定位与教学应用[ 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 0 2 3( 4) : 9 1 - 1 0 0.

[ 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7: 3 7 7.

[ 1 3]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求是, 2 0 2 0( 1 7) : 4 - 1 6.

[ 1 4]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N].人民日报, 2 0 2 3 - 0 7 - 1 2( 0 7).

[ 1 5]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J].求是, 2 0 2 1( 1 0) : 4 - 1 0.

[ 1 6]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N].人民日报, 2 0 2 2 - 0 4 - 2 6( 0 1).

(编辑:牟世晶)

猜你喜欢
革命文物内在逻辑大思政课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